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什麽了?”看見謝意的神情,陳年就知道她應該有了主意。
可謝意卻搖了搖頭,沒再開口。
直到吃完最後一口糯米飯,她擦了擦嘴,又仔細地看了半天dt的桌子。
陳年沒有催促她,耐心地等她研究。
“其實國內現在的創新產品還挺多的。”她一邊說著,一邊將桌子抬起來。
陳年幫著她把原先的桌腿裝迴去。
桌子並不難操作,哪怕像謝意這種力氣稍微小一些的女孩子,自己多花點時間,也是可以完成的。
裝完桌子,謝意重新坐迴地毯,屈起腿,雙手抱著看向陳年:“現在的市場情況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是大家一旦有了某種需求,不用多長時間,就會有相對應的產品出現。”
“不管這個產品到底效用如何,”她笑了笑,“反正總有人買單。”
“確實是這樣。”
“作為消費者,我可能當時就是腦子一熱,覺得這桌子好有趣,又便宜,就花錢買了。”
結果用不了多久,就發現這桌子質量並不過關。
特別是這種會直接接觸人身體肌膚的物品,她就會聯想,這東西這麽粗製濫造,會不會安全衛生檢查也不過關?
用了會不會對身體不好?
所以——
“你說,那如果我們的創新點不從實物出發呢?”她歪了歪頭。
“你的意思是……”
陳年對上她的眼睛,心跳莫名地加速著,他隱隱覺得,下一秒,束縛了他們多天的思維定式就會被戳破。
“我的意思是,我們的創新可以從立意出發!”
果然,他和謝意的想法不謀而合。
陳年笑了笑,問她:“那你大概是怎麽想的?”
謝意摸了摸小滿蹭到桌下的頭,思索了一會:“一方麵可以提出些類似於環保、安全的創新理念,另一方麵,再加大對舒適生活的宣傳,從另一條渠道打通市場。”
陳年認可地點了點頭。
謝意說的其實很有道理。
dt雖然銷量好,市場化高,但他們的產品卻恰好缺少了舒適度和耐用性,安全等方麵的功夫也略顯不足。
在大家消費能力越來越好的今天,人們采購也不隻是單單看價格了。
日安公司的理念恰好應運而生。
不過——
“可是……環保、安全這些,也有很多品牌在做。”陳年撓撓鼻尖。
他這話說得不無道理。
盡管有了新的方向,但是要在百花齊放的市場裏找出適合日安公司的出路,還是很困難。
兩人再次陷入沉思。
直到一陣歡快的鈴聲打破了沉默的氛圍,陳年拿起手機:“木青老師?”
他起身走到庭院去接電話。
留下謝意自己撐著手肘繼續苦思冥想著。
但她還沒想出個所以然,不到五分鍾,陳年便迴來了。
“是改歌的事情嗎?”她問。
看陳年的神情,應該是解決了一個問題了。
陳年點頭,把手機放到桌子上:“嗯,就《硬幣》,前幾天說是要加點古風音樂,我跟木青老師討論了一下,可能要加點古琴元素。”
“古琴哎,應該還挺有趣的。”謝意輕笑。
“哎,我突然想起來,你房間裏不是有一把古琴?”陳年突然湊到她旁邊,“來你這那天我就想問了,你是後來還學了古琴嗎?”
不過好像從來沒見她彈過。
謝意卻搖搖頭:“你記得我媽媽之前是會彈古琴的嗎?”
陳年記憶裏不自主地浮現出一身素雅旗袍的人,正優雅從容地撥弄弦音的模樣。
他這才恍然。
“所以這是……”
“我媽媽最愛的一把琴。”謝意神色有些動容,問他,“要去看看嗎?”
雖然謝意有許久沒有談起母親了,但此刻說起古琴——陳年仔細地看了看她的模樣,感覺到她情緒並沒有什麽太大波動。
他既有些好奇,又怕打攪了她的心緒,所以試探著問了句:“可以嗎?”
看出陳年的擔憂,謝意笑了笑,牽起他的手:“當然可以。”
似是緩解心情,她吐出口氣,又說道:“你可不是外人。”
既然自家貓兒都這麽說了,陳年壯著膽子,搖了搖她的手臂,打趣道:“所以——我應該是女婿了?”
“那還差得遠了。”
“怎麽就差得遠了?”陳年不依不饒,“還差什麽?”
“差得可多了!”
“你說……”
說笑間,兩人穿過庭院,慢悠悠地上了樓梯,走到謝意房間門口。
推開門,順著微風卷起的簾幔,陳年把視線留在了牆上那把青綠的古琴上。
“這是綠蕉葉,我媽媽給她取了個名字,叫山鬼。”謝意給他介紹,“要拿下來嗎?”
“就這麽看著吧,很好看。”
他怕打擾了琴靈的休息。
說來也怪,從很小的時候,陳年就一直莫名地相信,每一個樂器裏都住著一個靈魂。他稱它們為琴靈,覺得隻有樂器的主人才能與它們交流。
這個事情一直到長大了,他才把它當成秘密告訴謝意。
彼時謝意已經過了相信童話和玄幻的年紀,但她也沒有打擊他的小世界,隻是笑笑地,摸了摸陳年獻寶似的遞過來的吉他。
摸著它,就像在撫慰陳年的靈魂。
於是,直到現在,陳年對此還堅信不疑。
音樂對他的影響和意義,太過廣泛和深遠,謝意很了解,也很懂得這份情感寄托的來之不易。
她尊重他,隻是微笑著,應了聲:“好。”
陳年抬起頭,輕輕用眼神掃過琴尾,不由得感歎了一聲:“這琴叫山鬼,確實是很形象了。”
“蕉林聽雨時,泉照明月行。”
謝意輕笑,恍惚間,她仿佛看到母親輕抬皓腕,一陣如鬆石清韻般的琴音便瞬間迴蕩在青蔥綠意間。
綠水清虛,竹林深深,聲隨風動,風隨心動。
她把目光從古琴上移到旁邊。
那幅全家福還掛在那,陽光傾瀉進來,恰好打在照片裏坐在八方桌麵前的他們一家人身上,溫馨明媚,暖意融融。
謝意心念一動。
她轉身,眼睛裏帶著點點笑意和欣喜地握住陳年的手,把他從記憶裏拉了出來:“我好像知道,我們要打造什麽新的家居品牌了!”
可謝意卻搖了搖頭,沒再開口。
直到吃完最後一口糯米飯,她擦了擦嘴,又仔細地看了半天dt的桌子。
陳年沒有催促她,耐心地等她研究。
“其實國內現在的創新產品還挺多的。”她一邊說著,一邊將桌子抬起來。
陳年幫著她把原先的桌腿裝迴去。
桌子並不難操作,哪怕像謝意這種力氣稍微小一些的女孩子,自己多花點時間,也是可以完成的。
裝完桌子,謝意重新坐迴地毯,屈起腿,雙手抱著看向陳年:“現在的市場情況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是大家一旦有了某種需求,不用多長時間,就會有相對應的產品出現。”
“不管這個產品到底效用如何,”她笑了笑,“反正總有人買單。”
“確實是這樣。”
“作為消費者,我可能當時就是腦子一熱,覺得這桌子好有趣,又便宜,就花錢買了。”
結果用不了多久,就發現這桌子質量並不過關。
特別是這種會直接接觸人身體肌膚的物品,她就會聯想,這東西這麽粗製濫造,會不會安全衛生檢查也不過關?
用了會不會對身體不好?
所以——
“你說,那如果我們的創新點不從實物出發呢?”她歪了歪頭。
“你的意思是……”
陳年對上她的眼睛,心跳莫名地加速著,他隱隱覺得,下一秒,束縛了他們多天的思維定式就會被戳破。
“我的意思是,我們的創新可以從立意出發!”
果然,他和謝意的想法不謀而合。
陳年笑了笑,問她:“那你大概是怎麽想的?”
謝意摸了摸小滿蹭到桌下的頭,思索了一會:“一方麵可以提出些類似於環保、安全的創新理念,另一方麵,再加大對舒適生活的宣傳,從另一條渠道打通市場。”
陳年認可地點了點頭。
謝意說的其實很有道理。
dt雖然銷量好,市場化高,但他們的產品卻恰好缺少了舒適度和耐用性,安全等方麵的功夫也略顯不足。
在大家消費能力越來越好的今天,人們采購也不隻是單單看價格了。
日安公司的理念恰好應運而生。
不過——
“可是……環保、安全這些,也有很多品牌在做。”陳年撓撓鼻尖。
他這話說得不無道理。
盡管有了新的方向,但是要在百花齊放的市場裏找出適合日安公司的出路,還是很困難。
兩人再次陷入沉思。
直到一陣歡快的鈴聲打破了沉默的氛圍,陳年拿起手機:“木青老師?”
他起身走到庭院去接電話。
留下謝意自己撐著手肘繼續苦思冥想著。
但她還沒想出個所以然,不到五分鍾,陳年便迴來了。
“是改歌的事情嗎?”她問。
看陳年的神情,應該是解決了一個問題了。
陳年點頭,把手機放到桌子上:“嗯,就《硬幣》,前幾天說是要加點古風音樂,我跟木青老師討論了一下,可能要加點古琴元素。”
“古琴哎,應該還挺有趣的。”謝意輕笑。
“哎,我突然想起來,你房間裏不是有一把古琴?”陳年突然湊到她旁邊,“來你這那天我就想問了,你是後來還學了古琴嗎?”
不過好像從來沒見她彈過。
謝意卻搖搖頭:“你記得我媽媽之前是會彈古琴的嗎?”
陳年記憶裏不自主地浮現出一身素雅旗袍的人,正優雅從容地撥弄弦音的模樣。
他這才恍然。
“所以這是……”
“我媽媽最愛的一把琴。”謝意神色有些動容,問他,“要去看看嗎?”
雖然謝意有許久沒有談起母親了,但此刻說起古琴——陳年仔細地看了看她的模樣,感覺到她情緒並沒有什麽太大波動。
他既有些好奇,又怕打攪了她的心緒,所以試探著問了句:“可以嗎?”
看出陳年的擔憂,謝意笑了笑,牽起他的手:“當然可以。”
似是緩解心情,她吐出口氣,又說道:“你可不是外人。”
既然自家貓兒都這麽說了,陳年壯著膽子,搖了搖她的手臂,打趣道:“所以——我應該是女婿了?”
“那還差得遠了。”
“怎麽就差得遠了?”陳年不依不饒,“還差什麽?”
“差得可多了!”
“你說……”
說笑間,兩人穿過庭院,慢悠悠地上了樓梯,走到謝意房間門口。
推開門,順著微風卷起的簾幔,陳年把視線留在了牆上那把青綠的古琴上。
“這是綠蕉葉,我媽媽給她取了個名字,叫山鬼。”謝意給他介紹,“要拿下來嗎?”
“就這麽看著吧,很好看。”
他怕打擾了琴靈的休息。
說來也怪,從很小的時候,陳年就一直莫名地相信,每一個樂器裏都住著一個靈魂。他稱它們為琴靈,覺得隻有樂器的主人才能與它們交流。
這個事情一直到長大了,他才把它當成秘密告訴謝意。
彼時謝意已經過了相信童話和玄幻的年紀,但她也沒有打擊他的小世界,隻是笑笑地,摸了摸陳年獻寶似的遞過來的吉他。
摸著它,就像在撫慰陳年的靈魂。
於是,直到現在,陳年對此還堅信不疑。
音樂對他的影響和意義,太過廣泛和深遠,謝意很了解,也很懂得這份情感寄托的來之不易。
她尊重他,隻是微笑著,應了聲:“好。”
陳年抬起頭,輕輕用眼神掃過琴尾,不由得感歎了一聲:“這琴叫山鬼,確實是很形象了。”
“蕉林聽雨時,泉照明月行。”
謝意輕笑,恍惚間,她仿佛看到母親輕抬皓腕,一陣如鬆石清韻般的琴音便瞬間迴蕩在青蔥綠意間。
綠水清虛,竹林深深,聲隨風動,風隨心動。
她把目光從古琴上移到旁邊。
那幅全家福還掛在那,陽光傾瀉進來,恰好打在照片裏坐在八方桌麵前的他們一家人身上,溫馨明媚,暖意融融。
謝意心念一動。
她轉身,眼睛裏帶著點點笑意和欣喜地握住陳年的手,把他從記憶裏拉了出來:“我好像知道,我們要打造什麽新的家居品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