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工藝對比
大唐:萌娃小兕子,寵無極限 作者:吾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到殿外寬闊的庭院,李世民迫不及待地舉起望遠鏡,對準遠處的宮牆。
“哦?這…這…”
他瞪大了眼睛,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
“這…這牆上的磚縫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可比手機強多了。”
小兕子和小城陽也有樣學樣,舉起望遠鏡四處張望。
“哇!阿耶,你看那棵樹上的鳥窩!”小兕子驚喜地叫道。
“我看到一隻螞蟻在搬家!”小城陽也不甘示弱。
兩個小家夥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分享著自己的新發現。
陳晨也舉起望遠鏡,試著觀察遠處的景物。
這一看,他也不禁暗暗讚歎,這新款望遠鏡的效果確實驚人,遠處的景物纖毫畢現,仿佛觸手可及。
“哈哈哈哈,好寶貝!真是好寶貝!”李世民仰天大笑,顯然對這望遠鏡的效果滿意至極。
“這下好了,以後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清遠處的情況了!”
“阿耶,阿耶,我也要看更遠的地方!”小兕子搖晃著李世民的胳膊撒嬌道。
“好好好,都依你!”李世民寵溺地摸了摸小兕子的頭。
然後轉頭對陳晨說道:“先生,這望遠鏡確實不錯啊!請問大唐之後造出來的能否有這種效果?”
陳晨聞言,緩緩道:“伯父,恕我直言,這款望遠鏡恐怕不是大唐現在的工藝所能企及的。”
“現在也隻能打造我送的設計圖裏那種基礎款。”
李世民聞言,眉頭微皺,追問道:“哦?此話怎講?”
陳晨斟酌著措辭,繼續解釋:“這望遠鏡的製作工藝極為精密,需要相當高超的技術水平。”
“不僅需要特殊的玻璃材料,還要有精確極其細小的研磨技術。”
“更別提鏡片的塗層處理了,那可是現代光學領域的尖端技術。”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又問:“那依先生之見,我大唐何時才能造出這等寶物?”
陳晨苦笑著搖搖頭:“伯父,就算是在我那個時代,這樣的望遠鏡也是最新型號。”
“大唐要想追上這個水平,恐怕還需要極其長久的時間。”李世民輕歎一聲,目光中閃過一絲遺憾。
他小心翼翼地將望遠鏡舉到眼前,仿佛捧著稀世珍寶。
正當眾人沉浸其中,李世民腰間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嗡鳴聲。
他微微一怔,隨即意識到是對講機在唿叫。
“陛下!陛下!工部已按照您的旨意,加急打造出了望遠鏡。”
“請問是否需要立即呈送?”對講機中傳來一個略顯緊張的聲音。
“即刻送到晉陽公主寢殿。朕在此恭候。”李世民沉聲下令,語氣中透著幾分期待。
話音剛落,對講機那頭便傳來一陣忙碌的腳步聲和吆喝聲。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將對講機收迴懷中。
“先生,等這大唐第一架望遠鏡到來,對比一下,看看哪個更好。”
李世民提議道,他倒有點不信邪,想要看看究竟差在哪?
陳晨點頭應允,心中也不禁有些好奇。
畢竟,這是大唐工匠們第一次嚐試製作精密的光學儀器,他很想看看他們能做到什麽程度。
不多時,一隊侍衛簇擁著幾名工部官員走進庭院。
為首的官員雙手捧著一個精致的木匣,小心翼翼地來到李世民麵前。
“陛下,這就是按照您的旨意緊急趕製的望遠鏡。”
那官員恭敬地說道,同時打開木匣,露出裏麵閃著金屬光澤的圓筒狀物體。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拿起望遠鏡,舉到眼前仔細端詳。
這望遠鏡通體黃銅製成,圓筒表麵雕刻著精美的龍紋,一看就知是宮廷工匠的手筆。
“嗯,做工倒是不錯。”李世民讚許地點點頭,隨即將目光對準遠處的宮牆。
可惜,當他透過鏡筒往外看時,臉上的笑容逐漸凝固了。
隻見遠處的景物雖然確實變大了一些,但模糊不清,還帶著些許扭曲。
李世民皺著眉頭,不停地調整焦距,希望能看得更清楚些。
可無論他怎麽調整,畫麵始終不盡如人意。
“這…這就是最好的效果了嗎?”李世民有些失望地問道。
那工部官員頓時麵如土色,連忙解釋道:“迴陛下,短時間內,這就是我們目前能做到的最好水平了。
“雖然是第一次,不過我們連續試驗了十幾種不同的鏡片組合…”
李世民擺擺手,示意他不用再說下去。
他轉向陳晨,將兩個望遠鏡並排放在桌上。
“先生,你來看看,這兩個望遠鏡到底差在哪裏?”
陳晨仔細比較了兩個望遠鏡的構造。
“伯父,主要差異還是我之前說的鏡片的質量和研磨精度。”
李世民聽罷,不由得深深歎了口氣。
他望著遠處的宮牆,目光漸漸變得深邃。
“看來,我大唐要想真正強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就在這時,小兕子突然蹦到李世民身邊,眨著大眼睛問道:“阿耶,這個望遠鏡為什麽看不清呀?”
“是不是裏麵住了個小妖精,把畫麵都搞亂了?”
李世民被女兒天真的想法逗笑了,摸了摸她的頭說:“傻丫頭,哪有什麽小妖精。這是因為…”
他頓了頓,目光在陳晨和那些工匠之間掃過,忽然眼前一亮。
“也罷,與其在這裏糾結現在的不足,不如把目光放遠一些。”
李世民站起身,環視四周:“諸位愛卿,既然知道了差距所在,那就更要努力鑽研。”
“朕相信,總有一天,我大唐也能造出如此精妙的寶物!”
他的話語鏗鏘有力,充滿了決心。
在場眾人無不為之振奮,紛紛應和。
隨後李世民拿起那款來自未來的望遠鏡,仔細端詳了一番。
他輕輕撫摸著光滑的鏡筒,鄭重地說道:“這一個就交與工部去研究吧。”
李世民沉思片刻,又鄭重囑咐道:“傳令工部匠人,研究時務必謹慎。”
“這乃是稀世珍寶,對我大唐科技發展意義重大。”
“要確保既能拆解又能複原,切勿有半點閃失。”
他小心翼翼地將望遠鏡遞給那個工部官員,叮囑道:“務必輕拿輕放,親自送到工部尚書那裏。”
“告訴他,這是朕親自交代的重要任務。”
“哦?這…這…”
他瞪大了眼睛,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
“這…這牆上的磚縫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可比手機強多了。”
小兕子和小城陽也有樣學樣,舉起望遠鏡四處張望。
“哇!阿耶,你看那棵樹上的鳥窩!”小兕子驚喜地叫道。
“我看到一隻螞蟻在搬家!”小城陽也不甘示弱。
兩個小家夥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分享著自己的新發現。
陳晨也舉起望遠鏡,試著觀察遠處的景物。
這一看,他也不禁暗暗讚歎,這新款望遠鏡的效果確實驚人,遠處的景物纖毫畢現,仿佛觸手可及。
“哈哈哈哈,好寶貝!真是好寶貝!”李世民仰天大笑,顯然對這望遠鏡的效果滿意至極。
“這下好了,以後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清遠處的情況了!”
“阿耶,阿耶,我也要看更遠的地方!”小兕子搖晃著李世民的胳膊撒嬌道。
“好好好,都依你!”李世民寵溺地摸了摸小兕子的頭。
然後轉頭對陳晨說道:“先生,這望遠鏡確實不錯啊!請問大唐之後造出來的能否有這種效果?”
陳晨聞言,緩緩道:“伯父,恕我直言,這款望遠鏡恐怕不是大唐現在的工藝所能企及的。”
“現在也隻能打造我送的設計圖裏那種基礎款。”
李世民聞言,眉頭微皺,追問道:“哦?此話怎講?”
陳晨斟酌著措辭,繼續解釋:“這望遠鏡的製作工藝極為精密,需要相當高超的技術水平。”
“不僅需要特殊的玻璃材料,還要有精確極其細小的研磨技術。”
“更別提鏡片的塗層處理了,那可是現代光學領域的尖端技術。”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又問:“那依先生之見,我大唐何時才能造出這等寶物?”
陳晨苦笑著搖搖頭:“伯父,就算是在我那個時代,這樣的望遠鏡也是最新型號。”
“大唐要想追上這個水平,恐怕還需要極其長久的時間。”李世民輕歎一聲,目光中閃過一絲遺憾。
他小心翼翼地將望遠鏡舉到眼前,仿佛捧著稀世珍寶。
正當眾人沉浸其中,李世民腰間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嗡鳴聲。
他微微一怔,隨即意識到是對講機在唿叫。
“陛下!陛下!工部已按照您的旨意,加急打造出了望遠鏡。”
“請問是否需要立即呈送?”對講機中傳來一個略顯緊張的聲音。
“即刻送到晉陽公主寢殿。朕在此恭候。”李世民沉聲下令,語氣中透著幾分期待。
話音剛落,對講機那頭便傳來一陣忙碌的腳步聲和吆喝聲。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將對講機收迴懷中。
“先生,等這大唐第一架望遠鏡到來,對比一下,看看哪個更好。”
李世民提議道,他倒有點不信邪,想要看看究竟差在哪?
陳晨點頭應允,心中也不禁有些好奇。
畢竟,這是大唐工匠們第一次嚐試製作精密的光學儀器,他很想看看他們能做到什麽程度。
不多時,一隊侍衛簇擁著幾名工部官員走進庭院。
為首的官員雙手捧著一個精致的木匣,小心翼翼地來到李世民麵前。
“陛下,這就是按照您的旨意緊急趕製的望遠鏡。”
那官員恭敬地說道,同時打開木匣,露出裏麵閃著金屬光澤的圓筒狀物體。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拿起望遠鏡,舉到眼前仔細端詳。
這望遠鏡通體黃銅製成,圓筒表麵雕刻著精美的龍紋,一看就知是宮廷工匠的手筆。
“嗯,做工倒是不錯。”李世民讚許地點點頭,隨即將目光對準遠處的宮牆。
可惜,當他透過鏡筒往外看時,臉上的笑容逐漸凝固了。
隻見遠處的景物雖然確實變大了一些,但模糊不清,還帶著些許扭曲。
李世民皺著眉頭,不停地調整焦距,希望能看得更清楚些。
可無論他怎麽調整,畫麵始終不盡如人意。
“這…這就是最好的效果了嗎?”李世民有些失望地問道。
那工部官員頓時麵如土色,連忙解釋道:“迴陛下,短時間內,這就是我們目前能做到的最好水平了。
“雖然是第一次,不過我們連續試驗了十幾種不同的鏡片組合…”
李世民擺擺手,示意他不用再說下去。
他轉向陳晨,將兩個望遠鏡並排放在桌上。
“先生,你來看看,這兩個望遠鏡到底差在哪裏?”
陳晨仔細比較了兩個望遠鏡的構造。
“伯父,主要差異還是我之前說的鏡片的質量和研磨精度。”
李世民聽罷,不由得深深歎了口氣。
他望著遠處的宮牆,目光漸漸變得深邃。
“看來,我大唐要想真正強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就在這時,小兕子突然蹦到李世民身邊,眨著大眼睛問道:“阿耶,這個望遠鏡為什麽看不清呀?”
“是不是裏麵住了個小妖精,把畫麵都搞亂了?”
李世民被女兒天真的想法逗笑了,摸了摸她的頭說:“傻丫頭,哪有什麽小妖精。這是因為…”
他頓了頓,目光在陳晨和那些工匠之間掃過,忽然眼前一亮。
“也罷,與其在這裏糾結現在的不足,不如把目光放遠一些。”
李世民站起身,環視四周:“諸位愛卿,既然知道了差距所在,那就更要努力鑽研。”
“朕相信,總有一天,我大唐也能造出如此精妙的寶物!”
他的話語鏗鏘有力,充滿了決心。
在場眾人無不為之振奮,紛紛應和。
隨後李世民拿起那款來自未來的望遠鏡,仔細端詳了一番。
他輕輕撫摸著光滑的鏡筒,鄭重地說道:“這一個就交與工部去研究吧。”
李世民沉思片刻,又鄭重囑咐道:“傳令工部匠人,研究時務必謹慎。”
“這乃是稀世珍寶,對我大唐科技發展意義重大。”
“要確保既能拆解又能複原,切勿有半點閃失。”
他小心翼翼地將望遠鏡遞給那個工部官員,叮囑道:“務必輕拿輕放,親自送到工部尚書那裏。”
“告訴他,這是朕親自交代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