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聽完曹彰的話眼睛一亮,趕忙詢問曹彰:“公子,你所說的人到底是誰呢?”
曹彰微微一笑,道:“這個人選其實一直就在我們身邊,他就是荀彧荀令君。他身為尚書令,在漢臣中身居高位,德高望重,頗受眾人愛戴,有著極高的威信和地位。”
“而且他跟隨我父親已有數年,是他的得力助手,也是維持曹操和漢室關係平衡的紐帶。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要是主動加入董承的隊伍,他一定是欣喜若狂的。”曹彰向諸葛亮解釋著自己選擇荀彧的理由。
諸葛亮顯然沒有想到曹彰會選擇荀彧去做這個臥底,有些擔心地說道:“公子,荀令君的官職地位,固然是沒有問題,但他畢竟跟隨司空多年,是司空最為信任的人,由他去擔任臥底,隻怕董承未必會相信吧?”
曹彰明白諸葛亮的擔心,趕忙安慰著他:“這點孔明你不必擔心,荀令君雖然是我父親的得力助手,但這些年他一直是以漢臣自居。尤其是天子被接到許都的這幾年,荀令君更是處處維護天子,保持著對漢室的忠心,這點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而且就在前不久,荀令君更是曾經當著文武百官,對我父親當麵提出了質疑和提醒,再加上他過往正直的性格,董承斷然沒有懷疑他的道理。”曹彰隨後就把自己稱象之後,曹操想要扣留大象,荀彧當麵提醒的事也說了一遍。
諸葛亮聽完以後微微頷首,但隨即又提出了新的擔心:“公子,荀令君若是真能擔任臥底,的確是可以取信董承,讓對方沒有懷疑,當然是最好的。可按您的說法,他是個極其正直,甚至有些性格有些古板,隻怕他未必會願意幫我們這個忙,去對付那些漢室老臣,毀了自己的清譽吧?!”
曹彰看著諸葛亮微微點頭,他明白對方的擔心有一定道理,但他同樣也非常自信,對諸葛亮說道:“孔明,其實我現在荀令君,並非是一時的頭腦發熱,也是仔細考量過的!”
“荀令君的確是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他對漢室的忠誠,也是毋庸置疑。但我相信,他絕對不是一味的愚忠,而是懂得審時度勢,借力打力。”
“放眼天下,隻有我父親保持著對漢室的基本禮儀和恭敬,讓天子享受著應有的待遇。董承等人雖是漢室老臣,也的確護衛天子東歸有功,但他們絕對不具備重振漢室,穩定天下的能力。”
“何況董承的所作所為,隻是為了一己私利。如果我父親真的被董承等人所害,天子失去庇佑,落入董承之手。董承把持朝政之後,必定隻顧著中飽私囊,根本無心朝政,則剛剛穩定的政局會再次傾覆,民心也會流失,許都和漢室的穩定也將不複存在。”
“更何況,我父親若被殺,公子會怎麽做咱們先不談,司空分散在各地的舊部,以及曹氏、夏侯氏宗族豈會善罷甘休,必定會舉兵來興師問罪,形成內鬥局麵。那不是等於將何進之死,朝政內亂的局麵再重演一遍?”
“若許都內亂,袁紹之輩肯定會趁虛而入,劫掠天子。就靠董承手中的兵力,又怎麽可能擋得住袁紹的大軍或者其他各路諸侯?”
“天子一旦陷入袁紹或者其他諸侯之手,天下必定大亂。那種結果肯定不是荀令君和潁川荀氏苦心經營多年想看到。”
曹彰平靜地向諸葛亮說著自己的分析和見解。
諸葛亮聽了曹彰的分析,緩緩點頭,開始認同他的說法:“公子這樣說,的確是有道理。即倘若對董承之輩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即使他不能傷害到司空和公子,但現在畢竟司空即將和袁紹展開決戰。”
“董承等人在背後生事,也是巨大的隱患。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被看董承等人的能量現在看起來不大,但或許就能成為勝敗的關鍵。將他們的威脅扼殺在萌芽之中,才是目前看來能夠使天子沒有危險,漢室能夠延續的最好結果。”諸葛亮順著曹彰的思路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曹彰聽後緩緩地點頭,諸葛亮所說的這些,正是他心中所想。
“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把這些道理都跟荀令君講清楚,他一定會知道到底怎麽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最終一定會幫助我們完成我們的計劃。”曹彰充滿自信地說道。
諸葛亮點頭讚歎:“公子果然考慮得夠周全,若是荀令君真的能被我們說服,參與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計劃就可以說是十分完美,萬無一失了。”
說到這裏,諸葛亮再次提醒著曹彰:“不過,公子後麵行事的時候,也要萬分小心。比如我們想要借董承之手削弱曹丕、曹植兩位公子的行動,一定不能讓荀令君察覺出來。”
“他畢竟也是有著王佐之才,謀略過人。我們的這點伎倆肯定逃不過他的雙眼。他雖然不想卷入世子之爭,而且對公子也有極高的評價和好感。但他內心深處堅守的立長的理念,還是會在關鍵時刻偏向曹丕公子。”
“一旦他的內心出現波動,就很有可能暴露我們的行動,導致滿盤皆輸,所以我們一定要千萬謹慎。”諸葛亮表情嚴肅地提醒著曹彰。
曹彰心中讚歎不已,他明白這就是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他的智慧和眼光,讓人望塵莫及。做大事就是必須不能忽略任何微小的細節。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次的行動都立於不敗之地。
他讚許地對諸葛亮說道:“孔明提醒的是,今後的每一個行動細節,我們都要仔細商量,認真斟酌,確保萬無一失才可以實施!”
“公子英明。那我的建議,我們可以先設法將李儒的消息傳遞給董承,將他的興奮度挑起來,然後再去遊說荀令君,請他加入我們的計劃,配合公子的行動。”諸葛亮隨後向曹彰給出了行動的建議……
曹彰微微一笑,道:“這個人選其實一直就在我們身邊,他就是荀彧荀令君。他身為尚書令,在漢臣中身居高位,德高望重,頗受眾人愛戴,有著極高的威信和地位。”
“而且他跟隨我父親已有數年,是他的得力助手,也是維持曹操和漢室關係平衡的紐帶。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要是主動加入董承的隊伍,他一定是欣喜若狂的。”曹彰向諸葛亮解釋著自己選擇荀彧的理由。
諸葛亮顯然沒有想到曹彰會選擇荀彧去做這個臥底,有些擔心地說道:“公子,荀令君的官職地位,固然是沒有問題,但他畢竟跟隨司空多年,是司空最為信任的人,由他去擔任臥底,隻怕董承未必會相信吧?”
曹彰明白諸葛亮的擔心,趕忙安慰著他:“這點孔明你不必擔心,荀令君雖然是我父親的得力助手,但這些年他一直是以漢臣自居。尤其是天子被接到許都的這幾年,荀令君更是處處維護天子,保持著對漢室的忠心,這點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而且就在前不久,荀令君更是曾經當著文武百官,對我父親當麵提出了質疑和提醒,再加上他過往正直的性格,董承斷然沒有懷疑他的道理。”曹彰隨後就把自己稱象之後,曹操想要扣留大象,荀彧當麵提醒的事也說了一遍。
諸葛亮聽完以後微微頷首,但隨即又提出了新的擔心:“公子,荀令君若是真能擔任臥底,的確是可以取信董承,讓對方沒有懷疑,當然是最好的。可按您的說法,他是個極其正直,甚至有些性格有些古板,隻怕他未必會願意幫我們這個忙,去對付那些漢室老臣,毀了自己的清譽吧?!”
曹彰看著諸葛亮微微點頭,他明白對方的擔心有一定道理,但他同樣也非常自信,對諸葛亮說道:“孔明,其實我現在荀令君,並非是一時的頭腦發熱,也是仔細考量過的!”
“荀令君的確是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他對漢室的忠誠,也是毋庸置疑。但我相信,他絕對不是一味的愚忠,而是懂得審時度勢,借力打力。”
“放眼天下,隻有我父親保持著對漢室的基本禮儀和恭敬,讓天子享受著應有的待遇。董承等人雖是漢室老臣,也的確護衛天子東歸有功,但他們絕對不具備重振漢室,穩定天下的能力。”
“何況董承的所作所為,隻是為了一己私利。如果我父親真的被董承等人所害,天子失去庇佑,落入董承之手。董承把持朝政之後,必定隻顧著中飽私囊,根本無心朝政,則剛剛穩定的政局會再次傾覆,民心也會流失,許都和漢室的穩定也將不複存在。”
“更何況,我父親若被殺,公子會怎麽做咱們先不談,司空分散在各地的舊部,以及曹氏、夏侯氏宗族豈會善罷甘休,必定會舉兵來興師問罪,形成內鬥局麵。那不是等於將何進之死,朝政內亂的局麵再重演一遍?”
“若許都內亂,袁紹之輩肯定會趁虛而入,劫掠天子。就靠董承手中的兵力,又怎麽可能擋得住袁紹的大軍或者其他各路諸侯?”
“天子一旦陷入袁紹或者其他諸侯之手,天下必定大亂。那種結果肯定不是荀令君和潁川荀氏苦心經營多年想看到。”
曹彰平靜地向諸葛亮說著自己的分析和見解。
諸葛亮聽了曹彰的分析,緩緩點頭,開始認同他的說法:“公子這樣說,的確是有道理。即倘若對董承之輩聽之任之,放任不管。即使他不能傷害到司空和公子,但現在畢竟司空即將和袁紹展開決戰。”
“董承等人在背後生事,也是巨大的隱患。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被看董承等人的能量現在看起來不大,但或許就能成為勝敗的關鍵。將他們的威脅扼殺在萌芽之中,才是目前看來能夠使天子沒有危險,漢室能夠延續的最好結果。”諸葛亮順著曹彰的思路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曹彰聽後緩緩地點頭,諸葛亮所說的這些,正是他心中所想。
“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把這些道理都跟荀令君講清楚,他一定會知道到底怎麽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最終一定會幫助我們完成我們的計劃。”曹彰充滿自信地說道。
諸葛亮點頭讚歎:“公子果然考慮得夠周全,若是荀令君真的能被我們說服,參與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計劃就可以說是十分完美,萬無一失了。”
說到這裏,諸葛亮再次提醒著曹彰:“不過,公子後麵行事的時候,也要萬分小心。比如我們想要借董承之手削弱曹丕、曹植兩位公子的行動,一定不能讓荀令君察覺出來。”
“他畢竟也是有著王佐之才,謀略過人。我們的這點伎倆肯定逃不過他的雙眼。他雖然不想卷入世子之爭,而且對公子也有極高的評價和好感。但他內心深處堅守的立長的理念,還是會在關鍵時刻偏向曹丕公子。”
“一旦他的內心出現波動,就很有可能暴露我們的行動,導致滿盤皆輸,所以我們一定要千萬謹慎。”諸葛亮表情嚴肅地提醒著曹彰。
曹彰心中讚歎不已,他明白這就是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他的智慧和眼光,讓人望塵莫及。做大事就是必須不能忽略任何微小的細節。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次的行動都立於不敗之地。
他讚許地對諸葛亮說道:“孔明提醒的是,今後的每一個行動細節,我們都要仔細商量,認真斟酌,確保萬無一失才可以實施!”
“公子英明。那我的建議,我們可以先設法將李儒的消息傳遞給董承,將他的興奮度挑起來,然後再去遊說荀令君,請他加入我們的計劃,配合公子的行動。”諸葛亮隨後向曹彰給出了行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