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蘆鹽場。
湯昊穿著一身破爛麻衣,步履緩慢地走向了一戶人家。
緩慢敲響房門後,一個麵色黝黑的漢子,打開了房門。
這漢子又黑又瘦,瘦得看上去就像是一層皮包裹住了骨頭,跟那些身患重病、形銷骨立的將死之人也沒什麽區別了。
漢子看著魁梧如山的湯昊,下意識地就想要關上房門。
畢竟,這般魁梧雄壯的漢子,在他們這村子裏,可是真不多見了啊!
“這位大哥,不用害怕,我是逃荒過來的,隻想討口水喝,討口吃的!”
聽到這話,漢子幾乎想都沒想,直接“彭”得一下關上了房門。
其實這房門,甚至都不能算是房門,隻是一塊破爛木板。
而這個房子,也隻是一個草棚子罷了。
“俺娃因為他娘沒有奶水,都被活活餓死了,俺上哪兒給你找吃的去!”
沒有奶水,孩子被活生生地餓死。
這用海水煮鹽的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的時期,煮鹽這個傳統技藝一直到曬鹽方法的出現才逐漸慢慢的被淘汰掉。
這也就意味著,爺爺是什麽,兒子就是什麽,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這輩子都沒有變更的機會。
“俺家裏麵沒有吃的!”
“路引”上麵要注明姓名,年齡,住址,事項原因,起止地點還有返迴期限。
說得直白一點,朱重八同誌就是企圖用這樣的一種畸形製度,來維持整個大明帝國的千秋萬代!
所謂“路引”,就是出行憑證,其本質就是朝廷為了限製人口流動,將人口束縛於土地上的一種措施。
偷渡最輕那也是杖八十,打完即便僥幸不死那也肯定殘了廢了。
大明立國之後,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選擇繼承元朝的“諸色戶計”戶籍製度,直接就將百姓子民的戶籍強行分劃為民戶、軍戶、匠戶等籍。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朱重八同誌,很多事情,做得並不地道,或者說是他的“小農思想”、“家天下”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他,格局太小了。
再比如,這戶籍製度。
此話一出,破爛木板後麵,頓時就沒了任何聲響,這漢子好像陷入了考慮當中。
很難想象,在這渤海邊上潮濕地帶,這些灶戶是怎麽艱難生存下來的。
而且,這工匠裏麵還有一種“灶戶”,就比如眼前這個躲在門板後麵的漢子,他們的生活與煉獄無異。
“這位大哥,我也是走投無路了!”
“沒有吃的!沒有吃的!你快滾!”
不知道過了多久,木板後麵才又響起了他的聲音。
“那……除了鹽場的稅,你還要擔州縣的役!”
“這樣,你給我一口吃的,以後麵幫你家煮鹽做活,就算我是你遠房表親,你覺得可以不?”
這種事情發生在這鹽場灶戶身上,其實很是常見。
原因隻有一個,人跑了,地荒了,那朝廷上哪兒收稅去?
伱說什麽?
世界這麽大,你想去看看?
腿給你打斷信不信?
朱重八同誌就是想要通過這些手段,將大明天下的百姓子民死死地禁錮在那一田一地的村鎮裏麵,讓他們安安心心地耕田種地,讓他們踏踏實實地辛勤勞作,至於其他的就不用多想了,跟他們也沒有任何關係!
灶戶灶戶,就是鹽場煮鹽的。
因為,讀書人是不受路引戶籍限製的,人家可以出去遊學四方,官府也不會追究責任,但是你換成農工商試試,打斷你的狗腿!
工匠原本地位就低下卑賤,還得承擔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得到的報酬卻是幾乎沒有。
之所以這麽麻煩,就是朝廷有意限製。
家裏地還等著你去種呢,趕緊迴家種地去吧!
說白了,這就是“階級固化”。
而且申請“路引”也是個麻煩事情,得先向本鄉裏甲申請,再呈報州縣審核,核準之後發給“路引”。
利用朝廷法令規定了所有子民的身份,並且這種身份是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不能有任何的變動。
就比如那路引製度,按照大明律令,百姓凡是離開所屬地百裏就需要路引了,不然的話,士兵以逃兵論處,百姓以偷渡論處。
說實話,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這個人,確實是不好評價。
因為窮,因為苦,因為沒有吃的,因為吃不飽肚子,所以當母親的沒有奶水,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活活餓死!
換句話說,湯昊願意的話,他這一拳過去,這破爛木板連同門後麵的漢子,可能都會歸西了。
湯昊也不著急,靜靜地等待著這漢子的迴答。
此外,這戶籍製度嚴格禁止更換戶別,各色戶籍世襲職業,不容更改,農民的子弟世代務農,工匠的子孫世代做工,軍戶的子孫世代從軍。
你說他偉大吧,他確實偉大,他可以為了平民百姓,編寫那略顯離譜的《大誥》,可以堅決執行反貪反腐,逮著貪官汙吏就往死裏整,這一點上來看,太祖朱元璋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帝王。
湯昊聞言一怔,拳頭都不自覺地緊握在了一起。
如此一來,他們日子過得很是艱難清苦,甚至遠遠比不上那些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
別說吃飽穿暖了,連養家糊口都成了難題,甚至子子孫孫都會跟自己一樣,這輩子都沒有翻身的可能。
民戶務農,並向國家納農業稅、服徭役;軍戶的義務是服兵役,於各地衛所充當兵丁;匠戶則必須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
其本質上,還是“士農工商”階級的延續。
而長蘆鹽場瀕臨渤海,自然以煮鹽為主,所以充斥著大量灶戶。
想要煮鹽就必須擁有灶戶的身份,但這灶戶卻是一個讓人絕望的身份。
或許不懂的人會說,灶戶煮出來的鹽,除了繳納所謂的鹽稅外,多餘的可以自己拿去賣掉掙錢呀,但那是會被殺頭的!
鹽鐵都專賣的製度下,灶戶的鹽都隻能夠賣給官府,這價格自然是壓到了極點,官府在轉手將這個鹽一賣,輕輕鬆鬆就能夠從中賺取巨大的差價,所以這也就滋生了私鹽販子的出現。
但是,不管是私鹽販子也好,還是正經鹽商也罷,那都是有關係有背景的人,才敢這麽做。
換做尋常灶戶,你敢販賣私鹽試試?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不是灶戶,但若你敢把自己煮的鹽拿出去賣,那他們就會殺你的頭!
大明王朝為了確保鹽業的收入,使灶戶固定在鹽場,在控製灶戶及其數量等方麵,采取了各種嚴苛到變態的辦法,如“役皆永充,不得任意版籍”,也就是說當灶丁缺額時,直接抓附近農戶或犯人補充。
這也是為何湯昊主動提出做灶戶,漢子心動的原因。
沒辦法不心動,也沒理由不心動,因為漢子已經廢了,他的身體因為常年煮鹽被摧殘得不成人形了,現在已經煮不了鹽了。
但是官府索要鹽稅的時候,你就必須交出數量足夠的鹽,否則官差衙役可不會管你是死是活,沒有鹽就抓人,那就必須想辦法把這個窟窿給補上,不然到時候全家人都會被殺頭。
這長蘆鹽場的灶戶,不是死的子孫斷絕徹底沒人了,就是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去當流民了。
因為灶戶一旦被編入灶籍,子子孫孫都成了製鹽的奴隸,失去了人身自由,子子孫孫都會過著這慘無人道的煉獄生活,看不到任何一絲希望。
說實話,門板後的劉大山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逃荒逃到這煉獄裏麵來,而且還要主動要求當灶戶的。
至於他口中提及的擔役,就是另外一個離譜的事情了。
大明王朝規定的,鹽場灶戶雖屬鹽運司管轄,但名籍卻在州縣。
這也就是說,鹽運司負責催收鹽稅,而州縣卻要灶戶出雜役!
說得更直白一些,灶戶不但要每天煮鹽以此滿足朝廷對鹽場鹽引的需求,還要他媽的承擔州縣攤牌下來的徭役,時不時地還會被抓去充當苦力,這也是為何灶戶過得生不如死的真正原因!
徭役之苦,十倍苦於賦稅!
因為徭役期間,沒有報酬,沒有工錢,還要自帶幹糧,確保自己不會被餓死。
因為徭役期間,受人奴役,受人打罵,受人驅使甚至是敲詐勒索,稍有反抗就是一頓打罵,還沒錢看病治傷,以致於一次徭役就會丟掉半條性命!
因為徭役期間,遠離家鄉,遠離妻兒,妻兒被他人淩辱甚至虐殺都不知情,迴鄉之後基本上都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去服了徭役,家中沒有青壯,煮鹽工作耽誤,交不出相應鹽量也就是所說的鹽稅,那些官吏爪牙可不會管你們有沒有人在家,沒人在家更好,大的先自己玩,玩夠了賣到窯子裏麵去,小的那就更值錢了,賣到檔次更高的青樓裏麵從小培養……
所以,灶戶,就是一群可憐蟲,從生下來就處於煉獄之中,注定這輩子活得不如富貴人家的一條狗。
終於,漢子還是推開了門板,滿臉戒備地看著湯昊。
“你當真要做灶戶?”
“我可警告你,一旦差老爺來登記了,那你這輩子可就是灶戶了。”
“不光是你,還有你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全都是這灶戶!”
劉大山本性不壞,如果不是因為他身子垮了,實在撐不起這個家了,哪裏還會同意湯昊的請求,平白無故地坑害他人,早就把這個“蠢貨”給趕走了。
但哪怕到了這種地步,他還是一五一十地跟湯昊說了這話,沒有藏著掖著。
湯昊聞言和煦一笑,誠懇出言道:“沒啥好猶豫的,到哪兒都是混口飯吃!”
“好!那你進來吧,我給你找些吃的!”
劉大山重重地咳嗽了幾聲,也不再多說什麽了。
好言難勸該死鬼!
他已經做得仁至義盡了。
湯昊走進草棚一看,眉頭頓時緊皺在了一起。
草棚裏麵雜七雜八地堆放著很多東西,唯一比較幹淨的,就是一張床了,或者說可以稱為“床”的東西。
這床也是用土和幾塊木板搭建而成的,上麵鋪了一層厚厚的幹草。
床頭一側還有一床被子,上麵打滿了補丁,在一些破爛之處還能夠看到一些結團發黑的棉絮。
被子下麵,探出了一個腦袋瓜,眨著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盯著湯昊。
“你叫什麽?”
“我叫囡囡。”
囡囡,小女娃。
那方才這漢子說的是……
湯昊正思索間,劉大山端著一個小碗走了進來。
“這是家裏唯一的吃食了,你吃了吧!”
說完,劉大山就坐在了床榻上麵,還狠狠瞪了囡囡一眼。
小女娃像是受了驚的兔子,急忙把腦袋縮迴了被子裏。
湯昊見狀笑了笑,然後不客氣地端起了碗。
這是一碗穀糠粥,米基本上看不到,但穀糠還是管飽的,就是喝下去後有些喇嗓子。
有一說一,湯昊自從來了這大明王朝,第一天就救了小皇帝的狗命,所以生活水準那真是直線飆升,而且有事沒事兒就入宮麵聖,跟小皇帝共用宮廷禦膳。
這突然間生活水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山侯確實有些不太適應,險些把人家家裏麵的唯一吃食給吐了出來。
好在,他終究是咽了下去,就是太喇嗓子了。
劉大山看著湯昊一口氣就喝完了穀糠粥,下意識地咽了口唾沫,然後開口道:“這位兄弟,你叫什麽?我這就去找差老爺登記,你看怎麽樣?”
“行,我叫湯日天,是你的表弟,你看如何?”
湯日天?
這名字為什麽聽起來怪怪的?
劉大山有些狐疑地看了湯昊一眼,不過也沒有多想。
“那行,我是劉大山,以後就是你表兄了!”
“囡囡,你帶日天兄弟出去逛逛轉轉,先跟鄉親們混個臉熟,但不要走遠了了,看見那些壞人就迴家,聽見了嗎?”
小丫頭聽到這話,才從被窩裏麵探出了腦袋,欣喜不已地點了點頭。
湯昊見狀有些不太理解,道:“劉大哥,囡囡這是……”
“這鹽場最近不太平,聽說是什麽貴公子,喜歡……很多人家的女娃都被強擄了去。”
劉大山歎了口氣,隨即又劇烈地咳嗽了起來。
“那你這身子是怎麽迴事?”
“煮了一輩子鹽,身子早就廢了,活不了多久了。”
劉大山淒慘一笑,隨即看向了湯昊。
“日天兄弟,我對不起你,不該讓你進這個火坑,但是我這也確實沒辦法了!”
“馬上就到交鹽稅的日子了,要是拿不出那麽多的鹽來,我們一家人就會……”
話說到這兒,劉大山沉默著低下了頭,不敢去看湯昊的眼光。
這一刻,他隻是覺得自己該死,平白坑害他人。
湯昊卻是笑著開了口。
“劉大哥,這是我的請求,所以你不用多想。”
“你去差老爺那裏登記吧,我和囡囡一起去逛逛,好不好呀囡囡?”
小女娃蹦蹦跳跳地點了點頭,然後伸出小手,放在了湯昊的大手上麵。
一大一小,就這麽走出了家門。
同一天時間裏,長蘆鹽場各大小村鎮來了很多逃荒的人。
而且無一例外,全都順利地加入其中,成了官差衙役眼裏的“蠢貨”!
這年頭,怎麽還有爭著搶著去做灶戶的啊?
(本章完)
湯昊穿著一身破爛麻衣,步履緩慢地走向了一戶人家。
緩慢敲響房門後,一個麵色黝黑的漢子,打開了房門。
這漢子又黑又瘦,瘦得看上去就像是一層皮包裹住了骨頭,跟那些身患重病、形銷骨立的將死之人也沒什麽區別了。
漢子看著魁梧如山的湯昊,下意識地就想要關上房門。
畢竟,這般魁梧雄壯的漢子,在他們這村子裏,可是真不多見了啊!
“這位大哥,不用害怕,我是逃荒過來的,隻想討口水喝,討口吃的!”
聽到這話,漢子幾乎想都沒想,直接“彭”得一下關上了房門。
其實這房門,甚至都不能算是房門,隻是一塊破爛木板。
而這個房子,也隻是一個草棚子罷了。
“俺娃因為他娘沒有奶水,都被活活餓死了,俺上哪兒給你找吃的去!”
沒有奶水,孩子被活生生地餓死。
這用海水煮鹽的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的時期,煮鹽這個傳統技藝一直到曬鹽方法的出現才逐漸慢慢的被淘汰掉。
這也就意味著,爺爺是什麽,兒子就是什麽,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這輩子都沒有變更的機會。
“俺家裏麵沒有吃的!”
“路引”上麵要注明姓名,年齡,住址,事項原因,起止地點還有返迴期限。
說得直白一點,朱重八同誌就是企圖用這樣的一種畸形製度,來維持整個大明帝國的千秋萬代!
所謂“路引”,就是出行憑證,其本質就是朝廷為了限製人口流動,將人口束縛於土地上的一種措施。
偷渡最輕那也是杖八十,打完即便僥幸不死那也肯定殘了廢了。
大明立國之後,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選擇繼承元朝的“諸色戶計”戶籍製度,直接就將百姓子民的戶籍強行分劃為民戶、軍戶、匠戶等籍。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朱重八同誌,很多事情,做得並不地道,或者說是他的“小農思想”、“家天下”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他,格局太小了。
再比如,這戶籍製度。
此話一出,破爛木板後麵,頓時就沒了任何聲響,這漢子好像陷入了考慮當中。
很難想象,在這渤海邊上潮濕地帶,這些灶戶是怎麽艱難生存下來的。
而且,這工匠裏麵還有一種“灶戶”,就比如眼前這個躲在門板後麵的漢子,他們的生活與煉獄無異。
“這位大哥,我也是走投無路了!”
“沒有吃的!沒有吃的!你快滾!”
不知道過了多久,木板後麵才又響起了他的聲音。
“那……除了鹽場的稅,你還要擔州縣的役!”
“這樣,你給我一口吃的,以後麵幫你家煮鹽做活,就算我是你遠房表親,你覺得可以不?”
這種事情發生在這鹽場灶戶身上,其實很是常見。
原因隻有一個,人跑了,地荒了,那朝廷上哪兒收稅去?
伱說什麽?
世界這麽大,你想去看看?
腿給你打斷信不信?
朱重八同誌就是想要通過這些手段,將大明天下的百姓子民死死地禁錮在那一田一地的村鎮裏麵,讓他們安安心心地耕田種地,讓他們踏踏實實地辛勤勞作,至於其他的就不用多想了,跟他們也沒有任何關係!
灶戶灶戶,就是鹽場煮鹽的。
因為,讀書人是不受路引戶籍限製的,人家可以出去遊學四方,官府也不會追究責任,但是你換成農工商試試,打斷你的狗腿!
工匠原本地位就低下卑賤,還得承擔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得到的報酬卻是幾乎沒有。
之所以這麽麻煩,就是朝廷有意限製。
家裏地還等著你去種呢,趕緊迴家種地去吧!
說白了,這就是“階級固化”。
而且申請“路引”也是個麻煩事情,得先向本鄉裏甲申請,再呈報州縣審核,核準之後發給“路引”。
利用朝廷法令規定了所有子民的身份,並且這種身份是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不能有任何的變動。
就比如那路引製度,按照大明律令,百姓凡是離開所屬地百裏就需要路引了,不然的話,士兵以逃兵論處,百姓以偷渡論處。
說實話,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這個人,確實是不好評價。
因為窮,因為苦,因為沒有吃的,因為吃不飽肚子,所以當母親的沒有奶水,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活活餓死!
換句話說,湯昊願意的話,他這一拳過去,這破爛木板連同門後麵的漢子,可能都會歸西了。
湯昊也不著急,靜靜地等待著這漢子的迴答。
此外,這戶籍製度嚴格禁止更換戶別,各色戶籍世襲職業,不容更改,農民的子弟世代務農,工匠的子孫世代做工,軍戶的子孫世代從軍。
你說他偉大吧,他確實偉大,他可以為了平民百姓,編寫那略顯離譜的《大誥》,可以堅決執行反貪反腐,逮著貪官汙吏就往死裏整,這一點上來看,太祖朱元璋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帝王。
湯昊聞言一怔,拳頭都不自覺地緊握在了一起。
如此一來,他們日子過得很是艱難清苦,甚至遠遠比不上那些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
別說吃飽穿暖了,連養家糊口都成了難題,甚至子子孫孫都會跟自己一樣,這輩子都沒有翻身的可能。
民戶務農,並向國家納農業稅、服徭役;軍戶的義務是服兵役,於各地衛所充當兵丁;匠戶則必須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
其本質上,還是“士農工商”階級的延續。
而長蘆鹽場瀕臨渤海,自然以煮鹽為主,所以充斥著大量灶戶。
想要煮鹽就必須擁有灶戶的身份,但這灶戶卻是一個讓人絕望的身份。
或許不懂的人會說,灶戶煮出來的鹽,除了繳納所謂的鹽稅外,多餘的可以自己拿去賣掉掙錢呀,但那是會被殺頭的!
鹽鐵都專賣的製度下,灶戶的鹽都隻能夠賣給官府,這價格自然是壓到了極點,官府在轉手將這個鹽一賣,輕輕鬆鬆就能夠從中賺取巨大的差價,所以這也就滋生了私鹽販子的出現。
但是,不管是私鹽販子也好,還是正經鹽商也罷,那都是有關係有背景的人,才敢這麽做。
換做尋常灶戶,你敢販賣私鹽試試?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不是灶戶,但若你敢把自己煮的鹽拿出去賣,那他們就會殺你的頭!
大明王朝為了確保鹽業的收入,使灶戶固定在鹽場,在控製灶戶及其數量等方麵,采取了各種嚴苛到變態的辦法,如“役皆永充,不得任意版籍”,也就是說當灶丁缺額時,直接抓附近農戶或犯人補充。
這也是為何湯昊主動提出做灶戶,漢子心動的原因。
沒辦法不心動,也沒理由不心動,因為漢子已經廢了,他的身體因為常年煮鹽被摧殘得不成人形了,現在已經煮不了鹽了。
但是官府索要鹽稅的時候,你就必須交出數量足夠的鹽,否則官差衙役可不會管你是死是活,沒有鹽就抓人,那就必須想辦法把這個窟窿給補上,不然到時候全家人都會被殺頭。
這長蘆鹽場的灶戶,不是死的子孫斷絕徹底沒人了,就是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去當流民了。
因為灶戶一旦被編入灶籍,子子孫孫都成了製鹽的奴隸,失去了人身自由,子子孫孫都會過著這慘無人道的煉獄生活,看不到任何一絲希望。
說實話,門板後的劉大山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逃荒逃到這煉獄裏麵來,而且還要主動要求當灶戶的。
至於他口中提及的擔役,就是另外一個離譜的事情了。
大明王朝規定的,鹽場灶戶雖屬鹽運司管轄,但名籍卻在州縣。
這也就是說,鹽運司負責催收鹽稅,而州縣卻要灶戶出雜役!
說得更直白一些,灶戶不但要每天煮鹽以此滿足朝廷對鹽場鹽引的需求,還要他媽的承擔州縣攤牌下來的徭役,時不時地還會被抓去充當苦力,這也是為何灶戶過得生不如死的真正原因!
徭役之苦,十倍苦於賦稅!
因為徭役期間,沒有報酬,沒有工錢,還要自帶幹糧,確保自己不會被餓死。
因為徭役期間,受人奴役,受人打罵,受人驅使甚至是敲詐勒索,稍有反抗就是一頓打罵,還沒錢看病治傷,以致於一次徭役就會丟掉半條性命!
因為徭役期間,遠離家鄉,遠離妻兒,妻兒被他人淩辱甚至虐殺都不知情,迴鄉之後基本上都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去服了徭役,家中沒有青壯,煮鹽工作耽誤,交不出相應鹽量也就是所說的鹽稅,那些官吏爪牙可不會管你們有沒有人在家,沒人在家更好,大的先自己玩,玩夠了賣到窯子裏麵去,小的那就更值錢了,賣到檔次更高的青樓裏麵從小培養……
所以,灶戶,就是一群可憐蟲,從生下來就處於煉獄之中,注定這輩子活得不如富貴人家的一條狗。
終於,漢子還是推開了門板,滿臉戒備地看著湯昊。
“你當真要做灶戶?”
“我可警告你,一旦差老爺來登記了,那你這輩子可就是灶戶了。”
“不光是你,還有你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全都是這灶戶!”
劉大山本性不壞,如果不是因為他身子垮了,實在撐不起這個家了,哪裏還會同意湯昊的請求,平白無故地坑害他人,早就把這個“蠢貨”給趕走了。
但哪怕到了這種地步,他還是一五一十地跟湯昊說了這話,沒有藏著掖著。
湯昊聞言和煦一笑,誠懇出言道:“沒啥好猶豫的,到哪兒都是混口飯吃!”
“好!那你進來吧,我給你找些吃的!”
劉大山重重地咳嗽了幾聲,也不再多說什麽了。
好言難勸該死鬼!
他已經做得仁至義盡了。
湯昊走進草棚一看,眉頭頓時緊皺在了一起。
草棚裏麵雜七雜八地堆放著很多東西,唯一比較幹淨的,就是一張床了,或者說可以稱為“床”的東西。
這床也是用土和幾塊木板搭建而成的,上麵鋪了一層厚厚的幹草。
床頭一側還有一床被子,上麵打滿了補丁,在一些破爛之處還能夠看到一些結團發黑的棉絮。
被子下麵,探出了一個腦袋瓜,眨著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盯著湯昊。
“你叫什麽?”
“我叫囡囡。”
囡囡,小女娃。
那方才這漢子說的是……
湯昊正思索間,劉大山端著一個小碗走了進來。
“這是家裏唯一的吃食了,你吃了吧!”
說完,劉大山就坐在了床榻上麵,還狠狠瞪了囡囡一眼。
小女娃像是受了驚的兔子,急忙把腦袋縮迴了被子裏。
湯昊見狀笑了笑,然後不客氣地端起了碗。
這是一碗穀糠粥,米基本上看不到,但穀糠還是管飽的,就是喝下去後有些喇嗓子。
有一說一,湯昊自從來了這大明王朝,第一天就救了小皇帝的狗命,所以生活水準那真是直線飆升,而且有事沒事兒就入宮麵聖,跟小皇帝共用宮廷禦膳。
這突然間生活水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山侯確實有些不太適應,險些把人家家裏麵的唯一吃食給吐了出來。
好在,他終究是咽了下去,就是太喇嗓子了。
劉大山看著湯昊一口氣就喝完了穀糠粥,下意識地咽了口唾沫,然後開口道:“這位兄弟,你叫什麽?我這就去找差老爺登記,你看怎麽樣?”
“行,我叫湯日天,是你的表弟,你看如何?”
湯日天?
這名字為什麽聽起來怪怪的?
劉大山有些狐疑地看了湯昊一眼,不過也沒有多想。
“那行,我是劉大山,以後就是你表兄了!”
“囡囡,你帶日天兄弟出去逛逛轉轉,先跟鄉親們混個臉熟,但不要走遠了了,看見那些壞人就迴家,聽見了嗎?”
小丫頭聽到這話,才從被窩裏麵探出了腦袋,欣喜不已地點了點頭。
湯昊見狀有些不太理解,道:“劉大哥,囡囡這是……”
“這鹽場最近不太平,聽說是什麽貴公子,喜歡……很多人家的女娃都被強擄了去。”
劉大山歎了口氣,隨即又劇烈地咳嗽了起來。
“那你這身子是怎麽迴事?”
“煮了一輩子鹽,身子早就廢了,活不了多久了。”
劉大山淒慘一笑,隨即看向了湯昊。
“日天兄弟,我對不起你,不該讓你進這個火坑,但是我這也確實沒辦法了!”
“馬上就到交鹽稅的日子了,要是拿不出那麽多的鹽來,我們一家人就會……”
話說到這兒,劉大山沉默著低下了頭,不敢去看湯昊的眼光。
這一刻,他隻是覺得自己該死,平白坑害他人。
湯昊卻是笑著開了口。
“劉大哥,這是我的請求,所以你不用多想。”
“你去差老爺那裏登記吧,我和囡囡一起去逛逛,好不好呀囡囡?”
小女娃蹦蹦跳跳地點了點頭,然後伸出小手,放在了湯昊的大手上麵。
一大一小,就這麽走出了家門。
同一天時間裏,長蘆鹽場各大小村鎮來了很多逃荒的人。
而且無一例外,全都順利地加入其中,成了官差衙役眼裏的“蠢貨”!
這年頭,怎麽還有爭著搶著去做灶戶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