曹彰軍的中軍大帳內,曹彰端坐正中,諸葛亮、劉曄分坐兩邊。


    馬超、龐德、閻行、徐晃、高順等將領也都在座。


    今日一戰,徹底地將周瑜率領的江東水軍擊潰,將江東軍的水寨占據,也就意味著,曹彰大軍可以順利渡江,隨後就可以繼續向著當塗縣,乃至丹陽郡的其他地方發動攻擊。


    李進親自帶著幾名士兵,押解著五花大綁的陳武,進入了中軍大帳。


    “啟稟司空,末將擒拿了敵將陳武,現交由司空發落。”李進通過手勢向曹彰匯報著。


    對於陳武的情況,曹彰還是略有了解,他本是廬江郡鬆滋縣人,是孫策還在壽春袁術部下時,主動投靠到他的部下。


    曆史上的陳武仁厚待人,樂善好施,所以口碑極好。後來是在合肥之戰中麵對張遼突襲時,奮戰而死,也是陳壽所寫的《三國誌》提到的江表十二虎將之一。


    曹彰深知自己現在要繼續征伐江東,正是用人之際,尤其是像陳武這樣忠勇,且有水戰能力的將領,就更要盡力吸納才是。


    想到這裏,曹彰主動起身上前,笑著對陳武打著招唿:“子烈將軍,可願為朝廷效命?!”


    “忠臣不事二主!我陳武既已投效孫將軍麾下,豈可戰敗為苟且偷生,就轉投他人?!江東隻有戰死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孫武。你要殺便殺,不必多言!”陳武卻斷然拒絕了曹彰的勸說。


    馬超大怒,對曹彰說道:“司空,這廝既然一心求死,請將其速斬,號令全軍!”


    曹彰卻笑著擺了擺手:“孟起勿惱。”


    隨後,曹彰轉對陳武說道:“將軍忠義,曹彰十分佩服,但隻恐我將將軍斬首,你卻未必能得償所願,被後人稱為忠義之士,反而要被扣上亂臣賊子的帽子,敗壞宗族的名聲!”


    “一派胡言,我陳武怎麽會是亂臣賊子?!”陳武惱火地喝問著。


    “我且問你,袁術自立為帝,妄稱帝號一事,你可知曉!?”曹彰開口問道。


    “此事世人盡知,你又何必明知故問?”陳武冷冷地說道。


    “那我再問你,孫策受朝廷敕封,乃是漢室的將軍,會稽的太守,你可知曉?!”曹彰再次問道。


    “這是我家主公辛苦打下的基業,我豈能不知!?”陳武本性單純,並未聽出曹彰話語裏的引導之意,繼續迴應著。


    “那我再問你,孫策身為漢室將軍,受朝廷俸祿,天子命他出兵配合我一起征討袁氏,他卻百般推脫,我領兵來問責,他更是直接起兵對抗,完全想把江東據為己有,這種奪取大漢疆土的行為,算不算是亂臣賊子!?”曹彰開口義正嚴詞的繼續向陳武問道。


    陳武一時語塞,他本就是武將,再加上曹彰本就善辨,他一時被懟的無話可說了。隻能覺得曹彰說得有道理,孫策的行為,嚴格說來,這的確與謀反無異。


    “子烈,孫氏世代為官,食漢室俸祿。孫策之父孫堅將軍更是參與了平黃巾、戰西涼、聯軍戰董卓等大小戰役,乃漢室棟梁之臣。”


    “孫策也是蒙受皇恩,年僅二十,就已官封一方太守,更有將軍爵位。他不思報恩,卻隻想占地自立。如今我率大軍前來征討,屢次修書勸降,他依然冥頑不靈,率軍頑抗,這又算不算是食君之祿,卻行謀逆!?”曹彰看出陳武的心思已經被自己說動,立刻繼續發動著語言攻勢。


    陳武被問得更加尷尬,低著頭不知該如何迴答。


    “子烈投靠孫策時,他尚是大漢忠臣,你也自當誓死效忠。可如今孫策已經淪為漢室逆臣,你卻要為其守義,白白將自己的有用之身為其赴死,豈不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那你死後不被定為亂臣賊子,又是什麽!?”曹彰繼續地說道。


    陳武聽了曹彰的話,心中觸動更大,不得不承認,曹彰的話的確是非常有道理。


    “忠義要分對誰講,若是無論主公品行是否端正,一味跟隨,那是愚忠!還是該為國盡忠,為朝廷效命,才是真正的大義!子烈以為如何?”曹彰繼續地遊說著陳武。


    看到陳武低著頭一言不發,曹彰知道他肯定是在做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再給他加一把火。


    曹彰向著陳武很是認真地說道:“曹彰身為當朝司空,統領百官,隻想盡心重振朝綱,還天下百姓一個清平世界。子烈乃忠義之士,我十分欽佩,還望子烈能以家國為重,助我一臂之力!”


    說完之後,曹彰向著陳武十分恭敬地深施一禮。


    陳武沒想到曹彰竟然會對自己如此禮遇,原本已經動搖的心,此時更加堅定,趕忙說道:“陳武何德何能,敢受司空如此大禮?!蒙司空不棄,如此器重,陳武心悅誠服,情願歸順。”


    曹彰聽到陳武決定歸順,十分欣喜,馬上就親自上前要為陳武鬆綁。


    馬超擔心地上前勸說:“司空小心有詐,還是讓我來!”


    曹彰卻堅持地說道:“子烈乃是忠義之士,定不會欺我,孟起安心就是!”


    曹彰為陳武解開繩索,陳武活動了一下手臂,向著曹彰倒身便拜:“陳武參見司空,謝司空不殺之恩!”


    曹彰笑著上前攙扶,欣喜地說道:“今日能得子烈歸順,我心甚喜,快快請起。”


    曹彰勸降了陳武,十分欣喜,當即命令將士們清點損失,收編俘虜,並且打探周瑜撤逃後的軍情,做好渡江之後,繼續進兵的準備。


    諸葛亮卻在此時上前對曹彰說道:“司空,周瑜敗走,必定引兵死守當塗縣,我倒有一個建議,或許我們現在可以先不急於進兵去攻擊當塗……”


    曹彰看著諸葛亮,會意地笑著:“孔明說得不錯,占據江東水寨,我軍已可派遣軍馬渡江,此時繼續進攻當塗,倒顯得我們隻拘泥此地,我們完全可以給周瑜再上一課,讓他知道,什麽才叫真正的縱覽全局!”


    諸葛亮知道曹彰明白了自己的意圖,二人相視,一起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不久,諸葛亮給曹彰拿來了一個錦囊。


    他對著曹彰說:“看看你我是不是想到一起去了!”


    曹彰打卡錦囊,是一個小地圖,上麵在不同的城池的位置,寫上了不同的編號。


    當然這裏麵的當塗不是第一個。


    諸葛亮對曹彰說,瀟灑地說:“司空看看這個順序如何?”


    曹彰看後,笑著點頭說道:“和我心中所想幾乎一樣,就按此順序渡江攻打。”


    大軍浩浩蕩蕩、過江後很快淮南各個重要位置被曹彰的軍隊攻破。


    而隨著時間,當塗周邊的地方也一一被攻破,逐漸形成了合圍之勢。


    “報告將軍,不能再等了,再等當塗周圍就要都被曹彰大軍拿下!”周瑜的副將焦急地對周瑜說。


    周瑜也知道,一旦被合圍於中心,肯定毫無生機,現在出去,和還沒被攻下的周圍縣郡形成掎角之勢,互為唿應,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通報各部,準備最後一戰!”周瑜眼光堅定,決定拚死一搏。


    但在一開始攻打當塗周圍的時候,曹彰和諸葛亮就已經預演了,這種出擊的情況和死守到底的情況該該如何應對。


    曹彰命令馬超、龐德,準備運動戰。


    閻行和徐晃一組準備攻城戰。


    為此還把軍隊裏的人員做了一些調整。


    周瑜決定出擊後,可樂壞了馬超和龐德這組人馬。


    戰爭一開始周瑜軍隊稍顯上風,但這一切都是諸葛亮的計策,當周瑜大軍認為能全麵獲勝的時候,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士兵被誘敵深入。


    最後戰線過長的時候,之前一直隱藏在暗處的人馬,趁其不備,從兩邊殺出,迅速的網格切割了周瑜的軍隊,最後徹底絞殺,周瑜在這一戰役中,由於沒有扭轉最後的戰局心情波動太大,然後被亂箭射中,含恨而亡。


    周瑜死後,江東諸將士氣盡失,有很多都開始動了投奔曹彰的私心。


    曹彰便令有投奔意圖的人,散布更多的謠言和消極情緒。


    這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帶兵投降的將領,和投奔曹營的謀士文臣。


    孫策手下的信心,終於在這一連串的預謀之下,徹底崩潰。


    最後孫策無奈,隻得認輸,投降,以保全家人的安全。


    曹彰趁著勢頭正旺,帶領眾人摧枯拉朽橫掃江東,江東盡收到了曹彰麾下。


    江東戰罷,曹彰告訴孫策他準備北上攻打袁紹。


    淮南還由孫策統領,隻不過為了防止孫策再次對抗朝廷。


    他的所有家人都隨軍遷往許都,等到與袁紹大戰結束,再做下一步的安排。


    孫策無奈,隻能答應。


    曹彰的大軍轉頭北上,由於一路跟著曹彰南下攻打孫策。


    將士們都身經百戰,打擊袁紹的時候反而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困難。


    曹彰看到這個情況,分幾路同時推進。很快消滅了袁紹的有生力量,取得了最後勝利。


    來年春天,許都城內。


    曹彰在春暖花開之時,坐在一眾娘子之間,欣賞著春天的美景。


    他此刻再也無需征戰,終於可以好好地享受生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家父曹孟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龍宇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龍宇恆並收藏三國:家父曹孟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