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王夫人(1)
陳星一直覺得《紅樓夢》裏的王夫人簡直就是子女們的“惡魔”母親!這位看似端莊高貴的婦人,內心卻隱藏著極度的自私和狠毒。她就像一個無情的劊子手,親手斷送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原本可能美好的未來,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在整部《紅樓夢》的前八十迴當中,如果要論手上沾染人命最多的人,那非王夫人莫屬。就連那個無法無天的呆霸王薛蟠,也不過隻是失手打死了一個馮淵而已。可王夫人呢?她那雙保養得宜的手,早已沾滿了一個個花季少女的鮮血。
首當其衝的便是金釧之死。隻因金釧跟寶玉說了幾句玩笑話,王夫人便毫不留情地將其攆走,最終導致金釧含冤投井自盡。接著又是晴雯之死,那心高氣傲又心靈手巧的晴雯,僅僅因為長得漂亮些,平日裏說話直率了點,就被王夫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誣陷她勾引寶玉,強行將病重的晴雯趕出了大觀園,致使晴雯在貧病交加中淒慘離世。還有那柳五兒,雖然她的死因並未明確指出與王夫人直接相關,但種種跡象都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有著王夫人的手筆。至於芳官和四兒等人,一旦被逐出賈府,等待她們的也多半是一條死路。
然而,王夫人的狠絕並不僅僅體現在這些明麵上的人命案上。她對其他年輕女子的打壓和迫害同樣令人發指。隻要是她看不順眼的女孩子,無論是丫鬟還是小姐,都會想方設法地加以整治,讓她們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在她的陰影籠罩下,整個賈府都彌漫著一股壓抑沉悶的氣息,那些青春活潑的生命仿佛一朵朵嬌嫩的花朵,在她的摧殘之下漸漸凋零。
而且啊,這王夫人對待下人那可是出了名的嚴苛,可誰能想到她對自己親生子女也是毫不手軟呢!
先來說說賈珠吧,若不是那次寶玉挨打之事鬧得沸沸揚揚,恐怕這偌大的賈府上下壓根兒就不會有人想起還有這麽一號人物存在。想當年,賈珠可是賈政的長子啊,年僅 14 歲便進學考中了秀才,如此天資聰穎之人,簡直就是眾人眼中的神童呐!可歎的是,他在娶妻之後還未滿 20 歲便一命嗚唿了。
明眼人心裏都跟明鏡似的,賈珠的死絕非正常,更不可能是什麽簡簡單單的病故。要知道,一個才 20 歲正值壯年、身體強壯到足以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男子,就算真得了病,以賈家的財力又怎會連買藥治病的錢都拿不出呢?
所以呀,他的死因著實令人費解,怎麽就這般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呢?
再看看整部《紅樓夢》的前八十迴裏,身為兒媳的李紈竟然從未跟婆婆王夫人說過哪怕隻言片語,這其中緣由其實並不難猜。答案顯而易見,王夫人定然與賈珠的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曾經有那麽一迴,王夫人與賈政閑聊之時,苦苦哀求賈政要好生管教寶玉。
由此不難推斷,想當初賈珠在世的時候,或許正是因為他與女子過於親近,被王夫人察覺並告知了賈政。而賈政本就脾氣暴躁,聽聞此事後更是怒火中燒,二話不說便將賈珠狠狠打了一頓。可憐那賈珠,終究沒能扛住父親的毒打,傷勢過重以致最終不治身亡。
陳星通過觀察發現,王夫人管理寶玉時顯得頗為奇怪。她似乎毫無緣由地極度厭惡那些容貌姣好的女子,就好像這些女子都是來偷竊她家寶貝似的,時時刻刻緊盯著自己的兒子,生怕他與任何漂亮姑娘有所接觸。
尤其是在賈珠不幸離世之後,王夫人竟然把責任歸咎於李紈,責備她沒有能力管住自己的丈夫。自此以後,王夫人對待李紈異常冷淡,甚至可以說是漠不關心。可憐的李紈隻好默默地躲進稻香村中,盡量避免與王夫人產生正麵衝突。
更過分的是,就連李紈身邊的奶媽子僅僅因為稍有幾分姿色,也未能逃脫被王夫人逐出賈府的命運。這一係列行為充分表明了王夫人簡直就是杯弓蛇影,過度敏感和神經質。
然而,麵對這樣一個強勢又不講理的婆婆,李紈心中縱然充滿怨恨,卻也隻敢怒不敢言。她隻能緊緊守護著年幼的賈蘭,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地生活著。
再說起元春入宮一事,雖然不能完全將此事怪罪到王夫人一人頭上,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在此事中仍然有著難以推卸的責任。或許將元春送進宮並非完全出於王夫人個人的意願,而是整個賈府共同做出的決策。然而,無論如何,王夫人作為其中的重要一員,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當年賈母將愛女賈敏許配給林如海,這其中可是蘊含著賈母深深的考量和盤算呢!林家那可是四代皆被封為列侯的世家大族啊,底蘊深厚,聲名顯赫。且不說林如海本人長得儀表堂堂,一表人才,更是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在朝堂之上也是備受器重的新貴人物。如此一來,女兒賈敏嫁到這樣的書香門第去,自然不會受到半點兒委屈。更為重要的是,賈家當時雖也算是名門望族,但畢竟已曆經數代,發展漸趨平穩。而林家正處於上升之勢,這門親事無疑能給賈敏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由此可見,賈母對賈敏的疼愛可謂至深至誠,真正做到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然而,再看那王夫人,她為了鞏固和提升自己在賈府中的地位,竟然全然不顧及女兒元春是否適合宮廷生活,便狠下心腸將她送進了那個看似繁華實則暗潮湧動、危機四伏的皇宮之中。要知道,宮廷可不是一般女子能夠輕易應對得了的地方。從元春省親時說的那些話語裏,以及她先後四五次落淚的情景當中,不難看出她在宮中過得並不如意,甚至可以說是充滿了苦楚和無奈。可即便如此,元春還是小心翼翼地恪守著宮廷規矩,不敢有絲毫越矩之處。
但就因為這些真情流露的表現,已然觸犯了皇家大忌。
更不用說後來王夫人在賞賜節日禮物的時候,明顯對賈環等人有所輕視,這種做法實在是不夠圓滑世故。種種跡象表明,王夫人著實算不上一個八麵玲瓏之人,她嚴重缺乏政治頭腦和遠見卓識。像她這般愚鈍惡毒,一心隻為自己謀劃,絲毫不考慮女兒幸福與否以及未來前途如何的母親,簡直就是親手將女兒推向了一條萬劫不複的不歸路啊!
自從女兒元春入宮之後,王夫人非但沒有反思自己當初的錯誤決定,反而變本加厲地想盡各種辦法,試圖借助元春之力來實現自己心中所想——讓賈寶玉迎娶薛寶釵。
由於王夫人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便是自此徹底掌控榮國府的生死存亡之脈,從而完全不顧及聲名狼藉的薛家將會給賈家帶來難以洗刷掉的巨大汙點。
王夫人對於寶玉所懷有的所謂“愛”,絕非真正意義上的母愛。她向來毫不關心自己的兒子究竟喜好何物,滿心所想的隻是要讓寶玉變成鞏固自身地位的有力工具罷了。因著這等自私自利且被利益蒙蔽雙眼的心性,她竟然糊裏糊塗地將怡紅院交予了襲人管理。其初衷本是期望能借此讓兒子專心致誌於攻讀詩書典籍,然而事與願違,這般舉動反倒使得怡紅院淪為了寶玉縱情聲色、肆意墮落的溫柔鄉。
在襲人的有意引導之下,寶玉與其發生了男女之事,不僅如此,麝月和碧痕等人也都與寶玉之間關係曖昧不清、糾纏不休。可歎那一心一意侍奉寶玉並且品行最為高潔無暇的晴雯,最終竟被逼得含冤而亡。
為了能夠牢牢把控住寶玉,王夫人更是不擇手段地讓他搬進了大觀園居住。
如此一來,寶玉便脫離了賈母的嚴格管束,從此踏上了一條萬劫不複的歧途。麵對寶玉時,王夫人一方麵像提防賊人一般對其嚴加看管;另一方麵,又猶如放縱野馬般任其自由馳騁。
她無情地驅逐走了晴雯,極力打壓林黛玉,全然未曾將寶黛二人視作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僅僅憑借著自己的主觀意願,就蠻橫無理地強行左右兒子的命運走向。
正是由於王夫人的這番作為,致使寶玉最終喪失了全部的希望之光,心灰意冷之下隻得遁入空門,尋求心靈的解脫與慰藉。
王夫人生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但命運卻對她開了殘酷的玩笑:其中兩個孩子不幸離世,而唯一幸存的那個女兒也選擇出家為尼。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得王夫人的心靈逐漸變得扭曲和冷漠。
迴顧王夫人的一生,可以發現她從未真正地愛過自己的孩子們。對於她來說,孩子是否有出息、能否成為自己晚年生活的依靠才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她總是以一種極端功利的心態來對待他們,毫不留情地扼殺著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夢想。
不僅如此,王夫人還完全不懂得給予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和時間,而是采取一味地揠苗助長式教育方法。這種錯誤的教養方式導致親子關係愈發緊張,孩子們對她充滿了畏懼和怨恨。
在家庭內部,王夫人與賈母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明爭暗鬥。雖然表麵上維持著婆媳間應有的禮數,但實際上雙方暗中較勁,爭奪著家族中的主導權。與此同時,她與丈夫也是貌合神離,夫妻感情早已名存實亡。
對待下人時,王夫人同樣缺乏關愛之心。盡管身為內宅當家之人,王熙鳳不過是按照她的旨意行事的執行經理人罷了,但她對於府中種種混亂不堪的現象卻始終視而不見。眼看著賈府貪汙之風盛行、賭博之事猖獗、財務管理混亂不堪,而下人們更是肆意妄為,各房隻顧自家利益,整個家族猶如一盤散沙般分崩離析。
麵對這一切,王夫人非但沒有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反而變本加厲地維護自身利益。甚至到最後,她竟然逼迫年事已高、風燭殘年的賈母不得不親自出麵主持禁賭事宜,並重新起用了那兩麵三刀、曾背叛過舊主的襲人;更令人震驚的是,她還妄圖與已經被銷戶的殺人犯家屬聯姻,全然不顧及此舉可能會給家族帶來怎樣的恥辱和災難。
總之,王夫人的所作所為充分暴露了她自私自利、目光短淺且毫無家族責任感的本質。
她心中隻有個人得失的小算盤,根本不在乎家族的興衰榮辱以及子孫後代的幸福安康。
陳星一直覺得《紅樓夢》裏的王夫人簡直就是子女們的“惡魔”母親!這位看似端莊高貴的婦人,內心卻隱藏著極度的自私和狠毒。她就像一個無情的劊子手,親手斷送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原本可能美好的未來,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在整部《紅樓夢》的前八十迴當中,如果要論手上沾染人命最多的人,那非王夫人莫屬。就連那個無法無天的呆霸王薛蟠,也不過隻是失手打死了一個馮淵而已。可王夫人呢?她那雙保養得宜的手,早已沾滿了一個個花季少女的鮮血。
首當其衝的便是金釧之死。隻因金釧跟寶玉說了幾句玩笑話,王夫人便毫不留情地將其攆走,最終導致金釧含冤投井自盡。接著又是晴雯之死,那心高氣傲又心靈手巧的晴雯,僅僅因為長得漂亮些,平日裏說話直率了點,就被王夫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誣陷她勾引寶玉,強行將病重的晴雯趕出了大觀園,致使晴雯在貧病交加中淒慘離世。還有那柳五兒,雖然她的死因並未明確指出與王夫人直接相關,但種種跡象都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有著王夫人的手筆。至於芳官和四兒等人,一旦被逐出賈府,等待她們的也多半是一條死路。
然而,王夫人的狠絕並不僅僅體現在這些明麵上的人命案上。她對其他年輕女子的打壓和迫害同樣令人發指。隻要是她看不順眼的女孩子,無論是丫鬟還是小姐,都會想方設法地加以整治,讓她們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在她的陰影籠罩下,整個賈府都彌漫著一股壓抑沉悶的氣息,那些青春活潑的生命仿佛一朵朵嬌嫩的花朵,在她的摧殘之下漸漸凋零。
而且啊,這王夫人對待下人那可是出了名的嚴苛,可誰能想到她對自己親生子女也是毫不手軟呢!
先來說說賈珠吧,若不是那次寶玉挨打之事鬧得沸沸揚揚,恐怕這偌大的賈府上下壓根兒就不會有人想起還有這麽一號人物存在。想當年,賈珠可是賈政的長子啊,年僅 14 歲便進學考中了秀才,如此天資聰穎之人,簡直就是眾人眼中的神童呐!可歎的是,他在娶妻之後還未滿 20 歲便一命嗚唿了。
明眼人心裏都跟明鏡似的,賈珠的死絕非正常,更不可能是什麽簡簡單單的病故。要知道,一個才 20 歲正值壯年、身體強壯到足以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男子,就算真得了病,以賈家的財力又怎會連買藥治病的錢都拿不出呢?
所以呀,他的死因著實令人費解,怎麽就這般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呢?
再看看整部《紅樓夢》的前八十迴裏,身為兒媳的李紈竟然從未跟婆婆王夫人說過哪怕隻言片語,這其中緣由其實並不難猜。答案顯而易見,王夫人定然與賈珠的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曾經有那麽一迴,王夫人與賈政閑聊之時,苦苦哀求賈政要好生管教寶玉。
由此不難推斷,想當初賈珠在世的時候,或許正是因為他與女子過於親近,被王夫人察覺並告知了賈政。而賈政本就脾氣暴躁,聽聞此事後更是怒火中燒,二話不說便將賈珠狠狠打了一頓。可憐那賈珠,終究沒能扛住父親的毒打,傷勢過重以致最終不治身亡。
陳星通過觀察發現,王夫人管理寶玉時顯得頗為奇怪。她似乎毫無緣由地極度厭惡那些容貌姣好的女子,就好像這些女子都是來偷竊她家寶貝似的,時時刻刻緊盯著自己的兒子,生怕他與任何漂亮姑娘有所接觸。
尤其是在賈珠不幸離世之後,王夫人竟然把責任歸咎於李紈,責備她沒有能力管住自己的丈夫。自此以後,王夫人對待李紈異常冷淡,甚至可以說是漠不關心。可憐的李紈隻好默默地躲進稻香村中,盡量避免與王夫人產生正麵衝突。
更過分的是,就連李紈身邊的奶媽子僅僅因為稍有幾分姿色,也未能逃脫被王夫人逐出賈府的命運。這一係列行為充分表明了王夫人簡直就是杯弓蛇影,過度敏感和神經質。
然而,麵對這樣一個強勢又不講理的婆婆,李紈心中縱然充滿怨恨,卻也隻敢怒不敢言。她隻能緊緊守護著年幼的賈蘭,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地生活著。
再說起元春入宮一事,雖然不能完全將此事怪罪到王夫人一人頭上,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在此事中仍然有著難以推卸的責任。或許將元春送進宮並非完全出於王夫人個人的意願,而是整個賈府共同做出的決策。然而,無論如何,王夫人作為其中的重要一員,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當年賈母將愛女賈敏許配給林如海,這其中可是蘊含著賈母深深的考量和盤算呢!林家那可是四代皆被封為列侯的世家大族啊,底蘊深厚,聲名顯赫。且不說林如海本人長得儀表堂堂,一表人才,更是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在朝堂之上也是備受器重的新貴人物。如此一來,女兒賈敏嫁到這樣的書香門第去,自然不會受到半點兒委屈。更為重要的是,賈家當時雖也算是名門望族,但畢竟已曆經數代,發展漸趨平穩。而林家正處於上升之勢,這門親事無疑能給賈敏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由此可見,賈母對賈敏的疼愛可謂至深至誠,真正做到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然而,再看那王夫人,她為了鞏固和提升自己在賈府中的地位,竟然全然不顧及女兒元春是否適合宮廷生活,便狠下心腸將她送進了那個看似繁華實則暗潮湧動、危機四伏的皇宮之中。要知道,宮廷可不是一般女子能夠輕易應對得了的地方。從元春省親時說的那些話語裏,以及她先後四五次落淚的情景當中,不難看出她在宮中過得並不如意,甚至可以說是充滿了苦楚和無奈。可即便如此,元春還是小心翼翼地恪守著宮廷規矩,不敢有絲毫越矩之處。
但就因為這些真情流露的表現,已然觸犯了皇家大忌。
更不用說後來王夫人在賞賜節日禮物的時候,明顯對賈環等人有所輕視,這種做法實在是不夠圓滑世故。種種跡象表明,王夫人著實算不上一個八麵玲瓏之人,她嚴重缺乏政治頭腦和遠見卓識。像她這般愚鈍惡毒,一心隻為自己謀劃,絲毫不考慮女兒幸福與否以及未來前途如何的母親,簡直就是親手將女兒推向了一條萬劫不複的不歸路啊!
自從女兒元春入宮之後,王夫人非但沒有反思自己當初的錯誤決定,反而變本加厲地想盡各種辦法,試圖借助元春之力來實現自己心中所想——讓賈寶玉迎娶薛寶釵。
由於王夫人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便是自此徹底掌控榮國府的生死存亡之脈,從而完全不顧及聲名狼藉的薛家將會給賈家帶來難以洗刷掉的巨大汙點。
王夫人對於寶玉所懷有的所謂“愛”,絕非真正意義上的母愛。她向來毫不關心自己的兒子究竟喜好何物,滿心所想的隻是要讓寶玉變成鞏固自身地位的有力工具罷了。因著這等自私自利且被利益蒙蔽雙眼的心性,她竟然糊裏糊塗地將怡紅院交予了襲人管理。其初衷本是期望能借此讓兒子專心致誌於攻讀詩書典籍,然而事與願違,這般舉動反倒使得怡紅院淪為了寶玉縱情聲色、肆意墮落的溫柔鄉。
在襲人的有意引導之下,寶玉與其發生了男女之事,不僅如此,麝月和碧痕等人也都與寶玉之間關係曖昧不清、糾纏不休。可歎那一心一意侍奉寶玉並且品行最為高潔無暇的晴雯,最終竟被逼得含冤而亡。
為了能夠牢牢把控住寶玉,王夫人更是不擇手段地讓他搬進了大觀園居住。
如此一來,寶玉便脫離了賈母的嚴格管束,從此踏上了一條萬劫不複的歧途。麵對寶玉時,王夫人一方麵像提防賊人一般對其嚴加看管;另一方麵,又猶如放縱野馬般任其自由馳騁。
她無情地驅逐走了晴雯,極力打壓林黛玉,全然未曾將寶黛二人視作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僅僅憑借著自己的主觀意願,就蠻橫無理地強行左右兒子的命運走向。
正是由於王夫人的這番作為,致使寶玉最終喪失了全部的希望之光,心灰意冷之下隻得遁入空門,尋求心靈的解脫與慰藉。
王夫人生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但命運卻對她開了殘酷的玩笑:其中兩個孩子不幸離世,而唯一幸存的那個女兒也選擇出家為尼。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得王夫人的心靈逐漸變得扭曲和冷漠。
迴顧王夫人的一生,可以發現她從未真正地愛過自己的孩子們。對於她來說,孩子是否有出息、能否成為自己晚年生活的依靠才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她總是以一種極端功利的心態來對待他們,毫不留情地扼殺著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夢想。
不僅如此,王夫人還完全不懂得給予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和時間,而是采取一味地揠苗助長式教育方法。這種錯誤的教養方式導致親子關係愈發緊張,孩子們對她充滿了畏懼和怨恨。
在家庭內部,王夫人與賈母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明爭暗鬥。雖然表麵上維持著婆媳間應有的禮數,但實際上雙方暗中較勁,爭奪著家族中的主導權。與此同時,她與丈夫也是貌合神離,夫妻感情早已名存實亡。
對待下人時,王夫人同樣缺乏關愛之心。盡管身為內宅當家之人,王熙鳳不過是按照她的旨意行事的執行經理人罷了,但她對於府中種種混亂不堪的現象卻始終視而不見。眼看著賈府貪汙之風盛行、賭博之事猖獗、財務管理混亂不堪,而下人們更是肆意妄為,各房隻顧自家利益,整個家族猶如一盤散沙般分崩離析。
麵對這一切,王夫人非但沒有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反而變本加厲地維護自身利益。甚至到最後,她竟然逼迫年事已高、風燭殘年的賈母不得不親自出麵主持禁賭事宜,並重新起用了那兩麵三刀、曾背叛過舊主的襲人;更令人震驚的是,她還妄圖與已經被銷戶的殺人犯家屬聯姻,全然不顧及此舉可能會給家族帶來怎樣的恥辱和災難。
總之,王夫人的所作所為充分暴露了她自私自利、目光短淺且毫無家族責任感的本質。
她心中隻有個人得失的小算盤,根本不在乎家族的興衰榮辱以及子孫後代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