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在城樓上眺望,震撼與無助交織。
他曾以為占據一方,便能安享太平。
然而曹操的勸降策略,卻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他聽從尹禮的建議,選擇了拒絕曹操,本以為能爭取更多利益,卻不料引來了曹彰的大軍,對方的實力讓他深感壓力。
臧霸心中泛起一絲悔意,若當初接受招降,或許一切都會不同。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雙方在這戰場上不得不決一死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曹彰軍的戰術素養、訓練體係以及豐富的作戰經驗逐漸顯現出來。
孫觀雖然驍勇,率領泰山軍以魚鱗陣嚴密地防守著,但局勢越來越不利。
臧霸在城樓上注視著這一切,心中為兵士們感到痛惜。然而,他不能下令退兵,他要為吳敦爭取更多的時間,確保讓孫觀吸引住才曹彰軍的注意,讓吳敦能從曹彰軍的重圍中突圍出去。
眼見兵士們死傷慘重,孫觀心中的怒火燃燒起來。他揮舞著武器,兇狠地斬殺著曹彰軍。
泰山軍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他們緊隨孫觀,繼續與敵人鏖戰。
在這生死搏殺的戰場上,孫觀展現出了卓越的武勇和領導力。他身先士卒,讓泰山軍的士氣重新高漲。
臧霸在城樓上默默祈禱,希望吳敦能夠順利突圍。同時,他也為孫觀和泰山軍的英勇感到自豪。
豐邑城的南門緩緩開啟。
吳敦帶著百名死士,如狂風驟雨般衝出城池,他們的目標堅定,直指前方的曹彰軍。
吳敦等人策馬狂奔,鐵騎如龍,疾馳的馬蹄聲在空中迴蕩,帶起一片煙塵。
吳敦和他的部下如同閃電般劃過大地,他們的速度之快,仿佛連風都要為之驚歎。
他們的速度極快,仿佛隻是一瞬間,便已衝到了曹彰軍的大營前。但見他們如入無人之境,直取中軍,勢如破竹。
曹彰軍的營地,在這突如其來的猛攻前顯得毫無防備,宛如一片即將凋零的花海,在風暴的威脅下瑟瑟發抖。
其實這是徐庶早已趕到南門,在他的布置下,曹彰軍看到吳敦等人衝來,隻是假模假樣地舉著武器去抵擋了幾下,就放任對方通過。
吳敦帶著百名部下,並沒有太多傷亡,如入無人之境,衝出曹彰軍大營。
此時,他們的麵前已經沒有任何的阻攔,可以一路狂奔,去往相縣去找呂布求援。
豐邑城頭,泰山軍的士兵們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切,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每個人的心中都明白,這一刻,吳敦的行動將會改變整個戰局。他們立即飛跑著去報告臧霸。
在豐邑西門,孫觀率領的泰山軍與夏侯霸率領的曹彰軍正在激戰。此時戰況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你來我往,殺得難解難分。
這是一場生死較量,每一刀、每一槍都充滿了決絕和勇氣。
孫觀見局勢開始向有利方向發展,心中暗喜。他揮動令旗,調動陣型,逐漸形成對夏侯霸的包圍之勢。
夏侯霸雖勇,此時也被困在魚鱗陣中,難以突圍。
他心知若再這樣下去,自己將有性命之憂。於是他當機立斷,率領部下反向衝殺,試圖突圍。
孫觀見夏侯霸道反其行之舉,心中暗讚對方之勇。但他並未因此放鬆警惕,迅速調整陣型,層層圍裹,想要將夏侯霸徹底困住。
城樓上的臧霸心疼地看著下麵苦戰的孫觀等人,也看出了夏侯霸的意圖,他親自搶過鼓槌,擂動著最大的一麵戰鼓,在他的帶領下,城頭的泰山軍不停地擂鼓呐喊,為孫觀等人鼓舞士氣。
他們唯有希望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孫觀抖擻精神,困住夏侯霸。
然而夏侯霸畢竟是夏侯氏二代中最有能力的一人,他馬上就識破了孫觀的意圖,果斷地調轉馬頭,帶著部隊迅速撤離戰場。
終於,從南門趕來的哨兵跑到了臧霸的跟前,急切地唿喊著:“吳敦頭領突破曹彰軍的防守,已經遠去了!”
臧霸聽完,立刻欣喜地大喊著:“快!鳴金收兵!讓孫觀撤迴來!”
隨著臧霸的命令,城頭的鼓聲和呐喊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銅鑼聲,這代表著撤兵的信號。
正在苦戰的孫觀聽到撤兵的命令,心中雖然有些不甘,但也明白這是當前最正確的選擇,畢竟自己的任務就是給吳敦爭取突圍的機會,真想借這個機會擊殺夏侯霸,那真是難如登天。
他迅速揮動令旗,開始指揮部下撤退。
與此同時,夏侯霸也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他知道,對方鳴金,一定是南門方向的事情已經完成,自己繼續糾纏下去隻會讓更多的士兵喪命。
兩軍在戰場上留下了數百具戰死的屍體,他們的犧牲成為了這場戰鬥的見證……
……
吳敦帶著百名死士疾馳而行,遠離了豐邑的烽火和曹彰軍的鐵蹄。
他們策馬狂奔,疲憊與困乏交織在每個騎士的心頭。
正當吳敦欲讓部下稍作休整之際,他的瞳孔驟然緊縮。
遠方的地平線上,一道黑線逐漸浮現,整齊劃一的曹彰軍千人隊赫然在目。
兩側的平原上,另兩支千人隊伍也悄然出現,猶如巨大的魔爪,將他們緊緊困住。
徐庶早已預測到他們的疲憊,因此布下了天羅地網。
吳敦的眸子裏燃燒著倔強的火焰,他咬緊牙關,下令部下:“快撤!”
話音剛落,他已率先帶著部下衝向來路。然而,前方的曹彰軍千人隊如同一道堅不可摧的城牆,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徐晃挺身而出,手持大斧,厲聲喝道:“吳敦,還不下馬受降?”
吳敦豈是輕易屈服之人,從馬鞍上取下長槍,決然地向徐晃衝去,決心殺出一條血路。
徐晃見狀,催馬舉斧,與吳敦正麵相撞。
兩股巨大的力量交匯處,吳敦的長槍應聲而飛。
緊接著,徐晃的大斧如影隨形,重重地掃在吳敦的肩頭,將他掀翻下馬。
徐晃高舉大斧,威風凜凜地擋在吳敦麵前。
曹彰軍的千人隊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唿聲。他們為徐晃的英勇喝彩。
百名死士眼見主將被擒,深知大勢已去,紛紛棄械投降。
遠處的徐庶望著這一幕,嘴角微微上揚。
……
夜幕低垂,萬籟俱寂。曹彰軍大營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經過一天的艱苦戰鬥,夏侯霸部隊早已安歇,營地內隻有微風拂過的聲音和偶爾傳來的守夜士兵的低語。
在這片寧靜的海洋中,中軍大帳內的燈火顯得格外明亮,仿佛一顆璀璨的明珠。
帳內,曹彰端坐於案前,眼神深邃如海。他的眉宇間透著一股威嚴,卻又帶著幾分期待。
此時,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徐庶和徐晃快步進入大帳,他們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喜色。
“公子,您猜得沒錯。”徐庶率先打破了沉默,聲音略顯激動,“臧霸果然是想派吳敦去求援,已經被我們拿下了。”
曹彰嘴角微揚,眼神中透露出深藏不露的銳利。他揮了揮手,示意將吳敦帶進來。
隨後,吳敦被帶入了大帳。他看上去有些狼狽,但眼中並未失去鬥誌。
曹彰凝視著吳敦,目光中透著一股銳利。他深知,對於吳敦,單純的威逼利誘未必有效。因此,他決定采用軟硬兼施的手段。
“吳敦,你可知臧霸為何派你去求援?”曹彰沉聲問道。
吳敦冷笑一聲:“當然是借呂布之力,和你繼續對戰!”
曹彰微微一笑:“臧霸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不過,你覺得就算呂布來了,就能勝我嗎?我實在不明白,呂布給了你們什麽好處,你們對他如此死心塌地的忠誠。難道我父親開出的條件,還不如呂布的高是嗎?!”
吳敦眼神閃爍,顯然內心正在激烈的鬥爭。他本來就不想讓臧霸跟著呂布送死,有了歸降之意,隻是臧霸和尹禮堅持不肯投降,他才堅持到現在。
現在曹彰再次提起,他的心裏頓時猶豫起來。
曹彰看出了他的猶豫,繼續勸說道:“吳將軍,識時務者為俊傑。呂布剛愎自用,反複無常,你們與他合作絕對沒有好處。而我,絕對可以保證,曹司空給你們的一切承諾都會兌現,而且永不反悔和撤銷。”
吳敦的眼中閃過一絲動搖,遲疑著說道:“你真能說話算數?”
“前不久,我曾領兵征討李傕,對李傕的兩個堂弟,還有馬騰、韓遂等關西諸侯,我都是說話算數,又怎會單獨對你們食言?!”曹彰看出有機會,趕忙舉例子說道。
對於長安發生的一切,吳敦也有所耳聞,知道曹彰所言非虛。
他深吸一口氣,終於下定決心,他跪在曹彰麵前,聲音略顯哽咽:“吳敦願歸順曹公子,共圖大業。”
曹彰滿意地點了點頭,親自扶起吳敦:“識時務者為俊傑。吳將軍放心,我曹彰答應你的一切絕不食言,你隻要在我父親麾下好好效命,我保你前途無量,青史留名。”
吳敦感激地再次拜謝:“多謝公子,吳敦定當誓死效忠!”
“吳將軍,我不需要你去死,但現在有份大功勞與你,你可願要?!”曹彰笑著向吳敦問道。
他曾以為占據一方,便能安享太平。
然而曹操的勸降策略,卻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他聽從尹禮的建議,選擇了拒絕曹操,本以為能爭取更多利益,卻不料引來了曹彰的大軍,對方的實力讓他深感壓力。
臧霸心中泛起一絲悔意,若當初接受招降,或許一切都會不同。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雙方在這戰場上不得不決一死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曹彰軍的戰術素養、訓練體係以及豐富的作戰經驗逐漸顯現出來。
孫觀雖然驍勇,率領泰山軍以魚鱗陣嚴密地防守著,但局勢越來越不利。
臧霸在城樓上注視著這一切,心中為兵士們感到痛惜。然而,他不能下令退兵,他要為吳敦爭取更多的時間,確保讓孫觀吸引住才曹彰軍的注意,讓吳敦能從曹彰軍的重圍中突圍出去。
眼見兵士們死傷慘重,孫觀心中的怒火燃燒起來。他揮舞著武器,兇狠地斬殺著曹彰軍。
泰山軍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他們緊隨孫觀,繼續與敵人鏖戰。
在這生死搏殺的戰場上,孫觀展現出了卓越的武勇和領導力。他身先士卒,讓泰山軍的士氣重新高漲。
臧霸在城樓上默默祈禱,希望吳敦能夠順利突圍。同時,他也為孫觀和泰山軍的英勇感到自豪。
豐邑城的南門緩緩開啟。
吳敦帶著百名死士,如狂風驟雨般衝出城池,他們的目標堅定,直指前方的曹彰軍。
吳敦等人策馬狂奔,鐵騎如龍,疾馳的馬蹄聲在空中迴蕩,帶起一片煙塵。
吳敦和他的部下如同閃電般劃過大地,他們的速度之快,仿佛連風都要為之驚歎。
他們的速度極快,仿佛隻是一瞬間,便已衝到了曹彰軍的大營前。但見他們如入無人之境,直取中軍,勢如破竹。
曹彰軍的營地,在這突如其來的猛攻前顯得毫無防備,宛如一片即將凋零的花海,在風暴的威脅下瑟瑟發抖。
其實這是徐庶早已趕到南門,在他的布置下,曹彰軍看到吳敦等人衝來,隻是假模假樣地舉著武器去抵擋了幾下,就放任對方通過。
吳敦帶著百名部下,並沒有太多傷亡,如入無人之境,衝出曹彰軍大營。
此時,他們的麵前已經沒有任何的阻攔,可以一路狂奔,去往相縣去找呂布求援。
豐邑城頭,泰山軍的士兵們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切,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每個人的心中都明白,這一刻,吳敦的行動將會改變整個戰局。他們立即飛跑著去報告臧霸。
在豐邑西門,孫觀率領的泰山軍與夏侯霸率領的曹彰軍正在激戰。此時戰況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你來我往,殺得難解難分。
這是一場生死較量,每一刀、每一槍都充滿了決絕和勇氣。
孫觀見局勢開始向有利方向發展,心中暗喜。他揮動令旗,調動陣型,逐漸形成對夏侯霸的包圍之勢。
夏侯霸雖勇,此時也被困在魚鱗陣中,難以突圍。
他心知若再這樣下去,自己將有性命之憂。於是他當機立斷,率領部下反向衝殺,試圖突圍。
孫觀見夏侯霸道反其行之舉,心中暗讚對方之勇。但他並未因此放鬆警惕,迅速調整陣型,層層圍裹,想要將夏侯霸徹底困住。
城樓上的臧霸心疼地看著下麵苦戰的孫觀等人,也看出了夏侯霸的意圖,他親自搶過鼓槌,擂動著最大的一麵戰鼓,在他的帶領下,城頭的泰山軍不停地擂鼓呐喊,為孫觀等人鼓舞士氣。
他們唯有希望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孫觀抖擻精神,困住夏侯霸。
然而夏侯霸畢竟是夏侯氏二代中最有能力的一人,他馬上就識破了孫觀的意圖,果斷地調轉馬頭,帶著部隊迅速撤離戰場。
終於,從南門趕來的哨兵跑到了臧霸的跟前,急切地唿喊著:“吳敦頭領突破曹彰軍的防守,已經遠去了!”
臧霸聽完,立刻欣喜地大喊著:“快!鳴金收兵!讓孫觀撤迴來!”
隨著臧霸的命令,城頭的鼓聲和呐喊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銅鑼聲,這代表著撤兵的信號。
正在苦戰的孫觀聽到撤兵的命令,心中雖然有些不甘,但也明白這是當前最正確的選擇,畢竟自己的任務就是給吳敦爭取突圍的機會,真想借這個機會擊殺夏侯霸,那真是難如登天。
他迅速揮動令旗,開始指揮部下撤退。
與此同時,夏侯霸也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他知道,對方鳴金,一定是南門方向的事情已經完成,自己繼續糾纏下去隻會讓更多的士兵喪命。
兩軍在戰場上留下了數百具戰死的屍體,他們的犧牲成為了這場戰鬥的見證……
……
吳敦帶著百名死士疾馳而行,遠離了豐邑的烽火和曹彰軍的鐵蹄。
他們策馬狂奔,疲憊與困乏交織在每個騎士的心頭。
正當吳敦欲讓部下稍作休整之際,他的瞳孔驟然緊縮。
遠方的地平線上,一道黑線逐漸浮現,整齊劃一的曹彰軍千人隊赫然在目。
兩側的平原上,另兩支千人隊伍也悄然出現,猶如巨大的魔爪,將他們緊緊困住。
徐庶早已預測到他們的疲憊,因此布下了天羅地網。
吳敦的眸子裏燃燒著倔強的火焰,他咬緊牙關,下令部下:“快撤!”
話音剛落,他已率先帶著部下衝向來路。然而,前方的曹彰軍千人隊如同一道堅不可摧的城牆,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徐晃挺身而出,手持大斧,厲聲喝道:“吳敦,還不下馬受降?”
吳敦豈是輕易屈服之人,從馬鞍上取下長槍,決然地向徐晃衝去,決心殺出一條血路。
徐晃見狀,催馬舉斧,與吳敦正麵相撞。
兩股巨大的力量交匯處,吳敦的長槍應聲而飛。
緊接著,徐晃的大斧如影隨形,重重地掃在吳敦的肩頭,將他掀翻下馬。
徐晃高舉大斧,威風凜凜地擋在吳敦麵前。
曹彰軍的千人隊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唿聲。他們為徐晃的英勇喝彩。
百名死士眼見主將被擒,深知大勢已去,紛紛棄械投降。
遠處的徐庶望著這一幕,嘴角微微上揚。
……
夜幕低垂,萬籟俱寂。曹彰軍大營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經過一天的艱苦戰鬥,夏侯霸部隊早已安歇,營地內隻有微風拂過的聲音和偶爾傳來的守夜士兵的低語。
在這片寧靜的海洋中,中軍大帳內的燈火顯得格外明亮,仿佛一顆璀璨的明珠。
帳內,曹彰端坐於案前,眼神深邃如海。他的眉宇間透著一股威嚴,卻又帶著幾分期待。
此時,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徐庶和徐晃快步進入大帳,他們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喜色。
“公子,您猜得沒錯。”徐庶率先打破了沉默,聲音略顯激動,“臧霸果然是想派吳敦去求援,已經被我們拿下了。”
曹彰嘴角微揚,眼神中透露出深藏不露的銳利。他揮了揮手,示意將吳敦帶進來。
隨後,吳敦被帶入了大帳。他看上去有些狼狽,但眼中並未失去鬥誌。
曹彰凝視著吳敦,目光中透著一股銳利。他深知,對於吳敦,單純的威逼利誘未必有效。因此,他決定采用軟硬兼施的手段。
“吳敦,你可知臧霸為何派你去求援?”曹彰沉聲問道。
吳敦冷笑一聲:“當然是借呂布之力,和你繼續對戰!”
曹彰微微一笑:“臧霸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不過,你覺得就算呂布來了,就能勝我嗎?我實在不明白,呂布給了你們什麽好處,你們對他如此死心塌地的忠誠。難道我父親開出的條件,還不如呂布的高是嗎?!”
吳敦眼神閃爍,顯然內心正在激烈的鬥爭。他本來就不想讓臧霸跟著呂布送死,有了歸降之意,隻是臧霸和尹禮堅持不肯投降,他才堅持到現在。
現在曹彰再次提起,他的心裏頓時猶豫起來。
曹彰看出了他的猶豫,繼續勸說道:“吳將軍,識時務者為俊傑。呂布剛愎自用,反複無常,你們與他合作絕對沒有好處。而我,絕對可以保證,曹司空給你們的一切承諾都會兌現,而且永不反悔和撤銷。”
吳敦的眼中閃過一絲動搖,遲疑著說道:“你真能說話算數?”
“前不久,我曾領兵征討李傕,對李傕的兩個堂弟,還有馬騰、韓遂等關西諸侯,我都是說話算數,又怎會單獨對你們食言?!”曹彰看出有機會,趕忙舉例子說道。
對於長安發生的一切,吳敦也有所耳聞,知道曹彰所言非虛。
他深吸一口氣,終於下定決心,他跪在曹彰麵前,聲音略顯哽咽:“吳敦願歸順曹公子,共圖大業。”
曹彰滿意地點了點頭,親自扶起吳敦:“識時務者為俊傑。吳將軍放心,我曹彰答應你的一切絕不食言,你隻要在我父親麾下好好效命,我保你前途無量,青史留名。”
吳敦感激地再次拜謝:“多謝公子,吳敦定當誓死效忠!”
“吳將軍,我不需要你去死,但現在有份大功勞與你,你可願要?!”曹彰笑著向吳敦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