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朱厚照又發怒了。


    劉瑾看著憤怒的大明皇帝,滿臉諂媚地開口道。


    “皇爺息怒,那些運司官員都是上不得台麵的貨色,放了也就放了吧!”


    事實上,剛剛在文華殿廷議,首要第一事就是關於運司官員貪腐受賄一事,包括長蘆運司在內的六大運司官員,全都停職接受審查,從五品以上的官員更是被勒令迴京述職。


    按照小皇帝的想法,這批官員貪腐受賄證據確鑿,不說將他們給剝皮實草,至少也得罷官去職逐出朝堂,然而內閣首輔劉健、吏部尚書馬文升和都察院都禦使張敷華這三位朝堂真王卻堅決反對。


    他們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收繳其違法所得的贓款贓銀,然後貶到地方上麵為官布政。


    原因很簡單,這些運司官員背後站著大量的士紳大族,他們又豈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人被皇帝陛下按律論處?


    先前小皇帝給出了交易底線,那就是朝廷拿七成鹽利,灶戶拿半成鹽利,剩下那兩成半朝廷不會過問,交由各方勢力去瓜分。


    這個交易,可以做,但前提是,小皇帝必須放了運司官員!


    一不能斷了人家的仕途,二不能害了人家的性命,繼續任由他們在朝為官。


    朱厚照起初還沒有反應過來,他不明白為何劉健、馬文升和張敷華三人會給出這麽一個可笑的解決方案。


    張永?


    不過接下來,小皇帝陛下自然就怒了。


    縣的佐貳官就是主簿縣丞,州之佐貳官為州同、州判,府之佐貳官為同知、通判,都是些屈居人下仕途不暢的職位。


    朱厚照笑盈盈地點了點頭,誇讚道:“不錯不錯,還是伱劉瑾這腦子好用,惡心人的法子,還是你在行啊!”


    聽到這話,朱厚照頓時眼睛一亮,忍不住鼓掌叫好。


    所謂“佐貳官”,“佐”和“貳”都有副手的意思,所以指的是正印官的副手,也叫做“副職官員”,亦稱“輔佐官”。


    一個蠢貨罷了!


    十個張永都比不過他劉瑾一人!


    隻有那個橫空出世的中山侯湯昊,才是劉瑾眼中的唯一敵人。


    他很清楚一點,隻要自己不斷為小皇帝排難解憂,那小皇帝就離不開他劉瑾,遲早會讓他重新執掌大權!


    陳寬?


    唯有地方三司這個地方最高衙署裏麵的佐貳官,比如參政、參事、副使、僉事,具有三司佐貳官之性質,受三司派遣,守、巡一方,或專負某項事務之責,才算是有著不錯的前程。


    劉瑾心中一動,急忙領命而去。


    你可以對鹽政運司改製,你也可以拿走七成鹽政利潤,但是我們的人你可不能動,就算不能繼續留在運司為官,那也可以去地方上麵布政,反正不能就這麽被你給整死了。


    劉瑾這個建議,最惡心的地方就在於,將這些運司官員全部貶為下等縣佐貳官,他們也基本上沒有升遷的可能,既表明了朱厚照這位皇帝陛下的不滿,也等同於是滿足了士紳縉紳的要求,可以順利完成鹽政利益交換。


    還是同樣出席文華殿廷議的劉瑾反應比較快,直接當場戳破了文臣縉紳的這些小心思,朱厚照這才終於明白了。


    京師城郊的大興、宛平二京縣,因其地位特殊俱為正六品。


    作為陪伴朱厚照成長的大伴,劉瑾當然知道小皇帝為何如此震怒。


    “去司禮監走一趟,告訴陳大璫親自去一趟內閣,讓內閣照這辦法擬旨!”


    比如,一縣的長官稱為知縣,亦俗稱縣令,知縣的品秩曾有差別,吳元年定,上縣知縣從六品,中縣正七品,下縣從七品,不久俱定為正七品。


    鹽政利潤原本就應該由朝廷掌控,這是國家大計更是國政根基,他朱厚照白白讓出了兩成半的鹽利給這些各方勢力,他們結果還不知足,還要保下六大運司的貪官汙吏!


    這是不是太欺負人了?


    最終,廷議不了了之,皇帝陛下憤然離場。


    “那些可都是朕的子民,朕這個皇帝是他們的君父,朕要是真的這麽幹了,一輩子都會被人給戳脊梁骨!”


    他還能獨掌司禮監多久?


    一條老狗罷了!


    “畢竟他們貪腐受賄乃是事實,任何人都反駁不了,既然如此那不如直接將這批官員貶去那些下等府縣做……佐貳官!”


    “奴婢的意思是,這些官員可以不殺,但也可以不讓他們好過!”


    怎麽誇起人來都有些怪怪的?


    這還是他自起複後第一次得到重用,可以代陛下傳旨了!


    劉瑾聽後露出了皮笑肉不笑的尷尬笑容。


    那筆鹽政交易自此也就沒能達成,而運司官員也全都被扣押在錦衣衛詔獄裏麵。


    而知縣的佐貳官二人,其中縣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知縣的副職是縣丞。


    真是不容易啊!


    經過《帝鑒圖說》的教導,朱厚照原本有些走歪的三觀,逐漸被湯昊給強行扳正迴來了,至少現在的小皇帝明白,做皇帝要時刻將百姓子民放在心上,而不是天天跟這些文武公卿打嘴炮。


    畢竟,皇帝可是天子,大明王朝的主人,結果現在這滿朝文武各方勢力,分明就是沒有把他這個大明皇帝放在眼中,給了利益還不夠還想要人,換做任何一位帝王都咽不下這口惡氣!


    “皇爺,六大運司官員多達上千人,確實不能全部殺之了事。”


    你隻是說要做官嘛,佐貳官那也是官啊!


    什麽?


    我堂堂進士出身,你讓我到一個下等縣做縣丞,哪裏有這般羞辱人的?


    對不起,朕就這麽羞辱你了,怎麽著吧?


    不要忘記了,先前野人在京的時候,可是逼迫滿朝公卿立下了一個規矩,以後任何官員再也不得無故請辭致仕,否則革除功名下獄治罪!


    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這上千名運司官員,就算心裏麵再怎麽惡心,再怎麽不樂意,他們也必須老老實實地前去赴任!


    皇帝陛下這是跟那狗日的中山侯學多了嗎?


    知縣大多數是由新科進士充任的,舉人等為輔,知縣可以憑借政績慢慢往上晉升,而縣丞主簿這些佐貳官卻不可以,他們隻能佐助州縣主官管理糧馬、緝捕、水利等事務。


    “嗬!”朱厚照冷笑道:“不殺了,難道放任這些貪官汙吏繼續去地方為官?繼續去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奴婢遵旨!”


    劉瑾大璫暗自感慨了一聲,隻覺得整個人走路都有些輕飄飄的。


    “好好好,劉瑾啊劉瑾,你這個法子真是夠惡心!”


    畢竟培養出一個進士出身的精英官僚,這對任何一個士族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就這麽白白地折了,他們也被迫割讓出了一部分鹽政利潤,這不是純純地欺負人嗎?


    所以,通過三位朝堂真王,各方勢力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現在湯昊領兵在外,劉瑾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展露獠牙了!


    至少在這宮廷裏麵,沒有一人能值得他重視!


    很快劉瑾就堂而皇之地走進了內閣,皮笑肉不笑地看著陳寬。


    “陳大璫,陛下命你親自去一趟內閣,擬旨將那些運司官員全部貶為下等府縣的佐貳官,不得有誤!”


    聽到這話,陳寬頓時眉頭一皺。


    無他,這個法子太過陰損太過惡心人了些!


    下等府縣,本就是窮山惡水之地,幾乎沒有什麽政績可言。


    這州府分級的標準,一般是以繳納田賦的多寡為差,把縣劃分為上中下三等,即糧十萬石以下為上縣,六萬石以下為中縣,三萬石以下為下縣。


    還有一種是以縣所處的地理位置為主要標準,把縣劃分為“繁簡”兩種,即“縣糧三萬石以上或是王府、省會、軍事地、驛道要衝,俱為事繁”,“縣不及三萬石,及僻靜處,俱為事簡”。


    比如京師城郊的大興、宛平二京縣,無疑是事繁縣,地方知縣由簡遷繁為這兩京縣縣官,那自然就是升遷了。


    所以,這下等府縣的縣官本身就難做,幾乎升遷無望,更別提這些副手佐貳官了。


    皇帝陛下怎會想出這般陰損惡心人的法子?


    陳寬注意到了意氣風發的劉瑾,眉頭頓時皺得更深了。


    “劉瑾,這是你出的法子?”


    “陳大璫,有什麽問題嗎?”


    劉瑾笑嗬嗬地反問道。


    “你這是在加深陛下與士紳之間的矛盾!”


    陳寬怒斥道。


    他與劉瑾不同,或者說二人理念本就天差地別。


    陳寬是正兒八經的弘治朝太監,因為弘治皇帝的原因,所以理念一向柔和,類似於弘治朝內閣首輔劉健,一直都是以穩固朝政大局為基礎,從而盡可能地壓製文臣縉紳,保護大明皇帝的權益。


    但劉瑾卻是完全相反,這就是一條徹頭徹尾的瘋狗,為了向上爬不擇手段,為了討得陛下歡心更是什麽陰損手段鬼蜮伎倆都使得出來,根本不顧什麽朝政大局,他隻看重自身的權勢地位!


    劉瑾聞言沒有迴答,隻是嗤笑了一聲。


    “陳大璫,你還是盡快去內閣傳旨吧!”


    話音一落,劉瑾便傲氣地轉身離去,絲毫不在意陳寬那難看的臉色。


    望著這廝的背影,陳寬眼中殺意凜然。


    這中山侯走了沒多久,你劉瑾就開始興風作浪了?


    真以為中山侯沒有在京師,就人能夠製得住你了嗎?


    “張永呢?”


    “讓他立刻去陛下麵前侯著!”


    張永的意義,在於皇帝陛下每次見到他,都會迴想起那場南苑猛虎案,都會迴想起劉瑾曾經大逆不道地拿皇帝陛下設局!


    所以,張永就是製衡劉瑾的最好手段!


    文淵閣。


    內閣首輔劉健聽完陳寬的話後,一張老臉寫滿了錯愕。


    “陳大璫,這是誰的主意?”


    “陛下何故如此羞辱天下士紳?”


    沒錯,這就是羞辱!


    而且還是那種踩在地上踐踏的羞辱!


    一旦聖旨下發,那這上千名官員全都要奔赴下等府縣那些窮山惡水之地,然後在那裏做一輩子的佐貳官,幹到老幹到死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這輩子是再也沒有什麽機會,能夠重返朝堂了!


    陳寬歎了口氣,選擇如實相告。


    “不出所料,應該是那劉瑾的主意!”


    “劉瑾?”劉健聞言勃然大怒,“又是這天殺的閹人!”


    “老夫這就入宮麵聖,一定要讓陛下收迴成命!”


    “元輔,還是算了吧!”陳寬神情凝重地阻攔道。


    “你也應該清楚,陛下現在正在氣頭上,你這若是真去了,那這些運司官員下場隻會更慘,必死無疑!”


    “說句不好聽的,這些運司官員貪腐受賄是事實,按照國朝律令他們原本就該死,最少也會被罷官去職,為了鹽政大計,陛下留他們一命還讓他們做這佐貳官,已經算是很仁慈了!”


    “元輔切莫再生事端了,盡快擬旨吧!”


    話音一落,陳寬就徑直轉身離去了。


    劉健沉思了良久,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擬定了這封旨意。


    旨意寫好後,元輔大人卻發出了一聲喟歎。


    “閹人劉瑾,當誅啊!”


    與此同時,登州水城。


    湯昊抱著小囡囡,正在船上遊玩。


    既然是水城,那自然是少不了船的。


    事實上湯昊今日就是奔著巡察戰船來的。


    先前廷議的時候,兵部尚書許進曾經給出過一份詳細的報表。


    “浙江水師原有七百艘戰船,現在竟然連三百艘完整的艦船都沒有;山東登州衛,曾擁有一百艘戰船,現在剩下了三艘……”


    “連鄭和出海下西洋時那艘兩千料的寶船,都泡在海港中慢慢爛掉,現在隻剩下一個架子了……”


    湯昊原本以為,昔年無敵於世的鄭和水師,就算這麽多年的糜爛傾頹,至少現在應該還能剩下些家底。


    畢竟,那可是鄭和水師啊!


    據《明史》記載,鄭和奉永樂皇帝之命,率領大小船舶兩百餘艘,官兵近三萬人,其中大型寶船六十二艘,最大者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設有九桅十二帆,最遠航線達六千海裏以上,繪製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圖……


    鄭和船隊,規模之宏大,人數之眾多,組織之嚴密,是十五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隊!


    此外,在大明王朝巔峰鼎盛時期的永樂十八年,大明王朝擁有三千八百餘艘船,其中一千三百五十艘巡船,一千三百五十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四百艘大船和四百艘運糧漕船,其中二百五十艘是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事實上,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隻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那個時候的大明水師,其總規模相當於十個個西班牙無敵艦隊!


    可惜,這一切都被這些不肖子孫給敗壞得一幹二淨了!


    現在擺在湯昊麵前的,海防三大營之一的登州營,確確實實隻剩下了三艘戰船,而且還是最為老式的大福船!


    就連小囡囡在甲板麵上蹦蹦跳跳,湯昊都能聽見那一陣陣甲板發出的令人牙酸的咯吱呻吟聲……


    看著中山侯那陰沉如水的表情,衛璋滿臉臊得通紅,不知道該怎麽開口才好。


    還是湯木比較機靈,沉聲解釋道:“侯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自從當年宣德以後開始收縮海防線,遠洋船隊被召迴,大型艦隻停止建造,島嶼基地被放棄,沿海各大小船廠也紛紛廢置衰亡,加上朝廷嚴苛的海禁政策,致使沿海百姓子民無以為生計,紛紛開始逃亡……”


    “這些船隻,也就越用越少了。”


    湯昊沉默著聽完這些解釋,他當然心中早有預期,也早就明白大明水師的蕭條。


    可是眼前這觸目驚心的場景,還是讓他有些接受不了。


    事實上,永樂皇帝當年全力支持鄭和下西洋,大明因此出現了造船的第一次高峰期,史書曾多次記載大明王朝積極充實軍備、建造戰船,僅沿海一帶的戰船就有五千艘左右,如果加上沿江臨河的戰船,大明的戰船總數就更多了。


    這些戰船種類極多,除了前代已有的戰船,如樓船、蒙衝、鬥艦、海鶻、走舸、遊艇等外,還有四百料戰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九江式哨船、劃船等。


    然後到了大明中後期,為了抵禦倭寇,掀起了第二次大規模建造戰船的高潮。


    現在,湯昊就是要利用這一點,利用那座石見銀礦的驚天利益,推動大明出現第二次大規模建造戰船!


    “衛璋,安排人手修複這些戰船!”


    “另外,盡可能地多準備一些戰船,過不了多久用的上!”


    此話一出,眾人盡皆麵色一怔。


    左一刀預感有些不妙,試探性地問道:“侯爺,您不會是想要……”


    “你忘了本侯此次帶兵離京的目的嗎?”


    湯昊輕笑道:“出征剿倭,這才是陛下交給本侯的任務!”


    不是,啥意思啊?


    剿倭你就剿倭啊,你準備戰船幹什麽?


    難不成你還想坐著戰船打到那些倭寇浪人老巢裏麵去?


    “侯爺,這事兒吧……”


    左一刀還想再勸兩句。


    然而正當這個時候,一名錦衣衛匆匆趕了過來,將緊急軍情遞給了左一刀。


    後者看過之後頓時臉色大變,急忙看向了湯昊。


    “侯爺,出事了!”


    “青州有白蓮妖人聚眾作亂,起兵謀反!”


    湯昊:“???”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莽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朕聞上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朕聞上古並收藏大明第一莽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