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有幸,生在大明,此生不悔入華夏。”


    徐欽開始了他在大明朝最正式的一次忽悠。後世那些成功學大師,他沒少看。


    可惜那些大師最大的成就就是忽悠人,根本沒有成功過。因為成功的人誰有功夫忽悠人。


    隻有不成功的時候才叨逼叨。真正成功的秘訣人家告訴兒子了?跟你分享什麽?


    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成功學大師,的確是大忽悠。很能煽動人的情緒。


    “為何自漢以後,無論那個朝代,我們中原地區的人自稱漢人?


    那就是大漢王朝給了所有漢人最驕傲,最自豪的雄心壯誌,在麵對任何國家和民族的時候,一句我是漢人,他們就會肅然起敬,甚至卑躬屈膝。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縱然中原王朝弱了,但是祖上的榮光依然會讓這些人念念不忘,讓我們想著恢複漢代榮光。讓‘我是漢人’重新閃耀世界。


    漢武雄圖,唐宗遠誌,難道隻是帝王自己的史書,不,那是一個時代的驕傲。一個民族的脊梁和血脈,這些帝王讓他的百姓感覺驕傲,生而在漢唐,極其驕傲。


    可是自唐以來,到太祖複我中華,漢人可曾驕傲過?五胡亂華人間慘劇,弱宋風流不過是關門自賞。終究少了幾分骨氣。


    臣的祖父與太祖持長纓,驅逐韃虜恢複中華。他們那一代的人該做的事情做完了。家底留下了,我們該幹什麽?躺在祖先的功勞上啃老?


    還是百年之後,讓老百姓能自豪的說一句,我漢人、我唐人、我明人。死的時候能說一句,何其有幸生在大明。


    我隻想後人評價的時候能說:漢唐之下,唯我大明。”


    徐欽一邊切肉,一邊喝酒。不知不覺就多了,這嘴上和情緒上就控製不住了。


    用刀在地上開始畫地圖,大明在哪裏,日本在哪裏,朝鮮在哪裏,東南亞在哪裏。


    還有,整個世界大概有多大。西邊還有什麽多少大陸。


    “大明怎麽才這麽大點?”朱瞻基朦朧的問道。


    “世界太大了,而我們目光太小。大侄子考考你,你說大明未來的最大危害是什麽?”


    徐欽把刀夾在臂彎擦了一下,然後切了一塊肉遞給朱瞻基問道。


    這個話題引起了朱棣和朱高熾的思考,這可是帝王應該思考的問題。


    徐欽喝了一口酒,然後繼續切肉,給這三位帝王一人一塊,讓他們三代人慢慢想吧。


    “瓦剌和韃靼?”朱瞻基問道。


    “疥癬之疾,你皇爺爺就把他們掃平了。你再努努力也就沒蒙古人什麽事兒了。”徐欽無所謂的說道。


    “那我呢,合著我就混吃等死是麽?”太子朱高熾不願意了。


    徐欽心說恐怕是真沒你什麽事兒,你也沒當多長時間啊。


    “不好麽?有個好父親,有個好兒子,躺著就贏了,人稱躺贏。”徐欽很羨慕的說道。


    “你才躺贏,你這意思是我不行,還是我幹不了。你把羊尾巴切給我。”朱高熾眼饞那肥嫩的羊尾半天了。


    “那是倭寇騷擾沿海?”朱瞻基問道。


    “那算個什麽東西,這事兒不用你皇爺爺出手,你爹和我就辦了他們。”徐欽這次帶上了太子。


    “哦,這次有我的事兒了?”朱高熾接過羊尾巴美滋滋的問道。


    結果看到朱棣的眼神,乖乖的遞過去了。


    “你要不想操心,交給我就行,我讓那幫小鬼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天天跪著喊你爸爸。”


    徐欽又給太子切了一塊肥嫩的部位,這太子才高興起來。


    “那是有人造反?還是皇爺爺橫征暴斂?”朱瞻基看樣子是喝多了,是真敢說啊。


    朱棣氣的一巴掌拍在他的頭上。


    “胡說八道,爺爺什麽時候橫征暴斂了。”朱棣假裝生氣。


    “說著玩,說著玩。”朱瞻基趕緊說道。


    “算了,你這小腦袋也想不到,高隨你吧,是土地和人口。”徐欽開始第二次忽悠模式。


    朱棣若有所思,朱高熾搖了搖頭。


    “太祖朝到現在幾十年了,總體上還算太平。除了北邊那幾個放羊的不太消停,以後可能會一直太平下去。這一太平了,老百姓不但長壽,還會玩命生孩子。”


    徐欽給自己切了一塊羊脖子,說到。


    “以前一家生三個,現在一家生四個,再往後可能生五六個。從洪武朝算,那三個可都已經生四個了,而這十二個準備每人生五六個。你算算再過二十年,生多少?”


    徐欽問道。


    “人多不是好事兒麽?”朱高熾突然問道。


    “沒錯,人多是好事兒。但是前提條件是土地足夠。陛下這一代沒問題,太子這一代沒問題,瞻基這一代呢,再三代之後呢?這還不算土地兼並。”


    徐欽說到。


    “人地矛盾,如果加上帝王無度,恐怕要官逼民反。”朱棣捋著胡子說道。


    “晴帶雨傘飽帶糧。我覺得趁我們都在,就要給子孫多攢點家底,縱然他們敗家也能多熬兩年,萬一熬出一個中興之主,又續命幾百年。”


    徐欽發出總結陳詞,好像這統治天下跟過日子沒區別。


    王忠冷汗直流,小公爺你再帝王麵前玩刀子還不過癮,怎麽還敢暗戳戳的說王朝氣運。


    “你倒是個過日子人,倭國算是好地方麽?”朱棣捋著胡子問道。


    他感覺徐欽說的這一切和他對倭國的態度,大有關係。


    “算好地方,倭國的白銀、黃金、硫磺、硝石、銅鐵、甚至是人口。這些都是我大明急需的東西。臣改良了火銃,有這火藥就是個無底洞。硝石硫磺恐怕要多儲備。”


    徐欽說道。


    “你這是強盜想法,人家的東西都是好的,我們就要搶過來?”朱高熾說道。


    “不然呢?我們祖宗不都是這麽幹的麽?太子你可別聽那些書生言必三皇五帝、堯舜禹湯。都是孔夫子騙人的。三皇五帝多大地盤,堯舜禹湯時代多少人?


    周朝那麽好,為什麽滅亡了?孔夫子做人是聖人,治國算了吧。而且他那些門徒都是歪嘴和尚,能念出什麽好經來,我就不明白他們祖師爺都沒弄明白怎麽治國,他們自己就弄明白了?”


    徐欽對孔夫子還是尊重的,不過對他那些個食古不化的門徒,還是算了吧。


    “胡說八道,聖人之道豈是你這不學無術的人能懂的,別帶壞了孩子。”朱棣訓斥徐欽。


    “陛下,說實話啊,我隻知道一樣。別人學克己複禮我很開心,因為我可以肆無忌憚的欺負他們。”徐欽說道。


    “你不學沒人強迫你,但是不可攻擊聖人學問。”朱棣警告他說道。


    “還有哪些好地方?”朱高熾問道。


    “多了去了。不說日本這個隔海相望的地方,就是往南走,腳趾布政使司都是好地方,那一片糧食兩熟到三熟,要是好好耕種,養活多少人?


    那種地方經營好了,不比兩湖差。所以陛下打安南,是高瞻遠矚真正的為子孫謀。


    可以在那裏建立儒家學院,那些書生不天天講什麽天下大同麽,讓他們去那裏教書,然後開科舉,讓腳趾布政使司的學生過來考試做官。我覺得王璋就不錯。”


    徐欽直接夾帶私貨,順便報私仇。


    “你還有臉說,你那個奴才天天給人家門口扔狗屎,王璋都告到應天府去了。你幹點人事兒吧。還有,王璋已經出使日本了,你就別惦記了。”


    朱棣沒好氣的說道。


    “哦,臣多謝陛下。最近還誰罵我來著?”徐欽仔細想了想,好像沒有了。


    朱高熾差點沒一口酒噴出來,你這公報私仇用這麽明顯麽?


    “你過分了啊。”朱高熾說道。


    “嗯,是有點哈。陛下以後這讀書人犯法,咱們就別殺了。直接送到交趾布政使司去,在那裏感化異族,建立學校。


    要給安南人官做,讓他們有希望,尤其是當地的世家大族,這樣他們就不造反了。三兩代之後,他們自己都認為他們是明人。”


    徐欽開始出文化入侵的壞點子。


    “父皇,這個主意不錯啊。”朱高熾點頭說道。


    朱棣突然間想到了建文朝,那些刺頭。不止是安南啊,各個承宣布政使司都可以。


    “咱們還可以出錢,讓當地讀書好的來國子監讀書,把當地的優秀人才都給抽光了,造反都沒人領頭。”


    徐欽陰險的說到。


    “你保住代家,到底想要幹什麽?”朱棣終於問了這個問題。


    “迴陛下,代家就是倭寇,那個代德敏已經交代了。代家跟沿海打劫的倭寇有勾結。


    替這些倭寇提供情報,甚至銷贓,他們手上有大明百姓的血。殺他們一百次都不多。但是他們的主要目的還是支持倭國南方大明反對足利幕府。”


    徐欽緩緩說道。


    “所以你想利用這一點,在倭國製造內亂?”朱高熾感覺自己的腦袋有點發麻。


    這小子在幹傾國的買賣。


    “日本太遠了,我們去打勞民傷財,何況北邊的人也不安靜。不如扶植代理人。讓他們打我們提供武器。誰弱了我們就幫誰。然後把他們的資源運到大明。”


    徐欽說道。


    朱高熾聽了之後差點去捂朱瞻基的耳朵。這太陰險了,不是正常的治國之道。


    “日本的事情,以後你可以全權處理。朕信得過你。”朱棣三角眼閃著寒光。


    “陛下,代家那邊恐怕不那麽簡單,臣不敢動他們不是有用,而是另外一件事。”


    徐欽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安樂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程煙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程煙雨並收藏大明安樂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