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賈璉的才幹
陳星沉浸在《紅樓夢》那豐富多彩的男性群像世界裏時,驚訝地發現賈璉這個人物總是被人們輕易地貼上了“浪蕩子”和“色男”這樣簡單而又刻板的標簽。然而,當她以敏銳的目光仔細研讀原著中的每一處描寫後,卻有了一番全新的認識——原來,這位終日周旋於女強人王熙鳳強大陰影之下的貴公子,實際上是封建末世時期極為罕見的務實主義者。
無論是護送孤苦伶仃的少女千裏迢迢去扶靈歸葬,還是全力營建規模宏大的省親別墅;不管是巧妙地斡旋於錯綜複雜的家族危機之間,還是機智地處理那些令人頭疼不已的桃色風波,賈璉都如同行走在燃燒的火焰之上的鋼刀一般,驚險萬分,又如從兇猛老虎的口中偷偷奪取食物那樣,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智謀。在這一係列艱難險阻麵前,賈璉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超乎常人的生存智慧,甚至遠遠超過了賈珍以及賈寶玉等人。
在那個禮教束縛與個人欲望相互交織的時代,賈璉就像是在一根纖細的鋼絲上翩翩起舞的舞者,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平衡,演繹著封建貴族階層最後的一絲體麵。他的手段之高超,讓人不禁為之驚歎,真可謂是將這場人生大戲玩得風生水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賈璉護送林黛玉返迴揚州辦理喪事的那段情節,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整部書中最為人低估的一部職場教科書。當林如海突然間因病離世時,賈母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毅然決然地選擇讓賈璉代替自己的嫡孫寶玉來護送黛玉迴家奔喪。僅僅是這一決策本身,便已經充分顯示出了賈母對於賈璉能力的實質性信任。
在這段旅程之中,賈璉麵臨的挑戰可不僅僅隻是安撫那位剛剛失去父親的柔弱孤女那麽簡單。更為棘手的問題在於,他還必須時刻警惕並應對來自林氏宗族對於林家巨額遺產的貪婪覬覦。雖然書中並沒有詳細地寫明其中的具體細節,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賈璉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從林黛玉返京之後攜帶眾多書籍歸來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她此次迴京所帶來之物並非僅僅隻有那些珍貴的典籍。而更為重要的是,林家那令人咋舌的三百萬家財也盡數歸入了賈府之中。這一係列事件背後所反映出來的情況,足以證明賈璉在這場複雜的遺產交割過程當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手段。
賈璉不僅成功地維護了林黛玉應有的權益,確保她在失去至親之後依然能夠得到妥善的安置和保障;同時,他還巧妙地為賈府謀取到了巨大的實際利益。如此精妙絕倫的平衡之術,實在是遠遠超越了賈政在處理甄家被抄家一事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手足無措和應對無力。
在元妃省親這項浩大的工程當中,賈璉所展現出來的統籌規劃能力更是顯得卓越不凡。當時,賈珍父子一心沉醉於園林的精巧設計之中,對其他事務無暇顧及。正是賈璉親自調度三萬兩白銀用於采購各種奢華精美的物品,如“妝蟒繡堆、刻絲彈墨”等等。這些物資的及時到位,無疑為整個省親工程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與此同時,當王熙鳳正忙於與太監們就工程款的問題進行艱難周旋之時,又是賈璉通過與江南甄家暗中合作,巧妙地解決了資金周轉方麵的難題。麵對賈蓉關於“帳幔簾子預備幾成”這樣具體而細微的詢問,賈璉都能夠做到胸有成竹,準確無誤地掌控著多達百餘種物料的籌備進度。
賈璉這種能夠將原本充滿詩意和風雅之氣的事情轉化成為一個有條不紊的係統工程,並以務實高效的態度去推動其進展的精神品質,在那個以吟詩作賦為時尚的賈府眾爺們當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無人能及的存在。
然而,對於賈璉後來再娶尤二姐這件事,則需要我們將其放置在封建社會宗法製度的語境下來加以審視和評判。在那樣一種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男子納妾或許並不算是罕見之舉,但其中所涉及到的倫理道德以及家族關係等諸多因素卻往往錯綜複雜、微妙難言。
當時王熙鳳身患“血山崩”這一頑疾,難以孕育子嗣。按照《大清律例》中的“七出”規定,如果妻子沒有兒子,丈夫便有理由將其休棄。然而,賈璉並未選擇休妻這條路,而是決定納妾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此一來,他既能履行延續家族香火的責任,又能保全王熙鳳作為正室夫人的顏麵和尊嚴。
當賈璉在小花枝巷購置外宅時,更是展現了他的心機和謀略。他特意挑選了寧國府的舊日仆從前來侍奉,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防止消息走漏到王熙鳳那裏,還為將來可能將妾室扶正預先留下了餘地。
這種在封建禮法的夾縫之中巧妙地尋求平衡的智慧,比起賈珍那種不顧倫理綱常、做出“爬灰”這般禽獸不如行為的人來說,實在是高明太多。即便是身處充滿誘惑的風月場所,賈璉也依然堅守著最後的道德底線。
當他與鮑二家的私通之事被揭露之後,他迅速采取行動,立刻封住了目擊此事的小廝們的口,並慷慨地贈予他們每人二十兩銀子,以此來平息這場風波。而當秋桐肆意辱罵尤二姐是“先奸後娶”之時,盡管賈璉因為畏懼王熙鳳而“不敢多言”,但他還是暗地裏悄悄請來太醫為尤二姐保胎。
與那草菅人命、打死他人後依舊能夠逍遙法外的薛蟠相比,賈璉雖然偶爾會有超越規矩之舉,但始終都將自己的行為控製在了禮教所能容忍的範圍之內。實際上,賈璉表麵上對王熙鳳表現出來的“懼內”,更多的是一種聰明的生存策略罷了。
在那轟動一時的鴛鴦借當事件裏,他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清楚地知曉鳳姐竟敢私自挪用賈母的珍貴器物。然而,他並未選擇當場揭穿這一秘密,反而巧妙地配合著演起戲來,嘴裏還念叨著:“哎呀呀,這件事情倒是挺不錯的呢,隻是擔心被太太給知道啦!”他這般裝聾作啞的做法,實在是高明至極。如此一來,不僅成功地避免了與妻子鳳姐因為此事而鬧得不可開交、反目成仇,更為自己在未來可能麵臨的種種情況預留了一條後路。
待到後來處理尤二姐喪事的時候,盡管當時家中的財務大權已被鳳姐牢牢掌控,但他還是想盡辦法,甚至不惜暗中典當了自己視若珍寶的寶劍,隻為能夠購置一副上好的棺槨,讓尤二姐得以在離世後也能保留最後的一份體麵。
而說到賈鏈最為精彩的權力博弈手段,那就不得不提探春遠嫁這一重大事件了。當時,賈政固執地認為藩王主動求親有失體統,堅決反對這門親事。就在大家都為此事焦頭爛額之際,唯有賈璉挺身而出,憑借著他在內務府中的人脈關係和高超的運作能力,成功地為探春爭取到了郡主的封號。這一番操作下來,原本可能會令賈家陷入尷尬境地的婚事瞬間變得光彩照人起來。
與此同時,麵對王夫人對於女兒即將遠嫁吃苦受累的深深憂慮,賈璉則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見識和口才。他不慌不忙地安撫道:“您且放心吧,那位海疆將軍如今可是深得聖上的恩寵呢,探春妹妹過去之後定然不會受到半點兒委屈的。”就這樣,賈璉通過將家族聯姻巧妙地轉化成為一種極具價值的政治籌碼,充分彰顯出了他遠超其他賈府男性成員的遠見卓識。
在那個道德淪喪、禮法崩壞的末日景象之中,賈璉宛如一名身戴沉重枷鎖卻依然翩翩起舞的舞者。他縱情於聲色犬馬之間,盡情地享受著生活帶來的種種歡愉。那些所謂“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之事,對於他而言不過是家常便飯罷了。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風流本性,誓要將這一特質貫徹始終。
然而,與此同時,他還肩負著來自家族沉甸甸的期望。在那座看似巍峨實則搖搖欲墜的家族大廈麵前,他不得不暗中使出渾身解數去努力維係其穩定。一方麵,他需要在王熙鳳這位悍婦的威嚴之下竭力保住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和臉麵;另一方麵,他還要在傳統禮教的條條框框之內,想盡辦法完成延續家族香火、傳宗接代的重大使命。
這位表麵上被濃鬱的胭脂香粉氣息所遮掩的貴族公子哥兒,實際上卻是身處封建社會末期最為腳踏實地的實幹家。在旁人看來,他或許隻是個終日沉迷於花街柳巷、放蕩不羈且自甘墮落之人,但隻有他自己深知,他正在以一種獨特而巧妙的方式,演繹著舊時代上層社會精英們最為務實且不失體麵的舞台角色。
當賈寶玉沉醉於太虛幻境的迷離夢境之中難以自拔,當賈珍、賈赦之流整日過著紙醉金迷、渾噩度日的荒唐生活之時,唯獨賈璉這位二爺,置身於清脆的算盤聲響以及糾纏不清的風月情債之間,默默地為這個曆經百年風雨的名門望族彈奏出一曲最後的安魂樂章。
倘若時光倒流至當今社會,像這樣家中有權有勢、自身才貌雙全的男子,想必也定會成為眾多美女競相追逐的對象吧。
陳星合上《紅樓夢》,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她想到現代社會中,人們看待事物何嚐不是常常片麵。就像賈璉,在紅樓夢中一直被誤解,而現代社會中類似的例子也不少。
她決定寫一篇文章剖析賈璉這個人物,想讓更多人看到賈璉身上被忽視的閃光點。文章一經發表,引起軒然大波。許多紅學愛好者開始重新審視賈璉這個人物,有人讚同陳星觀點,認為以往確實對他太過苛責;也有人提出異議,覺得即便賈璉有這些優點,但他違背道德之處也不應被美化。
陳星又深入研究其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發現還有很多像賈璉一樣被誤讀的形象。她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這個世界裏,那些被時間塵埃掩埋的真相等待著被發掘。她希望自己能像探索賈璉的真實麵貌一樣,不斷挖掘出更多隱藏在經典背後的秘密,還原那些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
陳星越發投入到這項研究工作中。她在一次古典文學研討會上,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提到《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眾人皆露出詫異之色。
陳星指出,潘金蓮嫁給武大郎本非自願,在那個女性毫無自主權的年代,她隻能被迫接受命運安排。而潘金蓮初見武鬆時心動,雖有違倫常,但也是長期壓抑情感後的爆發。而且西門慶引誘在先,潘金蓮一步步陷入泥沼,最後走向悲劇結局。
與會者中有些人開始思考,有些人則激烈反駁。但陳星不為所動,她堅信這些人物有著多麵性。會後,她收到很多學者來信交流探討。陳星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尋寶者,在浩瀚的古典文學海洋中尋找被遺忘的寶藏。她知道這條道路布滿荊棘,但她決心繼續前行,不斷揭開更多古典文學人物的神秘麵紗,讓世人看到更全麵、更真實的他們。
隨著研究的深入,陳星將目光投向了《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在大眾眼裏,豬八戒貪吃、懶惰、好色,是個缺點滿滿的喜劇角色。但陳星卻發現,豬八戒其實有著別樣的堅韌。取經路上,他無數次遭遇妖怪折磨,雖時常喊著散夥迴高老莊,可每次都還是跟著唐僧繼續西行。
這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有諸多弱點,卻也在困境中有自己的堅持。她將這一觀點寫成論文發表出去。起初,很多人嘲笑她過度解讀,可隨著一些學者站出來支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考量豬八戒這個形象。
陳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她知道每一個古典文學人物都是一顆璀璨的星辰,即使被雲霧遮蔽部分光芒,但隻要用心探尋,就能發現他們獨特的光輝。她開始著手準備下一個人物的研究,期待再次打破常規認知,為古典文學人物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陳星沉浸在《紅樓夢》那豐富多彩的男性群像世界裏時,驚訝地發現賈璉這個人物總是被人們輕易地貼上了“浪蕩子”和“色男”這樣簡單而又刻板的標簽。然而,當她以敏銳的目光仔細研讀原著中的每一處描寫後,卻有了一番全新的認識——原來,這位終日周旋於女強人王熙鳳強大陰影之下的貴公子,實際上是封建末世時期極為罕見的務實主義者。
無論是護送孤苦伶仃的少女千裏迢迢去扶靈歸葬,還是全力營建規模宏大的省親別墅;不管是巧妙地斡旋於錯綜複雜的家族危機之間,還是機智地處理那些令人頭疼不已的桃色風波,賈璉都如同行走在燃燒的火焰之上的鋼刀一般,驚險萬分,又如從兇猛老虎的口中偷偷奪取食物那樣,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智謀。在這一係列艱難險阻麵前,賈璉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超乎常人的生存智慧,甚至遠遠超過了賈珍以及賈寶玉等人。
在那個禮教束縛與個人欲望相互交織的時代,賈璉就像是在一根纖細的鋼絲上翩翩起舞的舞者,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平衡,演繹著封建貴族階層最後的一絲體麵。他的手段之高超,讓人不禁為之驚歎,真可謂是將這場人生大戲玩得風生水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賈璉護送林黛玉返迴揚州辦理喪事的那段情節,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整部書中最為人低估的一部職場教科書。當林如海突然間因病離世時,賈母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毅然決然地選擇讓賈璉代替自己的嫡孫寶玉來護送黛玉迴家奔喪。僅僅是這一決策本身,便已經充分顯示出了賈母對於賈璉能力的實質性信任。
在這段旅程之中,賈璉麵臨的挑戰可不僅僅隻是安撫那位剛剛失去父親的柔弱孤女那麽簡單。更為棘手的問題在於,他還必須時刻警惕並應對來自林氏宗族對於林家巨額遺產的貪婪覬覦。雖然書中並沒有詳細地寫明其中的具體細節,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賈璉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從林黛玉返京之後攜帶眾多書籍歸來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她此次迴京所帶來之物並非僅僅隻有那些珍貴的典籍。而更為重要的是,林家那令人咋舌的三百萬家財也盡數歸入了賈府之中。這一係列事件背後所反映出來的情況,足以證明賈璉在這場複雜的遺產交割過程當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手段。
賈璉不僅成功地維護了林黛玉應有的權益,確保她在失去至親之後依然能夠得到妥善的安置和保障;同時,他還巧妙地為賈府謀取到了巨大的實際利益。如此精妙絕倫的平衡之術,實在是遠遠超越了賈政在處理甄家被抄家一事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手足無措和應對無力。
在元妃省親這項浩大的工程當中,賈璉所展現出來的統籌規劃能力更是顯得卓越不凡。當時,賈珍父子一心沉醉於園林的精巧設計之中,對其他事務無暇顧及。正是賈璉親自調度三萬兩白銀用於采購各種奢華精美的物品,如“妝蟒繡堆、刻絲彈墨”等等。這些物資的及時到位,無疑為整個省親工程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與此同時,當王熙鳳正忙於與太監們就工程款的問題進行艱難周旋之時,又是賈璉通過與江南甄家暗中合作,巧妙地解決了資金周轉方麵的難題。麵對賈蓉關於“帳幔簾子預備幾成”這樣具體而細微的詢問,賈璉都能夠做到胸有成竹,準確無誤地掌控著多達百餘種物料的籌備進度。
賈璉這種能夠將原本充滿詩意和風雅之氣的事情轉化成為一個有條不紊的係統工程,並以務實高效的態度去推動其進展的精神品質,在那個以吟詩作賦為時尚的賈府眾爺們當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無人能及的存在。
然而,對於賈璉後來再娶尤二姐這件事,則需要我們將其放置在封建社會宗法製度的語境下來加以審視和評判。在那樣一種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男子納妾或許並不算是罕見之舉,但其中所涉及到的倫理道德以及家族關係等諸多因素卻往往錯綜複雜、微妙難言。
當時王熙鳳身患“血山崩”這一頑疾,難以孕育子嗣。按照《大清律例》中的“七出”規定,如果妻子沒有兒子,丈夫便有理由將其休棄。然而,賈璉並未選擇休妻這條路,而是決定納妾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此一來,他既能履行延續家族香火的責任,又能保全王熙鳳作為正室夫人的顏麵和尊嚴。
當賈璉在小花枝巷購置外宅時,更是展現了他的心機和謀略。他特意挑選了寧國府的舊日仆從前來侍奉,這樣做不僅可以有效防止消息走漏到王熙鳳那裏,還為將來可能將妾室扶正預先留下了餘地。
這種在封建禮法的夾縫之中巧妙地尋求平衡的智慧,比起賈珍那種不顧倫理綱常、做出“爬灰”這般禽獸不如行為的人來說,實在是高明太多。即便是身處充滿誘惑的風月場所,賈璉也依然堅守著最後的道德底線。
當他與鮑二家的私通之事被揭露之後,他迅速采取行動,立刻封住了目擊此事的小廝們的口,並慷慨地贈予他們每人二十兩銀子,以此來平息這場風波。而當秋桐肆意辱罵尤二姐是“先奸後娶”之時,盡管賈璉因為畏懼王熙鳳而“不敢多言”,但他還是暗地裏悄悄請來太醫為尤二姐保胎。
與那草菅人命、打死他人後依舊能夠逍遙法外的薛蟠相比,賈璉雖然偶爾會有超越規矩之舉,但始終都將自己的行為控製在了禮教所能容忍的範圍之內。實際上,賈璉表麵上對王熙鳳表現出來的“懼內”,更多的是一種聰明的生存策略罷了。
在那轟動一時的鴛鴦借當事件裏,他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清楚地知曉鳳姐竟敢私自挪用賈母的珍貴器物。然而,他並未選擇當場揭穿這一秘密,反而巧妙地配合著演起戲來,嘴裏還念叨著:“哎呀呀,這件事情倒是挺不錯的呢,隻是擔心被太太給知道啦!”他這般裝聾作啞的做法,實在是高明至極。如此一來,不僅成功地避免了與妻子鳳姐因為此事而鬧得不可開交、反目成仇,更為自己在未來可能麵臨的種種情況預留了一條後路。
待到後來處理尤二姐喪事的時候,盡管當時家中的財務大權已被鳳姐牢牢掌控,但他還是想盡辦法,甚至不惜暗中典當了自己視若珍寶的寶劍,隻為能夠購置一副上好的棺槨,讓尤二姐得以在離世後也能保留最後的一份體麵。
而說到賈鏈最為精彩的權力博弈手段,那就不得不提探春遠嫁這一重大事件了。當時,賈政固執地認為藩王主動求親有失體統,堅決反對這門親事。就在大家都為此事焦頭爛額之際,唯有賈璉挺身而出,憑借著他在內務府中的人脈關係和高超的運作能力,成功地為探春爭取到了郡主的封號。這一番操作下來,原本可能會令賈家陷入尷尬境地的婚事瞬間變得光彩照人起來。
與此同時,麵對王夫人對於女兒即將遠嫁吃苦受累的深深憂慮,賈璉則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見識和口才。他不慌不忙地安撫道:“您且放心吧,那位海疆將軍如今可是深得聖上的恩寵呢,探春妹妹過去之後定然不會受到半點兒委屈的。”就這樣,賈璉通過將家族聯姻巧妙地轉化成為一種極具價值的政治籌碼,充分彰顯出了他遠超其他賈府男性成員的遠見卓識。
在那個道德淪喪、禮法崩壞的末日景象之中,賈璉宛如一名身戴沉重枷鎖卻依然翩翩起舞的舞者。他縱情於聲色犬馬之間,盡情地享受著生活帶來的種種歡愉。那些所謂“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之事,對於他而言不過是家常便飯罷了。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風流本性,誓要將這一特質貫徹始終。
然而,與此同時,他還肩負著來自家族沉甸甸的期望。在那座看似巍峨實則搖搖欲墜的家族大廈麵前,他不得不暗中使出渾身解數去努力維係其穩定。一方麵,他需要在王熙鳳這位悍婦的威嚴之下竭力保住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和臉麵;另一方麵,他還要在傳統禮教的條條框框之內,想盡辦法完成延續家族香火、傳宗接代的重大使命。
這位表麵上被濃鬱的胭脂香粉氣息所遮掩的貴族公子哥兒,實際上卻是身處封建社會末期最為腳踏實地的實幹家。在旁人看來,他或許隻是個終日沉迷於花街柳巷、放蕩不羈且自甘墮落之人,但隻有他自己深知,他正在以一種獨特而巧妙的方式,演繹著舊時代上層社會精英們最為務實且不失體麵的舞台角色。
當賈寶玉沉醉於太虛幻境的迷離夢境之中難以自拔,當賈珍、賈赦之流整日過著紙醉金迷、渾噩度日的荒唐生活之時,唯獨賈璉這位二爺,置身於清脆的算盤聲響以及糾纏不清的風月情債之間,默默地為這個曆經百年風雨的名門望族彈奏出一曲最後的安魂樂章。
倘若時光倒流至當今社會,像這樣家中有權有勢、自身才貌雙全的男子,想必也定會成為眾多美女競相追逐的對象吧。
陳星合上《紅樓夢》,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她想到現代社會中,人們看待事物何嚐不是常常片麵。就像賈璉,在紅樓夢中一直被誤解,而現代社會中類似的例子也不少。
她決定寫一篇文章剖析賈璉這個人物,想讓更多人看到賈璉身上被忽視的閃光點。文章一經發表,引起軒然大波。許多紅學愛好者開始重新審視賈璉這個人物,有人讚同陳星觀點,認為以往確實對他太過苛責;也有人提出異議,覺得即便賈璉有這些優點,但他違背道德之處也不應被美化。
陳星又深入研究其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發現還有很多像賈璉一樣被誤讀的形象。她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這個世界裏,那些被時間塵埃掩埋的真相等待著被發掘。她希望自己能像探索賈璉的真實麵貌一樣,不斷挖掘出更多隱藏在經典背後的秘密,還原那些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
陳星越發投入到這項研究工作中。她在一次古典文學研討會上,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提到《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眾人皆露出詫異之色。
陳星指出,潘金蓮嫁給武大郎本非自願,在那個女性毫無自主權的年代,她隻能被迫接受命運安排。而潘金蓮初見武鬆時心動,雖有違倫常,但也是長期壓抑情感後的爆發。而且西門慶引誘在先,潘金蓮一步步陷入泥沼,最後走向悲劇結局。
與會者中有些人開始思考,有些人則激烈反駁。但陳星不為所動,她堅信這些人物有著多麵性。會後,她收到很多學者來信交流探討。陳星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尋寶者,在浩瀚的古典文學海洋中尋找被遺忘的寶藏。她知道這條道路布滿荊棘,但她決心繼續前行,不斷揭開更多古典文學人物的神秘麵紗,讓世人看到更全麵、更真實的他們。
隨著研究的深入,陳星將目光投向了《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在大眾眼裏,豬八戒貪吃、懶惰、好色,是個缺點滿滿的喜劇角色。但陳星卻發現,豬八戒其實有著別樣的堅韌。取經路上,他無數次遭遇妖怪折磨,雖時常喊著散夥迴高老莊,可每次都還是跟著唐僧繼續西行。
這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有諸多弱點,卻也在困境中有自己的堅持。她將這一觀點寫成論文發表出去。起初,很多人嘲笑她過度解讀,可隨著一些學者站出來支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考量豬八戒這個形象。
陳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她知道每一個古典文學人物都是一顆璀璨的星辰,即使被雲霧遮蔽部分光芒,但隻要用心探尋,就能發現他們獨特的光輝。她開始著手準備下一個人物的研究,期待再次打破常規認知,為古典文學人物研究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