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斬首豫州刺史
穿越錯誤,我直接創建一個王朝 作者:胖胖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豫州刺史收到林陽的折子,雙手忍不住顫抖起來。他哆哆嗦嗦地打開折子,看到上麵那剛勁有力又透著威嚴的字跡 ——“你兒子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望你好自為之”,隻覺得一陣天旋地轉,差點癱倒在地。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冷汗不停地從額頭冒出,順著臉頰滑落,整個人如同掉進了冰窖一般,寒意從心底直往上冒。“這…… 這怎麽可能?皇帝怎麽會知道這件事?” 他喃喃自語,聲音裏滿是驚恐與絕望。
他環顧四周,感覺仿佛有無數雙眼睛正隱藏在暗處,冷冷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一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打了個冷戰,身體也止不住地顫抖起來。原本還心存僥幸,想著能把這件事遮掩過去,可如今皇帝的折子擺在眼前,所有的幻想都破滅了。
他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出各種可怕的後果,自己徇私枉法、縱容兒子的行為一旦被徹底追查,不僅自己的烏紗帽保不住,恐怕還會麵臨牢獄之災,甚至株連家族。想到這裏,他雙腿一軟,直接癱坐在地上,嘴裏不停地念叨著:“完了,完了……”
他的夫人聽到動靜,趕忙從內室走了出來,看到丈夫這般失魂落魄的模樣,不禁嚇了一跳,連忙問道:“老爺,這是怎麽了?發生什麽事了?”
豫州刺史抬起頭,眼神空洞地看著夫人,有氣無力地說道:“夫人,咱們大禍臨頭了。皇帝知道了咱們兒子撞死路人的事,還派人送來了折子,這下可怎麽辦啊?”
夫人一聽,也嚇得臉色大變,差點昏了過去。她驚慌失措地說道:“這可如何是好?老爺,你快想想辦法啊,可不能讓咱們兒子有事,也不能連累了整個家族啊。”
豫州刺史此刻早已亂了分寸,哪裏還能想出什麽辦法。他無力地搖了搖頭,苦笑著說:“如今還能有什麽辦法,這都是咱們平日裏縱容兒子,又犯下這等糊塗事的報應啊。”
就在這時,外麵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豫州刺史夫婦倆嚇得渾身一顫,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懼。他們知道,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豫州刺史癱坐在地,麵如死灰,眼睜睜地看著官兵們上前,將他五花大綁。他的夫人在一旁哭天搶地,想要撲過去,卻被官兵們攔住。
“老爺,老爺,這可怎麽辦呀!” 夫人哭得肝腸寸斷,眼神中充滿了絕望。
豫州刺史此刻已經沒有了任何反抗的力氣,他被官兵們拖著,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刺史府。街道兩旁圍滿了百姓,他們看著曾經威風凜凜的刺史如今落得這般下場,有的拍手稱快,有的則是一臉的感慨。
“哼,這就是平日裏作威作福的下場,老天爺有眼啊!”
“是啊,這下百姓們可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百姓們的議論聲傳入豫州刺史的耳中,他羞愧地低下了頭,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被押解到京城的大牢後,豫州刺史被扔進了一個陰暗潮濕的牢房裏。他蜷縮在角落裏,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自己過往的種種行為,心中充滿了悔恨。
沒過多久,林陽便開始親自審理豫州刺史的案件。朝堂之上,氣氛嚴肅而緊張,文武百官都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待著皇帝的裁決。
林陽坐在龍椅上,眼神冰冷地看著跪在下麵的豫州刺史,怒斥道:“你身為朝廷命官,本應為民謀福祉,卻縱容兒子草菅人命,還妄圖掩蓋罪行,簡直是罪不可赦!你可知百姓們對你的所作所為有多痛恨?”
豫州刺史渾身顫抖,不停地磕頭求饒:“陛下,臣有罪,臣罪該萬死!求陛下饒臣一命,臣以後再也不敢了。”
林陽冷哼一聲,說道:“饒你一命?那被你兒子撞死的路人,他的命誰來還?你以為你的罪行僅僅是縱容兒子嗎?你在豫州任職期間,貪汙受賄、欺壓百姓,種種惡行,數不勝數。朕若饒了你,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說罷,林陽大手一揮,下令道:“來人,將豫州刺史及其子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豫州刺史聽聞,頓時眼前一黑,癱倒在地。他知道,自己的末日終於來臨了。而這一場判決,也讓朝廷內外的官員們都為之震動,他們深知皇帝整治吏治的決心,從此再也不敢肆意妄為了。
豫州刺史被斬首示眾的消息,如同平地一聲驚雷,迅速在天下傳開了。
以往,在許多官員的心中,總有著 “刑不上大夫” 這樣根深蒂固的觀念,覺得自己身為朝廷命官,即便犯了錯,也總能憑借著身份地位,或是各種人脈關係,逃脫嚴厲的懲處,頂多就是不痛不癢地被訓斥幾句,降降官職罷了。
可如今,豫州刺史的下場實實在在地擺在眼前,那曾經高高在上、威風凜凜的一方大員,就因為縱容兒子犯下惡行,又妄圖掩蓋罪行,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局,而且還是被皇帝親自下令斬首示眾,這無疑是給了那些心存僥幸、平日裏肆意妄為的官員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一時間,整個天下都為之震驚了。無論是朝堂上的高官,還是地方上的小吏,人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紛紛開始自查自身過往的所作所為,就像要把那些藏在暗處、見不得光的 “尾巴” 趕緊清理掉一樣,各個都緊張兮兮地迴顧著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麽違反律法、欺壓百姓的事兒,想著法子去彌補過錯,或是銷毀證據,試圖把自己從可能麵臨的懲處中摘出來。
那些原本在地方上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的官員們,再也不敢像從前那般明目張膽了,行事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收受賄賂的手縮了迴去,巧立名目的心思也都暫且放下了。
衙門裏的風氣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對待前來辦事的百姓,態度都比以往溫和了許多,再也不敢隨意刁難、推諉了。
朝堂之上,大臣們在商議政務時,也不再像以前那般敷衍了事或者隻想著為自己謀私利,而是變得認真謹慎,提出的建議也更多是從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百姓的角度出發了。
大家心裏都清楚,皇帝這是動真格的了,要徹底整治吏治,誰要是再敢頂風作案,那豫州刺史的下場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啊。
而各地的百姓聽聞此事後,無不拍手稱快,紛紛誇讚皇帝聖明,覺得終於看到了吏治清明的希望,日子似乎也開始有盼頭了。他們走在街上,談論著這件大快人心的事,臉上洋溢著許久未見的輕鬆笑容,仿佛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被挪開了一樣呀。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冷汗不停地從額頭冒出,順著臉頰滑落,整個人如同掉進了冰窖一般,寒意從心底直往上冒。“這…… 這怎麽可能?皇帝怎麽會知道這件事?” 他喃喃自語,聲音裏滿是驚恐與絕望。
他環顧四周,感覺仿佛有無數雙眼睛正隱藏在暗處,冷冷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一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打了個冷戰,身體也止不住地顫抖起來。原本還心存僥幸,想著能把這件事遮掩過去,可如今皇帝的折子擺在眼前,所有的幻想都破滅了。
他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出各種可怕的後果,自己徇私枉法、縱容兒子的行為一旦被徹底追查,不僅自己的烏紗帽保不住,恐怕還會麵臨牢獄之災,甚至株連家族。想到這裏,他雙腿一軟,直接癱坐在地上,嘴裏不停地念叨著:“完了,完了……”
他的夫人聽到動靜,趕忙從內室走了出來,看到丈夫這般失魂落魄的模樣,不禁嚇了一跳,連忙問道:“老爺,這是怎麽了?發生什麽事了?”
豫州刺史抬起頭,眼神空洞地看著夫人,有氣無力地說道:“夫人,咱們大禍臨頭了。皇帝知道了咱們兒子撞死路人的事,還派人送來了折子,這下可怎麽辦啊?”
夫人一聽,也嚇得臉色大變,差點昏了過去。她驚慌失措地說道:“這可如何是好?老爺,你快想想辦法啊,可不能讓咱們兒子有事,也不能連累了整個家族啊。”
豫州刺史此刻早已亂了分寸,哪裏還能想出什麽辦法。他無力地搖了搖頭,苦笑著說:“如今還能有什麽辦法,這都是咱們平日裏縱容兒子,又犯下這等糊塗事的報應啊。”
就在這時,外麵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豫州刺史夫婦倆嚇得渾身一顫,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懼。他們知道,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豫州刺史癱坐在地,麵如死灰,眼睜睜地看著官兵們上前,將他五花大綁。他的夫人在一旁哭天搶地,想要撲過去,卻被官兵們攔住。
“老爺,老爺,這可怎麽辦呀!” 夫人哭得肝腸寸斷,眼神中充滿了絕望。
豫州刺史此刻已經沒有了任何反抗的力氣,他被官兵們拖著,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刺史府。街道兩旁圍滿了百姓,他們看著曾經威風凜凜的刺史如今落得這般下場,有的拍手稱快,有的則是一臉的感慨。
“哼,這就是平日裏作威作福的下場,老天爺有眼啊!”
“是啊,這下百姓們可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百姓們的議論聲傳入豫州刺史的耳中,他羞愧地低下了頭,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被押解到京城的大牢後,豫州刺史被扔進了一個陰暗潮濕的牢房裏。他蜷縮在角落裏,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自己過往的種種行為,心中充滿了悔恨。
沒過多久,林陽便開始親自審理豫州刺史的案件。朝堂之上,氣氛嚴肅而緊張,文武百官都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待著皇帝的裁決。
林陽坐在龍椅上,眼神冰冷地看著跪在下麵的豫州刺史,怒斥道:“你身為朝廷命官,本應為民謀福祉,卻縱容兒子草菅人命,還妄圖掩蓋罪行,簡直是罪不可赦!你可知百姓們對你的所作所為有多痛恨?”
豫州刺史渾身顫抖,不停地磕頭求饒:“陛下,臣有罪,臣罪該萬死!求陛下饒臣一命,臣以後再也不敢了。”
林陽冷哼一聲,說道:“饒你一命?那被你兒子撞死的路人,他的命誰來還?你以為你的罪行僅僅是縱容兒子嗎?你在豫州任職期間,貪汙受賄、欺壓百姓,種種惡行,數不勝數。朕若饒了你,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說罷,林陽大手一揮,下令道:“來人,將豫州刺史及其子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豫州刺史聽聞,頓時眼前一黑,癱倒在地。他知道,自己的末日終於來臨了。而這一場判決,也讓朝廷內外的官員們都為之震動,他們深知皇帝整治吏治的決心,從此再也不敢肆意妄為了。
豫州刺史被斬首示眾的消息,如同平地一聲驚雷,迅速在天下傳開了。
以往,在許多官員的心中,總有著 “刑不上大夫” 這樣根深蒂固的觀念,覺得自己身為朝廷命官,即便犯了錯,也總能憑借著身份地位,或是各種人脈關係,逃脫嚴厲的懲處,頂多就是不痛不癢地被訓斥幾句,降降官職罷了。
可如今,豫州刺史的下場實實在在地擺在眼前,那曾經高高在上、威風凜凜的一方大員,就因為縱容兒子犯下惡行,又妄圖掩蓋罪行,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局,而且還是被皇帝親自下令斬首示眾,這無疑是給了那些心存僥幸、平日裏肆意妄為的官員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一時間,整個天下都為之震驚了。無論是朝堂上的高官,還是地方上的小吏,人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紛紛開始自查自身過往的所作所為,就像要把那些藏在暗處、見不得光的 “尾巴” 趕緊清理掉一樣,各個都緊張兮兮地迴顧著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麽違反律法、欺壓百姓的事兒,想著法子去彌補過錯,或是銷毀證據,試圖把自己從可能麵臨的懲處中摘出來。
那些原本在地方上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的官員們,再也不敢像從前那般明目張膽了,行事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收受賄賂的手縮了迴去,巧立名目的心思也都暫且放下了。
衙門裏的風氣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對待前來辦事的百姓,態度都比以往溫和了許多,再也不敢隨意刁難、推諉了。
朝堂之上,大臣們在商議政務時,也不再像以前那般敷衍了事或者隻想著為自己謀私利,而是變得認真謹慎,提出的建議也更多是從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百姓的角度出發了。
大家心裏都清楚,皇帝這是動真格的了,要徹底整治吏治,誰要是再敢頂風作案,那豫州刺史的下場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啊。
而各地的百姓聽聞此事後,無不拍手稱快,紛紛誇讚皇帝聖明,覺得終於看到了吏治清明的希望,日子似乎也開始有盼頭了。他們走在街上,談論著這件大快人心的事,臉上洋溢著許久未見的輕鬆笑容,仿佛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被挪開了一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