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浩站在眾人麵前,表麵上一本正經、麵無表情,可他的眼神裏卻閃爍著一絲狡黠的光芒,內心早已暗自得意。他不過是個半路出家的商人,僅憑比他們多幾十年的閱曆,就顯得比這群人成熟許多。


    在這個時代,人們絕不會放過任何一絲機會。張天浩清了清嗓子,重新接迴之前的話題:“這個蘇聯笑話是這樣的。”他故意咳嗽一聲,收斂起笑容,嚴肅地說道,“一個蘇聯工人去百貨商場買電視機,付完錢後,售貨員沒給他電視機,而是給了他一張條子。條子上寫著:‘請於三年後的上午憑本條來本商場領取電視機。’”


    “工人看了條子後說道:‘你好,同誌。能不能把我的電視機調整到三年後的下午提貨?’”


    “售貨員問:‘為什麽啊?’”


    “工人說道:‘因為三年後的上午,我在四年前定的汽車就能到貨了。要是下午提電視機,我就能開著汽車來拉貨了。’”


    蘇聯笑話與英劇《是,大臣》《是,首相》並稱為人類政治的寶貴遺產,這並非沒有道理。半部英劇可以治天下,一部蘇聯笑話能治好所有國家的精神內耗。


    眾人聽完張天浩的蘇聯笑話後,麵麵相覷。馬大炮摩挲著手掌,疑惑地問:“這蘇聯等貨這麽誇張嗎?”


    陳金生想了想,迴答道:“好像還真是。蘇聯人不是買不起電視,我聽說莫斯科那邊工人工作三個月到半年就能買得起一台電視機,但是等貨可能要等幾年。”


    這還真不是誇張,在蘇聯,等一台電視等幾年是常事。一台汽車更是好幾年,如果是在1985年訂了一台拉達汽車,那麽大概率你還沒拿到貨,蘇聯已經解體了。


    “蘇聯在消費品級的市場上發力不夠。他們在和美國爭世界第一,但是底子又不夠厚,隻能是一條腿走路。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去當蘇聯的另一條腿。”張天浩說道,“消費品市場上,我們可以發力。蘇聯有資源,但是沒有足夠的技術和人力去開發。我們可以幫他們,以輕工業作為我們的積蓄。解決我們國內的造血問題,然後發力重工業。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說服蘇聯人同意這個計劃。”


    張天浩從包裏拿出兩份文件:“這是我研究的一些方向,大家都看看。”眾人接過文件,《關於蘇聯聯盟開設華夏百貨商店的提議》。一開始眾人以為這隻是一個關於百貨商店的開店提議,但翻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麽一迴事。


    這份文件裏提出了一個很大膽的設想。以尚未命名的華夏百貨商店為核心,構建一個全新的商業體係。依托華夏商場,將華夏商品販賣到全世界。以跨時代的技術碾壓力,對資本主義商品進行降維打擊。從服裝鞋包,到日雜百貨,從漫畫雜誌到小商品。這一次不是蘇聯援助華夏,而是華夏反哺蘇聯輕工業,又一次刷新了眾人的眼界。


    張天浩要打造一個巨型商業集合體,以此推動中國全產業的發展,讓華夏更早成為世界工廠。而且這一次將不僅僅是工廠,是產品的生產者,同時也要製定行業標準,掌握世界上產業的話語權。這是一個非常浩大的項目,注定是一個時間跨度很長的項目。僅僅是這六十頁的內容裏就已經規劃了三個三年發展計劃。從中國商場的商業規劃,再到其背後的產業鏈布局,工人培養等等。這本計劃書僅僅隻是粗淺地寫這些東西,真正的細則還在張天浩的空間裏存著呢。具體詳細的東西積累起來足足有一層樓那麽高了。從商業布局到法律製定、到工業區劃定工人培養等等。如果非要用一個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張天浩他們在研究所裏依靠各種資料和各地發來的信息,做了一個他們自己的小型計劃經濟設計書!


    最重要的是張天浩提前三十年布局,隻為那一天的到來,一次吃撐。那麽到了那時華夏將會等到一次革命的複蘇,真正成為東方大國。如果放到後世也就一句話:華夏和蘇聯成為戰略合作夥伴,而不是現在的蘇聯施舍。


    馬大炮和陳金生看完這份文件後,臉上都難掩那種震撼之色。“這是針對蘇聯的計劃經濟的吧!”陳金生喃喃地說。


    張天浩點點頭又搖搖頭:“算是完善計劃經濟的雛形吧。是我們試驗性走出的一步,我覺得華夏的計劃經濟還是最好由自己人製定。小步快跑,不要急著幹高大上。”


    “不過我們這個計劃書還隻能算是初級。實際上蘇聯人的計劃經濟也還不夠高級。不然他們現在也不會麵臨這麽多問題。實際上蘇聯人也知道自己計劃經濟的問題。所以後來才有蘇聯要搞ogas係統。如果要簡單明了地講解ogas係統的話,那麽簡明扼要地說,那就是蘇聯時代的大數據分析係統。它失敗了。在電腦算力不足,全國網絡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搞ogas的難度比登陸月球不知道難多少倍。”


    張天浩可是經曆過後世大數據時代的人。大數據有用嗎?當然有,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推薦商品,大數據控製你吃什麽、玩什麽、買什麽,人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大數據中。這是因為大數據被資本裹挾,它所做的事情就是讓蘋果手機用戶訂酒店比安卓用戶貴。根據個人消費習慣,給對價格不敏感的人推薦價格更貴但實際上產品一樣的商品。但是大數據如果用在合適的地方,它自然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包括航班控製、列車班次、購票服務、水力建設、商品調配、倉儲物流、農業分配等等。還是那句話,隻要屁股不正,科技越發達那就越反動。


    張天浩帶著研究所的技術員和專家們,為了掏蘇聯的市場,自己建立一套計劃經濟模型。自己從無到有設計,在觀察這個經濟模型的運轉。從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不斷地完善這個模型,最後邁向更高的台階。計劃經濟真的不能搞嗎?並不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楸木的亞當並收藏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