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硬核的裝備硬核的團隊
娛樂:從主持人大賽製霸內娛 作者:孺瑤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彈幕密密麻麻,全都是渴望卡車司機拍攝的聲音。
沒有前知眼光,現階段去分析、去看,也確實隻有這家夥最合適。
《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皆是引領了時代的佳作。
或許隻有卡車司機,才能想象出二向箔那種降維打擊該怎麽拍。
況且這家夥還是個三體迷,那就更合適不過了。
當然,也有人提議諾蘭,說這位的《星際穿越》是科幻神作,值得n刷的經典。
讓他拍攝《三體》不放心,拍攝《流浪地球》還是綽綽有餘的。
總之,“崇洋媚外”在這一刻被詮釋的淋漓盡致。
當然,網友這並不是真的崇洋媚外,而是恨鐵不成鋼所致。
哪怕張麟前世,也是在郭梵崛起後,方才後知後覺真香警告,覺得華夏科幻電影還是得華夏導演拍才行。
不過這一世既然提前知道了,再遇到郭梵崛起於微末之際之時。
不管情懷疑惑利益,都要鼎力相助才行。
這一次直播就是有預謀的直播。
但態度是真誠的!
不求改變網友的觀點,隻希望讓他們看到劇組的態度和努力,讓他們知道在華夏科幻這條布滿荊棘的路上,有一群人正秉持著愚公移山的態度在摸著石頭過河,試圖去改變這一現狀。
改變這一點,足夠了!
現在最怕的,是把小破球團隊打到騙子行列。
那樣等電影上映的時候,宣發的成本將非常之高。
“最終,導演的人選找到了郭梵頭上。”
念及於此,張麟態度真摯的說道:“郭梵很喜歡科幻題材,加之在好萊塢學習期間的種種見聞,讓他篤定了一定要拍出來國產科幻電影。
於是他找來了老朋友龔鉻爾擔任製片兼編劇。
兩人一拍即合,說幹就幹。
兩人開始了每天打磨劇本的生活,前前後後一共寫了差不多一百萬字的劇本。
2015年底,《流浪地球》的項目才對外正式公布,郭梵也正式開始了“流浪地球”之旅。”
說到這裏,張麟說了聲“來次夠”,招唿著網友走進了大鐵門。
一進去,鏡頭緩緩掃過,便看到了忙碌的人群。
他們或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埋首電腦,亦或者走來走去交流,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鏡頭一直在移動,當來到工作室右側區域時,一個龐然大物映入眼簾。
流浪地球工程車。
哇哦了一聲,張麟快步向這輛1:1還原的工程車走去。
待走到近前,一轉自拍杆,將自己和工程車一起納入鏡頭,網友方才倒吸了口冷氣。
隻見直播間屏幕裏,出現了一輛很帥的“裝甲車”。
從車頭到車尾,都塗上了科技屬性拉滿的塗裝,車身設計棱角分明。
而且,該車還采用了許多軍用卡車才會用到的結構設計。
再加上它看起來相當熟悉的外觀,隻能說是懂得都懂。
一時間,直播間的鋼鐵直男們,看到這“道具”,都流下了不爭氣的口水。
再次哇哦了一聲,張麟退步走到工程車跟前。
抬手拍了拍輪胎,感受到厚實的質感,轉頭看向鏡頭驚歎道:“我穿鞋身高一米八二,你們看,還沒這一個車軲轆高啊!
這車,看起來不像是模型啊!”
“不是模型。”
一男聲傳來,笑說道:“這輛車有著一個大氣的名字,叫越野底盤運輸係統。
這輛車其實是由咱們的徐工集團免費提供的。
為了讓車子更符合電影設定,徐工集團甚至用7天時間緊急魔改。
完成了結構優化、設計、製作、裝配和塗裝等工作。”
循著聲音,張麟轉過鏡頭。
一個胡子拉碴的消瘦中年人映入眼簾,不是郭梵又是誰來。
相比剛見麵時的邋遢,此時的化緣大師愈發清減,整個人直接瘦了一圈。
“你好郭導。”
“歡迎歡迎,張麟你能來,我的工作室真是蓬蓽生輝啊!”
“客氣客氣,來跟網友打個招唿。”
……
打過招唿後,張麟開始遊刃有餘的進行采訪。
郭梵按照腹稿迴答,講述了很多前期準備的事。
他說與軟科幻不同,硬科幻需要以真實科技為基礎,推演與構建未來世界的科技、社會、經濟等等。
往往硬科幻中構建的的很多東西,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現實。
因此硬科幻涉及到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等等等等。
這無疑為影片創作帶來了巨大的難題。
很多愛看好萊塢科幻片的觀眾動不動就說“內某某電影,可利害了,你不知道,人家請了科學家當顧問”……就諸如此類的話。
《流浪地球》在創作時,同樣請到了華夏科學院的教授們來參與其中。
在他們的幫助下,團隊為影片的世界觀編出了從1997年到2075年近百年的編年史,創作出了包括壓縮蔬菜包、鶴嘴挖掘機、重聚變反應堆等道具清單。
並推測出了包括引力地震、永日、雪霧等未來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
此外,團隊還為影片寫了數十萬字的世界觀設定,涉及了未來的經濟、文化、科技、人文等方方麵麵的內容。
硬核的講到這裏時,郭梵還講到了和科學院到來時的趣事。
為了拍攝電影,“他”邀請了中科院的科學家們。
其中一位科學家一進門,就脫口而出:
“地球不可能被推走的,地球是推不走的。”
原因是,地球假如是一個蛋,裏麵是液體的,地殼跟雞蛋殼按比例是一樣的。
大壓強推過去的話,根本撐不住。
“我說老師別這樣,這樣項目就黃了!”
坐在越野底盤運輸係統駕駛艙內,郭梵笑嗬嗬解釋道:“我們得假定它能夠被推走。
然後要找到這種合理性。”
嗯了一聲,張麟點頭微笑道:“什麽是科幻片?
科幻片就是我們基於科學,把它逐漸的合理化,我們增加一些新的技術去輔助,讓這件事從不可能變成可能。”
忙說了聲對,郭梵認可道:“隻要變成可能,不會被證偽,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去拍。
當時費了我好長時間,幾位科學家才算被說服,坐下來開始和我討論世界觀的合理性。
然後過了一會兒,滿黑板就都是我看不懂的公式了。
在推論過程中,幾位科學家還產生了分歧。
一位科學家直接否定了另一位科學家的定理。
於是,兩位科學家各自占據一方黑板,開始幾個小時的計算。”
聯想到那詼諧有趣又硬核十足的畫麵,張麟好笑道:“你呢?你沒勸勸?”
“我勸啥我,這是大道之爭,我等凡人豈能參與其中。”
攤攤手,搞笑一下的郭梵自嘲道:“當時我和導演組坐在底下完全懵圈了,開始懷疑人生了都!
不過最後他們提供了很多特別有意思的點,包括全片最後高能部分的科學依據,剛好是他們最近在研究的一個課題。”
張麟微笑頷首,示意他繼續講下去。
郭梵點頭,沒詳細說高能部分,岔開話題道:“聊完之後,我說我們這個項目要先簽保密協議,這個屬於涉密範疇。
然後人家說,我跟你聊這些,你也要簽保密協議。
然後,我簽署了這麽厚一遝保密協議。”
說著,比劃了一個一寸厚的尺度。
目睹這一幕,網友隻覺得硬核。
而直播看到這裏,網友們的態度還是有所改觀的。
從開始到現在,張麟力推的這部《流浪地球》,導演組做事真的非常嚴謹,一切都要有科學依據、不會被證偽才拍攝。
這份嚴謹的態度,加上央視和中科院背書,起碼可以保證不會出現機器俠那樣的腦殘劇情!
隻要能達到6分,,那就是華夏科幻電影的偉大進步。
接下來,郭梵帶領張麟和收看直播的三百多萬網友,參觀了占據幾麵牆壁、十幾張大型黑板的三千多張概念圖、八千多張分鏡頭稿。
圖紙大多數網友肯定是看不懂的。
但就這圖紙量,委實讓他們震撼到雞兒都立了起來。
而當部分網友截圖一閃而過的概念圖,拿去找相關領域的大神求教,得知劇組設計的都非常嚴謹、邏輯自洽,不是隨便打印的文件,佩服的情緒更是油然而生。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直播途中,郭梵說他在開拍前,帶領團隊把影片中幾乎所有的道具全都詳細的設計了一遍。
而且不止一稿,很多東西甚至設計了十幾稿。
小到螺絲釘,大到宇宙飛船,都細細打磨。
張麟‘驚呆了’,不可思議道:“這是什麽概念?
這就相當於,你們已經用圖畫的模式把電影做了一遍吧!”
點了點頭,郭梵微笑道:“是啊,正是有了這些世界觀的設定,才能使得影片更為飽滿,才能讓我們有信心繼續做下去。
還有,觀眾在電影中看到的是主線劇情,劇情下麵隱藏的無數細節,就要仰仗這詳細的世界觀設定。”
頓了頓,繼續說道:“大家都知道《流浪地球》是取材於劉慈星的原著。
而原著僅有兩三萬字,並沒有如此詳細的設定。
所以,你基本上要構建一個新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是不能被證偽且自洽的。”
說著,兩人走到了行星發動機的圖紙牆前。
看著琳琅滿目的圖紙,張麟讚歎道:“要把敘事這麽恢弘的原著呈現出來,想來這次也是國產電影中最完整的太空科幻美術構思與執行。
意味著你們前期概念設計的工作量以及壓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涉及到需要呈現的場景又非常之多。
同時又要區別於以往常見的科幻元素。
您在這一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本章完)
沒有前知眼光,現階段去分析、去看,也確實隻有這家夥最合適。
《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皆是引領了時代的佳作。
或許隻有卡車司機,才能想象出二向箔那種降維打擊該怎麽拍。
況且這家夥還是個三體迷,那就更合適不過了。
當然,也有人提議諾蘭,說這位的《星際穿越》是科幻神作,值得n刷的經典。
讓他拍攝《三體》不放心,拍攝《流浪地球》還是綽綽有餘的。
總之,“崇洋媚外”在這一刻被詮釋的淋漓盡致。
當然,網友這並不是真的崇洋媚外,而是恨鐵不成鋼所致。
哪怕張麟前世,也是在郭梵崛起後,方才後知後覺真香警告,覺得華夏科幻電影還是得華夏導演拍才行。
不過這一世既然提前知道了,再遇到郭梵崛起於微末之際之時。
不管情懷疑惑利益,都要鼎力相助才行。
這一次直播就是有預謀的直播。
但態度是真誠的!
不求改變網友的觀點,隻希望讓他們看到劇組的態度和努力,讓他們知道在華夏科幻這條布滿荊棘的路上,有一群人正秉持著愚公移山的態度在摸著石頭過河,試圖去改變這一現狀。
改變這一點,足夠了!
現在最怕的,是把小破球團隊打到騙子行列。
那樣等電影上映的時候,宣發的成本將非常之高。
“最終,導演的人選找到了郭梵頭上。”
念及於此,張麟態度真摯的說道:“郭梵很喜歡科幻題材,加之在好萊塢學習期間的種種見聞,讓他篤定了一定要拍出來國產科幻電影。
於是他找來了老朋友龔鉻爾擔任製片兼編劇。
兩人一拍即合,說幹就幹。
兩人開始了每天打磨劇本的生活,前前後後一共寫了差不多一百萬字的劇本。
2015年底,《流浪地球》的項目才對外正式公布,郭梵也正式開始了“流浪地球”之旅。”
說到這裏,張麟說了聲“來次夠”,招唿著網友走進了大鐵門。
一進去,鏡頭緩緩掃過,便看到了忙碌的人群。
他們或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埋首電腦,亦或者走來走去交流,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鏡頭一直在移動,當來到工作室右側區域時,一個龐然大物映入眼簾。
流浪地球工程車。
哇哦了一聲,張麟快步向這輛1:1還原的工程車走去。
待走到近前,一轉自拍杆,將自己和工程車一起納入鏡頭,網友方才倒吸了口冷氣。
隻見直播間屏幕裏,出現了一輛很帥的“裝甲車”。
從車頭到車尾,都塗上了科技屬性拉滿的塗裝,車身設計棱角分明。
而且,該車還采用了許多軍用卡車才會用到的結構設計。
再加上它看起來相當熟悉的外觀,隻能說是懂得都懂。
一時間,直播間的鋼鐵直男們,看到這“道具”,都流下了不爭氣的口水。
再次哇哦了一聲,張麟退步走到工程車跟前。
抬手拍了拍輪胎,感受到厚實的質感,轉頭看向鏡頭驚歎道:“我穿鞋身高一米八二,你們看,還沒這一個車軲轆高啊!
這車,看起來不像是模型啊!”
“不是模型。”
一男聲傳來,笑說道:“這輛車有著一個大氣的名字,叫越野底盤運輸係統。
這輛車其實是由咱們的徐工集團免費提供的。
為了讓車子更符合電影設定,徐工集團甚至用7天時間緊急魔改。
完成了結構優化、設計、製作、裝配和塗裝等工作。”
循著聲音,張麟轉過鏡頭。
一個胡子拉碴的消瘦中年人映入眼簾,不是郭梵又是誰來。
相比剛見麵時的邋遢,此時的化緣大師愈發清減,整個人直接瘦了一圈。
“你好郭導。”
“歡迎歡迎,張麟你能來,我的工作室真是蓬蓽生輝啊!”
“客氣客氣,來跟網友打個招唿。”
……
打過招唿後,張麟開始遊刃有餘的進行采訪。
郭梵按照腹稿迴答,講述了很多前期準備的事。
他說與軟科幻不同,硬科幻需要以真實科技為基礎,推演與構建未來世界的科技、社會、經濟等等。
往往硬科幻中構建的的很多東西,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現實。
因此硬科幻涉及到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等等等等。
這無疑為影片創作帶來了巨大的難題。
很多愛看好萊塢科幻片的觀眾動不動就說“內某某電影,可利害了,你不知道,人家請了科學家當顧問”……就諸如此類的話。
《流浪地球》在創作時,同樣請到了華夏科學院的教授們來參與其中。
在他們的幫助下,團隊為影片的世界觀編出了從1997年到2075年近百年的編年史,創作出了包括壓縮蔬菜包、鶴嘴挖掘機、重聚變反應堆等道具清單。
並推測出了包括引力地震、永日、雪霧等未來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
此外,團隊還為影片寫了數十萬字的世界觀設定,涉及了未來的經濟、文化、科技、人文等方方麵麵的內容。
硬核的講到這裏時,郭梵還講到了和科學院到來時的趣事。
為了拍攝電影,“他”邀請了中科院的科學家們。
其中一位科學家一進門,就脫口而出:
“地球不可能被推走的,地球是推不走的。”
原因是,地球假如是一個蛋,裏麵是液體的,地殼跟雞蛋殼按比例是一樣的。
大壓強推過去的話,根本撐不住。
“我說老師別這樣,這樣項目就黃了!”
坐在越野底盤運輸係統駕駛艙內,郭梵笑嗬嗬解釋道:“我們得假定它能夠被推走。
然後要找到這種合理性。”
嗯了一聲,張麟點頭微笑道:“什麽是科幻片?
科幻片就是我們基於科學,把它逐漸的合理化,我們增加一些新的技術去輔助,讓這件事從不可能變成可能。”
忙說了聲對,郭梵認可道:“隻要變成可能,不會被證偽,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去拍。
當時費了我好長時間,幾位科學家才算被說服,坐下來開始和我討論世界觀的合理性。
然後過了一會兒,滿黑板就都是我看不懂的公式了。
在推論過程中,幾位科學家還產生了分歧。
一位科學家直接否定了另一位科學家的定理。
於是,兩位科學家各自占據一方黑板,開始幾個小時的計算。”
聯想到那詼諧有趣又硬核十足的畫麵,張麟好笑道:“你呢?你沒勸勸?”
“我勸啥我,這是大道之爭,我等凡人豈能參與其中。”
攤攤手,搞笑一下的郭梵自嘲道:“當時我和導演組坐在底下完全懵圈了,開始懷疑人生了都!
不過最後他們提供了很多特別有意思的點,包括全片最後高能部分的科學依據,剛好是他們最近在研究的一個課題。”
張麟微笑頷首,示意他繼續講下去。
郭梵點頭,沒詳細說高能部分,岔開話題道:“聊完之後,我說我們這個項目要先簽保密協議,這個屬於涉密範疇。
然後人家說,我跟你聊這些,你也要簽保密協議。
然後,我簽署了這麽厚一遝保密協議。”
說著,比劃了一個一寸厚的尺度。
目睹這一幕,網友隻覺得硬核。
而直播看到這裏,網友們的態度還是有所改觀的。
從開始到現在,張麟力推的這部《流浪地球》,導演組做事真的非常嚴謹,一切都要有科學依據、不會被證偽才拍攝。
這份嚴謹的態度,加上央視和中科院背書,起碼可以保證不會出現機器俠那樣的腦殘劇情!
隻要能達到6分,,那就是華夏科幻電影的偉大進步。
接下來,郭梵帶領張麟和收看直播的三百多萬網友,參觀了占據幾麵牆壁、十幾張大型黑板的三千多張概念圖、八千多張分鏡頭稿。
圖紙大多數網友肯定是看不懂的。
但就這圖紙量,委實讓他們震撼到雞兒都立了起來。
而當部分網友截圖一閃而過的概念圖,拿去找相關領域的大神求教,得知劇組設計的都非常嚴謹、邏輯自洽,不是隨便打印的文件,佩服的情緒更是油然而生。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直播途中,郭梵說他在開拍前,帶領團隊把影片中幾乎所有的道具全都詳細的設計了一遍。
而且不止一稿,很多東西甚至設計了十幾稿。
小到螺絲釘,大到宇宙飛船,都細細打磨。
張麟‘驚呆了’,不可思議道:“這是什麽概念?
這就相當於,你們已經用圖畫的模式把電影做了一遍吧!”
點了點頭,郭梵微笑道:“是啊,正是有了這些世界觀的設定,才能使得影片更為飽滿,才能讓我們有信心繼續做下去。
還有,觀眾在電影中看到的是主線劇情,劇情下麵隱藏的無數細節,就要仰仗這詳細的世界觀設定。”
頓了頓,繼續說道:“大家都知道《流浪地球》是取材於劉慈星的原著。
而原著僅有兩三萬字,並沒有如此詳細的設定。
所以,你基本上要構建一個新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是不能被證偽且自洽的。”
說著,兩人走到了行星發動機的圖紙牆前。
看著琳琅滿目的圖紙,張麟讚歎道:“要把敘事這麽恢弘的原著呈現出來,想來這次也是國產電影中最完整的太空科幻美術構思與執行。
意味著你們前期概念設計的工作量以及壓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涉及到需要呈現的場景又非常之多。
同時又要區別於以往常見的科幻元素。
您在這一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