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琪得勝歸來後,宮裏為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功宴。宴會上,乾隆坐在高位,笑容滿麵地看著永琪,說道:“永琪啊,此次你帶兵出征,英勇無畏,又為大清立了大功,朕心甚慰,說吧,想要什麽賞賜,朕都答應你。”
永琪趕忙跪下謝恩:“父皇謬讚了,兒臣身為大清子民,保衛國土乃是分內之事,不敢奢求賞賜。隻是經過此次征戰,兒臣深知邊疆安穩的重要性,懇請父皇能多撥些銀兩物資,用以加固邊疆的防禦工事,也好讓百姓們能長久安居樂業。”
乾隆聽了,越發滿意地點點頭:“好,永琪,你能有此等心懷,朕很是欣慰,朕準了你的請求。”
小燕子在一旁看著永琪,眼中滿是驕傲與愛意,等永琪迴到座位上,她湊過去小聲說:“永琪,你可真厲害呀,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打勝仗迴來的,這下大家都更佩服你了呢。”
永琪笑著握住她的手:“這也少不了你的支持呀,在戰場上的時候,我一想到你和綿憶還在宮裏等著我,就渾身充滿了力量。”
綿憶也在一旁乖巧地說:“爹爹,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做個大英雄,保護咱們大清,保護娘親。”
永琪摸摸他的頭,欣慰地說:“好兒子,有誌氣,不過你可得好好讀書練武,將來才能有真本事呀。”
可這慶功宴的歡樂氛圍卻被一個人打破了,那就是永琪的一位皇叔,他一直覬覦皇位,看著永琪如今越發受寵,戰功赫赫,心裏很是嫉妒,便想著要暗中使壞,打壓永琪。
宴後,皇叔把幾個平日裏和他走得近的大臣叫到府上,陰沉著臉說:“那永琪如今風頭正盛,再這麽下去,怕是沒咱們的好日子過了,得想個辦法讓他失寵才行啊。”
一位大臣附和道:“王爺說得對,不過這永琪剛立了大功,想要直接扳倒他可不容易呀,得從長計議。”
皇叔思索片刻後,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哼,我聽說那小燕子平日裏行事不拘小節,雖有幾分機靈,但也常常闖禍,咱們就從她身上入手,隻要抓住她的把柄,不愁扳不倒永琪。”
另一邊,小燕子和永琪正陪著綿憶在禦花園玩耍,綿憶在前麵追著蝴蝶跑,小燕子笑著對永琪說:“永琪,現在日子安穩了些,咱們可得好好教教憶兒,可不能讓他像我以前那樣,總是被人抓著把柄說事兒呢。”
永琪點頭道:“是啊,這孩子聰明是聰明,就是性子太活潑了,還得多費些心思引導引導他。”
正說著,突然有個小太監慌慌張張地跑過來,稟報道:“五阿哥,小燕子格格,不好了,小阿哥摔倒了,磕破了膝蓋呢。”
小燕子和永琪一聽,趕忙跑去查看,隻見綿憶坐在地上,膝蓋擦破了皮,正疼得眼眶泛紅。小燕子心疼地抱起他,一邊哄著一邊說:“哎呀,憶兒,疼不疼呀,都怪娘親沒看好你,咱們這就迴寢宮,讓太醫給你看看。”
永琪也一臉擔憂,跟在後麵往迴走。
而皇叔那邊得知了綿憶受傷的事,心生一計,他買通了一個宮女,讓宮女在宮裏散布謠言,說是小燕子照顧孩子不周,連小阿哥都看不好,還說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當皇家的福晉,遲早會帶壞了小阿哥。
這謠言很快就在宮裏傳開了,不少人都在私下裏議論紛紛,甚至傳到了乾隆的耳朵裏。乾隆把永琪叫來,皺著眉頭問道:“永琪啊,朕聽聞小燕子連綿憶都照顧不好,讓孩子受了傷,可有此事啊?”
永琪趕忙解釋道:“父皇,綿憶隻是玩耍時不小心摔倒了,這在小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是常有的事,小燕子平日裏對憶兒的照顧那是無微不至的,還請父皇莫要聽信那些謠言呀。”
乾隆聽了,臉色稍緩:“嗯,朕也知道小孩子調皮,不過這流言蜚語總歸不好,你迴去讓小燕子多注意著些,莫要再讓人抓到把柄了。”
永琪謝過恩後,迴到寢宮,把這事跟小燕子說了,小燕子氣得直跺腳:“肯定又是那些嫉妒咱們的人在背後搞鬼,哼,我每天盡心盡力照顧憶兒,他們居然這麽汙蔑我,太過分了!”
永琪安慰道:“小燕子,別生氣了,咱們身正不怕影子斜,隻要咱們好好的,時間長了,大家自然就知道那些都是謠言了。”
可皇叔等人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又暗中觀察小燕子的一舉一動,發現她時常帶著綿憶去宮外的大雜院看望那些窮苦百姓,便又在這上麵做文章。
皇叔進宮麵見乾隆,添油加醋地說:“皇上啊,那小燕子格格總是帶著小阿哥往宮外跑,和那些市井小民混在一起,這皇家阿哥,哪能沾染那些市井之氣呀,長此以往,怕是有損皇家威嚴呢。”
乾隆聽了,心裏也有了些顧慮,再次把永琪叫來,說道:“永琪,朕聽說小燕子常帶綿憶去宮外,雖說她是好心,可畢竟綿憶身份特殊,這樣總歸不妥,你迴去勸勸她,讓她以後少帶綿憶出去了。”
永琪無奈地應下,迴去後跟小燕子一說,小燕子委屈地說:“我隻是想讓憶兒知道民間疾苦,做個善良的人呀,怎麽這也不行呢?”
永琪歎了口氣:“我知道你的心意是好的,可父皇既然已經這麽說了,咱們也隻能先聽從,等過段時間,再找機會跟父皇解釋解釋吧。”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宮裏舉辦了一場宮宴,邀請了各番邦的使者前來。宴會上,大家一邊欣賞歌舞,一邊品嚐美食,氣氛還算融洽。
可當小燕子和綿憶上台給大家表演一個簡單的母子對劍的助興節目時,綿憶因為緊張,不小心出劍的動作大了些,差點傷到一位番邦使者。
雖然永琪及時出手製止了,可那番邦使者卻不依不饒,大聲說道:“這大清的阿哥如此莽撞,險些傷了本使,這是何意啊?莫不是不把我們番邦放在眼裏?”
小燕子趕忙道歉:“使者大人,實在抱歉,小孩子不懂事,一時緊張才出了差錯,還望您大人有大量,莫要怪罪呀。”
永琪也陪著笑臉解釋:“使者大人,這確實是個意外,我代小兒向您賠罪了,還望您息怒。”
可那使者依舊冷哼著,不怎麽領情。
皇叔見狀,趁機在乾隆耳邊說:“皇上,您看,這小燕子把小阿哥教成這樣,在如此重要的場合都能出這麽大的紕漏,這要是傳出去,咱大清的臉麵可往哪擱呀。”
乾隆臉色陰沉,雖然沒有當場發作,但心裏對小燕子的不滿又多了幾分。
宮宴結束後,永琪和小燕子迴到寢宮,小燕子自責地哭了起來:“永琪,都怪我,是我沒教好憶兒,這下又給你惹麻煩了,皇阿瑪肯定對我更失望了。”
永琪心疼地抱住她,安慰道:“小燕子,別哭了,這隻是個意外,誰能不出點差錯呢,咱們好好跟父皇解釋解釋,他會理解的。”
可這次,乾隆卻沒有輕易原諒小燕子,他下令讓小燕子禁足在寢宮一個月,好好反省,並且讓永琪這段時間多教導教導綿憶,莫要再讓他如此莽撞行事。
小燕子隻能無奈地接受了禁足的處罰,每日在寢宮裏唉聲歎氣,綿憶也知道是自己闖了禍,乖巧地陪著小燕子,說:“娘親,都是我不好,我以後一定好好練劍,不會再出錯了。”
小燕子摸摸他的頭,說:“憶兒,不怪你,是娘親沒考慮周全,你以後可得長點記性呀。”
永琪看著小燕子和綿憶這樣,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決定要盡快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不能讓小燕子一直受委屈。
於是,永琪一邊悉心教導綿憶,讓他學習各種禮儀規矩和知識,一邊暗中調查這些事背後是不是有人在故意使壞。
經過一番打探,永琪終於發現了皇叔等人的陰謀,他收集好證據後,進宮麵見乾隆,把皇叔等人的所作所為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永琪氣憤地說:“父皇,小燕子一直盡心盡力,那些所謂的過錯不過是皇叔他們故意歪曲、放大,想要借此打壓兒臣,還望父皇明察呀。”
乾隆聽了,大為震驚,沒想到自己的親弟弟竟然做出這樣的事,他立刻下令徹查,果然證實了永琪所言不虛。
乾隆大怒,嚴懲了皇叔和那些參與陰謀的大臣,還親自去了小燕子的寢宮,解除了她的禁足,說道:“小燕子啊,這次是朕錯怪你了,你別往心裏去,朕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以後好好帶著綿憶就是了。”
小燕子趕忙謝恩:“謝皇阿瑪,兒臣以後一定更加小心謹慎,不會再讓您失望了。”
經過這場風波,一家人的生活又恢複了平靜,綿憶也變得更加懂事穩重了。
時光荏苒,綿憶漸漸長大成人,他不僅才學出眾,武藝也高強,而且心懷天下,時常跟著永琪去處理一些地方上的事務,為百姓排憂解難。
有一迴,他們去到一個遭遇水災的地方,看到百姓們流離失所,房屋被衝毀,綿憶痛心疾首地說:“爹爹,咱們得趕緊想辦法幫幫他們呀,先安置好百姓,再重建家園才行。”
永琪點頭道:“憶兒,你說得對,咱們這就去組織救災事宜。”
在救災過程中,綿憶不辭辛勞,親自幫忙搬運物資,搭建臨時住所,還安慰受災的百姓,百姓們都對他稱讚有加,紛紛說:“五阿哥把小阿哥教得真好呀,這可真是咱大清的福氣呢。”
而小燕子看著兒子如此有出息,心裏別提多欣慰了,對永琪說:“永琪,咱們的憶兒長大了,真的成了一個能擔大任的男子漢了,我這心裏呀,高興得很呢。”
永琪也笑著說:“是啊,這些年的辛苦沒白費,憶兒沒讓咱們失望,以後他肯定能為大清做出更多的貢獻。”
可就在這時,宮裏又傳來了消息,乾隆的身體日漸衰弱,有意從幾位皇子阿哥中挑選一位合適的繼承人,永琪和綿憶也在考慮範圍之內。
這消息一出,又在宮裏掀起了一陣波瀾,不少人都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想要支持自己看好的人選,各種暗流湧動。
永琪迴到宮裏,和小燕子商量此事,永琪說:“小燕子,父皇如今有意選繼承人,我倒是不在乎這皇位,隻是擔心憶兒卷入這紛爭之中,會受傷害呀。”
小燕子皺著眉頭說:“是啊,這皇位之爭向來殘酷,咱們可得好好保護憶兒,不過憶兒要是真有那個能力和心意,去為大清百姓謀福祉,也未嚐不可呀。”
綿憶聽了他們的話,堅定地說:“爹爹,娘親,我不在乎什麽皇位,我隻想著能多為百姓做些事,要是我真能擔起這個責任,我一定會全力以赴的。”
永琪看著綿憶,心中滿是感慨,他知道兒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擔當,接下來,他們就要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守護好自己的本心,為大清的未來繼續努力了。
而另一邊,那些覬覦皇位的皇子們和他們背後的勢力,也開始了各種明爭暗鬥,永琪一家又將麵臨新的挑戰,他們能否在這風雲變幻中,守護住自己的幸福,讓大清繼續繁榮昌盛呢,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永琪趕忙跪下謝恩:“父皇謬讚了,兒臣身為大清子民,保衛國土乃是分內之事,不敢奢求賞賜。隻是經過此次征戰,兒臣深知邊疆安穩的重要性,懇請父皇能多撥些銀兩物資,用以加固邊疆的防禦工事,也好讓百姓們能長久安居樂業。”
乾隆聽了,越發滿意地點點頭:“好,永琪,你能有此等心懷,朕很是欣慰,朕準了你的請求。”
小燕子在一旁看著永琪,眼中滿是驕傲與愛意,等永琪迴到座位上,她湊過去小聲說:“永琪,你可真厲害呀,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打勝仗迴來的,這下大家都更佩服你了呢。”
永琪笑著握住她的手:“這也少不了你的支持呀,在戰場上的時候,我一想到你和綿憶還在宮裏等著我,就渾身充滿了力量。”
綿憶也在一旁乖巧地說:“爹爹,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做個大英雄,保護咱們大清,保護娘親。”
永琪摸摸他的頭,欣慰地說:“好兒子,有誌氣,不過你可得好好讀書練武,將來才能有真本事呀。”
可這慶功宴的歡樂氛圍卻被一個人打破了,那就是永琪的一位皇叔,他一直覬覦皇位,看著永琪如今越發受寵,戰功赫赫,心裏很是嫉妒,便想著要暗中使壞,打壓永琪。
宴後,皇叔把幾個平日裏和他走得近的大臣叫到府上,陰沉著臉說:“那永琪如今風頭正盛,再這麽下去,怕是沒咱們的好日子過了,得想個辦法讓他失寵才行啊。”
一位大臣附和道:“王爺說得對,不過這永琪剛立了大功,想要直接扳倒他可不容易呀,得從長計議。”
皇叔思索片刻後,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哼,我聽說那小燕子平日裏行事不拘小節,雖有幾分機靈,但也常常闖禍,咱們就從她身上入手,隻要抓住她的把柄,不愁扳不倒永琪。”
另一邊,小燕子和永琪正陪著綿憶在禦花園玩耍,綿憶在前麵追著蝴蝶跑,小燕子笑著對永琪說:“永琪,現在日子安穩了些,咱們可得好好教教憶兒,可不能讓他像我以前那樣,總是被人抓著把柄說事兒呢。”
永琪點頭道:“是啊,這孩子聰明是聰明,就是性子太活潑了,還得多費些心思引導引導他。”
正說著,突然有個小太監慌慌張張地跑過來,稟報道:“五阿哥,小燕子格格,不好了,小阿哥摔倒了,磕破了膝蓋呢。”
小燕子和永琪一聽,趕忙跑去查看,隻見綿憶坐在地上,膝蓋擦破了皮,正疼得眼眶泛紅。小燕子心疼地抱起他,一邊哄著一邊說:“哎呀,憶兒,疼不疼呀,都怪娘親沒看好你,咱們這就迴寢宮,讓太醫給你看看。”
永琪也一臉擔憂,跟在後麵往迴走。
而皇叔那邊得知了綿憶受傷的事,心生一計,他買通了一個宮女,讓宮女在宮裏散布謠言,說是小燕子照顧孩子不周,連小阿哥都看不好,還說這樣的人根本不配當皇家的福晉,遲早會帶壞了小阿哥。
這謠言很快就在宮裏傳開了,不少人都在私下裏議論紛紛,甚至傳到了乾隆的耳朵裏。乾隆把永琪叫來,皺著眉頭問道:“永琪啊,朕聽聞小燕子連綿憶都照顧不好,讓孩子受了傷,可有此事啊?”
永琪趕忙解釋道:“父皇,綿憶隻是玩耍時不小心摔倒了,這在小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是常有的事,小燕子平日裏對憶兒的照顧那是無微不至的,還請父皇莫要聽信那些謠言呀。”
乾隆聽了,臉色稍緩:“嗯,朕也知道小孩子調皮,不過這流言蜚語總歸不好,你迴去讓小燕子多注意著些,莫要再讓人抓到把柄了。”
永琪謝過恩後,迴到寢宮,把這事跟小燕子說了,小燕子氣得直跺腳:“肯定又是那些嫉妒咱們的人在背後搞鬼,哼,我每天盡心盡力照顧憶兒,他們居然這麽汙蔑我,太過分了!”
永琪安慰道:“小燕子,別生氣了,咱們身正不怕影子斜,隻要咱們好好的,時間長了,大家自然就知道那些都是謠言了。”
可皇叔等人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又暗中觀察小燕子的一舉一動,發現她時常帶著綿憶去宮外的大雜院看望那些窮苦百姓,便又在這上麵做文章。
皇叔進宮麵見乾隆,添油加醋地說:“皇上啊,那小燕子格格總是帶著小阿哥往宮外跑,和那些市井小民混在一起,這皇家阿哥,哪能沾染那些市井之氣呀,長此以往,怕是有損皇家威嚴呢。”
乾隆聽了,心裏也有了些顧慮,再次把永琪叫來,說道:“永琪,朕聽說小燕子常帶綿憶去宮外,雖說她是好心,可畢竟綿憶身份特殊,這樣總歸不妥,你迴去勸勸她,讓她以後少帶綿憶出去了。”
永琪無奈地應下,迴去後跟小燕子一說,小燕子委屈地說:“我隻是想讓憶兒知道民間疾苦,做個善良的人呀,怎麽這也不行呢?”
永琪歎了口氣:“我知道你的心意是好的,可父皇既然已經這麽說了,咱們也隻能先聽從,等過段時間,再找機會跟父皇解釋解釋吧。”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宮裏舉辦了一場宮宴,邀請了各番邦的使者前來。宴會上,大家一邊欣賞歌舞,一邊品嚐美食,氣氛還算融洽。
可當小燕子和綿憶上台給大家表演一個簡單的母子對劍的助興節目時,綿憶因為緊張,不小心出劍的動作大了些,差點傷到一位番邦使者。
雖然永琪及時出手製止了,可那番邦使者卻不依不饒,大聲說道:“這大清的阿哥如此莽撞,險些傷了本使,這是何意啊?莫不是不把我們番邦放在眼裏?”
小燕子趕忙道歉:“使者大人,實在抱歉,小孩子不懂事,一時緊張才出了差錯,還望您大人有大量,莫要怪罪呀。”
永琪也陪著笑臉解釋:“使者大人,這確實是個意外,我代小兒向您賠罪了,還望您息怒。”
可那使者依舊冷哼著,不怎麽領情。
皇叔見狀,趁機在乾隆耳邊說:“皇上,您看,這小燕子把小阿哥教成這樣,在如此重要的場合都能出這麽大的紕漏,這要是傳出去,咱大清的臉麵可往哪擱呀。”
乾隆臉色陰沉,雖然沒有當場發作,但心裏對小燕子的不滿又多了幾分。
宮宴結束後,永琪和小燕子迴到寢宮,小燕子自責地哭了起來:“永琪,都怪我,是我沒教好憶兒,這下又給你惹麻煩了,皇阿瑪肯定對我更失望了。”
永琪心疼地抱住她,安慰道:“小燕子,別哭了,這隻是個意外,誰能不出點差錯呢,咱們好好跟父皇解釋解釋,他會理解的。”
可這次,乾隆卻沒有輕易原諒小燕子,他下令讓小燕子禁足在寢宮一個月,好好反省,並且讓永琪這段時間多教導教導綿憶,莫要再讓他如此莽撞行事。
小燕子隻能無奈地接受了禁足的處罰,每日在寢宮裏唉聲歎氣,綿憶也知道是自己闖了禍,乖巧地陪著小燕子,說:“娘親,都是我不好,我以後一定好好練劍,不會再出錯了。”
小燕子摸摸他的頭,說:“憶兒,不怪你,是娘親沒考慮周全,你以後可得長點記性呀。”
永琪看著小燕子和綿憶這樣,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決定要盡快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不能讓小燕子一直受委屈。
於是,永琪一邊悉心教導綿憶,讓他學習各種禮儀規矩和知識,一邊暗中調查這些事背後是不是有人在故意使壞。
經過一番打探,永琪終於發現了皇叔等人的陰謀,他收集好證據後,進宮麵見乾隆,把皇叔等人的所作所為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永琪氣憤地說:“父皇,小燕子一直盡心盡力,那些所謂的過錯不過是皇叔他們故意歪曲、放大,想要借此打壓兒臣,還望父皇明察呀。”
乾隆聽了,大為震驚,沒想到自己的親弟弟竟然做出這樣的事,他立刻下令徹查,果然證實了永琪所言不虛。
乾隆大怒,嚴懲了皇叔和那些參與陰謀的大臣,還親自去了小燕子的寢宮,解除了她的禁足,說道:“小燕子啊,這次是朕錯怪你了,你別往心裏去,朕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以後好好帶著綿憶就是了。”
小燕子趕忙謝恩:“謝皇阿瑪,兒臣以後一定更加小心謹慎,不會再讓您失望了。”
經過這場風波,一家人的生活又恢複了平靜,綿憶也變得更加懂事穩重了。
時光荏苒,綿憶漸漸長大成人,他不僅才學出眾,武藝也高強,而且心懷天下,時常跟著永琪去處理一些地方上的事務,為百姓排憂解難。
有一迴,他們去到一個遭遇水災的地方,看到百姓們流離失所,房屋被衝毀,綿憶痛心疾首地說:“爹爹,咱們得趕緊想辦法幫幫他們呀,先安置好百姓,再重建家園才行。”
永琪點頭道:“憶兒,你說得對,咱們這就去組織救災事宜。”
在救災過程中,綿憶不辭辛勞,親自幫忙搬運物資,搭建臨時住所,還安慰受災的百姓,百姓們都對他稱讚有加,紛紛說:“五阿哥把小阿哥教得真好呀,這可真是咱大清的福氣呢。”
而小燕子看著兒子如此有出息,心裏別提多欣慰了,對永琪說:“永琪,咱們的憶兒長大了,真的成了一個能擔大任的男子漢了,我這心裏呀,高興得很呢。”
永琪也笑著說:“是啊,這些年的辛苦沒白費,憶兒沒讓咱們失望,以後他肯定能為大清做出更多的貢獻。”
可就在這時,宮裏又傳來了消息,乾隆的身體日漸衰弱,有意從幾位皇子阿哥中挑選一位合適的繼承人,永琪和綿憶也在考慮範圍之內。
這消息一出,又在宮裏掀起了一陣波瀾,不少人都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想要支持自己看好的人選,各種暗流湧動。
永琪迴到宮裏,和小燕子商量此事,永琪說:“小燕子,父皇如今有意選繼承人,我倒是不在乎這皇位,隻是擔心憶兒卷入這紛爭之中,會受傷害呀。”
小燕子皺著眉頭說:“是啊,這皇位之爭向來殘酷,咱們可得好好保護憶兒,不過憶兒要是真有那個能力和心意,去為大清百姓謀福祉,也未嚐不可呀。”
綿憶聽了他們的話,堅定地說:“爹爹,娘親,我不在乎什麽皇位,我隻想著能多為百姓做些事,要是我真能擔起這個責任,我一定會全力以赴的。”
永琪看著綿憶,心中滿是感慨,他知道兒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擔當,接下來,他們就要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守護好自己的本心,為大清的未來繼續努力了。
而另一邊,那些覬覦皇位的皇子們和他們背後的勢力,也開始了各種明爭暗鬥,永琪一家又將麵臨新的挑戰,他們能否在這風雲變幻中,守護住自己的幸福,讓大清繼續繁榮昌盛呢,一切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