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昊安然無恙地迴到了東官廳大營。
這無疑給了三軍將士一記強心針!
湯木嬉皮笑臉地捧著箱子走了進來,笑道:“昊哥兒,真有你的啊!”
私自調兵這種謀逆殺頭的大罪,竟然都能被湯昊給糊弄過去,實在是讓人瞠目!
湯昊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劈手奪過箱子。
“出去侯著!”
“除了大司馬外,任何人都不許入內!”
聽到這話,湯木心中一動,收斂起笑容站在了軍帳外麵。
果不其然,還沒過多久,隻見兵部尚書許進正陰沉著臉走了過來。
“中山侯可在?”
“侯爺在裏麵等您呢!”
湯木嬉笑道,言語之中還是帶上了幾分敬意。
畢竟,現在的許進,可不是當初那個許侍郎了!
從侍郎到尚書這一步,就好比從秀才到舉人,完成了質的飛躍蛻變,不再是屬於同一階層的人物。
許進冷冷地掃了湯木一眼,徑直抬腳走進了軍帳。
隻見湯昊正翹著二郎腿,津津有味地看著鄭和手劄,上麵詳細記錄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曆與想法。
不得不承認,寫日記寫自傳,這可真是一個好習慣,尤其是可以作為後世子孫參考學習的珍貴資料。
“湯侯,你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些?”
許進見他這副輕鬆寫意的模樣,那更是怒不可遏,直接拍案喝道。
湯昊見狀放下了鄭和手劄,斜眼瞥了許進一眼。
僅僅隻是這一眼,許進就迴想起了那日,他被湯昊支配生死的恐懼,所以下意識地收迴了手。
“不要在這裏哇哇叫!”
“打擾本侯看書,小心挨揍!”
鑒於許進如今大司馬的身份,湯昊說話還是客氣了許多。
隻是許進很是不能理解,或者說他心中一直存在著怨氣。
“湯侯,你這樣做,有什麽意義嗎?”
“非得逼迫本官站隊,旗幟鮮明地與伱結黨,你才滿意?”
許進也不是傻子,他很快就迴過味來了。
湯昊這廝故意把動靜鬧得那麽大,其實就是給他這位新任兵部尚書設了一個局。
什麽局?
逼迫許進站隊,表明立場!
其實,湯昊無詔調兵,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但是就算心裏麵知道,卻不敢說出來,因為小皇帝出麵背書了。
又是聖旨又是火牌,小皇帝的態度不言而喻。
緊接著內閣首輔出麵作保,解決了聖旨未經內閣的隱患,然後就該輪到兵部了。
聖旨沒有問題,那調兵火牌呢?
兵部可曾勘驗過?
這就需要他許進這位兵部尚書表態了。
許進還能怎麽辦?
上一任的前車之鑒,可就擺在眼前!
論資曆論政績論威望,許進都遠遠無法與劉大夏相提並論,所以他隻能選擇一條道走到黑,選擇替湯昊滅火,與這位中山侯徹底綁定在一起!
隻是湯昊這突如其來的做法,讓身為局中人的許進很是不滿,故而才會有此刻的興師問罪。
“有沒有意義,不是你一句話說了算的。”
湯昊放下鄭和手劄,然後起身看著許進。
二人對視良久,最終還是許進敗下陣來,下意識地移開了目光。
“如何?”
“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坐得習慣嗎?”
湯昊突然輕笑了一聲,意味深長地開了口。
許進聞言沒有迴答,而是選擇了沉默。
事實上,他這位新任大司馬,現在並沒有什麽威信可言。
原因很簡單,以往那兵部,可是劉大夏的一言堂!
畢竟劉大夏是四朝元老,又是先帝爺最器重信任的心腹重臣,其威望壓服一個兵部上下,那自然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在兵部內部體係裏麵,劉大夏是無可爭議的一把手,那二把手就是兵部左侍郎熊繡了!
大明以左為尊,熊繡是左侍郎,而許進隻是右侍郎,矮了半截。
偏偏這熊繡又是劉大夏、李東陽等湖廣鄉黨選中的大司馬接班人,一應邊情重務,劉大夏全都要跟熊繡商議之後再做決定,這就使得熊繡在兵部衙署內威望極高,被視為無可爭議的下一任大司馬。
現在好了,劉大夏被迫致仕,熊繡外放為兩廣總督,而他許進則是再進一步,成了大司馬!
這種局勢之下,許進這個兵部尚書,處境要多尷尬就有多尷尬!
此刻他的沉默,已經震耳欲聾了。
湯昊見狀摸著下巴,問出了一個看似毫不相幹的問題。
“兵部裏麵的官員,湖廣籍有多少?”
許進聞言豁然抬頭,神情也變得遲疑了起來。
湯昊這個問題,很是誅心。
兵部衙署內,湖廣籍官員,本就不在少數。
尤其是劉大夏與熊繡執掌兵部事務,大肆提拔重用親近,這兵部裏麵的湖廣籍官員也就愈發多了起來,大有一副淪為湖廣鄉黨聚集地的架勢!
現在,劉大夏倒了,熊繡被外放了,無疑是清洗這些人,助他許進執掌兵部的大好時機!
“許尚書,你不要用那種眼神看著本侯!”
“本侯這不是想著,都察院剛剛重組,正需要政績嘛,所以讓你多去走動走動。”
都察院!
許進聞言眉頭一挑。
“對了,替我帶句話,送給張老大人!”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好過一縣哭!”
許進聞言如遭雷擊,腦海中泛起了驚濤駭浪。
良久之後,他才躬身向湯昊行了一禮。
“多謝湯侯,季升受教了!”
話音一落,許進轉身離去,直奔都察院官署!
沒錯,都察院!
張敷華聽聞兵部尚書許進來訪,親自出迎給予禮遇。
二人坐在總憲值房之中,商議了良久。
旋即許進提筆寫下了一長串的名單,甚至裏麵還包括了兩個清吏司郎中!
大明兵部是官方軍政機關,又稱“樞部”、“樞垣”,專司武官選授、征伐簡練、馬政驛傳諸事,於洪武年間建製,後逐漸完善。
兵部有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設四個清吏司(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各司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另轄會文館等機構。
但因為五軍都督府的存在,兵部職權並不算重,與五府之間因為權力多有摩擦,直到土木之變發生,於謙大權獨攬打贏北京保衛戰後,兵部趁機將五府職權鯨吞蠶食,蛻變成了現如今的龐然大物!
而這兵部四大清吏司郎中,屬正五品級別的官員,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於尚書、侍郎,是不折不扣的中高級官員,手握實權的六部堂官!
現在許進大筆一揮,就寫下了一連串的名字,甚至連包括了兩個清吏司郎中,饒是張敷華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出言提醒道:“大司馬,你這大筆一揮,就是斷了這個官員的生計,毀了他們的前程啊!”
“而且人數如此之多,整個兵部上下恐將迎來一場大清洗,大司馬當真下定決心了嗎?”
許進展顏笑道:“老大人放心,我於兵部任職多年,對這些人大多都比較了解。”
“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巴結奉承劉大夏與熊繡之人,說得再直白一些,這些就是他們的黨羽,均是湖廣籍官員!”
“剩下這少部分人,則是利用手中職權貪腐受賄,亦或是倒賣軍械中飽私囊,但因其背後站著某個士族,所以劉大夏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話聽到這兒,張敷華已經是滿臉鐵青!
“真是豈有此理!”
“這劉大夏怎敢如此縱容這些國之蛀蟲?”
“老夫真是瞎了眼,還一直以為此人是個剛正不阿的真君子!”
麵對張敷華的評價,許進麵無表情,也沒有接話。
劉大夏其人如何,是非公道自有評說。
事實上,所謂鄉黨,歸根結底還是士紳。
在朝為縉紳,在鄉為士紳,鄉黨也隻是士紳將觸角延伸到朝堂上麵的一種形式罷了。
劉大夏與李東陽等人結黨了這麽多年,又怎麽可能會是什麽正人君子?
哪怕他劉大夏自己潔身自好,但因為他們這湖廣鄉黨而謀利之人,絕不在少數!
所以,為了自己也好,為了百姓也罷,這些湖廣黨羽都留不得了,最好是趁此機會一網打盡!
“總憲大人,這一次要勞煩您老出手了!”
許進起身向張敷華躬身一禮,這一次他持的晚輩禮。
張敷華見狀略顯遲疑,並沒有應聲。
他並不是在害怕什麽,而是擔心這番大動作,是不是會引發朝堂震動,局勢不安!
許進見狀當即說出了湯昊那句話。
“總憲大人,湯侯托我給您帶句話。”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好過一縣哭!”
張敷華聞言一怔,隨即啞然失笑。
這句話,乃是範文正公說出口的。
範文正,即範仲淹,憂國憂民的一代忠良賢臣。
當年為了改變前宋積貧積弱的現狀,範文正聯合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名士一起號召革新變法,並贏得了前宋仁宗皇帝的支持,史稱“慶曆新政”!
“大司馬,你可知“慶曆新政”?”
張敷華突然發問,許進有些始料不及。
不過他畢竟是科班出身的正經進士,所以很快也反應了過來。
“慶曆新政,是範文正公主持的一次變法,旨在富國強兵,以整頓吏治、解決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等為中心……隻是可惜,失敗了!”
“是失敗了,但也不是完全失敗了。”
張敷華起身,一雙蒼老眸子中滿是深邃。
“慶曆新政通過嚴格考核,使大批碌碌無為或貪腐的官員被罷官免職,一批務實能吏被提拔到要害職位,前宋朝廷行政效能提高,財政、漕運等狀況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有所起色……”
“隻是可惜,他們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以致於被群起而攻之,宰相章得象聯合台諫官員,攻擊範仲淹、歐陽修等人是“朋黨”,說他們“欺罔擅權”“懷奸不忠”,還動用各種手段攀誣攻訐……”
“最終,慶曆五年春,範文正公被罷去參知政事,同一天富文忠公亦被罷去樞密副使,緊接著朝廷罷磨勘新法、任子新法,韓琦罷樞密副使,自此主持變法改革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而這場轟轟烈烈的變法僅僅隻堅持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徹底宣告失敗了。”
張敷華聲音沙啞語氣低沉,似在說著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可是許進聽後卻心生不安。
“總憲大人的意思是……”
“當年新政伊始,在選擇諸路轉運按察使時,範文正公翻閱班簿,發現不稱職的一筆勾去,毫不留情,富弼不無擔憂地說:“一筆勾下去,就會有一家人痛哭啊”,然後範文正公說出了這句話!”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好過一縣哭!”
新政伊始,範文正用的是強硬手腕與鐵血態度!
那麽,現如今的大明呢?
許進陡然間想到了什麽,臉色逐漸變得蒼白了起來。
“總憲大人的意思是……湯侯,不,陛下,有意革新變法,推行新政?!”
變法啊!
這是一個極其血腥殘酷的詞匯!
古往今來,曆代變法者,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尤其是那些變法失敗者!
楚國的吳起被貴族亂箭射殺!
秦國的商鞅被車裂而死!
漢朝的晁錯被腰斬棄市!
桑弘羊更是慘遭滅族!
新朝王莽身死族滅,遺臭萬年!
唐朝王叔文無力迴天,慘遭殺害!
前宋王安石兩次罷相,鬱鬱而終!
還有剛剛提及的範文正公範仲淹,三次被貶,溘然長逝!
……
許進確實有些惶恐,有些不安。
但張敷華卻目光堅定,炯炯有神。
“咱們這位陛下,跟先帝爺不同!”
“先帝爺即位之初,同樣渴望勵精圖治,中興大明!”
“但是先帝爺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耳根子太軟,太沒有主見!”
張敷華身為五朝元老,此刻卻是說出這種大不敬的話,一旁許進都快要碎了。
“可現在這位陛下,完全不一樣啊!”
張敷華欣慰地笑了笑。
“咱們這位小陛下,耳根子軟不軟,都不重要了。”
“因為那位中山侯耳根子不軟,而且心腸還很硬,行事更是足夠狠辣!”
“嘿,先讓都察院掌權,再讓你這兵部尚書送來政績,以此挑起都察院與文臣縉紳之間的矛盾,自此以後兵部和都察院,就不再是文臣縉紳的一言堂了,而是皇帝陛下的一言堂了!”
“都察院是鋒利的刀,斬向文臣縉紳;兵部則是堅固的盾,連同京軍在內威懾百官!”
“繼都察院、兵部之後,下一個就是戶部、禮部、刑部與工部,有一個算一個,誰都別想跑!”
“咱們這位湯昊,不隻是將帥之才,更是難得的輔弼之才,手段強硬鐵血,絲毫不留情麵!”
“為何那弘治朝堂,沒有一個湯侯呢?”
張敷華長歎了一聲,神情很是落寞。
他在為弘治皇帝不值,為弘治感到可悲!
“總憲大人,您……”
頓了頓,張敷華看向許進。
“大司馬,許季升,你準備好了嗎?”
許進聞言一愣,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了,硬著頭皮追問道。
“準備好了……什麽?”
“我等隨同中山侯,一起掀起這場正德新政啊!”
許進:“!!!”
啊這?!
可以現在下船嗎?
今日第二更,讀者朋友們多多投票支持,多多訂閱支持,萬分感謝!
(本章完)
這無疑給了三軍將士一記強心針!
湯木嬉皮笑臉地捧著箱子走了進來,笑道:“昊哥兒,真有你的啊!”
私自調兵這種謀逆殺頭的大罪,竟然都能被湯昊給糊弄過去,實在是讓人瞠目!
湯昊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劈手奪過箱子。
“出去侯著!”
“除了大司馬外,任何人都不許入內!”
聽到這話,湯木心中一動,收斂起笑容站在了軍帳外麵。
果不其然,還沒過多久,隻見兵部尚書許進正陰沉著臉走了過來。
“中山侯可在?”
“侯爺在裏麵等您呢!”
湯木嬉笑道,言語之中還是帶上了幾分敬意。
畢竟,現在的許進,可不是當初那個許侍郎了!
從侍郎到尚書這一步,就好比從秀才到舉人,完成了質的飛躍蛻變,不再是屬於同一階層的人物。
許進冷冷地掃了湯木一眼,徑直抬腳走進了軍帳。
隻見湯昊正翹著二郎腿,津津有味地看著鄭和手劄,上麵詳細記錄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曆與想法。
不得不承認,寫日記寫自傳,這可真是一個好習慣,尤其是可以作為後世子孫參考學習的珍貴資料。
“湯侯,你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些?”
許進見他這副輕鬆寫意的模樣,那更是怒不可遏,直接拍案喝道。
湯昊見狀放下了鄭和手劄,斜眼瞥了許進一眼。
僅僅隻是這一眼,許進就迴想起了那日,他被湯昊支配生死的恐懼,所以下意識地收迴了手。
“不要在這裏哇哇叫!”
“打擾本侯看書,小心挨揍!”
鑒於許進如今大司馬的身份,湯昊說話還是客氣了許多。
隻是許進很是不能理解,或者說他心中一直存在著怨氣。
“湯侯,你這樣做,有什麽意義嗎?”
“非得逼迫本官站隊,旗幟鮮明地與伱結黨,你才滿意?”
許進也不是傻子,他很快就迴過味來了。
湯昊這廝故意把動靜鬧得那麽大,其實就是給他這位新任兵部尚書設了一個局。
什麽局?
逼迫許進站隊,表明立場!
其實,湯昊無詔調兵,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但是就算心裏麵知道,卻不敢說出來,因為小皇帝出麵背書了。
又是聖旨又是火牌,小皇帝的態度不言而喻。
緊接著內閣首輔出麵作保,解決了聖旨未經內閣的隱患,然後就該輪到兵部了。
聖旨沒有問題,那調兵火牌呢?
兵部可曾勘驗過?
這就需要他許進這位兵部尚書表態了。
許進還能怎麽辦?
上一任的前車之鑒,可就擺在眼前!
論資曆論政績論威望,許進都遠遠無法與劉大夏相提並論,所以他隻能選擇一條道走到黑,選擇替湯昊滅火,與這位中山侯徹底綁定在一起!
隻是湯昊這突如其來的做法,讓身為局中人的許進很是不滿,故而才會有此刻的興師問罪。
“有沒有意義,不是你一句話說了算的。”
湯昊放下鄭和手劄,然後起身看著許進。
二人對視良久,最終還是許進敗下陣來,下意識地移開了目光。
“如何?”
“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坐得習慣嗎?”
湯昊突然輕笑了一聲,意味深長地開了口。
許進聞言沒有迴答,而是選擇了沉默。
事實上,他這位新任大司馬,現在並沒有什麽威信可言。
原因很簡單,以往那兵部,可是劉大夏的一言堂!
畢竟劉大夏是四朝元老,又是先帝爺最器重信任的心腹重臣,其威望壓服一個兵部上下,那自然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在兵部內部體係裏麵,劉大夏是無可爭議的一把手,那二把手就是兵部左侍郎熊繡了!
大明以左為尊,熊繡是左侍郎,而許進隻是右侍郎,矮了半截。
偏偏這熊繡又是劉大夏、李東陽等湖廣鄉黨選中的大司馬接班人,一應邊情重務,劉大夏全都要跟熊繡商議之後再做決定,這就使得熊繡在兵部衙署內威望極高,被視為無可爭議的下一任大司馬。
現在好了,劉大夏被迫致仕,熊繡外放為兩廣總督,而他許進則是再進一步,成了大司馬!
這種局勢之下,許進這個兵部尚書,處境要多尷尬就有多尷尬!
此刻他的沉默,已經震耳欲聾了。
湯昊見狀摸著下巴,問出了一個看似毫不相幹的問題。
“兵部裏麵的官員,湖廣籍有多少?”
許進聞言豁然抬頭,神情也變得遲疑了起來。
湯昊這個問題,很是誅心。
兵部衙署內,湖廣籍官員,本就不在少數。
尤其是劉大夏與熊繡執掌兵部事務,大肆提拔重用親近,這兵部裏麵的湖廣籍官員也就愈發多了起來,大有一副淪為湖廣鄉黨聚集地的架勢!
現在,劉大夏倒了,熊繡被外放了,無疑是清洗這些人,助他許進執掌兵部的大好時機!
“許尚書,你不要用那種眼神看著本侯!”
“本侯這不是想著,都察院剛剛重組,正需要政績嘛,所以讓你多去走動走動。”
都察院!
許進聞言眉頭一挑。
“對了,替我帶句話,送給張老大人!”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好過一縣哭!”
許進聞言如遭雷擊,腦海中泛起了驚濤駭浪。
良久之後,他才躬身向湯昊行了一禮。
“多謝湯侯,季升受教了!”
話音一落,許進轉身離去,直奔都察院官署!
沒錯,都察院!
張敷華聽聞兵部尚書許進來訪,親自出迎給予禮遇。
二人坐在總憲值房之中,商議了良久。
旋即許進提筆寫下了一長串的名單,甚至裏麵還包括了兩個清吏司郎中!
大明兵部是官方軍政機關,又稱“樞部”、“樞垣”,專司武官選授、征伐簡練、馬政驛傳諸事,於洪武年間建製,後逐漸完善。
兵部有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設四個清吏司(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各司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另轄會文館等機構。
但因為五軍都督府的存在,兵部職權並不算重,與五府之間因為權力多有摩擦,直到土木之變發生,於謙大權獨攬打贏北京保衛戰後,兵部趁機將五府職權鯨吞蠶食,蛻變成了現如今的龐然大物!
而這兵部四大清吏司郎中,屬正五品級別的官員,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於尚書、侍郎,是不折不扣的中高級官員,手握實權的六部堂官!
現在許進大筆一揮,就寫下了一連串的名字,甚至連包括了兩個清吏司郎中,饒是張敷華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出言提醒道:“大司馬,你這大筆一揮,就是斷了這個官員的生計,毀了他們的前程啊!”
“而且人數如此之多,整個兵部上下恐將迎來一場大清洗,大司馬當真下定決心了嗎?”
許進展顏笑道:“老大人放心,我於兵部任職多年,對這些人大多都比較了解。”
“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巴結奉承劉大夏與熊繡之人,說得再直白一些,這些就是他們的黨羽,均是湖廣籍官員!”
“剩下這少部分人,則是利用手中職權貪腐受賄,亦或是倒賣軍械中飽私囊,但因其背後站著某個士族,所以劉大夏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話聽到這兒,張敷華已經是滿臉鐵青!
“真是豈有此理!”
“這劉大夏怎敢如此縱容這些國之蛀蟲?”
“老夫真是瞎了眼,還一直以為此人是個剛正不阿的真君子!”
麵對張敷華的評價,許進麵無表情,也沒有接話。
劉大夏其人如何,是非公道自有評說。
事實上,所謂鄉黨,歸根結底還是士紳。
在朝為縉紳,在鄉為士紳,鄉黨也隻是士紳將觸角延伸到朝堂上麵的一種形式罷了。
劉大夏與李東陽等人結黨了這麽多年,又怎麽可能會是什麽正人君子?
哪怕他劉大夏自己潔身自好,但因為他們這湖廣鄉黨而謀利之人,絕不在少數!
所以,為了自己也好,為了百姓也罷,這些湖廣黨羽都留不得了,最好是趁此機會一網打盡!
“總憲大人,這一次要勞煩您老出手了!”
許進起身向張敷華躬身一禮,這一次他持的晚輩禮。
張敷華見狀略顯遲疑,並沒有應聲。
他並不是在害怕什麽,而是擔心這番大動作,是不是會引發朝堂震動,局勢不安!
許進見狀當即說出了湯昊那句話。
“總憲大人,湯侯托我給您帶句話。”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好過一縣哭!”
張敷華聞言一怔,隨即啞然失笑。
這句話,乃是範文正公說出口的。
範文正,即範仲淹,憂國憂民的一代忠良賢臣。
當年為了改變前宋積貧積弱的現狀,範文正聯合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名士一起號召革新變法,並贏得了前宋仁宗皇帝的支持,史稱“慶曆新政”!
“大司馬,你可知“慶曆新政”?”
張敷華突然發問,許進有些始料不及。
不過他畢竟是科班出身的正經進士,所以很快也反應了過來。
“慶曆新政,是範文正公主持的一次變法,旨在富國強兵,以整頓吏治、解決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等為中心……隻是可惜,失敗了!”
“是失敗了,但也不是完全失敗了。”
張敷華起身,一雙蒼老眸子中滿是深邃。
“慶曆新政通過嚴格考核,使大批碌碌無為或貪腐的官員被罷官免職,一批務實能吏被提拔到要害職位,前宋朝廷行政效能提高,財政、漕運等狀況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有所起色……”
“隻是可惜,他們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以致於被群起而攻之,宰相章得象聯合台諫官員,攻擊範仲淹、歐陽修等人是“朋黨”,說他們“欺罔擅權”“懷奸不忠”,還動用各種手段攀誣攻訐……”
“最終,慶曆五年春,範文正公被罷去參知政事,同一天富文忠公亦被罷去樞密副使,緊接著朝廷罷磨勘新法、任子新法,韓琦罷樞密副使,自此主持變法改革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而這場轟轟烈烈的變法僅僅隻堅持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徹底宣告失敗了。”
張敷華聲音沙啞語氣低沉,似在說著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可是許進聽後卻心生不安。
“總憲大人的意思是……”
“當年新政伊始,在選擇諸路轉運按察使時,範文正公翻閱班簿,發現不稱職的一筆勾去,毫不留情,富弼不無擔憂地說:“一筆勾下去,就會有一家人痛哭啊”,然後範文正公說出了這句話!”
“官吏哭,總好過百姓哭;一家哭,總好過一縣哭!”
新政伊始,範文正用的是強硬手腕與鐵血態度!
那麽,現如今的大明呢?
許進陡然間想到了什麽,臉色逐漸變得蒼白了起來。
“總憲大人的意思是……湯侯,不,陛下,有意革新變法,推行新政?!”
變法啊!
這是一個極其血腥殘酷的詞匯!
古往今來,曆代變法者,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尤其是那些變法失敗者!
楚國的吳起被貴族亂箭射殺!
秦國的商鞅被車裂而死!
漢朝的晁錯被腰斬棄市!
桑弘羊更是慘遭滅族!
新朝王莽身死族滅,遺臭萬年!
唐朝王叔文無力迴天,慘遭殺害!
前宋王安石兩次罷相,鬱鬱而終!
還有剛剛提及的範文正公範仲淹,三次被貶,溘然長逝!
……
許進確實有些惶恐,有些不安。
但張敷華卻目光堅定,炯炯有神。
“咱們這位陛下,跟先帝爺不同!”
“先帝爺即位之初,同樣渴望勵精圖治,中興大明!”
“但是先帝爺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耳根子太軟,太沒有主見!”
張敷華身為五朝元老,此刻卻是說出這種大不敬的話,一旁許進都快要碎了。
“可現在這位陛下,完全不一樣啊!”
張敷華欣慰地笑了笑。
“咱們這位小陛下,耳根子軟不軟,都不重要了。”
“因為那位中山侯耳根子不軟,而且心腸還很硬,行事更是足夠狠辣!”
“嘿,先讓都察院掌權,再讓你這兵部尚書送來政績,以此挑起都察院與文臣縉紳之間的矛盾,自此以後兵部和都察院,就不再是文臣縉紳的一言堂了,而是皇帝陛下的一言堂了!”
“都察院是鋒利的刀,斬向文臣縉紳;兵部則是堅固的盾,連同京軍在內威懾百官!”
“繼都察院、兵部之後,下一個就是戶部、禮部、刑部與工部,有一個算一個,誰都別想跑!”
“咱們這位湯昊,不隻是將帥之才,更是難得的輔弼之才,手段強硬鐵血,絲毫不留情麵!”
“為何那弘治朝堂,沒有一個湯侯呢?”
張敷華長歎了一聲,神情很是落寞。
他在為弘治皇帝不值,為弘治感到可悲!
“總憲大人,您……”
頓了頓,張敷華看向許進。
“大司馬,許季升,你準備好了嗎?”
許進聞言一愣,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了,硬著頭皮追問道。
“準備好了……什麽?”
“我等隨同中山侯,一起掀起這場正德新政啊!”
許進:“!!!”
啊這?!
可以現在下船嗎?
今日第二更,讀者朋友們多多投票支持,多多訂閱支持,萬分感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