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縣的天空陰雲密布,趙文清、李青雲、薛逸風三人坐在縣衙後院的小廳中,氣氛沉重而壓抑。桌上擺著三碗熱茶,卻無人動手。
趙文清輕歎一聲,打破沉默:“這次的事情,雖然結果未盡如人意,但至少讓百姓得到了些許實惠。張敬澤雖然暫時被壓製,但他在府衙的靠山未動,遲早還會卷土重來。”
李青雲緩緩點頭,目光堅定:“趙兄,您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這次雖未能扳倒張敬澤,但也讓他有所忌憚。隻要您繼續堅守本心,為百姓謀福,終能讓更多人看到正義的力量。”
趙文清笑了笑,眼中卻藏著一抹憂慮:“青雲,你說得沒錯。但我也清楚,在這腐敗的體製下,我能做的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官場中人,若沒有足夠的權勢,就像風中的燭火,隨時可能熄滅。”
薛逸風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趙兄,你的信念讓我敬佩,但你也要多加防備。張敬澤絕不是善罷甘休之人,他的報複隻會更加陰狠。”
趙文清神色一肅,點頭說道:“多謝薛兄提醒。我知道,張敬澤不會輕易罷休。可若我因懼怕報複而退縮,又如何對得起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
李青雲將手中的茶碗放下,站起身來,拱手說道:“趙兄,青雲此次遊曆,得您悉心指點,不勝感激。通過這次的遊曆,我也讓社會和朝廷有了更敏銳的認識,如今出來也有一年,我要準備迴去備考。今天告別後,不知何時再見,但我希望您能保重自己。”
趙文清看著他,眼中浮現一絲不舍:“青雲,你還年輕,卻已有如此覺悟。我相信,未來你必定能做出更大的作為。但無論如何,切記莫要輕視張敬澤,他是個睚眥必報之人。若有任何消息,記得及時告知我。”
薛逸風拍了拍趙文清的肩膀,語氣雖冷,但藏著關切:“趙兄,青雲說得對。我們走後,你更要多留意周圍的動靜。若真有什麽無法處理的事情,隻需傳信一封,我自會趕來助你。”
趙文清笑了笑,眼中卻多了幾分堅定:“兩位放心。我趙某雖微末之身,卻也有守土之責。張敬澤雖有靠山,但他若敢再行不義,我自會與他鬥到底。”
幾人一同走出縣衙,來到門口。天邊的雲層漸漸散開,露出一絲陽光,映得街道上泛起微光。
李青雲看著熙熙攘攘的行人,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迴頭看向趙文清,認真說道:“趙兄,這次遊曆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曾以為,正義和秩序是天經地義的存在,但現在我明白,若無強大的力量去推動,一切不過是空談。”
趙文清點頭:“青雲,這一路你經曆了許多,我也看到你的成長。但記住,力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它。千萬不要被仇恨蒙蔽了雙眼。”
薛逸風斜靠在門柱上,輕笑道:“青雲,趙兄的話要聽。你的路還長,莫急於一時。我們修習武藝,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守護真正值得守護的東西。”
李青雲沉思片刻,重重點頭:“兩位教誨,青雲銘記於心。”
趙文清看著李青雲和薛逸風即將遠去的背影,眼中浮現出一抹複雜的情感。他喃喃說道:“願你們一路順遂,也願我還有機會與你們並肩而戰。”
街道上人來人往,李青雲的心情卻格外沉重。他側頭看向薛逸風,低聲說道:“薛兄,這一次讓我更加明白,我們所麵對的敵人不僅是一個張敬澤,更是整個製度。要想改變,談何容易?”
薛逸風雙手抱胸,目視前方,冷冷說道:“改變從來不是容易的事。青雲,這條路注定荊棘滿布,但你若決定走下去,我便陪你。”
幾天後,兩人迴到趙府。
傍晚時分,趙府內燈火通明,李青雲與薛逸風坐在廳堂內,麵對著趙父趙母,細細講述一路遊曆的所見所聞。大廳中,燭光跳動,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氣氛雖平和,卻隱隱透著幾分沉重。
趙父放下手中的茶盞,眉頭微蹙,問道:“青雲,這一路看來,你們閱曆不少。那些村民的艱難,我雖未親眼所見,也能想象。但這些,遠不及文清在蘭陵縣的境況讓人揪心。”
趙母目光含憂,語氣柔和卻難掩擔憂:“青雲,薛公子,文清在信裏雖然提到一些事情,但總是輕描淡寫。到底蘭陵縣的情況有多糟?”
李青雲略一沉思,將趙文清與張敬澤之間的矛盾緩緩講述。包括張敬澤如何利用職權貪墨民財,如何在府衙庇護下逃脫懲罰,以及趙文清如何孤身與之鬥爭。每一個細節都如同刀鋒,割在趙父趙母的心頭。
趙父聽得臉色鐵青,猛地拍案而起,怒道:“府衙包庇張敬澤,此等行徑,簡直是官場的毒瘤!文清剛剛上任,就要麵對如此汙濁的環境,這些上官何以服眾,何以治國?”
趙母被這一聲怒拍嚇了一跳,趕忙拉住趙父的手,低聲勸道:“老爺,您別激動,先聽青雲說完。”
趙父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坐迴椅子上,沉聲說道:“青雲,薛公子,你們繼續說。”
李青雲點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沉重:“趙伯父,趙伯母,文清大哥在蘭陵縣的確非常辛苦。他努力為百姓爭取公道,卻屢屢受阻。張敬澤背後有府衙鄭大人的庇護,而府衙的態度又是息事寧人,讓文清大哥孤立無援。”
他停頓了一下,低聲補充道:“文清大哥不僅要麵對官場的黑暗,還要提防張敬澤暗中的報複。他雖麵帶微笑,但我們都看得出,他內心的壓力有多大。”
趙母的眼眶微微泛紅,手緊握著帕子,顫聲說道:“文清從小就有自己的誌向,他做官是為了替百姓謀福。可他畢竟還年輕,遇到這種事,萬一有個閃失,我們可怎麽辦?”
趙父歎了口氣,語氣沉重:“文清雖然剛正不阿,但官場並非隻有正直就能立足。他是我們的兒子,但更是蘭陵縣的父母官。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百姓,可惜現在的官場,腐敗透頂,張敬澤這種人,哪裏能輕易撼動?”
趙母聞言,更是止不住地流淚:“老爺,我隻盼著他能平安無事,哪怕少做些事,也好過招惹這些惡人啊。”
薛逸風冷聲說道:“伯母放心,文清是我兄弟,隻要有我在,便不會讓任何人傷害到他。”
李青雲也附和道:“趙伯母,薛兄說得對。這一路我們都看到了文清大哥的堅持,他是值得信賴的人。隻要我們同心協力,就一定能幫他度過難關。”
趙父捋了捋胡須,目光複雜地看著兩人:“你們兩個年輕人,心懷大誌,我很欣慰。青雲,文清常在信中提起你,說你雖年紀輕輕,但誌向遠大,胸懷天下。如今親眼見到,我才知道他沒有誇張。”
他頓了頓,又看向薛逸風:“薛公子,你雖為江湖人,但能為了兄弟不顧危險,冒著生命危險幫文清,實在難能可貴。若不是有你們,我這心早就懸到了嗓子眼。”
李青雲神色一正,認真說道:“趙伯父,文清大哥不隻是我的兄長,更是我的榜樣。他教會了我許多道理,如何為人,如何為官,我自當盡力為他分憂。”
趙父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文清是我兒子,我為他驕傲,但更為他擔憂。如今的朝廷,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湧。青雲,薛公子,我隻求你們在他需要的時候,多幫他一把。”
趙母也叮囑道:“青雲,薛公子,你們也是文清的朋友,我就把他托付給你們了。無論發生什麽事,請一定照顧好他。”
李青雲鄭重地拱手說道:“伯母放心,文清大哥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當晚,兩人在趙府休息。一夜無事。
第二天清晨,趙府的院中灑滿了陽光。李青雲和薛逸風整理了一番後,便向村裏徐子謙的小院出發。
徐子謙的小院依舊靜謐,周圍的竹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竹香。推開院門,徐子謙正坐在院中,手中捧著一本書,神情專注。
“先生,青雲迴來了。”李青雲快步走到徐子謙身前,恭敬地行禮。
徐子謙抬起頭,目光掠過兩人,臉上浮現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青雲,薛公子,你們平安歸來就好。快坐下,給我說說,這一路的經曆如何?”
李青雲和薛逸風坐下,將遊曆的所見所聞一一道來,特別是蘭陵縣的經曆,從趙文清與張敬澤的矛盾,到府衙鄭大人的庇護,再到最後張敬澤的妥協,他們一五一十地講述。
徐子謙聽完,眉頭深鎖,輕歎一聲:“官場如棋局,貪腐之風盤根錯節,蘭陵縣的事情不過是冰山一角。文清能夠堅持至今,已屬難得。但他的路注定艱難,你們也要做好準備。”
李青雲點頭:“先生,我已經深刻認識到,朝廷的腐敗與社會的不公是何等嚴重。這次遊曆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誌向。”
徐子謙欣慰地笑了笑,隨後語重心長地說道:“青雲,你的決心我很欣賞。但你要記住,想改變一切,僅憑熱血是不夠的。要學會權衡,學會隱忍,才能真正找到破局之道。”
薛逸風冷聲插話:“先生說得不錯。不過,有時候隱忍未必能換來正義,該亮劍的時候,也得毫不猶豫。”
徐子謙微微一笑:“劍與筆相輔相成,這一點青雲已經在實踐中學會了。你們二人要繼續互相扶持,將來才能走得更遠。”
從徐子謙的小院告別後,李青雲和薛逸風馬不停蹄地趕往山中,去拜見周淩風。
周淩風的茅草屋依舊簡單樸素,門口的竹劍隨風而動,屋內傳來劍招破空的聲音。李青雲和薛逸風推門而入,正見周淩風正在練劍,一套劍法行雲流水,帶著幾分瀟灑。
“師父,我們迴來了!”李青雲喊道,聲音中透著一絲興奮。
周淩風收劍而立,目光在兩人身上掃過,點頭道:“看來這一路沒讓你們白跑,氣勢與以往相比大不一樣了。”
李青雲上前,將這一路的經曆細細講述,特別是蘭陵縣與張敬澤鬥智鬥勇的過程。他說到趙文清如何獨自麵對困境,自己與薛逸風如何幫助調查證據,再到張敬澤如何通過府衙庇護全身而退,語氣中難掩憤慨。
周淩風聽完後,冷笑一聲:“官場的肮髒程度,比你們想象的還要複雜百倍。蘭陵縣的事隻是你們麵對的第一個考驗,未來若還要走仕途,這種事情還會遇到更多。”
李青雲低頭沉思,隨後抬起頭說道:“師父,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雖然路很難走,但我會堅持下去,無論如何也要為百姓爭取一線公道。”
周淩風點點頭,眼中透著一絲欣慰:“很好,你能有這樣的覺悟,我很欣慰。但記住,行走江湖,不能隻憑一腔熱血。劍招也好,智慧也好,都是你生存下去的關鍵。”
薛逸風笑道:“師父放心,有我在,青雲不會有事。”
周淩風目光冷冽,語氣中多了一份嚴肅:“你們二人,雖是師兄弟,但性格不同,理念也有差異。將來若遇到危急關頭,要相互信任,切莫內耗。否則,不僅是你們,連你們的信念都會毀於一旦。”
周淩風神色嚴肅地帶著兩人來到了屋後,隻見那裏有一片寬闊而空曠的平地,四周綠樹環繞,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他停下腳步,抬起手指向那片空地,緩聲道:“此處便是為師平日裏練劍之所。”
接著,他目光如炬地看著麵前的李青雲和薛逸風,語重心長地說:“你們此次歸來,務必要將‘淩風劍法’與‘風雲三劍’再度精研、反複錘煉一番。須知這兩套劍法乃是上乘武學,唯有將其修煉至登峰造極之境,方可於江湖及朝堂之上安身立命啊。”
李青雲與薛逸風聽聞師父所言,不禁對視一眼,而後雙雙抱拳躬身,異口同聲地朗聲迴應道:“謹遵師命!弟子定當全力以赴,不負師父厚望!”
趙文清輕歎一聲,打破沉默:“這次的事情,雖然結果未盡如人意,但至少讓百姓得到了些許實惠。張敬澤雖然暫時被壓製,但他在府衙的靠山未動,遲早還會卷土重來。”
李青雲緩緩點頭,目光堅定:“趙兄,您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這次雖未能扳倒張敬澤,但也讓他有所忌憚。隻要您繼續堅守本心,為百姓謀福,終能讓更多人看到正義的力量。”
趙文清笑了笑,眼中卻藏著一抹憂慮:“青雲,你說得沒錯。但我也清楚,在這腐敗的體製下,我能做的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官場中人,若沒有足夠的權勢,就像風中的燭火,隨時可能熄滅。”
薛逸風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趙兄,你的信念讓我敬佩,但你也要多加防備。張敬澤絕不是善罷甘休之人,他的報複隻會更加陰狠。”
趙文清神色一肅,點頭說道:“多謝薛兄提醒。我知道,張敬澤不會輕易罷休。可若我因懼怕報複而退縮,又如何對得起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
李青雲將手中的茶碗放下,站起身來,拱手說道:“趙兄,青雲此次遊曆,得您悉心指點,不勝感激。通過這次的遊曆,我也讓社會和朝廷有了更敏銳的認識,如今出來也有一年,我要準備迴去備考。今天告別後,不知何時再見,但我希望您能保重自己。”
趙文清看著他,眼中浮現一絲不舍:“青雲,你還年輕,卻已有如此覺悟。我相信,未來你必定能做出更大的作為。但無論如何,切記莫要輕視張敬澤,他是個睚眥必報之人。若有任何消息,記得及時告知我。”
薛逸風拍了拍趙文清的肩膀,語氣雖冷,但藏著關切:“趙兄,青雲說得對。我們走後,你更要多留意周圍的動靜。若真有什麽無法處理的事情,隻需傳信一封,我自會趕來助你。”
趙文清笑了笑,眼中卻多了幾分堅定:“兩位放心。我趙某雖微末之身,卻也有守土之責。張敬澤雖有靠山,但他若敢再行不義,我自會與他鬥到底。”
幾人一同走出縣衙,來到門口。天邊的雲層漸漸散開,露出一絲陽光,映得街道上泛起微光。
李青雲看著熙熙攘攘的行人,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迴頭看向趙文清,認真說道:“趙兄,這次遊曆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曾以為,正義和秩序是天經地義的存在,但現在我明白,若無強大的力量去推動,一切不過是空談。”
趙文清點頭:“青雲,這一路你經曆了許多,我也看到你的成長。但記住,力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它。千萬不要被仇恨蒙蔽了雙眼。”
薛逸風斜靠在門柱上,輕笑道:“青雲,趙兄的話要聽。你的路還長,莫急於一時。我們修習武藝,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守護真正值得守護的東西。”
李青雲沉思片刻,重重點頭:“兩位教誨,青雲銘記於心。”
趙文清看著李青雲和薛逸風即將遠去的背影,眼中浮現出一抹複雜的情感。他喃喃說道:“願你們一路順遂,也願我還有機會與你們並肩而戰。”
街道上人來人往,李青雲的心情卻格外沉重。他側頭看向薛逸風,低聲說道:“薛兄,這一次讓我更加明白,我們所麵對的敵人不僅是一個張敬澤,更是整個製度。要想改變,談何容易?”
薛逸風雙手抱胸,目視前方,冷冷說道:“改變從來不是容易的事。青雲,這條路注定荊棘滿布,但你若決定走下去,我便陪你。”
幾天後,兩人迴到趙府。
傍晚時分,趙府內燈火通明,李青雲與薛逸風坐在廳堂內,麵對著趙父趙母,細細講述一路遊曆的所見所聞。大廳中,燭光跳動,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氣氛雖平和,卻隱隱透著幾分沉重。
趙父放下手中的茶盞,眉頭微蹙,問道:“青雲,這一路看來,你們閱曆不少。那些村民的艱難,我雖未親眼所見,也能想象。但這些,遠不及文清在蘭陵縣的境況讓人揪心。”
趙母目光含憂,語氣柔和卻難掩擔憂:“青雲,薛公子,文清在信裏雖然提到一些事情,但總是輕描淡寫。到底蘭陵縣的情況有多糟?”
李青雲略一沉思,將趙文清與張敬澤之間的矛盾緩緩講述。包括張敬澤如何利用職權貪墨民財,如何在府衙庇護下逃脫懲罰,以及趙文清如何孤身與之鬥爭。每一個細節都如同刀鋒,割在趙父趙母的心頭。
趙父聽得臉色鐵青,猛地拍案而起,怒道:“府衙包庇張敬澤,此等行徑,簡直是官場的毒瘤!文清剛剛上任,就要麵對如此汙濁的環境,這些上官何以服眾,何以治國?”
趙母被這一聲怒拍嚇了一跳,趕忙拉住趙父的手,低聲勸道:“老爺,您別激動,先聽青雲說完。”
趙父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坐迴椅子上,沉聲說道:“青雲,薛公子,你們繼續說。”
李青雲點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沉重:“趙伯父,趙伯母,文清大哥在蘭陵縣的確非常辛苦。他努力為百姓爭取公道,卻屢屢受阻。張敬澤背後有府衙鄭大人的庇護,而府衙的態度又是息事寧人,讓文清大哥孤立無援。”
他停頓了一下,低聲補充道:“文清大哥不僅要麵對官場的黑暗,還要提防張敬澤暗中的報複。他雖麵帶微笑,但我們都看得出,他內心的壓力有多大。”
趙母的眼眶微微泛紅,手緊握著帕子,顫聲說道:“文清從小就有自己的誌向,他做官是為了替百姓謀福。可他畢竟還年輕,遇到這種事,萬一有個閃失,我們可怎麽辦?”
趙父歎了口氣,語氣沉重:“文清雖然剛正不阿,但官場並非隻有正直就能立足。他是我們的兒子,但更是蘭陵縣的父母官。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百姓,可惜現在的官場,腐敗透頂,張敬澤這種人,哪裏能輕易撼動?”
趙母聞言,更是止不住地流淚:“老爺,我隻盼著他能平安無事,哪怕少做些事,也好過招惹這些惡人啊。”
薛逸風冷聲說道:“伯母放心,文清是我兄弟,隻要有我在,便不會讓任何人傷害到他。”
李青雲也附和道:“趙伯母,薛兄說得對。這一路我們都看到了文清大哥的堅持,他是值得信賴的人。隻要我們同心協力,就一定能幫他度過難關。”
趙父捋了捋胡須,目光複雜地看著兩人:“你們兩個年輕人,心懷大誌,我很欣慰。青雲,文清常在信中提起你,說你雖年紀輕輕,但誌向遠大,胸懷天下。如今親眼見到,我才知道他沒有誇張。”
他頓了頓,又看向薛逸風:“薛公子,你雖為江湖人,但能為了兄弟不顧危險,冒著生命危險幫文清,實在難能可貴。若不是有你們,我這心早就懸到了嗓子眼。”
李青雲神色一正,認真說道:“趙伯父,文清大哥不隻是我的兄長,更是我的榜樣。他教會了我許多道理,如何為人,如何為官,我自當盡力為他分憂。”
趙父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文清是我兒子,我為他驕傲,但更為他擔憂。如今的朝廷,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湧。青雲,薛公子,我隻求你們在他需要的時候,多幫他一把。”
趙母也叮囑道:“青雲,薛公子,你們也是文清的朋友,我就把他托付給你們了。無論發生什麽事,請一定照顧好他。”
李青雲鄭重地拱手說道:“伯母放心,文清大哥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當晚,兩人在趙府休息。一夜無事。
第二天清晨,趙府的院中灑滿了陽光。李青雲和薛逸風整理了一番後,便向村裏徐子謙的小院出發。
徐子謙的小院依舊靜謐,周圍的竹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竹香。推開院門,徐子謙正坐在院中,手中捧著一本書,神情專注。
“先生,青雲迴來了。”李青雲快步走到徐子謙身前,恭敬地行禮。
徐子謙抬起頭,目光掠過兩人,臉上浮現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青雲,薛公子,你們平安歸來就好。快坐下,給我說說,這一路的經曆如何?”
李青雲和薛逸風坐下,將遊曆的所見所聞一一道來,特別是蘭陵縣的經曆,從趙文清與張敬澤的矛盾,到府衙鄭大人的庇護,再到最後張敬澤的妥協,他們一五一十地講述。
徐子謙聽完,眉頭深鎖,輕歎一聲:“官場如棋局,貪腐之風盤根錯節,蘭陵縣的事情不過是冰山一角。文清能夠堅持至今,已屬難得。但他的路注定艱難,你們也要做好準備。”
李青雲點頭:“先生,我已經深刻認識到,朝廷的腐敗與社會的不公是何等嚴重。這次遊曆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誌向。”
徐子謙欣慰地笑了笑,隨後語重心長地說道:“青雲,你的決心我很欣賞。但你要記住,想改變一切,僅憑熱血是不夠的。要學會權衡,學會隱忍,才能真正找到破局之道。”
薛逸風冷聲插話:“先生說得不錯。不過,有時候隱忍未必能換來正義,該亮劍的時候,也得毫不猶豫。”
徐子謙微微一笑:“劍與筆相輔相成,這一點青雲已經在實踐中學會了。你們二人要繼續互相扶持,將來才能走得更遠。”
從徐子謙的小院告別後,李青雲和薛逸風馬不停蹄地趕往山中,去拜見周淩風。
周淩風的茅草屋依舊簡單樸素,門口的竹劍隨風而動,屋內傳來劍招破空的聲音。李青雲和薛逸風推門而入,正見周淩風正在練劍,一套劍法行雲流水,帶著幾分瀟灑。
“師父,我們迴來了!”李青雲喊道,聲音中透著一絲興奮。
周淩風收劍而立,目光在兩人身上掃過,點頭道:“看來這一路沒讓你們白跑,氣勢與以往相比大不一樣了。”
李青雲上前,將這一路的經曆細細講述,特別是蘭陵縣與張敬澤鬥智鬥勇的過程。他說到趙文清如何獨自麵對困境,自己與薛逸風如何幫助調查證據,再到張敬澤如何通過府衙庇護全身而退,語氣中難掩憤慨。
周淩風聽完後,冷笑一聲:“官場的肮髒程度,比你們想象的還要複雜百倍。蘭陵縣的事隻是你們麵對的第一個考驗,未來若還要走仕途,這種事情還會遇到更多。”
李青雲低頭沉思,隨後抬起頭說道:“師父,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雖然路很難走,但我會堅持下去,無論如何也要為百姓爭取一線公道。”
周淩風點點頭,眼中透著一絲欣慰:“很好,你能有這樣的覺悟,我很欣慰。但記住,行走江湖,不能隻憑一腔熱血。劍招也好,智慧也好,都是你生存下去的關鍵。”
薛逸風笑道:“師父放心,有我在,青雲不會有事。”
周淩風目光冷冽,語氣中多了一份嚴肅:“你們二人,雖是師兄弟,但性格不同,理念也有差異。將來若遇到危急關頭,要相互信任,切莫內耗。否則,不僅是你們,連你們的信念都會毀於一旦。”
周淩風神色嚴肅地帶著兩人來到了屋後,隻見那裏有一片寬闊而空曠的平地,四周綠樹環繞,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他停下腳步,抬起手指向那片空地,緩聲道:“此處便是為師平日裏練劍之所。”
接著,他目光如炬地看著麵前的李青雲和薛逸風,語重心長地說:“你們此次歸來,務必要將‘淩風劍法’與‘風雲三劍’再度精研、反複錘煉一番。須知這兩套劍法乃是上乘武學,唯有將其修煉至登峰造極之境,方可於江湖及朝堂之上安身立命啊。”
李青雲與薛逸風聽聞師父所言,不禁對視一眼,而後雙雙抱拳躬身,異口同聲地朗聲迴應道:“謹遵師命!弟子定當全力以赴,不負師父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