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家村,今年村裏的年豬格外多,足足養了三頭,這在以往是很少見的。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紛紛感歎道:“今年可以過個肥年了,這可真是件大好事啊!”李抗日也跟著點頭附和:“當然是好事,農民有足夠的口糧,可以支撐明年的吃喝,這是最大的好事。”


    然而,李抗日的臉上卻隱隱透著一絲愁容,他皺著眉頭,若有所思地說:“是啊,這是好事啊!但是我這心裏怎麽就不知足呢?”張集聽到這話,滿是疑惑地看著他:“嗯?李抗日哥你什麽意思?”李抗日歎了口氣,緩緩道出心中的困惑:“今天我賣糧,去縣城裏看了。淮北最近兩年發展的很快啊,工廠都多建了好幾個,新的商場也蓋起來了。裏麵的東西好啊,什麽都想買。但是咱們農民摸摸口袋,你猜怎麽著?沒錢!”他雙手一拍,臉上浮現出自嘲的笑容,語氣裏滿是無奈。


    張集沉默片刻,然後緩緩開口:“嗯,農村缺乏現金收入,這是一個問題。我跟在焦裕祿書記身邊學習的時候,焦裕祿書記就和我說過。中央對於這樣的問題也很重視。”李抗日趕忙追問:“中央是怎麽說的?”張集想了想,認真地說:“農村經濟散、亂、小,單一自耕農既無法承擔擴充耕種的成本,也缺乏抵禦外力的風險。往往一個小旱就能讓一個殷實的自耕農家庭直接返貧,甚至是家破人亡。”


    李抗日聽了,一拍巴掌,眼睛一亮:“說的太對了!農村靠天吃飯,咱們修了水庫不也要老天下雨嗎?雨多了,雨少了都是事兒。”張集接著說:“是的,所以焦裕祿書記在大營區工作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同時書記還和我說過,農村多為自耕農,可以獲得的現金收入少。往往無法承擔更貴的城市工業產品。”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農民既無法享受到現代化商品帶來的便利,同時也導致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經濟交易成本無限度拉高。為了獲得更多現金收入,農民往往要在農閑時期出門打短工。但是短工的收益很難保障,甚至有的短工還具有一定危險性。”


    說到這裏,張集想起了毛主席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便接著說道:“毛主席曾經說過,我們國家還有幾億農民生活在十六世紀。焦裕祿書記說這是主席在告誡我們這些基層工作者,世界已經二十世紀了,我們的農民不能還生活在十六世紀啊。”李抗日聽了,深有感觸地說:“是啊,能過好日子,誰要活在十六世紀呢?但是你看看,咱們李家村現在的農民可以吃飽飯了吧。但也隻是吃飽飯。一個農民全年的現金收入隻能相當於一個城市工人一個月的工資。”


    他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你看看李四妹的那個老公高宏民吧。他在鄉裏也就是個拖拉機手,一個很普通的工作吧。但是在我們村裏多少人羨慕啊。”張集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李抗日又說:“還有李四妹的那個弟弟李伍,他讀了初中,是我們村學曆最高的。但是他想著的是什麽呢?讀好書去縣裏找個工廠當工人。當然,這個想法沒錯,我們李家村要一個中學生幹嘛呢?留下來種地嗎?”他自嘲地笑了笑。


    但是,李抗日的臉上又浮現出一絲憂慮,他坐在火盆邊上,用一根燒火棍扒拉著火盆裏的炭火,沉聲說道:“但是張集老弟啊,你就沒覺得這裏有些說不通的事情嘛?”張集看著他,不解地問:“嗯?”李抗日道:“你想啊,李四妹這樣的好姑娘都想嫁到鄉裏縣裏,找一個工人當丈夫。李伍這樣聰明的孩子都想讀了書,以後離開李家村到縣裏鄉裏當工人。”


    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當然,這些都無可厚非。人都想要過好日子,我完全理解他們,也支持他們。”但是,他話鋒一轉,又說道:“可是我作為村支書我就會在想。李四妹這樣的好姑娘和李伍這樣的聰明小夥都離開農村了,那我們村裏剩下來的都是些啥歪瓜裂棗啊?”張集聽了,沉默不語,李抗日又說:“就這些歪瓜裂棗以後還要拚命的往鄉裏縣裏擠呢。”他的話雖然有些直白,但卻道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李抗日說了一個大實話,張集陷入了沉思。李抗日又說:“你我都打過仗,我就問如果一個部隊裏沒有一些聰明的、有血性的骨幹作為支撐,你說這個部隊能打好仗嘛?”這話把張集給問住了。因為國民黨軍隊裏確實沒多少聰明和有血性的。因為聰明和有血性的要麽被整死了,要麽投誠了。不過這也從側麵證明了李抗日的話,因為國民黨軍隊真的打不好仗。所以張集點了點頭:“確實。”


    李抗日歎了口氣,無奈地說:“所以啊,咱們村裏隻會越來越差。因為人都要走了。除非以後中央下一紙文書,讓農民以後隻許種地。”張集聽了,沉默片刻,然後說道:“可是這合適嗎?《朝聞》雜誌裏不是寫了嗎,我們搞社會主義不就是為了消除階級剝削。要是這麽搞不就人為搞起了階級?農民不也想要去縣城買得起各種好東西嘛。”李抗日說道這裏忍不住歎息道:“張集老弟,我實話和你說吧。我今天去了縣城,找了縣長要了幾個招工名額。但是我現在又突然不想把這事兒公布了。”


    張集完全明白李抗日現在內心的想法了,他也忍不住歎息一聲,但還是開口道:“李抗日哥,這個該說還是要說啊。”“我就說說,我就說說。”李抗日笑著擺手,但是笑的比哭的還難看。


    當天晚上,李抗日給張集接風,他弄了點村裏自己釀的地瓜燒酒。張集坐長途車帶了一些煮雞蛋和花生還沒吃完,一並貢獻了出來。兩人就著花生、地瓜幹、煮雞蛋來下酒。張集看得出李抗日心情不好。這種心情不好不是針對誰,而是一種難以割舍的依戀,是一種對鄉土深沉的愛。李抗日希望李家村更好,但是他現在迷茫了。所以他難受,他痛苦。


    等到李抗日喝醉了,張集把他安置在火盆旁,給他蓋上自己的呢子大衣。“李抗日老哥,你是真的對自己的故鄉愛的深沉啊。”張集默默的說道。一夜無話。


    轉過天來,李抗日又和沒事人一樣,他拉著張集,讓他陪自己一起去縣裏問縣長招工名額的事情。“李抗日哥,你昨天…………”“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村裏有些上進的年輕人,總不能一輩子困住他們,在李家村說媳婦都不容易。難道讓他們斷子絕孫啊?”李抗日的話雖然有些無奈,但卻透著一種豁達。


    村裏的交通工具不多,除了一個老馬車就一個老的不行的自行車。李四妹昨天倒是送了自己弟弟一個自行車。但是人家姐姐剛送,自己現在就去借,多少有些不要臉。在縣長麵前自己可以不要臉,但是村民麵前李抗日還是很要臉的。“嗨,走著去唄。在部隊裏追擊敵人那一次不比十八公裏長。”張集倒是無所謂。聽到張集這麽說,李抗日也哈哈一笑:“行,那就走著去。”


    不過兩人最後也沒走著去。因為走到半途的時候他們就碰見了高宏民。昨天迴娘家後,李四妹要在娘家住幾天,高宏民第二天就上班,所以下午就迴鄉裏了。“支書,去縣裏嗎?我捎你一程啊。”高宏民把拖拉機停在兩人麵前。李抗日有些猶豫:“這不合適吧。”“嗨,沒啥不合適。我這不是幫縣裏拉磚嗎?剛好順路了,這拖拉機有三十匹馬力,相當於三十匹馬呢。在拉你們倆也不費事。”在高宏民的邀請下,李抗日和張集兩人上了運磚頭的拖拉機後鬥。這放在後世絕對屬於嚴重的交通違規,交警碰見能罰死你。


    但是在這個年代卻壓根沒人管,甚至路上要走路去縣城的人還羨慕地看著李抗日和張集坐在一堆磚頭上呢。


    “這拖拉機力是大啊。這麽多磚一口氣就拉著走了。”李抗日坐著拖拉機輕鬆地攀過一小段上坡路段,拖拉機都不帶停歇的,輕輕鬆鬆。要是牛馬車,這一段上坡能費老鼻子勁了。


    “誒,宏民啊。我問你,你拉這麽多磚幹嘛?”


    開拖拉機的高宏民道:“哦,聽說縣裏要搞什麽飼料廠,還要養什麽蟲子,說是養蟲子給雞啊、豬啊、魚啊當飼料什麽的。還有一些廠子也要擴大,縣裏缺鋼鐵和磚呢。鋼鐵是從淮南市裏拉過來,磚就從隔壁縣買下來。”


    李抗日聽到這裏好奇道:“鋼鐵我知道要從淮南買,磚也要去隔壁縣買嗎?”


    “嗨!咱們淮北沒燒磚的啊。”


    “那你們就一車一車的運。”


    “那還能怎麽辦?”


    “這沒磚廠,咱縣裏自己蓋一個不就好了。何必這樣運,多費油啊!”李抗日有些心疼。


    高宏民聳聳肩:“這我就不知道了,縣裏有自己的打算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楸木的亞當並收藏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