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遠漫步走過了那娃娃挑水來時的小路,路盡頭是一個田埂,站上去便能看到兩塊田地,一塊與其說是田地,不如說是個水魚塘——將地刨的深了些,又築高了田埂,圍成了一個水塘。裏麵巴掌大的魚追逐著泥鰍黃鱔之類的小魚,將水攪的混濁。另一塊倒是種著些莊稼,莊稼有些稀疏,遠不及野草繁茂。就像此刻辰遠的內心,習武多年以來,從未想過自己的與眾不同,也從未想過這一身的能耐,是否在一些人眼中,也如那農漢樵夫一般。辰遠長舒一口氣,盤腿坐在土埂上,看向不遠處莊稼上正在啃食枝葉的小蟲,還有雜草叢中悉悉索索穿行的田鼠,它們,是否也會思索呢?它們眼中,宇宙,是否就是這一株莊稼,這一塊田地呢?
“琢磨出咋成仙了沒?”老漢已站在辰遠身後,辰遠渾然不知。
辰遠迴頭望去,已沒有了驚訝,今日上山,這老漢已經給了他太多的驚訝了,他已有些習以為常,沒聽到他過來的腳步,又算得了什麽?
“好輕功。”辰遠笑著淡淡地誇道。
“沒年輕時好了。”老漢也笑道。
“老爺子今年高壽?”辰遠問道。
“八十有六。”老漢道。
“您說的年輕,是參悟道碑時嗎?”辰遠問道。
“那時候又太年輕,都一甲子之前的事了,才二十出頭。”老漢道。
“跟我這麽大。”辰遠道。
“那我可趕不上你,你比我那時兇多了。”老漢笑眯眯道。
辰遠笑著搖頭道:“再兇又如何?一條小蟲罷了,它可知道我在注視著它,它又可知我隨手一捏,就可以將它帶到它一生都爬不到的地方去,它又可知,我可以輕而易舉碾死它。”
“可你又豈會無聊到專程去弄死一隻小蟲,就算它強大到咬死了跟它爭搶這一株莊稼的所有的小蟲,你若非坐在這裏看完它的一生,你又豈能知曉?你若不是今日到了老漢這裏,又恰巧不想吃飯出來散心,你甚至這一生都還不知道這裏有這一條小蟲。”老漢道。
“聽聞那伏往河,就與仙人無異了。常人習武窮極一生,誰又修得會雷法這種傳聞中的東西?”辰遠道。
“他的雷法也不是百試百靈的,有時真能招來,有時卻徒勞無功。”老漢道。
“那也不是人力可為的了,傳聞他能唿風喚雨,天地為之色變。”辰遠道。
“我倒是也見過,所以才會信一點仙神之說,閑暇之時也常常思索。”老漢道。
“如您所說,我們看那伏往河唿風喚雨,可不就跟農夫看我們施展輕功飛身上山是一個道理。”辰遠道。
“是,他之所以無敵於一個時代,是因為他本質上與我們就是兩類人。”老漢道。
“哦?”辰遠疑惑。
“我們是武者,他是修道者。”老漢道。
“而且可能是這古往今來,最後的兩個修道者之一了。”老漢又道。
“最後兩個?天下道觀何其多,修道者不說不計其數,也為數不會太少吧?”辰遠道。
“他修的道,與那些人又有些不同。”老漢也與辰遠並排坐下說道。
“有何不同呢?”辰遠道。
老漢沒有說話,從腰間拔出煙瓶,邊裝煙葉,便喊道:“蛋娃!拿些魚食!”
“來嘍——”身後的院裏一個聲音拖長了迴應著,人已小跑著到了近前,手裏端著個破碗。
娃娃跳下田埂,走到那水塘前,抓一把魚食拋向塘中。魚食剛剛嘩啦啦地落下,塘中頓時如同炸雷般劈哩叭啦的翻滾起來。蛋娃又將魚食灑在空處,那裏便也翻滾起了魚浪。又灑了三兩次,蛋娃完成任務一般,小跑著迴了屋,甚至沒給老漢打個招唿。
“看到了麽?他修的,就是這個。”老漢道。
辰遠不明所以,眉頭緊皺,看向老漢道:“這次,我是真真不知,老丈此為何意了。”
老漢深深看一眼皺著眉的辰遠,磕空了手中沒吃兩口的煙,緩緩道:“我且問你,這塘中之魚,此刻為何有食吃?”
“是因為蛋娃方才的投喂。”辰遠如實道。
“那,蛋娃為何會投喂?”老者又問道。
“因為是你讓他喂的。”辰遠不明白老漢要說什麽,隻是跟著如實迴道。
“是了,這就是他修的道。”老者道,不等一頭霧水的辰遠追問,老漢又問道:“你說,魚知不知道,是因為我讓蛋娃喂魚,他們才有食可吃?”
“自是不知。”辰遠道。
“那這些魚,能否聽懂,是我喊了那一句,蛋娃才跑來喂魚的?”老漢又問。
“自是不知。”辰遠又道。
“為什麽?”老漢問。
“它們聽不懂,它們沒有智慧。”辰遠道。
“你說它們聽不懂,它們卻也可以結群而行;你說它們沒有智慧,它們卻也知道捕食,有些魚甚至知道避垂釣者之鉤。”老漢道。
“他們隻是聽不懂我們的語言,沒有我們的智慧罷了。”老漢又道。
辰遠點頭。
“那,若是有一隻魚,天長日久聽我唿喊,忽有一日學會了我這一嗓子,豈不是要食有食?”老漢道。
“哈哈,著實有趣。”辰遠道。
“有趣吧?”老者道。
“伏往河,就是那條口吐人言的魚。”老者看向天際,沉沉地道。
辰遠看向老者,瞪大了眼,不知所措。
老者依舊看著天際,慢吞吞地說:“我們這方天地啊,就似這水塘一般,你我皆是這池中之魚。魚兒本在那大江大河之中,不知道我們的存在,那大江大河,就是他們的宇宙,他們窮極一生也遊不完,看不盡。忽有一日,一張大網將它們帶到此處,隻有這第一代被網來的魚,知道這不是它們本來的地方。而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產籽,大魚或死,或為我等所食,現在這池中之魚,早已認為,這方泥塘,就是它們整個的宇宙。就算遊到盡頭碰到田埂,也不會想到,縱身一躍,沒準就出了自己認為永遠出不去的宇宙。”
辰遠的眼睛被點亮了,焦急地道:“所以,伏往河是大膽的縱身一躍,故而才不見了蹤影嗎?”
“或許是吧。”老漢接道,“隻是不知這魚塘,是恰好挖在了河邊,他躍出後迴歸了更大的天地,還是像這方泥塘一樣,躍出去就是在泥土中掙紮到幹旱而死。”
辰遠望向那泥塘,沉默中帶著傷感。
隻聽老者如夢囈般又道:“而想要躍出,就也得跟那池中的魚一般。要麽就是運氣好,恰巧躍在田埂低的地方,便歪打正著。要麽就將自己變成一條最強有力的肥魚,此間田埂,對它而言處處皆低,從哪裏都可以躍出。”
“所以,那伏往河前輩就成了我們這方泥塘中最肥的那一條。”辰遠道。
“是,因為這條魚學會了口吐人言,能召喚來食物,也能看到人的影子,知道下一把食物落下的位置,故而它吃的總是最多的。”老漢道。
“那它很快就能躍出這方水塘了。”辰遠道。
“是,故而他自己也知道,他就算是不躍出,也有屬於他的最終命運等著他。”老漢道神色有些哀傷。
“什麽命運,他都窺得天機了,還窺不破命運麽?”辰遠抱著膝道。
“你說,你看到眼前這泥塘中最大的一條魚,你會有什麽想法?”老漢拿煙瓶一指那魚塘道。
“吃了它。”辰遠很簡明地道。
老漢點點頭,道:“即使你此刻沒有吃了它,當你下次想吃魚時,一定滿池塘要找到你上次看到的那條肥魚。”
辰遠也點了點頭。
“就算那魚命好,第一次躲在了泥裏沒有被發現,第二迴人手上一滑溜又讓它溜了,可第三迴,第四迴呢?每迴都捉不住,人會不會下次就帶一張網來?時間久了沒有見到那條肥魚,我放幹了池子裏的水都要找到它。”老漢又道。
“就算是那學會了口吐人言的魚,可以聽懂人說想吃魚而躲在泥底,也可以一直遊到離人最遠的地方,但你最終隻是一條早晚被吃掉的魚。”
“這便是……”辰遠拖長了音,像是有點不確定地詢問。
“天劫,可以這麽理解。”老漢點頭。
“武者過於強大,就會引來天劫,這都是多久以來的傳說了,難不成真有其事?”辰遠笑笑。
“我們將那肥魚一叉叉死在塘中,豈不是跟天降雷電劈死我們一樣。”老漢道。
“你不是見過那伏往河引天雷?莫非引來天雷劈自己?”辰遠道。
“跟劈自己也差不多,那迴甲子錄上半數的高手圍攻伏往河,被伏往河招來的一道雷電劈的渣子都沒剩。那道雷電就落在他上一刻施法之處,他施完法立刻飛逃出那幫高手的包圍圈外,等於是剛形成合圍之勢的那一眾高手自己站的齊齊整整被劈,生怕漏下一個。若非他提前遁去,自己也得遭了災,老漢說到這笑了。”
“他不是那條最強壯的魚麽?也不能抵禦自己招來的叉?”辰遠好奇道。
“抵禦個屁,他自己也受了傷,畢竟被人圍著,跑的不太利索,沒徹底逃出攻擊範圍。”老漢道。
“那傳聞抗過了天劫,修士又會強大很多呢?”辰遠道。
“抗個鳥蛋,拿什麽抗?魚終歸是魚,跳出了泥塘也還是魚。就算迴歸了江河,也成不了人。在江河裏,它又成了一條小魚罷了。隻不過魚塘裏能存在的種種天劫,運氣好的話,在江河裏不複存在罷了。但被江河中的大魚追逐啃食,豈不又是另一種劫難。”老漢不屑地道。
“那這條魚未免太慘,學會了口吐人言又如何?懂得了池塘這方田地又如何?還不如做一隻糊裏糊塗的小魚。”辰遠道。
“你得承認,想要發出你這樣的感慨,至少是得你成了那條魚,你才能有這樣的體會。”老漢道。
“否則你在魚塘中活到死,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一條魚,你覺得生命就應該是這樣,天地也就是這樣,理所當然。”老漢道。
“可我就算是簡簡單單的活著,也能吃到很大,就算比不上那最肥的魚,做第二肥,豈不是也能引的來天劫?”辰遠道。
“娃,我隻是將天地與這方水塘類比,方便你理解。不是為了讓你把周遭的一切,都能跟這池魚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能找到對應,若真能是那樣,這天地間的奧妙,豈非全都被你解開了?”老漢笑道。
“再者說了,你就算吃到第二大,也如願地被叉死了,你都不知道有能決定你生死的人的存在,你又怎知是你的肥大引來的天劫呢?”老漢又笑道。
“你早這麽說的話,我腦子裏就沒這麽繞了。”辰遠也笑道。
“也就是說,伏往河領悟了這天地間的語言,就像那魚學會了口吐人言一般。”辰遠道。
“然。”老者點頭。
“魚學著人說話,能要來魚食這一類的好處。就像伏往河學會了天地間的語言,就能獲得我們也不知道的什麽好處一般。”辰遠又道。
“然。”老者點點頭又道。
“人說話,魚是聽不懂的。故而天言地語,人也是聽不懂的。隻能學著發聲罷了,學對了,學像了,就會有相對應的好處。不止是簡簡單單的索要食物這一種。”辰遠道。
“嗯!然也然也!故而有些宗門施展一些秘法,總歸會說些旁人聽不懂的咒語,大多難逃此例。”老漢眼睛瞪大了點頭稱讚。
“在魚看來,人能發聲,聲還有不同的調。那天言地語對我們人也是一樣,不一定是聲音,也可以是別的什麽東西。可以有很多種,每一種又可以有很多類。可以是人具備的,也可以是人不具備的某種能力,故而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領悟方法。”辰遠接著道。
“越來越上道了,都不用我再費勁巴拉地解釋了。”老漢道。
“那,伏往河領悟的是哪一種?”辰遠問道。
老漢笑眯眯地盯著辰遠,慢悠悠道:“你身上這種。”
辰遠睜大了雙眼,驚到:“什麽!”
“沉靈,不敢說是與天地溝通的法門,但卻是可以觀看這天地的途徑,截取天機的方法。就像是魚學會了聽人言,吐人語,能知道人要幹什麽,還能抓住機會從人那裏騙來好處,避開災害。”老者道。
“你以為沉靈隻是能讓你看的更遠,聽的更清,感覺更敏銳?你那就像是撿了一塊金磚,恰巧發現了跟你家院牆漏風的窟窿一模一樣大,就給用上了。”老漢第一次滿眼嫌棄地看辰遠。
“大道就飄浮在這天地間,就像有時這魚塘上就會飄滿魚食一般。我等拋灑餌料,是為魚之天道,那風雨吹落周邊樹上的蟲蟻落入池中,又是天道之上的天道。沉靈之於我等,猶如人言之於池魚。”老者仰頭看著天喃喃道。
“所以說沉靈這功法,就是窺查天道的法門?”辰遠問道。
“你可以這麽理解。”老漢點頭。
“怎麽窺查呢?”辰遠又問。
老漢不語,隻是盤腿而坐,閉起了眼睛。而後又睜開眼,笑吟吟地看著辰遠。
“就這?打坐?”辰遠問道。
“不然呢?為何不管佛家道家都要這樣呢?”老漢笑道。
“坐那兒幹什麽?”辰遠問。
“什麽也不幹,一開始是想。”老漢道。
“想吹在你麵上的風,想飄進你口鼻的氣,想你坐在這裏的樣子,想這方天地的起始與形狀,想你一切都感覺,想你一切的想象。”老漢夢囈般又說道。
“我不行。”辰遠道,“我一想那些我就瞌睡,有時失眠就會故意去想那些,睡的可快了。”
“哈哈,下迴你沉靈之後再想試試。”老漢道。
“等你能很專注地想一件事之後,就可以做到不想了。”老者道。
“做這些都是為了不想的話,當初想這些幹啥?”辰遠沒好氣地道。
“沒有人能做到在自己刻意控製的某一刻什麽都不去想。”老漢道,“不信你試試。”
“那倒是,就像我在想讓自己別去想,本身就是在想著‘不要讓自己去想’這件事。”辰遠道。
“不錯,所以說,能集中所有精神隻去想一件事,很難的。能做到,才能做到不想。”老漢說道。
“因為‘不想’這件事,本身就需要專注。”老漢又道。
“就算能做到不想,又能有什麽用呢?”辰遠道。
“漂浮在這天地間的道,是一池子的水。隻有你‘不想’的時候,你才是一個空瓶子,水才能進的來。但凡有一絲的想法,你的瓶子就是滿的,容不得其它東西。”老漢道。
“我雖然不大懂,但聽起來你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那這池子裏漂著什麽?”辰遠笑著問老漢。
“金光閃閃,五光十色,古往今來,人畜鳥蟲,日月星辰,過去,現在,將來。你知與不知道一切,皆在眼前。”老漢忽然神往地道。
“那你看到了什麽?”辰遠也有些好奇。
“什麽也沒看到,我太貪了。”老漢忽然很頹喪。
“哦?”辰遠疑惑。
“那些飄浮著的小球,我隨便抓一個即可,可我竟想同時抓兩個,或者說是在猶豫要先抓哪個。這一猶豫,便有了雜念,便又在‘想’了。”老者歎道。
“所以又把剛灌進瓶子的水給逼出來了。”辰遠道。
“是啊!哎!”老者想說什麽,又歎了口氣什麽也沒說。
“那下次抓一個不就行了。”辰遠道。
“那次之後,十來年了,水便再也沒有進去過。”老者搖頭道。
“哦?這麽多年就成功了一次?”辰遠極為詫異。
“是啊,我也不知我有了什麽雜念,再也做不到什麽都不想了。”老者道。
“許是一直想著再能成功地進去吧?”辰遠道。
“興許是吧。”老者點頭。
“這麽多年,沒成過,你有沒有想過……”辰遠欲言又止。
老漢翻起眼皮看了看他,點燃了煙葉,吧嗒兩口,幹燥的煙葉炸裂的聲音此刻格外的清晰。
“想過什麽?”老漢頭也沒抬。
“有沒有想過……您當年是犯了癔症?有點魔怔了,實為幻境?”辰遠小聲試探道。
老漢抬頭看一眼辰遠,並沒有辰遠想象中的生氣,吧嗒兩口煙,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現在就是你的幻境,你根本沒來這個山上,也沒去過山下的洞,真正的你此刻隻是在王府客房的床上熟睡著做夢而已?”
辰遠恍惚了那麽一瞬,便道:“你這老頭怕是著了魔了。”
“我著沒著魔的我不知道,你卻已經著了道了。”老頭笑吟吟地小聲說道,露出滿嘴的黃牙。
“什麽?”辰遠不解道。
“現在的確就是你的幻境,隻不過真正的你不在王府睡覺,而是還在屋裏的炕上跟我喝罐罐茶。”老漢道。
辰遠先是一怔,隨即笑出了聲:“你這老頭真的是走了火了。”
“不信,你迴頭看,你和我,走過來了。”老者笑吟吟地用煙瓶一指辰遠身後,辰遠緩緩轉過頭去,不可置信地瞪大了雙眼。行走江湖這麽多年,經曆過匪夷所思的事情多了去,可遠遠沒有這件讓他震驚,甚至感到恐怖:自己就親眼看著自己和眼前的這個老頭,從小路的那邊向這田埂走了過來,他甚至能聽到自己在說話,而那兩人也望著田埂,卻似是看不到自己一般。
“琢磨出咋成仙了沒?”老漢已站在辰遠身後,辰遠渾然不知。
辰遠迴頭望去,已沒有了驚訝,今日上山,這老漢已經給了他太多的驚訝了,他已有些習以為常,沒聽到他過來的腳步,又算得了什麽?
“好輕功。”辰遠笑著淡淡地誇道。
“沒年輕時好了。”老漢也笑道。
“老爺子今年高壽?”辰遠問道。
“八十有六。”老漢道。
“您說的年輕,是參悟道碑時嗎?”辰遠問道。
“那時候又太年輕,都一甲子之前的事了,才二十出頭。”老漢道。
“跟我這麽大。”辰遠道。
“那我可趕不上你,你比我那時兇多了。”老漢笑眯眯道。
辰遠笑著搖頭道:“再兇又如何?一條小蟲罷了,它可知道我在注視著它,它又可知我隨手一捏,就可以將它帶到它一生都爬不到的地方去,它又可知,我可以輕而易舉碾死它。”
“可你又豈會無聊到專程去弄死一隻小蟲,就算它強大到咬死了跟它爭搶這一株莊稼的所有的小蟲,你若非坐在這裏看完它的一生,你又豈能知曉?你若不是今日到了老漢這裏,又恰巧不想吃飯出來散心,你甚至這一生都還不知道這裏有這一條小蟲。”老漢道。
“聽聞那伏往河,就與仙人無異了。常人習武窮極一生,誰又修得會雷法這種傳聞中的東西?”辰遠道。
“他的雷法也不是百試百靈的,有時真能招來,有時卻徒勞無功。”老漢道。
“那也不是人力可為的了,傳聞他能唿風喚雨,天地為之色變。”辰遠道。
“我倒是也見過,所以才會信一點仙神之說,閑暇之時也常常思索。”老漢道。
“如您所說,我們看那伏往河唿風喚雨,可不就跟農夫看我們施展輕功飛身上山是一個道理。”辰遠道。
“是,他之所以無敵於一個時代,是因為他本質上與我們就是兩類人。”老漢道。
“哦?”辰遠疑惑。
“我們是武者,他是修道者。”老漢道。
“而且可能是這古往今來,最後的兩個修道者之一了。”老漢又道。
“最後兩個?天下道觀何其多,修道者不說不計其數,也為數不會太少吧?”辰遠道。
“他修的道,與那些人又有些不同。”老漢也與辰遠並排坐下說道。
“有何不同呢?”辰遠道。
老漢沒有說話,從腰間拔出煙瓶,邊裝煙葉,便喊道:“蛋娃!拿些魚食!”
“來嘍——”身後的院裏一個聲音拖長了迴應著,人已小跑著到了近前,手裏端著個破碗。
娃娃跳下田埂,走到那水塘前,抓一把魚食拋向塘中。魚食剛剛嘩啦啦地落下,塘中頓時如同炸雷般劈哩叭啦的翻滾起來。蛋娃又將魚食灑在空處,那裏便也翻滾起了魚浪。又灑了三兩次,蛋娃完成任務一般,小跑著迴了屋,甚至沒給老漢打個招唿。
“看到了麽?他修的,就是這個。”老漢道。
辰遠不明所以,眉頭緊皺,看向老漢道:“這次,我是真真不知,老丈此為何意了。”
老漢深深看一眼皺著眉的辰遠,磕空了手中沒吃兩口的煙,緩緩道:“我且問你,這塘中之魚,此刻為何有食吃?”
“是因為蛋娃方才的投喂。”辰遠如實道。
“那,蛋娃為何會投喂?”老者又問道。
“因為是你讓他喂的。”辰遠不明白老漢要說什麽,隻是跟著如實迴道。
“是了,這就是他修的道。”老者道,不等一頭霧水的辰遠追問,老漢又問道:“你說,魚知不知道,是因為我讓蛋娃喂魚,他們才有食可吃?”
“自是不知。”辰遠道。
“那這些魚,能否聽懂,是我喊了那一句,蛋娃才跑來喂魚的?”老漢又問。
“自是不知。”辰遠又道。
“為什麽?”老漢問。
“它們聽不懂,它們沒有智慧。”辰遠道。
“你說它們聽不懂,它們卻也可以結群而行;你說它們沒有智慧,它們卻也知道捕食,有些魚甚至知道避垂釣者之鉤。”老漢道。
“他們隻是聽不懂我們的語言,沒有我們的智慧罷了。”老漢又道。
辰遠點頭。
“那,若是有一隻魚,天長日久聽我唿喊,忽有一日學會了我這一嗓子,豈不是要食有食?”老漢道。
“哈哈,著實有趣。”辰遠道。
“有趣吧?”老者道。
“伏往河,就是那條口吐人言的魚。”老者看向天際,沉沉地道。
辰遠看向老者,瞪大了眼,不知所措。
老者依舊看著天際,慢吞吞地說:“我們這方天地啊,就似這水塘一般,你我皆是這池中之魚。魚兒本在那大江大河之中,不知道我們的存在,那大江大河,就是他們的宇宙,他們窮極一生也遊不完,看不盡。忽有一日,一張大網將它們帶到此處,隻有這第一代被網來的魚,知道這不是它們本來的地方。而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產籽,大魚或死,或為我等所食,現在這池中之魚,早已認為,這方泥塘,就是它們整個的宇宙。就算遊到盡頭碰到田埂,也不會想到,縱身一躍,沒準就出了自己認為永遠出不去的宇宙。”
辰遠的眼睛被點亮了,焦急地道:“所以,伏往河是大膽的縱身一躍,故而才不見了蹤影嗎?”
“或許是吧。”老漢接道,“隻是不知這魚塘,是恰好挖在了河邊,他躍出後迴歸了更大的天地,還是像這方泥塘一樣,躍出去就是在泥土中掙紮到幹旱而死。”
辰遠望向那泥塘,沉默中帶著傷感。
隻聽老者如夢囈般又道:“而想要躍出,就也得跟那池中的魚一般。要麽就是運氣好,恰巧躍在田埂低的地方,便歪打正著。要麽就將自己變成一條最強有力的肥魚,此間田埂,對它而言處處皆低,從哪裏都可以躍出。”
“所以,那伏往河前輩就成了我們這方泥塘中最肥的那一條。”辰遠道。
“是,因為這條魚學會了口吐人言,能召喚來食物,也能看到人的影子,知道下一把食物落下的位置,故而它吃的總是最多的。”老漢道。
“那它很快就能躍出這方水塘了。”辰遠道。
“是,故而他自己也知道,他就算是不躍出,也有屬於他的最終命運等著他。”老漢道神色有些哀傷。
“什麽命運,他都窺得天機了,還窺不破命運麽?”辰遠抱著膝道。
“你說,你看到眼前這泥塘中最大的一條魚,你會有什麽想法?”老漢拿煙瓶一指那魚塘道。
“吃了它。”辰遠很簡明地道。
老漢點點頭,道:“即使你此刻沒有吃了它,當你下次想吃魚時,一定滿池塘要找到你上次看到的那條肥魚。”
辰遠也點了點頭。
“就算那魚命好,第一次躲在了泥裏沒有被發現,第二迴人手上一滑溜又讓它溜了,可第三迴,第四迴呢?每迴都捉不住,人會不會下次就帶一張網來?時間久了沒有見到那條肥魚,我放幹了池子裏的水都要找到它。”老漢又道。
“就算是那學會了口吐人言的魚,可以聽懂人說想吃魚而躲在泥底,也可以一直遊到離人最遠的地方,但你最終隻是一條早晚被吃掉的魚。”
“這便是……”辰遠拖長了音,像是有點不確定地詢問。
“天劫,可以這麽理解。”老漢點頭。
“武者過於強大,就會引來天劫,這都是多久以來的傳說了,難不成真有其事?”辰遠笑笑。
“我們將那肥魚一叉叉死在塘中,豈不是跟天降雷電劈死我們一樣。”老漢道。
“你不是見過那伏往河引天雷?莫非引來天雷劈自己?”辰遠道。
“跟劈自己也差不多,那迴甲子錄上半數的高手圍攻伏往河,被伏往河招來的一道雷電劈的渣子都沒剩。那道雷電就落在他上一刻施法之處,他施完法立刻飛逃出那幫高手的包圍圈外,等於是剛形成合圍之勢的那一眾高手自己站的齊齊整整被劈,生怕漏下一個。若非他提前遁去,自己也得遭了災,老漢說到這笑了。”
“他不是那條最強壯的魚麽?也不能抵禦自己招來的叉?”辰遠好奇道。
“抵禦個屁,他自己也受了傷,畢竟被人圍著,跑的不太利索,沒徹底逃出攻擊範圍。”老漢道。
“那傳聞抗過了天劫,修士又會強大很多呢?”辰遠道。
“抗個鳥蛋,拿什麽抗?魚終歸是魚,跳出了泥塘也還是魚。就算迴歸了江河,也成不了人。在江河裏,它又成了一條小魚罷了。隻不過魚塘裏能存在的種種天劫,運氣好的話,在江河裏不複存在罷了。但被江河中的大魚追逐啃食,豈不又是另一種劫難。”老漢不屑地道。
“那這條魚未免太慘,學會了口吐人言又如何?懂得了池塘這方田地又如何?還不如做一隻糊裏糊塗的小魚。”辰遠道。
“你得承認,想要發出你這樣的感慨,至少是得你成了那條魚,你才能有這樣的體會。”老漢道。
“否則你在魚塘中活到死,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一條魚,你覺得生命就應該是這樣,天地也就是這樣,理所當然。”老漢道。
“可我就算是簡簡單單的活著,也能吃到很大,就算比不上那最肥的魚,做第二肥,豈不是也能引的來天劫?”辰遠道。
“娃,我隻是將天地與這方水塘類比,方便你理解。不是為了讓你把周遭的一切,都能跟這池魚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能找到對應,若真能是那樣,這天地間的奧妙,豈非全都被你解開了?”老漢笑道。
“再者說了,你就算吃到第二大,也如願地被叉死了,你都不知道有能決定你生死的人的存在,你又怎知是你的肥大引來的天劫呢?”老漢又笑道。
“你早這麽說的話,我腦子裏就沒這麽繞了。”辰遠也笑道。
“也就是說,伏往河領悟了這天地間的語言,就像那魚學會了口吐人言一般。”辰遠道。
“然。”老者點頭。
“魚學著人說話,能要來魚食這一類的好處。就像伏往河學會了天地間的語言,就能獲得我們也不知道的什麽好處一般。”辰遠又道。
“然。”老者點點頭又道。
“人說話,魚是聽不懂的。故而天言地語,人也是聽不懂的。隻能學著發聲罷了,學對了,學像了,就會有相對應的好處。不止是簡簡單單的索要食物這一種。”辰遠道。
“嗯!然也然也!故而有些宗門施展一些秘法,總歸會說些旁人聽不懂的咒語,大多難逃此例。”老漢眼睛瞪大了點頭稱讚。
“在魚看來,人能發聲,聲還有不同的調。那天言地語對我們人也是一樣,不一定是聲音,也可以是別的什麽東西。可以有很多種,每一種又可以有很多類。可以是人具備的,也可以是人不具備的某種能力,故而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領悟方法。”辰遠接著道。
“越來越上道了,都不用我再費勁巴拉地解釋了。”老漢道。
“那,伏往河領悟的是哪一種?”辰遠問道。
老漢笑眯眯地盯著辰遠,慢悠悠道:“你身上這種。”
辰遠睜大了雙眼,驚到:“什麽!”
“沉靈,不敢說是與天地溝通的法門,但卻是可以觀看這天地的途徑,截取天機的方法。就像是魚學會了聽人言,吐人語,能知道人要幹什麽,還能抓住機會從人那裏騙來好處,避開災害。”老者道。
“你以為沉靈隻是能讓你看的更遠,聽的更清,感覺更敏銳?你那就像是撿了一塊金磚,恰巧發現了跟你家院牆漏風的窟窿一模一樣大,就給用上了。”老漢第一次滿眼嫌棄地看辰遠。
“大道就飄浮在這天地間,就像有時這魚塘上就會飄滿魚食一般。我等拋灑餌料,是為魚之天道,那風雨吹落周邊樹上的蟲蟻落入池中,又是天道之上的天道。沉靈之於我等,猶如人言之於池魚。”老者仰頭看著天喃喃道。
“所以說沉靈這功法,就是窺查天道的法門?”辰遠問道。
“你可以這麽理解。”老漢點頭。
“怎麽窺查呢?”辰遠又問。
老漢不語,隻是盤腿而坐,閉起了眼睛。而後又睜開眼,笑吟吟地看著辰遠。
“就這?打坐?”辰遠問道。
“不然呢?為何不管佛家道家都要這樣呢?”老漢笑道。
“坐那兒幹什麽?”辰遠問。
“什麽也不幹,一開始是想。”老漢道。
“想吹在你麵上的風,想飄進你口鼻的氣,想你坐在這裏的樣子,想這方天地的起始與形狀,想你一切都感覺,想你一切的想象。”老漢夢囈般又說道。
“我不行。”辰遠道,“我一想那些我就瞌睡,有時失眠就會故意去想那些,睡的可快了。”
“哈哈,下迴你沉靈之後再想試試。”老漢道。
“等你能很專注地想一件事之後,就可以做到不想了。”老者道。
“做這些都是為了不想的話,當初想這些幹啥?”辰遠沒好氣地道。
“沒有人能做到在自己刻意控製的某一刻什麽都不去想。”老漢道,“不信你試試。”
“那倒是,就像我在想讓自己別去想,本身就是在想著‘不要讓自己去想’這件事。”辰遠道。
“不錯,所以說,能集中所有精神隻去想一件事,很難的。能做到,才能做到不想。”老漢說道。
“因為‘不想’這件事,本身就需要專注。”老漢又道。
“就算能做到不想,又能有什麽用呢?”辰遠道。
“漂浮在這天地間的道,是一池子的水。隻有你‘不想’的時候,你才是一個空瓶子,水才能進的來。但凡有一絲的想法,你的瓶子就是滿的,容不得其它東西。”老漢道。
“我雖然不大懂,但聽起來你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那這池子裏漂著什麽?”辰遠笑著問老漢。
“金光閃閃,五光十色,古往今來,人畜鳥蟲,日月星辰,過去,現在,將來。你知與不知道一切,皆在眼前。”老漢忽然神往地道。
“那你看到了什麽?”辰遠也有些好奇。
“什麽也沒看到,我太貪了。”老漢忽然很頹喪。
“哦?”辰遠疑惑。
“那些飄浮著的小球,我隨便抓一個即可,可我竟想同時抓兩個,或者說是在猶豫要先抓哪個。這一猶豫,便有了雜念,便又在‘想’了。”老者歎道。
“所以又把剛灌進瓶子的水給逼出來了。”辰遠道。
“是啊!哎!”老者想說什麽,又歎了口氣什麽也沒說。
“那下次抓一個不就行了。”辰遠道。
“那次之後,十來年了,水便再也沒有進去過。”老者搖頭道。
“哦?這麽多年就成功了一次?”辰遠極為詫異。
“是啊,我也不知我有了什麽雜念,再也做不到什麽都不想了。”老者道。
“許是一直想著再能成功地進去吧?”辰遠道。
“興許是吧。”老者點頭。
“這麽多年,沒成過,你有沒有想過……”辰遠欲言又止。
老漢翻起眼皮看了看他,點燃了煙葉,吧嗒兩口,幹燥的煙葉炸裂的聲音此刻格外的清晰。
“想過什麽?”老漢頭也沒抬。
“有沒有想過……您當年是犯了癔症?有點魔怔了,實為幻境?”辰遠小聲試探道。
老漢抬頭看一眼辰遠,並沒有辰遠想象中的生氣,吧嗒兩口煙,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現在就是你的幻境,你根本沒來這個山上,也沒去過山下的洞,真正的你此刻隻是在王府客房的床上熟睡著做夢而已?”
辰遠恍惚了那麽一瞬,便道:“你這老頭怕是著了魔了。”
“我著沒著魔的我不知道,你卻已經著了道了。”老頭笑吟吟地小聲說道,露出滿嘴的黃牙。
“什麽?”辰遠不解道。
“現在的確就是你的幻境,隻不過真正的你不在王府睡覺,而是還在屋裏的炕上跟我喝罐罐茶。”老漢道。
辰遠先是一怔,隨即笑出了聲:“你這老頭真的是走了火了。”
“不信,你迴頭看,你和我,走過來了。”老者笑吟吟地用煙瓶一指辰遠身後,辰遠緩緩轉過頭去,不可置信地瞪大了雙眼。行走江湖這麽多年,經曆過匪夷所思的事情多了去,可遠遠沒有這件讓他震驚,甚至感到恐怖:自己就親眼看著自己和眼前的這個老頭,從小路的那邊向這田埂走了過來,他甚至能聽到自己在說話,而那兩人也望著田埂,卻似是看不到自己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