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後世百姓吃的比我好?
大唐齊王對外族太殘暴了 作者:不胖的大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叔,我們還是談正事吧,難道你不好奇太子為何會謀反嗎?”王夜一句話也讓李世民嚴肅起來,長孫皇後更是麵露凝重。
剛剛升起的氣氛仿若降至冰點。
“王德,去催下太子!”
李世民話音剛落,門外便傳來太子的聲音。
“阿耶,我來了。”
“正好我也想聽聽先生高見,看看我是如何造反的。若是孩兒之錯,兒任憑阿耶懲處。”
李承乾知道自己父皇不會放棄自己後,反而看開了,大大方方的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見過阿娘。”
“坐吧!賢侄請為我解惑。”
“貞觀十年,長孫皇後日漸病重.....”一出口就往李世民心窩子上紮,看著幾人麵色難看,王夜抓緊時間往下講。
聽到太子用各種辦法為母祈福,幾人臉色才稍稍好看了點。
隻是王夜接下來的話卻讓父子二人再也繃不住了!
隻因王夜說出了六月己卯,長孫皇後崩於立政殿!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觀音婢....”
“我說李叔,你能不能別一驚一乍的,我都提前告訴你了,你還怕救不迴你的皇後。”
“對對,賢侄說的對,還請賢侄賜教!”
“先生若能救我母親一命,我此生願為先生鞍前馬後!”此時的李承乾還沒廢,還是那個聰明仁愛的太子。
“李叔,我就兩個字給你安安心,能救!”
“好,好賢侄,賢侄若能保下觀音婢性命,你要什麽我都給你!”
王夜也不想這位長孫皇後早逝,一代賢後若不早逝,或許很多很多悲劇都能避免。
太子不聽他爹的話,未必就不聽他娘的。
“我希望我接下來的話你能冷靜聽完,畢竟這是挽救陛下心中遺憾!”
“好,賢侄你說。”
從貞觀十一年,一直講到太子被發配,這次李世民忍住了,沒有打斷王夜的講述。
一直到聽完,久久都不能平複心中的波濤。
長孫皇後眼角的淚珠,悄然滑落,看著自己兒子,一時間百味雜陳。
“陛下文治武功,皆受後人所敬仰,您為大唐盛世所奠定的基礎,福澤數百年,可對於教子,您是失敗的,您是個好皇帝,卻沒做成一個好父親!”
“看來是朕錯了,可朕予高明,從小遍請名師,一直用心教導,為何會是如此結果啊!”
李世明悲苦的說道,對於太子的教導,那是一直以來都放在自己心上的大事,這結果實在難以接受。
“父愛如山,可這山太大了,太重了,重到壓死人了!”
“賢侄有話直說,我受的住。”整理情緒的李世民再次說道。
“陛下有一個魏征,便已是常常被氣的跳腳。若不是長孫皇後及時勸阻,那人早被你殺了!”
“太子呢,太子的那些老師比魏征還過分呢,觀於誌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現,這幾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似刀。”
“貴為太子,蓋個房子就是奢華了?玩樂一下,就成秦二世了?他們是教太子?還是在成就自己的美名呢?”
啪!李世明重重的拍在桌子上,怒聲道:“他們該死,有負朕望!有負朕望!朕斬了他們!”
“李叔,我告訴你這些可不是讓你斬了他們。”
“二郎莫要衝動,不妨聽聽賢侄有何高見!”
“對,賢侄你繼續說!”
“李叔,事關史書所記載之事,一,他隻是史書記載,就算是真得,這些人現在也沒做的太過分,你斬了他們於理便說不過去。”
“二一個,你一旦知道史書所記載、誰造反就提前處理,那斬了張三會不會冒出李四,張三在你掌握之中,注定成不了事,可李四就未必了。”
“賢侄所言甚是,我會掌控好這些。”
“儒術乃自古流傳下來的典籍,高明不學這些又該學什麽呢?”
“皇後殿下!”王夜開口。
“我更喜歡你叫我阿娘!你都叫陛下李叔了,為何與我如此見外。”
長孫皇後慈母般的眼神望著王夜,王夜頭都大了。
能做一國之母的,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這動不動認兒子的架勢王夜也慌。
隻能無奈的叫了聲:“嬸娘!”
“問李叔一個問題?你覺得儒術,主要是用來幹什麽的?”
“教化百姓,以仁治國。”
“不錯,其中多以教化百姓,尊法知禮為主,因為這有助於帝王統治的安穩。”
“可現在的大儒將這套東西,原封不動的用來教化一國儲君,是想教他成為百姓?還是成為仁君?”
“自是成為仁君。”
“一國之君一旦隻有仁道,便會被人脅迫,隻因他們清楚你不會殺他們,所以他們可以慷慨激昂打著為你好的名頭,肆意上疏勸諫。”
“哪怕這些勸諫狗屁不通,他們也不怕,反而沾沾自喜的以為自己忠肝義膽,會青史留名。”
“例如有句話,以德服人,所期許的結果便是能讓人服,可對不同的人產生的效果卻與期許相差甚大。”
“自古以來華夏便飽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你見過儒家之人和他們以德服人嗎?或者說陛下對於多數臣子都是以德服人,可該反的不還照樣反嗎?”
“以德服人與道德高尚的君子自然可以,可這天下有幾個道德高尚的君子啊?”
“賢侄所言振聾發聵,令朕茅塞頓開!”
李世民瞬間明白過來,自己是馬上皇帝,可不是以儒術治國。
不由反思。為何會給高明請那麽多大儒呢?
“那以賢侄之見,高明該學什麽呢?”長孫皇後更關心自己的長子。
“陛下可知曆經千載,後世是一個怎樣的國度嗎?”
“請賢侄指教。”
“後世是個百姓當家做主的時代,百姓都吃得比你好,住的比你舒適,百姓安居樂業,每次國家有難,百姓都自願維護那來之不易的生活。”
“出錢出力,甚至還有百姓的子弟兵慷慨赴死,不管天災人禍皆是眾誌成城平安度過,短短數十載,便由一個被列強隨意欺辱的國家,變成無人敢欺的萬世之邦。”
李世民聽著王夜口中描繪的後世景象,不由感慨道:“那將是何等盛世啊!”
又看看一桌子的魚鹿熊羊,後世百姓吃的比我好???
剛剛升起的氣氛仿若降至冰點。
“王德,去催下太子!”
李世民話音剛落,門外便傳來太子的聲音。
“阿耶,我來了。”
“正好我也想聽聽先生高見,看看我是如何造反的。若是孩兒之錯,兒任憑阿耶懲處。”
李承乾知道自己父皇不會放棄自己後,反而看開了,大大方方的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見過阿娘。”
“坐吧!賢侄請為我解惑。”
“貞觀十年,長孫皇後日漸病重.....”一出口就往李世民心窩子上紮,看著幾人麵色難看,王夜抓緊時間往下講。
聽到太子用各種辦法為母祈福,幾人臉色才稍稍好看了點。
隻是王夜接下來的話卻讓父子二人再也繃不住了!
隻因王夜說出了六月己卯,長孫皇後崩於立政殿!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觀音婢....”
“我說李叔,你能不能別一驚一乍的,我都提前告訴你了,你還怕救不迴你的皇後。”
“對對,賢侄說的對,還請賢侄賜教!”
“先生若能救我母親一命,我此生願為先生鞍前馬後!”此時的李承乾還沒廢,還是那個聰明仁愛的太子。
“李叔,我就兩個字給你安安心,能救!”
“好,好賢侄,賢侄若能保下觀音婢性命,你要什麽我都給你!”
王夜也不想這位長孫皇後早逝,一代賢後若不早逝,或許很多很多悲劇都能避免。
太子不聽他爹的話,未必就不聽他娘的。
“我希望我接下來的話你能冷靜聽完,畢竟這是挽救陛下心中遺憾!”
“好,賢侄你說。”
從貞觀十一年,一直講到太子被發配,這次李世民忍住了,沒有打斷王夜的講述。
一直到聽完,久久都不能平複心中的波濤。
長孫皇後眼角的淚珠,悄然滑落,看著自己兒子,一時間百味雜陳。
“陛下文治武功,皆受後人所敬仰,您為大唐盛世所奠定的基礎,福澤數百年,可對於教子,您是失敗的,您是個好皇帝,卻沒做成一個好父親!”
“看來是朕錯了,可朕予高明,從小遍請名師,一直用心教導,為何會是如此結果啊!”
李世明悲苦的說道,對於太子的教導,那是一直以來都放在自己心上的大事,這結果實在難以接受。
“父愛如山,可這山太大了,太重了,重到壓死人了!”
“賢侄有話直說,我受的住。”整理情緒的李世民再次說道。
“陛下有一個魏征,便已是常常被氣的跳腳。若不是長孫皇後及時勸阻,那人早被你殺了!”
“太子呢,太子的那些老師比魏征還過分呢,觀於誌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現,這幾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似刀。”
“貴為太子,蓋個房子就是奢華了?玩樂一下,就成秦二世了?他們是教太子?還是在成就自己的美名呢?”
啪!李世明重重的拍在桌子上,怒聲道:“他們該死,有負朕望!有負朕望!朕斬了他們!”
“李叔,我告訴你這些可不是讓你斬了他們。”
“二郎莫要衝動,不妨聽聽賢侄有何高見!”
“對,賢侄你繼續說!”
“李叔,事關史書所記載之事,一,他隻是史書記載,就算是真得,這些人現在也沒做的太過分,你斬了他們於理便說不過去。”
“二一個,你一旦知道史書所記載、誰造反就提前處理,那斬了張三會不會冒出李四,張三在你掌握之中,注定成不了事,可李四就未必了。”
“賢侄所言甚是,我會掌控好這些。”
“儒術乃自古流傳下來的典籍,高明不學這些又該學什麽呢?”
“皇後殿下!”王夜開口。
“我更喜歡你叫我阿娘!你都叫陛下李叔了,為何與我如此見外。”
長孫皇後慈母般的眼神望著王夜,王夜頭都大了。
能做一國之母的,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這動不動認兒子的架勢王夜也慌。
隻能無奈的叫了聲:“嬸娘!”
“問李叔一個問題?你覺得儒術,主要是用來幹什麽的?”
“教化百姓,以仁治國。”
“不錯,其中多以教化百姓,尊法知禮為主,因為這有助於帝王統治的安穩。”
“可現在的大儒將這套東西,原封不動的用來教化一國儲君,是想教他成為百姓?還是成為仁君?”
“自是成為仁君。”
“一國之君一旦隻有仁道,便會被人脅迫,隻因他們清楚你不會殺他們,所以他們可以慷慨激昂打著為你好的名頭,肆意上疏勸諫。”
“哪怕這些勸諫狗屁不通,他們也不怕,反而沾沾自喜的以為自己忠肝義膽,會青史留名。”
“例如有句話,以德服人,所期許的結果便是能讓人服,可對不同的人產生的效果卻與期許相差甚大。”
“自古以來華夏便飽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你見過儒家之人和他們以德服人嗎?或者說陛下對於多數臣子都是以德服人,可該反的不還照樣反嗎?”
“以德服人與道德高尚的君子自然可以,可這天下有幾個道德高尚的君子啊?”
“賢侄所言振聾發聵,令朕茅塞頓開!”
李世民瞬間明白過來,自己是馬上皇帝,可不是以儒術治國。
不由反思。為何會給高明請那麽多大儒呢?
“那以賢侄之見,高明該學什麽呢?”長孫皇後更關心自己的長子。
“陛下可知曆經千載,後世是一個怎樣的國度嗎?”
“請賢侄指教。”
“後世是個百姓當家做主的時代,百姓都吃得比你好,住的比你舒適,百姓安居樂業,每次國家有難,百姓都自願維護那來之不易的生活。”
“出錢出力,甚至還有百姓的子弟兵慷慨赴死,不管天災人禍皆是眾誌成城平安度過,短短數十載,便由一個被列強隨意欺辱的國家,變成無人敢欺的萬世之邦。”
李世民聽著王夜口中描繪的後世景象,不由感慨道:“那將是何等盛世啊!”
又看看一桌子的魚鹿熊羊,後世百姓吃的比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