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欽迴到海蕃司的時候,已經是大雪漫天。他帶著滿載的船隊歸來。


    這一天海蕃司的港口被特意騰出來,給他帶迴來的船隊停靠。


    倭國之戰已經陸續傳迴了大明,陛下把神機營派到北邊訓練,沒想到徐欽幹出這麽大的動靜。


    先是直接打到了朝鮮的開京城,逼迫朝鮮一起出兵攻打倭國。


    隻是打下了對馬島之後,還不甘心。脅迫朝鮮軍隊一起橫渡大海到了倭國。


    在倭國打了四個多月,這期間張輔還把神機營主力給調走了,僅憑七千人主力。


    在朝鮮軍隊半夜逃走的情況下,隨機應變擊殺倭國將軍足利義持。擊敗倭國六萬軍隊。


    扶持後龜山天皇登基,迫使倭國割地賠款。光是一個石見銀礦,每年產量就可以兩百萬兩。


    這還不包括伴生的銅礦、鐵礦、銅也有幾十萬斤。此外每年還要給帶大明帶來硝石、硫磺、還有青壯勞力。


    現在倭國南北朝對立,雙方為了更好的壓倒對方,不得不求助於大明。


    徐欽下船那一天,已經快到年根底下了。迎接他的欽差是楊士奇。可見此時朝廷對徐欽的態度。


    朱棣下聖旨,給徐欽加定海廣威將軍,海蕃司再次提升一級,變成四品衙門。屬員籌劃有功都跟著提升了一級。


    朱棣還特意提到徐鎬,提拔成為輕車都尉了。徐家兩個兒子韋大明萬裏奔波。朱棣是滿意的。


    這一年多,隨著恩設榷場、海蕃司的正常運轉。朱棣自己的海庫不算是奇珍異寶,海外方物。


    光是白銀就差不多上百萬兩。而戶部更是從這兩個部門抽了稅銀一百五十多萬兩。


    從倭倭國石見銀礦送迴來的一百二十萬銀子,五十六萬是皇家銀號的。因為銀票已經給了大名。


    這部分必須衝賬。


    剩下的六十四萬兩進了戶部的口袋,算是神機營的軍餉和費用。


    海蕃司的大明皇家銀號,光是存儲的白銀就已經到達了八百萬兩。而且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有八百萬兩白銀,就有八百的銀票在外麵流通。大皇家銀號的銀票非常堅挺。


    很多商人縱然不做海上生意,也願意把銀存入。皇家銀號已經按照計劃,南京、揚州、福建等地開設了分號。


    楊士奇宣宣讀完獎勵的聖旨之後,還有第二道聖旨,那就是徐欽跟小郡主擇日結婚。


    “恭喜小公爺,開疆拓土揚威異域。”楊士奇很高興的說道。


    “那裏是我自己的本事,都是陛下支持和朝廷諸公的寬容,否則哪有幾天的事情。給諸位添麻煩了。”


    花花轎子人人抬,徐欽知道他在外麵強迫朝鮮,出兵倭國恐怕朱棣和這幫大臣在國內頂著巨大的壓力。


    因為總有那些讀書讀傻了的,講什麽仁義,說什麽不征之國。


    對於大明朝的百姓受苦,他們視而不見。甚至稍微有點怨言,就被他們說成刁民。


    但是看不得大明對別的國家不好,否則就是有違聖人之道,要以德服人。


    他都能想到那些借口,什麽擅起邊釁,什麽不征之國,什麽違背祖製。


    他們看不到巨大的收益,看不到大明獲得的好處,就生搬硬套書本,生活在以德服人的自我陶醉之中。


    仿佛永樂聖人的話,就能太平盛世一樣。不能太平盛世就是帝王做的不夠好。反正跟他沒什麽關係。


    少年人取得如此戰績難免心高氣傲,居功自大。可是楊士奇沒想到徐欽的認知如此的清晰。


    不但不居功自傲,還把這一切功勞都給了朝廷。


    “小公爺太過自謙了,如果沒有小公爺敢為天下先,哪有今天的成就。”楊士奇真心實意的說道。


    “如果沒有大明的強大,和陛下的開明,恐怕我走不到朝鮮,十三道金牌就追來了。我有什麽可以驕傲的,不過是陛下和朝廷寬容大度罷了。”


    徐欽這次不是謙虛而是說的真話。如果大明不強大,哪裏能輕易脅迫朝鮮,如果朱棣不背後默默支持,他怎麽能拿迴濟州島,怎麽敢在倭國等決戰幾個月?


    後勤補給就坑死他了。朱棣終究不是宋高宗,自己也當不成嶽飛。


    兩個人的話一切都在不言中。


    朱棣非常滿意徐欽的所蹤所為,因為帶著關關和綰綰,甚至一路行來所有的戰略和想法都沒有隱瞞。錦衣衛自然也就及時知道了。


    朱棣知道的很清楚,徐欽的每一步他都很清楚。


    直到交趾造反,他把張輔調走卻沒有給徐欽命令,就是任憑他自己選擇。是戰是撤退,就看徐欽自己的選擇了。


    他沒想到徐欽竟然選擇戰,帶著七千孤軍對抗倭國的舉國之力。在關鍵時刻朝鮮兩萬人逃跑的情況下,他竟然擊敗六萬倭國軍隊。擊殺倭國幕府將軍。


    順便還救了朝鮮一萬多人。最後順便逼迫倭國簽訂了如此的條約。


    簡直就是抽倭國的血脈,來強健大明的筋骨。這一戰打出了大明君臣的信心,也打出了大明的的尊嚴和傲氣。


    七千軍隊,縱橫倭國。讓朱棣很是快意,他已經忍不住想史書會怎麽寫他了。


    “他未必是朕的霍去病,但是他一定是朕的陳慶之。”朱棣滿意的摸著胡子說道。


    說完又覺得不對。梁武帝可不是什麽好皇帝。


    “父皇,你說當初要是不把張輔調走,這小子會不會打刀京都去?”


    朱高熾問朱棣。


    朱棣迴想錦衣衛的情報搖了搖頭。徐欽自始至終沒有這個想法,別說帶一萬多人,就是十萬人想要占領倭國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徐欽得主要目的,還是在倭國製造分裂對立,然後大明徐徐圖之。


    隻不過沒了張輔的一萬人,這個幾乎過分依賴朝鮮人。結果朝鮮人差點把他坑了。


    “大概不會,人畢竟太少了。倭國不是小國。不過交趾……”想到這裏朱棣臉色就難看。


    交趾布政使,根本就沒有體會朝廷的用心。一味地橫征暴斂。


    甚至麵對造反苗頭視而不見,才導致後麵的不可收拾。否則張輔也不用匆匆離開倭國。


    “交趾那些人不能輕饒,無論是造反的還是原有布政使那些人。”朱棣冷冷的說道。


    張輔作為總官兵已經到了雲南,可是前期黔國公木晟指揮不力,軍事參讚劉俊、交阯布政司參政劉昱及呂毅戰死。


    局勢一時間不可收拾,現在張輔在整頓軍力打算隨時進攻。


    “不若調徐欽的七千兵馬從海上過去,南北夾擊。”朱高熾說道。


    “等一等,徐欽大婚在即。而且遠征倭國,也該讓他們修整一下。”朱棣目光閃動的說道。


    海蕃司瀏家港。


    徐欽招待好了楊士奇,在瀏家港溜達、這裏僅僅是幾個月的時間久大變樣了。


    饅頭山上建了一個巨大的九層塔。鎮壓著三千倭寇。


    而在港口邊上建造起來一個巨大的鍾樓,工匠終於把齒輪和研究明白了。這個鍾樓建造的整個海蕃司都能看見。


    到了整點,大鍾就會發出悠揚的鍾聲。鍾樓有四個麵,所有人一抬頭就能看見時間。


    徐欽身後跟著黑炭頭,這個家夥在他兒子的幫助下,總算會說大明的話了。


    打著一把打傘,給徐欽遮蔽滿天的大雪,徐欽一身白色皮狐狸皮大氅。頭上發髻插著白玉簪。


    在瀏家港溜達。


    遠處的造船廠,以及樹立起巨大的船塢,跟鄭和下西洋一樣大小的寶船已經在建造四艘了。


    上麵留好了大炮的位置,有了這些穿徐欽至少能保證海蕃司的人,縱橫整個大明沿海。


    不過船還遠遠不夠。否則這次對倭國就不會那麽客氣了。


    突然間他發現,竟然有很多金發碧眼的人,竟然還有女子。這些女子的樣貌並沒有引起什麽圍觀。


    海蕃司已經習慣了。這些人都是海外來的。據說是萬裏之外來的。


    正在出神一個豐乳肥臀的,金發碧眼的姑娘從他眼前歡快的跑過去。


    “小公爺……”呂四兩來到徐欽跟前,小心打招唿。


    “呂大人,最近富態了。”徐欽說道。


    “都是托您的福,小人也弄了幾條船,想要做生意。小公爺能不能給指條明路?”


    呂四兩小心的說道,他想要看看徐欽的想法。


    “行,都是自己人,我給你個方便。你知道倭國給了大明一塊地盤。但是哪裏倭國人多大明人少,總不是個事兒。


    你可以在大明招攬一些人過去,跟歐陽飛說好,哪裏一切看你方便,土地、礦產隻要納稅大明就承認你的而合法收入。”


    徐欽開始鼓勵大明移民。隻要有足夠的移民,徐欽就能保證哪裏慢慢成為大明的領土。


    他太相信大明人過日子的能力了,或者說太相信自己的祖先了。隻要能落地生根,就一定會經營的精彩。


    呂四兩卻理解錯了。他眼前一亮,明王之子這是什麽意思,這是為白蓮找到盛開的地方麽?


    難道明王之子此次征戰海外,就是為了給白蓮教找一方淨土麽?


    “小公爺,您真是……”呂四兩無言以對。


    “矯情,快去辦吧,人過去的越多越好,越早政策就越優惠。”徐欽拍著肩膀鼓勵。


    呂四的心中震撼的無以複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安樂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程煙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程煙雨並收藏大明安樂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