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走出下邳城門的時候,恰好看到了一輛馬車從城門中走出,向著下邳城外自己的大營方向而去。


    曹彰知道,那是徐庶安排人將呂布的家眷,也就是嚴夫人、魏夫人等人送往大營。


    既然遇到了,曹彰總是要上前打個招唿,畢竟從禮數和輩分上來說,她們都算是自己的嶽母。


    曹彰擺手示意馬車停下,然後快步走到馬車前,恭敬地彎腰行禮:“小婿曹彰拜見二位嶽母。”


    馬車的車窗簾子掀起,露出了嚴夫人和魏夫人的容顏,兩人都是雙目紅腫,顯然呂布被殺的消息讓她們傷心不已,都是連番痛哭。


    “二位嶽母,嶽父的事情,我也是很無奈,但這是亂世時局所致,希望二位嶽母不要太傷心,千萬保重身體,節哀順變。”曹彰對二人說道。


    嚴氏身為呂布的正妻,站出來說道:“多謝公子關心,我們姐妹自會照顧好自己。”


    “二位嶽母將來有什麽打算?”曹彰開口詢問著。


    嚴氏低垂著頭說道:“奉先已死,我們兩個婦道人家,哪裏有什麽想法,隻求以後可以過安穩生活就好了。”


    “既然如此,那我安排二位嶽母跟隨我們一起到許都可好?我可以在那裏為二位嶽母安排一間別院,日常開銷自會有人供應,你們也可以時常去看望玲琦,不知道你們意下如何?”曹彰將自己的安排說出,征求著二位夫人的意見。


    嚴氏沒有馬上迴應,而是轉頭看向了魏氏,征求著她的意見:“妹妹覺得公子的安排如何?”


    魏夫人輕輕點頭:“一切由姐姐做主就好。


    嚴夫人強忍悲痛地開口說道:“我自跟隨奉先,從並州到雒陽,再從長安到冀州,後又去了兗州,一路下來,都是居無定所,哪裏還會挑剔?公子能給我們安排好一切,我聽命就是。”


    曹彰趕忙說道:“既然二位嶽母都沒有異議,那就先請迴我的大營安歇,隨後大軍迴許都時,我會安排人護送你們迴許都。”


    二位女子一起答謝曹彰:“多謝公子了。”


    曹彰擺手,示意馬車繼續前行,隨後他才招唿著眾人快速策馬返迴軍營。


    徐州的戰事已經結束,他現在要考慮的是收服張遼、高順這兩位悍將,讓他們為自己所用。


    曹彰迴到大營,首先派人將張遼帶進了大營,他要先單獨和他談一談,先爭取將他收服。


    對於讓張遼對自己死心塌地,曹彰覺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為張遼一直是一個很會審時度勢的人。


    他最開始是並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後來被丁原推薦給了大將軍何進。


    隨後何進安排張遼去河北招兵,結果等他征完兵迴到雒陽,何進和丁原都已經死了,他就被董卓收到了麾下。


    後來呂布殺了董卓,張遼雖然是董卓的麾下,但並不屬於西涼軍的嫡係,一直跟隨在呂布身邊做事,就又歸入了呂布麾下,跟著呂布南征北戰,去了很多地方。


    張遼雖然跟隨的主人多,但是沒有一次是他主動背叛,都隻是跟隨形勢而做出的選擇,也是在當時環境下最正確的選擇。


    張遼最讓曹彰欣賞的一點也就在這兒,盡管他是順應形勢選擇的效忠對象,但他每次歸順之後,都會對新的主公表現得非常忠心。


    無論是跟隨哪位主公,他都表現得非常積極,這就足以說明他的人品很好。


    曆史上的張遼可是一代名將,位列曹操的五子良將之首,無論征烏桓,還是守合肥,都表現出了非常高的戰術素養,這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這樣的人才也需要遇到明主賞識,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對於張遼這種人才,曹彰自然也是非常的喜歡。


    現在呂布死了,張遼要是到了自己麾下,才是真的如魚得水,未來一定會在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張遼被帶進帳中,曹彰吩咐鬆綁,張遼昂首站在正中,看著曹彰卻是一言不發。


    “文遠,昨夜你我交手之前,你曾說,我若能勝你,你便歸降,如今你被我所擒,可願歸降?”曹彰開門見山地直接問道。


    “哼,忠臣不事二主,我是溫侯的屬下,豈會輕易背叛!”張遼冷冷地迴答道。


    曹彰似乎早就想到張遼會這樣說,直接開口說道:“文遠,溫侯已經西去了,我已經將他和貂蟬夫人的屍體運迴,安排厚葬,定不會缺了禮數,這也是我留給他最後的體麵。”


    張遼聽了曹彰的話,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溫侯啊,你不聽陳軍師和我的好言相勸,才有今日的結局。”


    張遼感歎完了之後,卻看著曹彰微微彎腰:“公子仁義,厚待溫侯,在下替主公拜謝了!”


    “文遠不必客氣,將軍之能力,我十分欣賞。如今天下未定,群雄四起,我還要助我父親平定各方叛逆。我誠心希望文遠可以投入我的麾下,助我一起平定天下,建功立業!”曹彰誠懇地向張遼發出了邀請。


    張遼看著曹彰卻輕輕搖了搖頭:“我主已死,我又豈能獨活?多謝公子的好意了。尊駕的仁義之名,天下皆知,公子的智勇也是無人能敵,縱使沒有張遼相助,你也定可助司空掃蕩天下,建立霸業,我還是決心要追隨我主而去。”


    曹彰看著張遼笑了笑,不以為意。


    漢末三國,之所以輝煌燦爛,被無數人傳唱,是因為雖然處於王朝末期,禮樂崩壞,可是忠孝禮儀還在。


    這個時代,有關羽的忠貞不二,千裏走單騎;也有陳宮的苦心顧慮,即便為呂布謀劃,也依舊心係漢室;這裏更有諸葛亮承繼托孤重任,鞠躬盡瘁。


    這時代的主旋律,依舊是忠孝,所以曹彰對張遼的表態不意外。


    曹彰神色柔和,不急不緩道:“我聽說文遠潔身自好,品行俱佳,是一心想造福百姓的人。更是給溫侯出了很多造福百姓的建議,隻可惜都未曾被他采納是吧?”


    張遼聽到曹彰誇獎抬舉的話,冷肅的神色稍稍緩和,搖頭道:“做臣子的隻知道忠心為主,至於主公采納與否,並不是我們去評判定奪。”


    曹彰繼續說道:“文遠一心想造福百姓,可是呂布並非明主,治理徐州期間,肆意斂財壓榨百姓,不約束部將,導致徐州民不聊生。”


    “你的初衷是盡忠,可到頭來,你的主公卻是不斷地迫害百姓。你的忠,不是真的忠。這樣的忠,是天下人都鄙夷的。這樣的忠,是助紂為虐的。”


    “文遠是識大體的人,為什麽要執迷不悟,執意為一個反複無常,且損民利己之人效死忠呢?不值得,也不應該。”


    張遼的臉色大變,他沒想到,曹彰一開始誇獎他,其實卻是在話裏給他下套。是借助他的品行,來反駁他的忠心,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張遼看著曹彰,忽然笑了笑,說道:“公子,為了區區張遼,如此費心機,值得嗎?”


    “值得!”曹彰斬釘截鐵迴答,“文遠之才,值得在下恭請。”


    張遼終究是有良知和底線的人,搖頭道:“公子的垂愛,張遼真的受不起。”


    曹彰正色說道:“文遠心胸坦蕩,隻此一點,就名副其實。文遠,呂布已死,你也為他誓死效忠,他臨死之前,也懇求我父親和我,可以善待你們這些舊將,顯然他也不願你們就此送死。文遠,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很正常,跟隨我定不會讓你後悔。”


    張遼見曹彰禮賢下士,態度又無比的誠懇,也是開始有些心動。


    曹彰身為曹操之子,僅僅一年的時間就聲名鵲起,而且有能力有心胸,還能帶兵打仗,這樣的人未來一定能成為亂世的霸主。


    張遼沉思片刻,終於拿定了主意,向著曹彰跪倒大聲說道:“張遼願為公子效力。拜見公子。”


    曹彰趕忙攙扶著歸順的張遼,笑道:“我得文遠相助,如虎添翼。”


    就在曹彰欣喜之際,卻突然聽到帳外傳來了一聲怒喝:“張遼,你這貪生怕死的小人,我高順怎麽會和你做了朋友!”


    曹彰聽到這聲怒吼,就知道是等在帳外的高順,聽到張遼歸順發怒了。


    其實本來按照曹彰的計劃,他是準備等張遼歸順之後,然後再慢慢跟高順去談。


    畢竟高順這人的性格,曹彰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曆史上的高順,就是為人非常清白嚴謹,而且是嚴令軍中不得飲酒。


    他統率的陷陣營更是呂布麾下的一支精銳部隊,屢獲勝績,甚至就連關羽、張飛這兩個萬人敵,在史料記載中也曾經輸給他,足見陷陣營的戰力之強。


    而且他還多次進言規勸呂布,隻是呂布雖然知道他忠誠,卻始終沒有重用他。


    呂布被曹操擒獲之後,高順更是一言不發慷慨赴死。


    這些跡象都足以表明,高順雖然忠誠,但是情商肯定不高,甚至是個一根兒筋,所以曹彰才打算單獨約談他。


    沒想到,他隻是聽到張遼歸順就已經發怒,顯然是對張遼歸順極為的不滿。這樣看來,要想招降高順,就要改變策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家父曹孟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龍宇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龍宇恆並收藏三國:家父曹孟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