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李大人求見。”皇宮,養心殿,曹敬忠看著已經在這兒枯坐半天的姬宮,有些擔心,上前輕聲道。


    “為何?”姬宮扭頭,目光有些呆滯的看著曹敬忠,突然激動的一把抓住他道:“大乾待那兩個老匹夫不薄,他們因何叛朕!?”


    “陛下暫息雷霆之怒!”曹敬忠自然不會被這點兒力道給晃倒,但他更擔心姬宮的身子,這兩天姬宮明顯有些失常了。


    “朕自繼位以來,兢兢業業,對國事不曾有半分懈怠,為避免太過奢靡,宮中用度一減再減,朕知道天下百姓不好過,朕一日兩餐,最愛吃的魚三日才會吃一次,朕最喜歡的玉也不玩了,未曾再大興土木,宮殿也已有兩年未曾修繕,為何!?為何這天下反而越來越亂!?為何那些老臣各個心懷二誌,為何那些本該是朝廷肱骨的老將,卻一個個棄朕而去,寧願事賊,也不願保家衛國!?為何?你說啊!”姬宮幾近癲狂,從決議出兵以後,就沒有發生過一件順心之事。


    世家大族隻有跟自己利益切身相關之時,才會用力,本以為雲州之戰會是自己掌權以來最耀眼的一場勝仗,甚至姬宮已經幻想著待雲州收複解了燃眉之急,順勢拿下燕州後,他要如何勵精圖治,將這個已經瀕臨破滅的國家拉迴來。


    然而現實給自己的卻是一盆冰冷的冷水。


    謝贇的大敗如今真沒什麽,至少謝贇、呂奉先乃至謝家還是站在這邊的,真正讓他難受的是兩支邊軍的背離,尹正、池恩都可謂是三朝元老,同時也是大乾最精銳的兩支人馬,到現在,姬宮依舊無法接受他們倒戈!


    尹正還好,至少打過,從雲州傳迴來的情報看,三陽縣都被打成廢墟了,但池恩卻是未動一兵一卒,直接選擇了投降,這讓人如何接受?


    更恐怖的是,歸一教在這一仗中展示出來的實力。


    拋開雲河一戰中大顯身手,水淹禁軍的慕飛雪不算,出現在燕州逼的池恩投鼠忌器的兩名五品以及與尹正一場大戰的陸玄,光是歸一教自己的五品就有三個,而加上從朝廷倒戈過去的尹正、池恩、慕飛雪三人,歸一教現在足足有六名五品武夫!


    而朝廷這邊呢?


    宇文通、曹敬忠、張望、劉淳化以及宮中的兩名皇室供奉,也才六名。


    荒州鎮邊將軍單鴻飛,現在姬宮已經無法相信了,至於世家的五品武夫,姬宮更沒辦法相信,而自己身邊這些五品武夫,通曉軍事的,可能隻有宇文通,張望雖然常年負責宮中防護,但若說帶兵打仗,恐怕不夠格。


    而且這些力量也不能全拿來對付歸一教啊,沒有這些人,世家怎麽威懾?


    曹敬忠看著狀若癲狂的姬宮,心中有些歎息,這個風雨飄搖的江山壓在一個十三歲的娃娃身上,確實有些勉強了。


    之前三大家族掌權,雖然他們再無權利,但至少也不用麵對這許多煩心事,如今三大家族逐漸還政於天子,曹敬忠發現以前很多肥差,現在都成了燙手山芋,這天下不知何時已經變得讓他有些不認識了。


    “陛下,李大人還在宮外等著呢?”曹敬忠靜靜的等待姬宮發泄完情緒後,輕聲低語道。


    姬宮有些無力的坐在自己的座椅上,擺擺手道:“請他進來吧。”


    “是~”


    曹敬忠應了一聲,躬身退走,不一會兒便帶著李惜年進來。


    “臣,李惜年參見陛下!”李惜年看著滿臉頹廢的姬宮,心中暗暗一歎,如今這江山重擔,放在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肩上,對他來說,太過殘忍,不過這也是每個帝王都需要經曆的事情。


    “愛卿不必多禮。”姬宮歎了口氣,看著李惜年道:“愛卿也是為雲州之事而來?”


    “不是。”李惜年搖了搖頭。


    出兵之前,李惜年曾建議姬宮在這個時候不要輕起刀兵,這是賭運之戰,贏了雖能緩解壓力,但諸侯割據之勢已成,於大局而言,並沒有太大作用,但若輸了,對朝廷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這次雲州之戰可不隻是敗了一場仗那麽簡單,敗仗固然有損軍威,但最多也就是被士子們罵一罵,最致命的還是尹正和池恩的倒戈。


    邊軍三大將是大乾的鐵壁,尤其是尹正,號稱大乾戰神,是軍中的擎天柱,也是大乾皇室如今還能威懾九州的依仗,如今,這依仗倒戈了,對軍心士氣的打擊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經此一事,那些割地的諸侯對皇室的敬畏也會進一步削弱。


    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李惜年幾乎想得到,大乾九州會形成大小不一的割據勢力,對朝廷不再尊奉,而天都失去九州供養,也會逐漸衰竭。


    甚至不用發動什麽政變,這大乾朝廷都會名存實亡,朝廷輸不起。


    可惜,當時的姬宮隻看到這一仗勝利後帶來的利益,卻未曾考慮失敗後要承擔的後果,而滿朝上下對歸一教過於輕視,對此戰也太過樂觀,看起來上下一心,實際上根本沒人在意輸了之後的後果。


    “難得,愛卿竟不是來嘲諷朕的。”姬宮苦笑道,他叔父也就是太學院院主姬平昨日才來過,別的沒說,但對姬宮的埋怨是真的。


    “臣不敢。”李惜年抱拳道。


    “說吧,何事?”姬宮振作了一下精神,看著李惜年笑道。


    “六部不少官員紛紛請辭。”李惜年一揮手,一大堆奏折出現在桌案上,基本都是各級官員的請辭信,上到謝堯、慕容成、崔進元這些已經放權的三公,下到六部屬官,光是這些請辭的官員,如果都一口氣應了,下次早朝,朝堂估計會空出一大片。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朝廷運轉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果然,愛卿過來,就不會有好事發生。”姬宮苦澀道。


    “雖然陛下不想聽,不過這些事還是要讓陛下知曉,這些官員一旦離開,朝廷運轉會更加困難。”李惜年躬身道。


    “愛卿乃海內名儒,不知可有良策教朕?”姬宮看著李惜年問道。


    李惜年躬身道:“陛下,如今朝廷經雲州一戰,不但折損威嚴,朝廷禁軍、虎賁、射聲三軍也已形同虛設,眼下太遠之事,朝廷也是鞭長莫及,不如先將目前能控製之處控製下來。”


    “何解?”姬宮看著李惜年道。


    “三軍損失慘重,陛下可下詔重建三軍,招募壯勇入軍,由宇文將軍總領並負責訓練,同時天都人口眾多,然天州各郡人口卻稀薄,許多耕田荒廢多年,如今天都供養不足,已經開始出現人口外流之象,陛下可先經營天州,將離開天都之民盡量歸入天州境內,以保證稅源,天州各郡,由朝廷直管,丈量耕地,分配農田於民,如此,天都雖會衰落,但既可以保證天州人口,又可有一定稅源,同時還可借分地之舉,攬獲民心。”


    李惜年這套基本就是歸一教政策的簡化版,但沒辦法,如今天子有可能掌控的也隻剩下天州一地,其他八州基本是失去控製力了,將眼下能夠控製住的地盤先拿在手中,如此一來也多了些財源,同時新軍建立,宇文通出任主將的話,至少這天都軍權在手。


    朝廷府庫的錢糧,解決不了天下各地的問題,但隻管天州一地,還是可以的。


    “然後呢?”姬宮漸漸來了興致,催促道。


    “分封宗室!”李惜年沉聲道。


    “何意?”姬宮皺眉道,自郡縣製出現以來,除了偶爾特殊時期,大多數時候分封已經被視作一種陳舊製度,被曆代皇帝拋棄了。


    “將宗室派往各州擔任太守,予其自主之權,可以將當地郡縣進行分封,臣知道,此舉以後大乾若能中興,這些宗室會尾大不掉,但如今於陛下而言,讓朝廷生存下來才是關鍵,有這些分封宗室在四方策應,至少能讓宗室手中有些對抗之力。”


    李惜年還有些話沒說,如果最後姬宮這一支噶了,那不管分封出去的任何一個宗室最後得勢,這天下就還是大乾天下,李惜年也不想重起分封製,但眼下對大乾來說,這是最好的方法,與其養一群混吃等死的宗室,倒不如將他們放出去自己打拚,既能減少朝廷財政負擔,同時還有一定幾率增強姬家實力。


    “就依愛卿所言吧。”姬宮沉默良久後,方才緩緩點頭道。


    李惜年提到的幾條政策,若在平時,怕是不好實施,但現在大批官員請辭不幹了,剩下的官員,心也早不在這朝堂上了,等次日李惜年將這些建議做成奏書上表天子時,竟罕見的少有人反駁,隻是在分封這件事上,剩下的朝臣中,不少人表示了一下不滿。


    可惜如今的朝堂連人都湊不滿,再難找到當初激烈抗議的感覺了,最終這件事也很快被定下來,姬宮則跟李惜年一起挑選出十六名宗室,各個封王,派往各地郡縣,至於最終能給朝廷提供幫助的有幾個,姬宮和李惜年也沒抱太大希望,事到如今,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朝議就在充斥著迴聲的退朝聲中,草草結束,下一步就是組建新軍以及分田收人心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分身在星空彼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說話的胡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說話的胡子並收藏我的分身在星空彼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