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軋鋼廠在國內的影響2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 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這個在部隊裏當過排長的男子漢迴到村子裏當了村支書之後才發覺,支書這個工作不是那麽好幹的。
先是組織分地,分地這就是一攤爛事兒。
農民有農民的狡猾,
誰家的地靠近河灘,
誰家的地需要挑水,
這都是一頭的虱子。
好不容易用在部隊搞生產時學來的抽肥補瘦的辦法把分地的事情給擺平了。
結果村子裏又有新的事情。
事情還要從幾個月前省裏開始弄安哥拉長毛兔養殖這件事開始說起。
安哥拉長毛兔是張天浩從外麵弄過來的品種。
他選的就是那種適合小農小戶養殖,抵抗力相對比較好,可以散養不容易得病的品種。
在另一個時空中,新華夏也推廣過安哥拉長毛兔的養殖。
就是因為它適合沒什麽養殖知識的普通農民養。
隻要不淋雨、不要夏天暴曬、注意通風、定時喂食喂水,這兔子基本上都能養大。
它也不是很挑食,有些菜葉子和果皮瓜皮它也吃。省會免費發兔種,但是要繳納押金。
等收購一定數量的兔毛,確定養殖戶真的在養兔子,而不是吃兔子後,才會把押金退迴去。
而這個時候養殖戶已經能從兔毛中獲得收益了,聰明點的人都會選擇繼續養兔子,而不是真的因為兔子免費而把兔子吃掉。
為什麽選擇李抗日就是因為他是軍人出身,所以各省會都在各省選擇了二十個村莊安排養殖兔子,其他的家禽也是根據地域安排了二十個村莊養殖。
這事怎麽看也是好事吧,但是這村子裏一百多戶,加起來老老少少四百多人。
你指著這四百多人裏沒一兩個小混蛋那是不可能的。
村東頭老張家歡歡喜喜的去農技站提了四隻兔子,眼瞅養大了著可以剪毛了,可以掙錢了,掙錢後就可以跟家人每人做一份夏衣。
結果村裏的二流子把老張家的四隻兔子全都給霍霍了。
一個晚上,全給烤了吃了。
那是一直沒剩下啊!老張氣的差點沒腦血栓。
這事該李抗日這個村支書管吧。
村民們倒是沒想過報警,因為在這個年代大家的腦子裏始終還是覺得不要和官家扯上關係。
從前吃警察和縣老爺的虧難道少嗎?
大家已經養成思維慣性了。
所以村裏隻要不是出現大事,這種雞鳴狗盜的小事其實都是由村長和村支書去解決的。
如何公正的解決這些問題,非常考驗李抗日這個曾經的退役軍人。
李抗日不得不開了個全村大會。“李二蛋,說你為什麽偷張大爺家的兔子。”
村頭大屋(村委辦公地)的正堂裏,李抗日坐在竹子編的椅子板凳上。
張大爺一家和李二蛋分別坐在左右,村裏的其他人則帶著自家的小板凳坐在大屋的空處。
十七歲的李二蛋穿著一身補丁疊著補丁的衣服,很難說他穿的到底是衣服還是穿了一身補丁。
已經十七歲,但是身高隻有一米六的李二蛋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道:“因為餓的。”
這話說的理直氣壯,也沒有任何掩飾。
“我餓了,老張家的兔子好偷,我就偷了。”
老張氣的從凳子上蹦起來:“小兔崽子!看我不抽你!”
他做勢要打,但是卻被李抗日給攔下了。
“全國解放了,也給你家分了地。去年糧稅還免了那麽多。大家都有飯吃,怎麽就你挨餓啊!雖然有饑荒可是上麵送的糧食也給大家補貼了”
老張家在縣城裁縫鋪學徒的兒子一邊攔著老爹,一邊對著李二蛋怒罵。
“你有手有腳的,還偷人東西啊!”
李二蛋一擦鼻涕繼續道:“我家連把鐵杵頭都找不到,你讓我種田?咋種啊?!讓我用手刨地啊!連種子都買不起。”
“你窮你有理啊!”
“這是我想窮嗎?!我爹生病的時候欠了那麽多饑荒。我哪來的錢搞農具搞種子?我不到處打短工嘛。這冬天農活歇了,沒了短工做。我不偷我餓死啊!”
“那你把我家兔子全吃了?”
“多吃點,我能多扛兩天!”張家和李二蛋吵成一團,李抗日聽得腦袋都大了。
村民的矛盾比軍隊裏戰士之間的矛盾要麻煩的多。
他隻能不斷迴想在部隊裏指導員是怎麽給戰士做工作的,然後套用進來。
最後根據村民們作證,李二蛋平時雖然是沒有正形,喜歡口花花。
但也確實是因為餓才偷人東西。
他分了地,但是卻連料理土地的啟動資金都拿不出來。
三畝地的種子錢,農具錢,多多少少還要買一些化肥的錢。
李二蛋是一分都沒有,屬於貧農中的貧農。
隻能以給人打短工的方式混口飯吃。
吃了老張家的四隻兔子,李二蛋也是一分錢沒有,根本還不上。
最後李抗日做出了相應的處罰,等明年開春,李二蛋幫老張家幹活抵債。
這事算是勉強解決了,但是李二蛋的問題怎麽解決呢?
他連基本的把土地搞起來的錢都沒有。
這年頭農村也窮,誰也幫不了李二蛋。
再加上李二蛋平時在村裏人緣也一般。
更沒有人願意撇家幫他了。
李抗日撓撓頭,也不能讓李二蛋餓死吧。
這些都是傷腦筋的事情。
而在村子裏還有一些更煩心的事情,那就是李抗日是要給村子裏的人識字掃盲的。
他本來想要按照自己在部隊裏的辦法,念新聞講政策教識字。
但是收效甚微,地裏刨食的農民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
實際上在這個年頭的新華夏,部隊已經算是非常有見識的一個群體了。
對大多數農民來說,他們既不想學也懶得學。
按照他們的想法,反正一輩子都是種地,孩子也是種地。
這就像在後世新聞采訪的那樣,男人養羊,娶老婆,生孩子,在養羊,孩子長大了養羊,娶老婆,有了孫子在養羊。
種地的要識字幹嘛?
認識自己的名字就好了。
所以村裏除了幾十個孩子來跟他識字外,其他的大老爺們都懶得學。
李抗日本來覺得念新聞會吸引人,結果這群村民對新聞也不感興趣。
準確來說這群還把自己生活在十七世紀的村民們,對超過自身二十公裏外發生的事情毫無興趣。
這不僅僅是李抗日遇到的麻煩,這也是全中國許許多多鄉村同樣麵對的麻煩。
先是組織分地,分地這就是一攤爛事兒。
農民有農民的狡猾,
誰家的地靠近河灘,
誰家的地需要挑水,
這都是一頭的虱子。
好不容易用在部隊搞生產時學來的抽肥補瘦的辦法把分地的事情給擺平了。
結果村子裏又有新的事情。
事情還要從幾個月前省裏開始弄安哥拉長毛兔養殖這件事開始說起。
安哥拉長毛兔是張天浩從外麵弄過來的品種。
他選的就是那種適合小農小戶養殖,抵抗力相對比較好,可以散養不容易得病的品種。
在另一個時空中,新華夏也推廣過安哥拉長毛兔的養殖。
就是因為它適合沒什麽養殖知識的普通農民養。
隻要不淋雨、不要夏天暴曬、注意通風、定時喂食喂水,這兔子基本上都能養大。
它也不是很挑食,有些菜葉子和果皮瓜皮它也吃。省會免費發兔種,但是要繳納押金。
等收購一定數量的兔毛,確定養殖戶真的在養兔子,而不是吃兔子後,才會把押金退迴去。
而這個時候養殖戶已經能從兔毛中獲得收益了,聰明點的人都會選擇繼續養兔子,而不是真的因為兔子免費而把兔子吃掉。
為什麽選擇李抗日就是因為他是軍人出身,所以各省會都在各省選擇了二十個村莊安排養殖兔子,其他的家禽也是根據地域安排了二十個村莊養殖。
這事怎麽看也是好事吧,但是這村子裏一百多戶,加起來老老少少四百多人。
你指著這四百多人裏沒一兩個小混蛋那是不可能的。
村東頭老張家歡歡喜喜的去農技站提了四隻兔子,眼瞅養大了著可以剪毛了,可以掙錢了,掙錢後就可以跟家人每人做一份夏衣。
結果村裏的二流子把老張家的四隻兔子全都給霍霍了。
一個晚上,全給烤了吃了。
那是一直沒剩下啊!老張氣的差點沒腦血栓。
這事該李抗日這個村支書管吧。
村民們倒是沒想過報警,因為在這個年代大家的腦子裏始終還是覺得不要和官家扯上關係。
從前吃警察和縣老爺的虧難道少嗎?
大家已經養成思維慣性了。
所以村裏隻要不是出現大事,這種雞鳴狗盜的小事其實都是由村長和村支書去解決的。
如何公正的解決這些問題,非常考驗李抗日這個曾經的退役軍人。
李抗日不得不開了個全村大會。“李二蛋,說你為什麽偷張大爺家的兔子。”
村頭大屋(村委辦公地)的正堂裏,李抗日坐在竹子編的椅子板凳上。
張大爺一家和李二蛋分別坐在左右,村裏的其他人則帶著自家的小板凳坐在大屋的空處。
十七歲的李二蛋穿著一身補丁疊著補丁的衣服,很難說他穿的到底是衣服還是穿了一身補丁。
已經十七歲,但是身高隻有一米六的李二蛋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道:“因為餓的。”
這話說的理直氣壯,也沒有任何掩飾。
“我餓了,老張家的兔子好偷,我就偷了。”
老張氣的從凳子上蹦起來:“小兔崽子!看我不抽你!”
他做勢要打,但是卻被李抗日給攔下了。
“全國解放了,也給你家分了地。去年糧稅還免了那麽多。大家都有飯吃,怎麽就你挨餓啊!雖然有饑荒可是上麵送的糧食也給大家補貼了”
老張家在縣城裁縫鋪學徒的兒子一邊攔著老爹,一邊對著李二蛋怒罵。
“你有手有腳的,還偷人東西啊!”
李二蛋一擦鼻涕繼續道:“我家連把鐵杵頭都找不到,你讓我種田?咋種啊?!讓我用手刨地啊!連種子都買不起。”
“你窮你有理啊!”
“這是我想窮嗎?!我爹生病的時候欠了那麽多饑荒。我哪來的錢搞農具搞種子?我不到處打短工嘛。這冬天農活歇了,沒了短工做。我不偷我餓死啊!”
“那你把我家兔子全吃了?”
“多吃點,我能多扛兩天!”張家和李二蛋吵成一團,李抗日聽得腦袋都大了。
村民的矛盾比軍隊裏戰士之間的矛盾要麻煩的多。
他隻能不斷迴想在部隊裏指導員是怎麽給戰士做工作的,然後套用進來。
最後根據村民們作證,李二蛋平時雖然是沒有正形,喜歡口花花。
但也確實是因為餓才偷人東西。
他分了地,但是卻連料理土地的啟動資金都拿不出來。
三畝地的種子錢,農具錢,多多少少還要買一些化肥的錢。
李二蛋是一分都沒有,屬於貧農中的貧農。
隻能以給人打短工的方式混口飯吃。
吃了老張家的四隻兔子,李二蛋也是一分錢沒有,根本還不上。
最後李抗日做出了相應的處罰,等明年開春,李二蛋幫老張家幹活抵債。
這事算是勉強解決了,但是李二蛋的問題怎麽解決呢?
他連基本的把土地搞起來的錢都沒有。
這年頭農村也窮,誰也幫不了李二蛋。
再加上李二蛋平時在村裏人緣也一般。
更沒有人願意撇家幫他了。
李抗日撓撓頭,也不能讓李二蛋餓死吧。
這些都是傷腦筋的事情。
而在村子裏還有一些更煩心的事情,那就是李抗日是要給村子裏的人識字掃盲的。
他本來想要按照自己在部隊裏的辦法,念新聞講政策教識字。
但是收效甚微,地裏刨食的農民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
實際上在這個年頭的新華夏,部隊已經算是非常有見識的一個群體了。
對大多數農民來說,他們既不想學也懶得學。
按照他們的想法,反正一輩子都是種地,孩子也是種地。
這就像在後世新聞采訪的那樣,男人養羊,娶老婆,生孩子,在養羊,孩子長大了養羊,娶老婆,有了孫子在養羊。
種地的要識字幹嘛?
認識自己的名字就好了。
所以村裏除了幾十個孩子來跟他識字外,其他的大老爺們都懶得學。
李抗日本來覺得念新聞會吸引人,結果這群村民對新聞也不感興趣。
準確來說這群還把自己生活在十七世紀的村民們,對超過自身二十公裏外發生的事情毫無興趣。
這不僅僅是李抗日遇到的麻煩,這也是全中國許許多多鄉村同樣麵對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