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看著禰衡,開始了自己的見解講述:“先生剛才解說,大地是日月星辰的中心,廣博如同棋盤,然後天如蓋子一樣蓋在上麵,這就是大錯特錯,因為根據我的推測,我們腳下的大地根本不是方的,而是一個巨大的圓球。”


    禰衡聽完了曹彰的話,臉色大變,厲聲駁斥道:“公子這分明是一派胡言。大地明明是四四方方,雖有山河湖泊的存在,卻也平整廣袤,就是猶如棋盤一般,怎麽可能是一個圓球?”


    曹彰並沒有在意禰衡的態度,而是平靜地向對方提出了新的疑問:“先生勿急,請先迴答我另一個問題,咱們若是站在平地眺望遠方,是不是最多數裏以外的事物就看不太清楚了,您說這是什麽原因?”


    “自然是我們視力有限,不可能看到無限遠的緣故。”禰衡迴應著曹彰的提問。


    “那為何我們站得高一些,就可以看得遠了,而且是站得越高,看得越遠?而且不知道先生有沒有注意一個現象,如果我們站在平地,在夜晚眺望遠處手持火把的軍隊,會發現亮光是漸漸降低高度,最後慢慢消失。”


    “若是按先生所說,大地平整如棋盤,我們目光所及的物品為何會降低?又為何我們站高以後就能看得遠,難道我們站得高,會影響我們自己的視力?這恐怕說不通吧?所以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大地為圓形,才會呈現出這種越遠物品就會降低,登高就又能高見的效果。”


    曹彰平靜地一邊迴應著禰衡,一邊拿起桌上的一個空酒碗翻過來,向禰衡做著演示。


    禰衡看著眼前曹彰的演示迴味著他的話,隱隱地覺得他的分析還是有一些道理。


    但他自然不會因為曹彰的幾句話就因為大地是球形,隨後繼續說道:“你這樣說,隻能說大地或許是有弧度,但並不能證明大地是球形。更何況大地若是真的有弧度或者傾斜,為何人卻渾然不覺?要是一個球形,又豈不是處於球另一麵的人就會直接跌入蒼穹之中,那哪裏還有天地之分?”


    曹彰明白不可能就憑自己的一個觀點就改變禰衡的認知,於是他又提出了新的疑問:“先生,人若是盡力一躍,能跳多高?”


    禰衡雖然不明白曹彰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但還是仔細地思索之後,給出了答案:“離地數尺,應該也就到極限了!”


    “那若是用強弓硬弩,向天空發射,又是否真的貫穿天際,穿破蒼穹,射中日月?!”曹彰繼續詢問著。


    禰衡笑著搖了搖頭,迴答道:“後羿射日的故事雖有流傳,但我知道這根本不可能。再強力的弓弩,再厲害的射手也不可能用箭矢射中天上的星辰日月。”


    “這就對了,人始終無法跳離地麵;箭矢更不可能穿破天空,射中日月星辰;這都是因為我們腳下的大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將世間萬物吸附在地麵上,這也就是為何人不會飛入蒼穹,落葉和雪花會隨風飄落的原因。”


    “先生說感覺不到大地傾斜以及有弧度,那是因為我們腳下的大地相對於人來說,實在太過廣袤,縱然是大地本身是球體,但這種弧度變化對於方寸之地來說,弧度極小,我們很難感受到罷了。”


    “先生可以想象,一隻螞蟻放在杯底有可能直接滑落,但若是放在有弧度的穹頂,可能就沒有感覺,可以安穩地爬行,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曹彰隨即用幾個生動真實的例子向禰衡進行著解釋。


    禰衡聽完了曹彰的話,一下子沉默了,他徹底陷入了迷茫之中。


    他仔細品味了曹彰說的內容,他舉的例子其實都是十分顯而易見,更是通俗易懂,但細細品味,卻又包含著極為深奧的道理,而且真的是能佐證曹彰所說的大地是圓的這種理論。


    禰衡的臉色大變,他怎麽也想不到,曹彰隻是輕描淡寫地舉了幾個例子,就徹底的顛覆了他對於天地的認知,更可怕的是,他還找不出任何的方式去進行辯駁迴擊。


    曹彰看著禰衡的表情變化卻是非常的淡定,因為對於東漢末年的人來說,接受地圓說的理論實在是太難了。


    其實別說是東漢末年,即使到了科技發達的現在社會,依然還有一批人堅持地平理論,常刷某音和慢手的人,應該都看過類似的視頻。


    禰衡現在能夠陷入一種沉思的狀態,說明他不是在完全抗拒,而是在嚐試思索、接受和理解曹彰提出的理念,這對於他來說,已經很不容易,足以證明他的思維意識比起同時代的人要領先很多了。


    曹彰明白,自己首先拿出一套地圓說的天文學理論,已經讓禰衡大為觸動,接下來自己要繼續進攻,繼續對禰衡的學識進行衝擊。


    “先生,關於大地是圓的這個問題的探討,我們先暫且放一放,我還有一些地理方麵的問題,希望先生可以為我解惑。”曹彰依然保持著請教的態度。


    曹彰關於地圓說的一番言論,對禰衡的自信心形成了巨大的衝擊,現在曹彰又提出要問地理,他自然不甘落敗,沉聲問道:“公子還想問什麽地理問題?”


    曹彰微微一笑,問道:“先生是否了解天下各國的地理位置呢?”


    “這有何難!西域有三十六個國家,南蠻地區有許多戎夷部落,北方是廣闊的草原,還有匈奴、鮮卑和高句麗等民族。樂浪以南是三韓。”


    “樂浪海中有一個矮人國家,分為一百多個小國,每年都會來獻貢。”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派使者前來朝賀,自稱大夫,光武帝賜予印綬,封他們為漢倭奴國王。從那以後,這一百多個矮人小國都尊奉倭奴國為王。”


    曹彰不斷點頭,在這個時代高麗有三韓,而後世稱之為島國的倭奴國,曾被光武帝賜予漢倭奴國王的印綬。


    禰衡見曹彰點頭表示認同,心中稍感安心,於是開口詢問:“在下的迴答,公子覺得如何?”


    曹彰裝作疑惑的樣子,繼續追問:“正平先生,接著說啊,難道除了這些,就沒有其他國家了嗎?!”


    禰衡沒想到曹彰會有此一問,有些尷尬地迴答:“在下隻知道這些,並不知道還有其他什麽國家了。”


    曹彰淡淡一笑:“原來如此。先生,恕我直言,你剛才提到的這些國家隻是蒼茫大地上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國家你並未提及。”


    禰衡大為驚訝:“天下竟然如此廣闊?公子可不要欺騙我?”


    曹彰向下人示意:“來人,去書房把我曾經繪製的地圖取出來,讓先生過目。”


    手下立即應命,迅速離開,不久後帶著幾名隨從帶迴了一張用牛皮製成的巨幅地圖,將其懸掛在大廳中央。


    曹彰走到地圖前,邀請禰衡:“請先生過來看看。”


    禰衡連忙起身,走到地圖前,仔細端詳。


    這幅地圖是曹彰憑借對後世的記憶,早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不斷繪製和修改的世界地圖,隻不過因為內容實在太多,即使到了現在也未完全完成。


    盡管仍然存在許多缺陷和不準確之處,但幾個主要大陸、一些相對熟悉的國家名稱和位置、以及國家輪廓都清晰可見。


    這樣一幅地圖,如果在現代展示,肯定會引來他人的嘲笑,但在東漢時代卻足以震撼人心,因為當時人們的認知僅限於東漢的十三州及其周邊較小的區域,再遠的地方便無法觸及了。


    如今曹彰所展示的這幅地圖,卻展示了大漢國界以外的廣袤土地,這讓禰衡感到極度震驚。


    他目瞪口呆地凝視著眼前的地圖,仔細辨別大漢國界之外的領土,越發感到震驚。


    他原以為大漢即為世界中心,除了一些小的蠻夷和西域國家,大漢之外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未知領土。


    然而,他卻驚訝地發現,在大漢之外竟有如此廣闊的未知領域。


    一滴冷汗從禰衡的額頭滑落,他相信,曹彰沒有必要提前畫出一幅如此精致的地圖來哄騙他,這一切隻能說明,曹彰在天文學和地理學方麵的知識和見解遠遠超過他,甚至可以說是無法企及的。


    此時的禰衡心中翻湧著無盡的驚濤駭浪,他第一次感到無力,這種無力感的源頭正來自曹彰。


    曹彰看著禰衡的反應,內心得意洋洋。


    作為穿越者,他深知擁有後世的知識和見識具備巨大的優勢,隻需拿出一些已經成型的東西,就足以在東漢時期引起轟動。


    現在禰衡已經被他的知識和見解所震撼,他要進一步讓對方心悅誠服……


    “正平先生,作為一個有學識、見解的人,你認為你存在的意義何在?”曹彰突然開口向禰衡發問。


    禰衡此刻已經完全被曹彰所震撼,他沒有再發出狂妄的言論,而是相對謙虛地迴答道:“願聞公子教誨。”


    曹彰凝視著眼前那幅殘缺不全的世界地圖,聲音洪亮地說道:“世界如此廣闊,我們所擁有的隻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難道我們不應該運用自己的知識和兵力來征服世界,讓整個世界歸於我華夏嗎?!”


    他激動地表示:“我要用利劍為華夏子民奪取這些土地,讓我們的後代世世代代擁有並統治這片土地!”


    曹彰穩定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如今諸侯們在大漢的十三州之地爭鬥算得了什麽?與這廣袤的土地相比,我們不過像是爭奪地盤的土狗,或者是坐井觀天的無知之輩!”


    “我要先平定大漢十三州,然後再將整個世界的土地都劃歸我華夏所有!”他大聲地向禰衡表達了自己的誌向和理想。


    對於曆史了如指掌的曹彰非常清楚當前的國際格局。


    盡管東漢目前陷入混亂,但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科技方麵仍然全麵領先世界,唯一能構成威脅的是遠在歐洲的羅馬帝國。


    然而,雖然羅馬強大,但它仍然由多個聯盟組成。


    隻要華夏族群團結一致,也定能戰勝對手!


    曹彰的言辭令禰衡徹底震驚,他萬萬沒有想到曹彰的誌向竟然如此宏大,相比之下,其他諸侯的目標顯得渺小而自私。


    曹彰要用自己的劍為大漢開疆拓土,讓漢民族統治世界無邊的領土。


    他展現出來的學識、氣魄、胸懷、理想,在禰衡眼中,真是千年一遇的明君!


    禰衡的身體不斷顫抖,豆大的汗珠從他消瘦的臉上滑落下來。他猛地跪倒在地,向曹彰行叩拜之禮:“公子高瞻遠矚,才學蓋世,禰衡難及萬分。”


    “禰衡今日方才明白,我對天文地理一無所知,對三教九流也一無所曉。我過去像井底之蛙一樣無知,隻顧自誇卻不求進步。我還妄自尊大,目中無人!”


    “今後我一定痛改前非,謙虛做人,謹慎行事!希望公子能夠寬恕我無禮之罪,讓我用微薄之力輔佐公子實現這等前所未有的壯舉!”


    “讓我們用手中的利劍為華夏百姓開拓疆土,即使萬死不辭!”


    咚咚!


    禰衡說完後,不斷磕頭向曹彰賠罪。


    禰衡的行動讓曹彰深感欣慰,看來自己的威懾行動真的讓禰衡從心底感到佩服,他也絕對是真心認錯的。


    曹彰之前的打壓是為了讓他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讓他認識到自身的問題。


    禰衡是一個有才華並且得到世人認可的人。如果這樣的人能夠踏實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改掉狂妄的毛病,他必將成為繼徐庶、劉曄之後的另一個得力助手。


    曹彰走上前伸手攙扶著禰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正平若是真心悔改知錯,從此戒驕戒躁,將平生所學用於正途,必可助我早日成就霸業。”


    這句話毫無疑問表達了曹彰對禰衡的原諒和接納。


    明主寬厚,心胸寬廣如大海般容納百川!


    禰衡感激涕零,對自己之前的傲慢無禮感到羞愧難當,再次跪拜曹彰:“感謝公子的恩典,我將竭盡所能為主公效力,萬死不辭!”


    “那可不行!在我手下工作,不需要過度努力,我希望你們能享受好的飲食、充足的休息和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工作狀態,並幫助我平定天下!現在,我有一項任務要交給你。”曹彰迴應著禰衡。


    “請公子指示。”禰衡立刻迴答。


    “馬上迴去好好休息,明天中午穿戴整齊再來見我!”曹彰向禰衡命令道。


    聽到這句話,禰衡立刻明白曹彰接受了他,他立即答應了下來,快步離開。


    看著禰衡離去的背影,曹彰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經過一係列的鬥智鬥勇,他終於成功地收服了禰衡,並且可以確信他會非常認真地為自己工作。


    禰衡的加入對曹彰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他正急需人才的時候。


    曹彰深知禰衡的才能,他的加入正好可以幫助自己完成徐庶、劉曄和司馬朗等人無法勝任的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家父曹孟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龍宇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龍宇恆並收藏三國:家父曹孟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