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瘋了。”
林之之在聊天群裏憤憤敲下幾個大大的感歎號。
這次,連胡宇都有些搖擺,連向來不善表達的他,都接連地轉發了好幾個失敗案例給陳年,鄭重其事地讓他再好好考慮。
雖然公司是他家開的,但畢竟下麵養著這麽多的員工,又正逢存亡之際,陳年卻貿然地將自己的想法用在這場商戰上,從他的角度來看,並不明智。
不可否認,陳年想要做民族品牌的想法是好的。
可——
“你看看這幾家公司,都是因為說著要做民族品牌,卻因為做不出好的效果,甚至因為不倫不類被大家唾棄,最後黯然退場了。”
“還有,你們沒多少時間了,現在要打造這麽多主題,還要主推民族品牌,實在是太難了。”
“不是不行,而是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做生意雖然要敢於冒險,但也不能太激進了。”
“哦對了,之之讓我補充一句,我們說這些是出於朋友的關係,全都是我們的真心話,沒有說教和指責的意思。”
“她希望你和謝意能再多做揣摩,還有多和公司溝通。”
話糙理不糙。
看著胡宇和林之之發來這麽多話,陳年都能想象出他倆焦急火熱的模樣,他笑了笑,把信息給謝意看。
“有這種朋友真的好。”他說,“況且他們說的也不無道理。”
從創業和經營的角度來說,他們的這種想法更像是空談。
尚未入駐國內,日安公司還沒有打好根基,遑論要做到如此的高度和深度。
謝意仔仔細細地看完胡宇的話,頗為認可點點頭:“畢竟他們可比我們有經驗得多。”
她想了想,決定直接打個電話給林之之。
那邊很快接通:“喂?”
林之之知道謝意給自己打電話肯定是有了主意:“請問我們的設計師有什麽見解呀?”
聞言,謝意輕笑,目光卻不自覺地停留在剛剛看到的一張照片上。
照片上拍的是一位穿著樸素的老頭,正坐在一張破木桌前,手裏拿著一塊玉瓷碎片。
老頭是謝氏夫婦生前的一位故交,今年已經七十好幾,卻還在堅持著做最原始的鋦瓷工藝。
數年前,他們相識於一場盛大的文物修複活動中,老人雙手粗糙敦厚,平日裏做起鋦瓷修複工作是穩穩當當。
可當他拿起還沾染著積澱著泥土的片片脆瓷時,手卻抖得不成樣。
在他的巧手下,數件文物得以在昏暗的地下重見天日,也得以以最完美的身姿展現在世人麵前。
謝意將目光移開,握著手機的手卻不自覺地用了些力。
她頓了頓,語氣認真嚴肅了起來:“其實陳年說的做民族品牌,我覺得有點寬泛了。”
怕林之之他們還是不太明白,謝意繼續耐心地給她解釋:“你知道的,我之前一直在做紮染。”
“哦!所以陳年的意思其實是,你們想做……”
“非遺。”
“我和陳年搜索過,也去詢問過了,現在非遺還挺火的,而且非遺本身就特別具有曆史和藝術美感。”
“可是,這也太難了吧……非遺全都是手工藝活,而且都是些傳統的手工藝人,你們如果要把這些融合在產品裏,不僅要去采風、去學習,還得有自己的創意。”
“非遺其實內涵很豐富,而且種類很多。”
林之之說的這些,謝意和陳年還有日安公司的團隊都商討過。
在不過多渲染這些工藝的情況下,適當融合,將傳統和創新糅成新的時尚,再通過後期的改進和更新,其實並不算困難。
但學習肯定是需要的。
“之之,其實就像我之前做紮染衣服,隻會用簡單的針線活縫製鈕扣和一些小花紋,但如果我們能加入盤扣技術……”
那麽對這件原本就很有韻味的衣服來說,簡直是錦上添花。
林之之想了一下,莫名覺得她說得還挺有道理。
她頓了頓,開始有些動搖。
“而且非遺裏還有好多可以借鑒和學習的,”謝意繼續攻勢,“比如苗族織帶、刺繡、木雕……這些傳統技藝原本就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文化,現如今,我們隻是把它們當作文化的載體和映射,迴歸生活裏。”
如果真的能做出來,那麽——
林之之不敢想,到時候的日安公司就不隻是簡簡單單的家居品牌了,口碑、效益肯定會直升市場的上位圈。
但——
“我還是覺得,太難了。”
謝意和陳年的想法固然是特別好的,但要實現,在這麽短的幾個月內,實在是很難。
“我知道,要做好是很難。”謝意認可她的想法,“可是難,並不代表不能做。”
既然能做,那就說明他們還有機會。
林之之一時之間有些啞然。
但她心裏知道,陳年和謝意早已經做好了決定,他們要做,也要做最好的那一個。
隻是,她歎了口氣,語氣卻莫名低沉了下來:“貓兒。”
“嗯。”
“貓兒,”她又喊了一聲,“你……”
畢竟是十多年的好友,謝意瞬間便領會到她猶豫著說不出口的話。
她有些動容,聲音也漸漸平緩了下來:“之之,謝謝你。”
“真的真的很謝謝你。”
這一聲感謝,不隻是謝林之之的幫助。
謝意更感謝她這麽多年,始終陪著自己、支持著自己,無論她想做什麽,無論她是什麽樣的,林之之都始終如一。
真誠、友善、熾熱,她不會說太多好聽的話,可她講的話、做的事,卻讓謝意從未停止過對溫暖的眷戀。
謝意永遠是林之之的第一順位。
“嗨……”被莫名道了兩聲謝的林之之害羞了,“說這些……”
“咱倆之間還需要說這些嗎!”她嘴硬地打著岔,臉卻不自覺地紅了。
天知道,要讓謝意說出這些話的有多難。
她心滿意足了,轉頭看向胡宇:“我已經被成功說服了,你呢?”
胡宇聳聳肩:“傾力支持。”
但掛了電話,謝意卻有些沒能迴過神。
她知道,林之之那句尚未說出口的話是想問她,值得嗎?
值得嗎?
她看向陳年。
林之之在聊天群裏憤憤敲下幾個大大的感歎號。
這次,連胡宇都有些搖擺,連向來不善表達的他,都接連地轉發了好幾個失敗案例給陳年,鄭重其事地讓他再好好考慮。
雖然公司是他家開的,但畢竟下麵養著這麽多的員工,又正逢存亡之際,陳年卻貿然地將自己的想法用在這場商戰上,從他的角度來看,並不明智。
不可否認,陳年想要做民族品牌的想法是好的。
可——
“你看看這幾家公司,都是因為說著要做民族品牌,卻因為做不出好的效果,甚至因為不倫不類被大家唾棄,最後黯然退場了。”
“還有,你們沒多少時間了,現在要打造這麽多主題,還要主推民族品牌,實在是太難了。”
“不是不行,而是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做生意雖然要敢於冒險,但也不能太激進了。”
“哦對了,之之讓我補充一句,我們說這些是出於朋友的關係,全都是我們的真心話,沒有說教和指責的意思。”
“她希望你和謝意能再多做揣摩,還有多和公司溝通。”
話糙理不糙。
看著胡宇和林之之發來這麽多話,陳年都能想象出他倆焦急火熱的模樣,他笑了笑,把信息給謝意看。
“有這種朋友真的好。”他說,“況且他們說的也不無道理。”
從創業和經營的角度來說,他們的這種想法更像是空談。
尚未入駐國內,日安公司還沒有打好根基,遑論要做到如此的高度和深度。
謝意仔仔細細地看完胡宇的話,頗為認可點點頭:“畢竟他們可比我們有經驗得多。”
她想了想,決定直接打個電話給林之之。
那邊很快接通:“喂?”
林之之知道謝意給自己打電話肯定是有了主意:“請問我們的設計師有什麽見解呀?”
聞言,謝意輕笑,目光卻不自覺地停留在剛剛看到的一張照片上。
照片上拍的是一位穿著樸素的老頭,正坐在一張破木桌前,手裏拿著一塊玉瓷碎片。
老頭是謝氏夫婦生前的一位故交,今年已經七十好幾,卻還在堅持著做最原始的鋦瓷工藝。
數年前,他們相識於一場盛大的文物修複活動中,老人雙手粗糙敦厚,平日裏做起鋦瓷修複工作是穩穩當當。
可當他拿起還沾染著積澱著泥土的片片脆瓷時,手卻抖得不成樣。
在他的巧手下,數件文物得以在昏暗的地下重見天日,也得以以最完美的身姿展現在世人麵前。
謝意將目光移開,握著手機的手卻不自覺地用了些力。
她頓了頓,語氣認真嚴肅了起來:“其實陳年說的做民族品牌,我覺得有點寬泛了。”
怕林之之他們還是不太明白,謝意繼續耐心地給她解釋:“你知道的,我之前一直在做紮染。”
“哦!所以陳年的意思其實是,你們想做……”
“非遺。”
“我和陳年搜索過,也去詢問過了,現在非遺還挺火的,而且非遺本身就特別具有曆史和藝術美感。”
“可是,這也太難了吧……非遺全都是手工藝活,而且都是些傳統的手工藝人,你們如果要把這些融合在產品裏,不僅要去采風、去學習,還得有自己的創意。”
“非遺其實內涵很豐富,而且種類很多。”
林之之說的這些,謝意和陳年還有日安公司的團隊都商討過。
在不過多渲染這些工藝的情況下,適當融合,將傳統和創新糅成新的時尚,再通過後期的改進和更新,其實並不算困難。
但學習肯定是需要的。
“之之,其實就像我之前做紮染衣服,隻會用簡單的針線活縫製鈕扣和一些小花紋,但如果我們能加入盤扣技術……”
那麽對這件原本就很有韻味的衣服來說,簡直是錦上添花。
林之之想了一下,莫名覺得她說得還挺有道理。
她頓了頓,開始有些動搖。
“而且非遺裏還有好多可以借鑒和學習的,”謝意繼續攻勢,“比如苗族織帶、刺繡、木雕……這些傳統技藝原本就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文化,現如今,我們隻是把它們當作文化的載體和映射,迴歸生活裏。”
如果真的能做出來,那麽——
林之之不敢想,到時候的日安公司就不隻是簡簡單單的家居品牌了,口碑、效益肯定會直升市場的上位圈。
但——
“我還是覺得,太難了。”
謝意和陳年的想法固然是特別好的,但要實現,在這麽短的幾個月內,實在是很難。
“我知道,要做好是很難。”謝意認可她的想法,“可是難,並不代表不能做。”
既然能做,那就說明他們還有機會。
林之之一時之間有些啞然。
但她心裏知道,陳年和謝意早已經做好了決定,他們要做,也要做最好的那一個。
隻是,她歎了口氣,語氣卻莫名低沉了下來:“貓兒。”
“嗯。”
“貓兒,”她又喊了一聲,“你……”
畢竟是十多年的好友,謝意瞬間便領會到她猶豫著說不出口的話。
她有些動容,聲音也漸漸平緩了下來:“之之,謝謝你。”
“真的真的很謝謝你。”
這一聲感謝,不隻是謝林之之的幫助。
謝意更感謝她這麽多年,始終陪著自己、支持著自己,無論她想做什麽,無論她是什麽樣的,林之之都始終如一。
真誠、友善、熾熱,她不會說太多好聽的話,可她講的話、做的事,卻讓謝意從未停止過對溫暖的眷戀。
謝意永遠是林之之的第一順位。
“嗨……”被莫名道了兩聲謝的林之之害羞了,“說這些……”
“咱倆之間還需要說這些嗎!”她嘴硬地打著岔,臉卻不自覺地紅了。
天知道,要讓謝意說出這些話的有多難。
她心滿意足了,轉頭看向胡宇:“我已經被成功說服了,你呢?”
胡宇聳聳肩:“傾力支持。”
但掛了電話,謝意卻有些沒能迴過神。
她知道,林之之那句尚未說出口的話是想問她,值得嗎?
值得嗎?
她看向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