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往事
慕少年:太傅大人他風華絕代 作者:六月熾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日後,一封密信再次送到北院書房,安承權看完內容後,喬裝打扮,避開跟蹤的幾方人馬,獨自出了府。
潞城河街邊,一條兩層高的遊船閃爍著微光,船身封得嚴實,除了兩盞花燈高懸,再無多餘的裝飾,簡潔而低調的浮在水中。
天乾迎著安承權上船後,解開攬繩,任由水波推著船隻慢慢駛向河中央。
二人走到船室,天乾推開門,待安承權進入,他則關上門守在了外麵。
碩大的船室內空無一人,微弱的燭光襯得人影搖搖晃晃,安承權往前走著,撥開珠簾紗幔,於屏風後,看到了一身白衣的寧絕和另一個不曾見過的黑衣少年。
他兩人圍桌而坐,聽到動靜齊齊側目,目光相撞,寧絕與少年起身,揖手問了聲好:“王孫殿下來了,請坐。”
安承權頷首,上前坐下,眼前美酒佳肴均備,左右二人落座後,寧絕端起白玉壺,動作優雅的給他斟了杯酒。
安承權正襟危坐,看著一旁的少年,問:“這位是?”
“聞卿竹。”聞卿竹拱了拱手。
聞,可是個不多見的姓氏。
而京都中,名聲最響亮的,便隻有一家。
“敢問閣下,與鎮國大將軍是何關係?”
聞卿竹笑得自豪:“鎮國大將軍,乃是家父。”
安承權聞言一驚:“你是……長林將軍?”
很明顯,聞卿至的名聲更為人所熟知。
聞卿竹臉色變了變,一家子將軍,就他籍籍無名,多冒昧啊。
“長林將軍是他兄長,他是聞家二公子,當今武狀元,現任驍騎營都尉一職。”
看出他的尷尬,寧絕在一邊開口:“此行任務,由他與我共同負責,殿下若有什麽問題,也可與他商議。”
安承權點頭,聞大將軍的兒子,定非凡俗之輩,長林將軍如此,他的兄弟,自然也應該一樣。
三人執杯輕碰,寒暄過後,就步入了正題。
安承權先問:“寧大人,上次所言,陛下可有迴複?”
寧絕點頭:“殿下的要求,我已盡數上稟,聖上深思熟慮後答複,同意廢除共治一事,不過,於兵權之上,無法退讓太多,六成已是極限,畢竟,藩王擁兵自重,向來是國之大忌。”
啟安帝最忌諱什麽,安承權自然明白。
潞州四城的兵馬共五萬有餘,六成兵權便是三萬人……
意料之中的結果,倒也不是很難接受。
安承權點了點頭:“如此,也足夠了。”
“我同意陛下的條件,但是,為保自身安全,我也需要陛下一個切實的承諾。”
寧絕抬眼:“什麽承諾?”
“大昇國法,親王爵位,承襲者自降一級,親王之下為嗣王,嗣王之下為郡王,而後為國公、郡公……每降一階,其下封地一減,至五代而盡收……”
安承權略微猶豫後,才緩緩說道:“因此,我希望在國公之前,陛下能保留四城封地完整,暫不削藩。”
這條件可不小。
按照禮法,親王薨世後,嗣王繼位,削地二成,減邑三千,嗣王逝世,再削地二成,減邑一半,以此類推,直至縣公後收迴全部封地,僅留三百食邑。
啟安帝本就想要削藩,如此情況下,他怎麽可能答應保留四城完整,還要留三代,百餘年啊。
“殿下這要求,莫說陛下,寧某也實難認同。”
寧絕神情嚴肅,道:“禮法難違,人心難測,若開了這個先例,那日後藩王皆以此為鑒,蓄兵威脅,以達目的,那帝王何堪,大昇威嚴何在?”
燕王和勤王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能各自養出屬於自己的猛虎精銳,那安承權所要求的這百餘年,又會發生什麽?
誰都無法預料將來之事。
百年之後,這個決定或許會演變成另一個隱藏的漏洞和危害。
人心是最不可控的東西,就算是安承權,也無法保證能約束後代子孫,就像現在的燕王一樣,他仁慈忠義,還不是一樣養出了兩個野心勃勃的兒子。
安承權並非不懂這個道理,他猶豫著,不想退讓,卻又深知不太可能。
手指輕撫杯沿,寧絕斂著眉,緩緩說道:“保留封地是不可能的事,不過,我可以替你請求到,十年之內,保你嗣王之位無虞。”
十年,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
足夠四城休養生息,卻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安承權沉默良久:“寧大人不覺得,這條件極不對等嗎?”
“相較於昭仁殿上那一堆折子,陛下已經很仁慈了。”寧絕看向聞卿竹:“若今日來的是大將軍,那別說十年,恐怕十個時辰,殿下都爭取不到吧。”
他是個文臣,還有耐心一點點跟他商談,可若換了武將,那就是直接兵戎相見了。
明晃晃的恩威並施,讓安承權不自主握緊了雙手。
當生存與死亡成了選擇題,權勢與利益就明顯微不足道了,他不想潞州四城遭遇戰火,不想百姓流離失所,更不想祖父心血付諸東流,於是,他就隻能一退再退,哪怕已經超過底線,他也無可奈何。
誰叫自己能力不足,無法與之抗衡呢。
“若寧大人能說服陛下,在下願意奉上六成兵權。”終於,他還是鬆了口:“不過還是需要陛下親手書寫一份詔書,以旨換權,兩方見證。”
寧絕揚唇,頷首同意:“一切依殿下所言,大功告成那日,寧絕當雙手奉上聖旨,以安殿下之心。”
他神情自若,一臉的胸有成竹,好似將一切都把握在手裏,什麽事都難不倒他一樣。
少年吸睛不止於相貌,那一副穩操勝券的自信更令人神往。
“寧大人可真謂是深謀遠慮的好手。”
安承權目光沉沉,止不住歎息:“大昇有此智囊,必定百年興榮。”
而他,注定是在他手裏拿不到多少好處了。
“殿下說笑了,在下不過奉命行事而已,一切都是聖上的意思。”寧絕搖頭失笑,他可不想把這不討喜的事往身上攬。
要怪就怪啟安帝吧,都是他的主意。
瞧著他那狡黠的雙眼,安承權也笑了:“先前我還疑心,寧大人如此年輕,陛下怎會放心讓你一個人前來此地,如今看來,倒是我狹隘了,寧大人足智多謀,隻怕朝堂上那群老狐狸也要遜色幾分。”
“殿下這話可折煞我了……”
“實話實說而已。”
“京都能人萬千,我不過海中一粟,不敢妄自托大。”
“是嗎?”安承權看著他,雙眼亮晶晶的:“那得空,我定要去京都瞧瞧,屆時還請寧大人多多招待。”
寧絕禮貌頷首:“榮幸之至……”
沒有皇帝允許,藩王可不能隨便進京,所以這話,大多也隻是說說而已,他並沒有太當真。
兩人越聊越起勁,聞卿竹單手撐著下巴,百無聊賴的看著他們相互客套。
從風景聊到人文,眼看越扯越遠,在安承權問起京都有哪些美食時,寧絕終於忍不住,巧妙的將話題帶了迴來。
“京都美食千千萬,在下未曾一一嚐過,不過,來潞城後,我聽聞城中有一家名為留香齋的酒樓,他們做的香酥鴨十分味美,素有天下第一品之美名,我們來了那麽久,都還沒機會去嚐一嚐。”
他看著安承權,笑吟吟道:“殿下哪日若有空,我們一同去試試,如何?”
一起吃個飯的要求,並不算過分。
但是,安承權沒辦法答應。
他輕歎道:“寧大人相邀,我本不應拒絕,隻不過,短期內我可能是沒時間了。”
想到他們的合作,他也沒有隱瞞。
“三日前,祖父下令讓我去金虎營任職,最多明日,我就該去了。”
金虎營,潞城三大軍營之一,寧絕從暗哨傳迴的消息裏看到過,統帥是安明玧,營中兵馬共七千餘人,是潞城最強悍的護城之軍。
柔和的眉頭皺起,指尖摩挲手腕,寧絕麵色有些凝重:“三殿下剛被撤了職,你就進了金虎營,這隻怕不是什麽好事吧?”
安承權點頭,無奈道:“莫說旁人了,就連我自己都覺得,我肯定是奔著奪權去的。”
不管他有沒有那個意思,別人都會如此猜測,尤其是安明玧,隻怕恨不得生啖其肉,從他派了七八個人盯著北院的行為就能看出來,他大約已經收到消息,並且開始行動了。
寧絕垂首沉思,聞卿竹滿目不解道:“既然這樣,那你怎麽不拒絕呢?”
明知是刀山火海,及時避開不就行了嗎?何必硬闖?
“若能拒絕就好了。”
安承權長歎:“我是沒那個心思,可我四叔有啊,他就指望著我能取而代之呢。”
四叔……安明訾?
寧絕腦海裏閃過那個坐在輪椅上的中年男人。
聞卿竹還是不明所以:“你四叔叫你去你就去啊?他怎麽不自己去?”
安承權抬眼看向他:“我四叔要是能走,肯定親自上陣,可惜,他的腿於二十年前被廢,如今隻能借著輪椅出行。”
所以,他是礙於行走,才會把任務丟給旁人?
寧絕輕叩桌麵,道:“敢問殿下,四殿下的腿傷,因何而來?”
沒想到他會問這件事,安承權一怔,囁嚅許久,才慢慢開口:“那是很久遠的事了,二十年前,我父親與二叔共同前往曆城清剿匪患,最後父親陣亡,二叔負傷迴府,據他所說,是因為父親誤判,導致我方誤入敵人圈套,最終損失慘重……”
“那時候,四叔與我父親關係親密,得知山匪與曆城城守勾結,唯恐父親遭難,他便帶著十幾個下屬趕往除匪的萬陀山,然而,不幸的是,他才行至半路,就遭遇伏擊,一群手段狠毒的殺手竄出,不但殺了他所有下屬,還廢了他的雙腿……”
說到這裏,安承權的聲音明顯哽咽了兩下:“若不是父親的親衛及時趕到救了他,想必四叔也會死於曆城邊野。”
除匪,遇險,官匪勾結,殺手……
寧絕想到那日在燕王府,安明玧和安明櫪的對話。
安明櫪說,是安明玧借他之手害死了安明昇,並且,他的臉也是受安明昇所傷……
什麽除匪平亂,不過是兩兄弟聯手的算計罷了。
寧絕喟歎:“殿下,你真的相信你父親是死於匪亂嗎?”
“那一行共千餘人,父親親兵占一半,然最後二叔帶迴來的,隻有三十四名夥夫,也就是說,除他之外,參戰之人無一生還。”
安承權緊咬牙關,眼中恨意浮現:“父親一貫安不忘危,就算一時失察,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所有人都死了,唯獨安明櫪活著迴來,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麽,都由他一人杜撰,是真是假,也無從求證。
聞卿竹聽得眉頭緊蹙:“那些救了四殿下的親衛呢?他們還活著嗎?”
安承權搖頭:“為了保護昏迷不醒的四叔,他們拚死與殺手鏖戰,最終隻剩一人突圍,勉強把四叔送到潞城城門口,一句話都沒來得及說,就氣絕身亡了。”
所以,最後一個可能知道實情的人也沒了。
後來燕王也曾派人徹查過此事,但是,他們去晚了一步,曆城城守已經自縊身亡,所有關於之人死的死,逃的逃,就好像有人提前報了信一樣,最後一個有用的知情人都沒抓到。
聞卿竹低喃:“所有人都死光了,那是非真假豈不由安明櫪一個人說了算?”
“沒錯。”
安承權幾乎咬牙,袖裏的拳頭也握緊了:“所以這麽多年,父親的冤屈從未洗清,百姓依舊認為,是他害了所有人。”
懸案未結,真假不清,安明昇幾十年積累的好名聲被一夕敗壞,百姓不會關心他曾經做了多少好事,每每提起,隻曉得他害死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家庭。
“那你現在查清真相了嗎?”聞卿竹問。
安承權擰緊眉頭,沉吟許久才道:“多數是查清了,但證據還不夠。”
事情過去太久了,當年的人消失無蹤,盡管他花了所有精力去探查,但結果總是不盡人意。
潞城河街邊,一條兩層高的遊船閃爍著微光,船身封得嚴實,除了兩盞花燈高懸,再無多餘的裝飾,簡潔而低調的浮在水中。
天乾迎著安承權上船後,解開攬繩,任由水波推著船隻慢慢駛向河中央。
二人走到船室,天乾推開門,待安承權進入,他則關上門守在了外麵。
碩大的船室內空無一人,微弱的燭光襯得人影搖搖晃晃,安承權往前走著,撥開珠簾紗幔,於屏風後,看到了一身白衣的寧絕和另一個不曾見過的黑衣少年。
他兩人圍桌而坐,聽到動靜齊齊側目,目光相撞,寧絕與少年起身,揖手問了聲好:“王孫殿下來了,請坐。”
安承權頷首,上前坐下,眼前美酒佳肴均備,左右二人落座後,寧絕端起白玉壺,動作優雅的給他斟了杯酒。
安承權正襟危坐,看著一旁的少年,問:“這位是?”
“聞卿竹。”聞卿竹拱了拱手。
聞,可是個不多見的姓氏。
而京都中,名聲最響亮的,便隻有一家。
“敢問閣下,與鎮國大將軍是何關係?”
聞卿竹笑得自豪:“鎮國大將軍,乃是家父。”
安承權聞言一驚:“你是……長林將軍?”
很明顯,聞卿至的名聲更為人所熟知。
聞卿竹臉色變了變,一家子將軍,就他籍籍無名,多冒昧啊。
“長林將軍是他兄長,他是聞家二公子,當今武狀元,現任驍騎營都尉一職。”
看出他的尷尬,寧絕在一邊開口:“此行任務,由他與我共同負責,殿下若有什麽問題,也可與他商議。”
安承權點頭,聞大將軍的兒子,定非凡俗之輩,長林將軍如此,他的兄弟,自然也應該一樣。
三人執杯輕碰,寒暄過後,就步入了正題。
安承權先問:“寧大人,上次所言,陛下可有迴複?”
寧絕點頭:“殿下的要求,我已盡數上稟,聖上深思熟慮後答複,同意廢除共治一事,不過,於兵權之上,無法退讓太多,六成已是極限,畢竟,藩王擁兵自重,向來是國之大忌。”
啟安帝最忌諱什麽,安承權自然明白。
潞州四城的兵馬共五萬有餘,六成兵權便是三萬人……
意料之中的結果,倒也不是很難接受。
安承權點了點頭:“如此,也足夠了。”
“我同意陛下的條件,但是,為保自身安全,我也需要陛下一個切實的承諾。”
寧絕抬眼:“什麽承諾?”
“大昇國法,親王爵位,承襲者自降一級,親王之下為嗣王,嗣王之下為郡王,而後為國公、郡公……每降一階,其下封地一減,至五代而盡收……”
安承權略微猶豫後,才緩緩說道:“因此,我希望在國公之前,陛下能保留四城封地完整,暫不削藩。”
這條件可不小。
按照禮法,親王薨世後,嗣王繼位,削地二成,減邑三千,嗣王逝世,再削地二成,減邑一半,以此類推,直至縣公後收迴全部封地,僅留三百食邑。
啟安帝本就想要削藩,如此情況下,他怎麽可能答應保留四城完整,還要留三代,百餘年啊。
“殿下這要求,莫說陛下,寧某也實難認同。”
寧絕神情嚴肅,道:“禮法難違,人心難測,若開了這個先例,那日後藩王皆以此為鑒,蓄兵威脅,以達目的,那帝王何堪,大昇威嚴何在?”
燕王和勤王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能各自養出屬於自己的猛虎精銳,那安承權所要求的這百餘年,又會發生什麽?
誰都無法預料將來之事。
百年之後,這個決定或許會演變成另一個隱藏的漏洞和危害。
人心是最不可控的東西,就算是安承權,也無法保證能約束後代子孫,就像現在的燕王一樣,他仁慈忠義,還不是一樣養出了兩個野心勃勃的兒子。
安承權並非不懂這個道理,他猶豫著,不想退讓,卻又深知不太可能。
手指輕撫杯沿,寧絕斂著眉,緩緩說道:“保留封地是不可能的事,不過,我可以替你請求到,十年之內,保你嗣王之位無虞。”
十年,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
足夠四城休養生息,卻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安承權沉默良久:“寧大人不覺得,這條件極不對等嗎?”
“相較於昭仁殿上那一堆折子,陛下已經很仁慈了。”寧絕看向聞卿竹:“若今日來的是大將軍,那別說十年,恐怕十個時辰,殿下都爭取不到吧。”
他是個文臣,還有耐心一點點跟他商談,可若換了武將,那就是直接兵戎相見了。
明晃晃的恩威並施,讓安承權不自主握緊了雙手。
當生存與死亡成了選擇題,權勢與利益就明顯微不足道了,他不想潞州四城遭遇戰火,不想百姓流離失所,更不想祖父心血付諸東流,於是,他就隻能一退再退,哪怕已經超過底線,他也無可奈何。
誰叫自己能力不足,無法與之抗衡呢。
“若寧大人能說服陛下,在下願意奉上六成兵權。”終於,他還是鬆了口:“不過還是需要陛下親手書寫一份詔書,以旨換權,兩方見證。”
寧絕揚唇,頷首同意:“一切依殿下所言,大功告成那日,寧絕當雙手奉上聖旨,以安殿下之心。”
他神情自若,一臉的胸有成竹,好似將一切都把握在手裏,什麽事都難不倒他一樣。
少年吸睛不止於相貌,那一副穩操勝券的自信更令人神往。
“寧大人可真謂是深謀遠慮的好手。”
安承權目光沉沉,止不住歎息:“大昇有此智囊,必定百年興榮。”
而他,注定是在他手裏拿不到多少好處了。
“殿下說笑了,在下不過奉命行事而已,一切都是聖上的意思。”寧絕搖頭失笑,他可不想把這不討喜的事往身上攬。
要怪就怪啟安帝吧,都是他的主意。
瞧著他那狡黠的雙眼,安承權也笑了:“先前我還疑心,寧大人如此年輕,陛下怎會放心讓你一個人前來此地,如今看來,倒是我狹隘了,寧大人足智多謀,隻怕朝堂上那群老狐狸也要遜色幾分。”
“殿下這話可折煞我了……”
“實話實說而已。”
“京都能人萬千,我不過海中一粟,不敢妄自托大。”
“是嗎?”安承權看著他,雙眼亮晶晶的:“那得空,我定要去京都瞧瞧,屆時還請寧大人多多招待。”
寧絕禮貌頷首:“榮幸之至……”
沒有皇帝允許,藩王可不能隨便進京,所以這話,大多也隻是說說而已,他並沒有太當真。
兩人越聊越起勁,聞卿竹單手撐著下巴,百無聊賴的看著他們相互客套。
從風景聊到人文,眼看越扯越遠,在安承權問起京都有哪些美食時,寧絕終於忍不住,巧妙的將話題帶了迴來。
“京都美食千千萬,在下未曾一一嚐過,不過,來潞城後,我聽聞城中有一家名為留香齋的酒樓,他們做的香酥鴨十分味美,素有天下第一品之美名,我們來了那麽久,都還沒機會去嚐一嚐。”
他看著安承權,笑吟吟道:“殿下哪日若有空,我們一同去試試,如何?”
一起吃個飯的要求,並不算過分。
但是,安承權沒辦法答應。
他輕歎道:“寧大人相邀,我本不應拒絕,隻不過,短期內我可能是沒時間了。”
想到他們的合作,他也沒有隱瞞。
“三日前,祖父下令讓我去金虎營任職,最多明日,我就該去了。”
金虎營,潞城三大軍營之一,寧絕從暗哨傳迴的消息裏看到過,統帥是安明玧,營中兵馬共七千餘人,是潞城最強悍的護城之軍。
柔和的眉頭皺起,指尖摩挲手腕,寧絕麵色有些凝重:“三殿下剛被撤了職,你就進了金虎營,這隻怕不是什麽好事吧?”
安承權點頭,無奈道:“莫說旁人了,就連我自己都覺得,我肯定是奔著奪權去的。”
不管他有沒有那個意思,別人都會如此猜測,尤其是安明玧,隻怕恨不得生啖其肉,從他派了七八個人盯著北院的行為就能看出來,他大約已經收到消息,並且開始行動了。
寧絕垂首沉思,聞卿竹滿目不解道:“既然這樣,那你怎麽不拒絕呢?”
明知是刀山火海,及時避開不就行了嗎?何必硬闖?
“若能拒絕就好了。”
安承權長歎:“我是沒那個心思,可我四叔有啊,他就指望著我能取而代之呢。”
四叔……安明訾?
寧絕腦海裏閃過那個坐在輪椅上的中年男人。
聞卿竹還是不明所以:“你四叔叫你去你就去啊?他怎麽不自己去?”
安承權抬眼看向他:“我四叔要是能走,肯定親自上陣,可惜,他的腿於二十年前被廢,如今隻能借著輪椅出行。”
所以,他是礙於行走,才會把任務丟給旁人?
寧絕輕叩桌麵,道:“敢問殿下,四殿下的腿傷,因何而來?”
沒想到他會問這件事,安承權一怔,囁嚅許久,才慢慢開口:“那是很久遠的事了,二十年前,我父親與二叔共同前往曆城清剿匪患,最後父親陣亡,二叔負傷迴府,據他所說,是因為父親誤判,導致我方誤入敵人圈套,最終損失慘重……”
“那時候,四叔與我父親關係親密,得知山匪與曆城城守勾結,唯恐父親遭難,他便帶著十幾個下屬趕往除匪的萬陀山,然而,不幸的是,他才行至半路,就遭遇伏擊,一群手段狠毒的殺手竄出,不但殺了他所有下屬,還廢了他的雙腿……”
說到這裏,安承權的聲音明顯哽咽了兩下:“若不是父親的親衛及時趕到救了他,想必四叔也會死於曆城邊野。”
除匪,遇險,官匪勾結,殺手……
寧絕想到那日在燕王府,安明玧和安明櫪的對話。
安明櫪說,是安明玧借他之手害死了安明昇,並且,他的臉也是受安明昇所傷……
什麽除匪平亂,不過是兩兄弟聯手的算計罷了。
寧絕喟歎:“殿下,你真的相信你父親是死於匪亂嗎?”
“那一行共千餘人,父親親兵占一半,然最後二叔帶迴來的,隻有三十四名夥夫,也就是說,除他之外,參戰之人無一生還。”
安承權緊咬牙關,眼中恨意浮現:“父親一貫安不忘危,就算一時失察,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所有人都死了,唯獨安明櫪活著迴來,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麽,都由他一人杜撰,是真是假,也無從求證。
聞卿竹聽得眉頭緊蹙:“那些救了四殿下的親衛呢?他們還活著嗎?”
安承權搖頭:“為了保護昏迷不醒的四叔,他們拚死與殺手鏖戰,最終隻剩一人突圍,勉強把四叔送到潞城城門口,一句話都沒來得及說,就氣絕身亡了。”
所以,最後一個可能知道實情的人也沒了。
後來燕王也曾派人徹查過此事,但是,他們去晚了一步,曆城城守已經自縊身亡,所有關於之人死的死,逃的逃,就好像有人提前報了信一樣,最後一個有用的知情人都沒抓到。
聞卿竹低喃:“所有人都死光了,那是非真假豈不由安明櫪一個人說了算?”
“沒錯。”
安承權幾乎咬牙,袖裏的拳頭也握緊了:“所以這麽多年,父親的冤屈從未洗清,百姓依舊認為,是他害了所有人。”
懸案未結,真假不清,安明昇幾十年積累的好名聲被一夕敗壞,百姓不會關心他曾經做了多少好事,每每提起,隻曉得他害死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家庭。
“那你現在查清真相了嗎?”聞卿竹問。
安承權擰緊眉頭,沉吟許久才道:“多數是查清了,但證據還不夠。”
事情過去太久了,當年的人消失無蹤,盡管他花了所有精力去探查,但結果總是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