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看到曹操發怒,卻一點沒有慌張,鎮定地迴答道:“是父親您給我的勇氣和膽量!”


    “胡說,我幾時讓你去對自己的叔叔不敬,又幾時讓你去得罪漢室的朝臣了?!”曹操越發的氣憤。


    “父親是沒有直接給我下令,但父親頒發的法令,以及現在采取的策略,讓我知道我必須這樣做!”曹彰態度堅決地迴應。


    “我的法令?我的策略?”曹操發出了一聲冷笑,“那你說說看,你為什麽必須這樣做?!”


    “自桓靈二帝開始,朝政腐敗,天災人禍不斷。黃巾叛亂之後,又有董卓亂政,各路諸侯割據,連年混戰,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戰亂所到之處,軍隊都會劫掠百姓,更加重了百姓的苦難。”


    “父親為了激勵戰士征戰,也曾允許兵士劫掠。但現在情況不同,我們不可以再做劫掠百姓的事情。”


    “盡管漢室已經衰微,但在天下民眾眼中,四百年的大漢王室依然是正統。父親奉天子以令不臣,我們代表的就是漢室。”


    “這天下,哪有自家君主劫掠自家黎民百姓的道理?”


    “徐晃嚴肅軍紀,禁止部下劫掠百姓,正是維護了父親的聲望。”


    “子廉叔叔借題發揮,克扣軍糧。我若不及時製止,任由發展,會讓宗族將領產生驕傲情緒,更加肆意妄為。”


    “長久以往,會不斷擴大宗族和外來將領的矛盾,造成軍心渙散。臨敵之時,不能團結一心,如何能克敵製勝?!”曹彰一番慷慨陳詞,講述著自己的道理。


    “那你懲治董承的外甥又是為何?”曹操的臉色稍有緩和,繼續追問道。


    “董承身為國丈,是朝廷重臣。卻縱容外甥欺壓百姓,強搶豪奪。”


    “父親當年擔任洛陽北都尉時,將違禁夜行的宦官蹇碩叔父蹇圖,用五色棒處死,贏得了不畏強權的美名!”


    “我今日懲治惡徒,不過是效仿父親當年的義舉。更是樹立父親聲威,讓百姓知道,父親是為民謀福的明主!”


    曹彰的一番話,既解釋了自己的行為,又變相恭維了曹操。


    “哈哈哈……”曹操仰天大笑,隨手拿起麵前的竹簡,“那你告訴為父,你這是三十六計中的哪一計啊?”


    曹彰低頭看去,注意到曹操手中拿的正是他送給郭嘉的三十六計。


    “子文,奉孝把你寫的三十六計拿給我看了,甚是精妙,很多見解,為父也是歎為觀止,看來你背後定是下了許多苦功。”


    “至於你今日的所作所為,加上你剛才的這番見解,也是深得我心,讓為父非常欣慰。”曹操毫不掩飾地對曹彰進行了一番誇獎。


    曹彰聽了這番話,心裏踏實下來,明白剛才曹操是假意發怒,其實是考驗自己。


    他趕忙恭敬地向曹操施禮:“謝父親誇獎。”


    “今天你立了大功,說吧,想要什麽賞賜?”曹操的心情極好,直接向曹彰詢問道。


    “兒子所做,不過是遵循父親教誨,替父親分憂,不敢居功,更不敢奢求賞賜。”曹彰謙虛地推辭著。


    曹操走到曹彰的身邊,伸手輕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道:“過度的謙虛,那可就是虛偽了。再給你一次機會,要什麽賞賜?”


    曹彰見曹操這麽說,也不再客氣,趕忙說道:“兒子鬥膽,希望父親可以將徐晃和他的部曲調撥到我的麾下!”


    “就要這些?好,我一會就下道指令,將徐晃調撥給你!”曹操一口答應了下來。


    “謝父親!”曹彰欣喜萬分,趕忙向曹操道謝。


    “子文,你為何對徐晃如此看重?”曹操好奇地問道。


    畢竟徐晃加入自己的時間不長,也沒有太多過人的戰績。


    “迴父親,兒子自知能力有限,日後要幫父親征伐天下,就必須要不斷提高自己。”


    “徐晃治軍嚴明,行軍布陣深通兵法,兒子將他調入麾下,是希望他可以多給我指點。”曹彰解釋道。


    “原來如此。”曹操讚許地點了點頭,“那你去長社,也是為了尋找人才?”


    “正是,潁川多才俊,兒子是想盡力多挖掘人才,助父親成就大業。”


    曹操讚許地點了點頭:“沒錯,要成大事,少不了人才的輔助。我正準備張榜招賢,這招賢令不如就由你來為我寫如何?”


    曹彰趕忙推辭:“兒子才疏學淺,恐怕難以勝任。子桓、子建的才學遠在我之上,這招賢令,父親應該找他們來寫才對。”


    曹操笑著說道:“他們的能力,我早就知道。可你最近的表現,卻真是讓我刮目相看。”


    “這次讓你寫招賢令,也是想看看你對招募人才,有何見解。別有顧慮,大膽寫,就當是我給你的一次考驗吧。”曹操鼓勵著曹彰。


    曹彰聽了曹操的話,明白了他的用意,這才點頭答應:“兒臣明白了,定當盡力所為。”


    “好,辛苦了一天,迴去休息吧。明日一早,跟我一起去東門迎接貴客。”曹操對曹彰吩咐道。


    “貴客?什麽樣的貴客值得父親親自去迎接?”曹彰詫異地問道。


    “鄭玄。”曹操迴應道。


    “鄭玄?”曹彰心中一驚,這可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大賢。


    隻是這個時候的鄭玄年事已高,隱居多年,又怎麽會突然到許都來呢?


    曹操看出了曹彰的疑惑,向他做著解釋:“我準備重辦月旦評,點評天下名仕。鄭玄德高望重,是評判的最佳人選。”


    “所以我上奏天子,封鄭玄為大司農,位列九卿,給安車一乘,專門從徐州接他到許都。”


    “剛剛有人來報,明日他就可以到達許都。以他的聲望地位,還不值得為父親自迎接嗎?”


    曹彰恍然,隨後說道:“兒臣明白了,我馬上迴去布置,定要讓許都的百姓和文人、士子,都看到父親禮賢下士的誠意。”


    曹操滿意地點了點頭,擺手示意。


    曹彰恭敬地向曹操施禮後向外走去,內心暗自欣喜。


    曹操把招賢令交給自己寫,說明他的態度已經有所改觀,自己一定要好好揣摩曹操的心意,交出一份讓他滿意的答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家父曹孟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龍宇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龍宇恆並收藏三國:家父曹孟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