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章 香菱學詩(2)


    陳星敏銳地察覺到薛寶釵對待香菱學詩的態度略顯輕視,而林黛玉則表現出相當程度的重視。這讓陳星不禁心生疑惑:香菱學習作詩這件事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香菱為何會萌生出前往大觀園學詩的念頭呢?要知道,香菱身為薛家花錢買下的侍妾,其社會地位與府中的眾多丫鬟、婆子相差無幾。然而,在那部鴻篇巨製《紅樓夢》之中,極少有丫鬟或婆子會主動提出要去研習詩詞之道。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致使香菱如此執著於學詩呢?


    除去大觀園內相繼成立了諸如海棠詩社之類的文學社團這個因素之外——畢竟這些詩社確實為賈府裏的年輕女子們搭建起了一座能夠盡情展現自身才情以及相互切磋詩藝的舞台,詩社的應運而生極大地喚起了眾人對於詩歌創作的濃厚興致,從而促使學詩逐漸演變成為一種風靡一時的風尚和潮流。更為關鍵的一點在於,香菱的內心深處其實一直流淌著對於知識和文化的強烈渴望。這種渴望猶如深埋地下的種子,一旦遇到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便會破土而出,迅速生長。或許正是這份與生俱來的求知欲,驅使著香菱不顧一切地投身到學詩的熱潮當中。


    香菱對詩歌的喜愛,恰似與生俱來,畢竟她的父親甄士隱對這些東西可是情有獨鍾。


    再就是那若有若無的宿命論氣息,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因為香菱出身名門,畢竟和那些真正的丫鬟大不相同。


    最後,香菱渴望通過學詩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文化認同和身份的提升,這無疑表明香菱對美好生活充滿了無盡的憧憬和熱切的期盼。


    那麽,寶釵為何不願教香菱學詩呢?


    《紅樓夢》中香菱嫣然一笑,嬌聲說道:“好姑娘,你就趁著這會兒的閑暇,教教我作詩吧。”


    寶釵嘴角微揚,輕笑道:“我看你啊,這是‘得隴望蜀’呢。我勸你今日才剛入門,還是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問候一聲兒,也不必特意告訴他們說搬進園來。若有提起因由,你隻帶口說我帶了你進來作伴兒就完了。迴來進了園,再到各姑娘房裏走走。”


    香菱滿心歡喜地跑到寶釵麵前,怯生生地開口說道:“寶姐姐,您能不能教教我作詩呀?”然而,寶釵卻輕輕搖了搖頭,微笑著拒絕了香菱的請求。


    原來,寶釵猶如一位領路人,帶著香菱踏入這繁華熱鬧的大觀園,其目的絕非讓香菱在此潛心學詩。她心中猶如明鏡一般,另有盤算,隻盼著香菱能夠像一隻輕盈的蝴蝶,飛到各房去請個安、四處走動,與那些姐妹們如蜜蜂般親密接觸,也好學學大戶人家的規矩禮節,如海綿吸水般增長見識。畢竟,在薛寶釵的觀念深處,始終期望著自己身旁的人都能夠如虔誠的信徒一般,謹遵那封建道德與社會準則行事。


    也正因如此,她時常苦口婆心地勸諫賈寶玉,應當如黃牛般專注於學業,切莫整日如無頭蒼蠅般沉浸在兒女情長之中;又勸阻香菱,莫要如癡如醉地癡迷於吟詩作詞,以免荒廢了正務;甚至連林黛玉偶爾翻看些閑雜書籍,她也要好言相勸一番。


    待到香菱一一拜見過園中的眾人後,夜幕已然悄悄地降臨了。如水的月光灑落在庭院之中,給整個園子披上了一層銀紗。用過晚飯後,寶釵等人紛紛結伴而行,前往賈母那裏去了。一時間,歡聲笑語漸行漸遠,隻留下香菱獨自一人站在原地。


    此刻的香菱,心中對於詩歌的熱愛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愈發熾熱起來,難以抑製。她那雙明亮的眼眸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燈塔。沒有絲毫猶豫,香菱輕盈地轉過身,腳步堅定地朝著瀟湘館走去。


    說起這香菱來,她對詩歌的喜愛簡直可以用癡迷來形容。每一首優美的詩篇都能讓她沉醉其中,無法自拔。而那林黛玉呢,則更是才華橫溢、氣質出眾,堪稱園內數一數二的才女。她的詩作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又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和獨特的見解,令人讚歎不已。


    雖然黛玉平日裏性子有些敏感細膩,容易多愁善感,但實際上她的心地卻極其善良溫柔。每當看到有人遭遇挫折或者陷入困境時,她那顆柔軟的心都會被觸動,忍不住生出憐憫之情。而且,她總是非常樂意伸出援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那些需要關懷的人。


    也正因如此,香菱才有幸得到了黛玉的悉心指導。在黛玉的耐心教誨下,香菱猶如一顆破土而出的嫩芽,開始慢慢地吸收知識的養分,逐漸踏上了詩歌的啟蒙之路。隨著時間的推移,香菱越來越深入地領略到了詩詞世界裏的無窮魅力,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奇妙天地。


    然而,正當香菱沉浸在詩歌的美妙氛圍中時,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突然傳來。她好奇地抬起頭,隻見寶釵不知何時已經走到了跟前。隻見寶釵微微皺起眉頭,嬌嗔地責怪道:“香菱妹妹,這麽晚了你怎麽還往這裏跑?”


    “哎呀呀!香菱啊香菱,你這究竟是怎麽想的喲!為何非得這般自討苦吃,平白無故地給自己招惹這麽多煩惱呢?都怪那個林黛玉,就是她成天把你帶偏了路,害得你如此癡迷於作詩!哼,等會兒我定要去尋她理論一番,跟她好好算算這筆帳!你向來性子單純、頭腦簡單,整日裏呆呆傻傻的,如今又迷上了這作詩之事,難不成還真想徹底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傻瓜嗎?”盡管香菱早已毫不掩飾地展現出自己對於詩歌那份熾熱無比的喜愛,但寶釵看上去仍舊無動於衷。


    其實,寶釵心裏很清楚,學詩對於香菱而言絕非什麽美事。畢竟通過學習,能夠促使一名女子迅速成長,並領悟到人生的諸多真諦。然而香菱身為薛蟠的小妾,若是她太快地成熟起來,對於薛蟠可不見得是什麽好事。


    更何況,薛寶釵向來偏愛那些容易受其掌控之人。一旦香菱開始開竅明悟,她內心的想法便會逐漸繁雜起來,到那時恐怕就沒那麽容易被他人左右了。


    反過來說,香菱學詩宛如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自然會讓香菱如饑似渴地汲取更多,然而卻無法改變自己如浮萍般的生存環境,自然是徒增煩惱。


    這便是薛寶釵不同意香菱學詩的緣由。


    那黛玉為何樂意教香菱學詩呢?


    表麵上,林黛玉猶如一位循循善誘的師長,願意教香菱學詩,既是出於對香菱身世的憐憫,也是對她才情和勤奮的讚賞,同時渴望女子的才華不被埋沒,並通過教學相長來豐富自己的文學閱曆。


    往更深一層說,黛玉教香菱學詩,是因為她對香菱的身世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情感。


    她和香菱一樣,都是孤苦伶仃的孩子。


    她是因為父母早逝,如風中殘燭。


    香菱則是因為自幼被拐賣,猶如無根之草,不知道父母是誰。


    黛玉雖寄居於外祖母家,卻如那離群的孤雁,漂泊的感覺如影隨形。


    而香菱自小就居無定所,和黛玉的心境如出一轍,故而黛玉更能與香菱產生心靈的共鳴。


    因為黛玉的幫助,香菱宛如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絲光明。


    香菱對於詩歌的領悟能力的確與日俱增,而史湘雲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更是給予了她極大的助力和鼓舞,使得香菱深深地沉醉於詩歌的美妙世界之中,無法自拔。


    有一日,香菱正與黛玉熱烈地探討著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蘊含的意境之美。香菱不禁迴憶起一段往事,娓娓道來:“想當年,我們一家人踏上進京之路,就在那日落時分,船隻緩緩停靠岸邊。彼時,四周寂寥無人,唯有寥寥幾棵樹木孤獨地矗立著。極目遠眺,可以望見遠處稀稀落落的幾戶人家正在準備晚餐,嫋嫋炊煙升騰而起,那煙色竟是如此碧綠青翠,筆直地衝向雲霄,仿佛與雲朵連成一線。誰能料到,當我昨夜讀到這兩句詩時,往昔的記憶瞬間湧上心頭,就好似我又重新置身於那個曾經令我心馳神往的地方一般。”


    香菱的這番話語,聽起來恰似在講述她自身的經曆和感受。其實,她心底一直深藏著一個美好的願望——能夠與父母再次團聚,過上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或許,正是由於那日偶然目睹到了心中所憧憬的溫馨畫麵,那個充滿煙火氣息的場景便如同烙印般深深鐫刻在了她的腦海深處,讓她難以忘懷。


    可憐的香菱,年僅五歲之時便不幸遭人拐賣,從此與親生父母天各一方。歲月的流逝逐漸模糊了她關於父母家人容貌和姓名的記憶,但在內心最隱秘的角落,卻始終若隱若現地留存著那個遙遠而又朦朧的場景。她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重返故鄉,結束這漫長的漂泊生涯,尋迴那份失落已久的溫暖親情。


    然而自從她嫁與那薛蟠之後,往昔那般無憂無慮、充滿詩意的生活便如同鏡花水月一般,漸行漸遠。曾經的歡樂時光如今已化作遙遠的迴憶,而香菱唯有憑借著詩歌才能稍稍觸及那些美好的過往。


    在香菱的心中,詩歌宛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她黑暗的世界;又似一葉扁舟,載著她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擾。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她總會輕輕吟誦起那些動人的詩句,讓思緒在文字間穿梭,去追憶逝去的歲月,去撫慰那顆飽受創傷的心。


    對於香菱而言,詩歌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救贖靈魂的力量。它給予了香菱一個可以傾訴心聲的渠道,成為她精神世界裏最堅實的支柱。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間,香菱雖然身世坎坷、命途多舛,但她依然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對自由的熱切渴望。


    盡管現實中的種種束縛令她無法隨心所欲地追求夢想,但至少還有詩歌能陪伴左右。當她用筆墨抒發內心情感的時候,仿佛能夠掙脫肉體的禁錮,暢遊於無邊無際的精神海洋之中。或許,這便是上天對香菱僅存的一絲憐憫——即便身軀被困住,心靈卻仍可借助詩歌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


    話說香菱與黛玉正談得起勁,寶釵氣衝衝地走進瀟湘館。黛玉抬眼,微微皺眉,卻也不懼,隻靜靜看著寶釵。寶釵正要開口指責黛玉,香菱忙擋在前麵。“寶姐姐,此事與林姑娘無關,是我執意要學詩的。”寶釵冷哼一聲,“你這丫頭,真是糊塗,學詩對你有何好處?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香菱眼神堅定,“寶姐姐,詩於我而言,是心中的慰藉,能讓我忘卻許多痛苦。”寶釵聽了這話,心中一動,想起香菱的悲慘身世,竟一時語塞。這時,黛玉輕聲說道:“寶姐姐,香菱妹妹心中有夢,咱們何苦阻攔。她雖身處困境,但詩能給她希望,這難道不比麻木度日要好?”


    寶釵沉思片刻,歎了口氣,“罷了罷了,既然你心意已決,我也不再阻攔。隻是你莫要耽誤了其他事務。”香菱大喜,向寶釵盈盈一拜。


    此後,香菱學詩更加勤勉,詩作水平日益精進,她的名聲也漸漸在大觀園傳開。眾姐妹皆驚歎於她的進步,香菱終於在詩的世界裏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心中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香菱的詩名傳出去後,引起了一些文人雅士的注意。有位遠方而來的公子哥,聽聞香菱的詩作後大為驚奇,心想一個小妾怎有如此才情。於是托關係進了大觀園,想要一睹真容。


    這位公子哥名為蘇瑾,生得風流倜儻且滿腹經綸。他與香菱交談詩詞,發現香菱不僅對詩詞感悟頗深,且有著獨特的見解。蘇瑾心中對香菱漸生敬意,也對她的身世感到同情。


    此事傳到了薛蟠耳中,他本就是個魯莽之人,醋意大發,認為香菱此舉有失體統,不顧香菱解釋就要將她關起來。寶釵知曉後,出麵勸解薛蟠,稱香菱學詩有名乃是薛家榮耀。薛蟠雖不情願但也隻能作罷。


    香菱感激寶釵的解圍,學得更加刻苦。蘇瑾離開時贈予香菱一本珍貴詩集,鼓勵她繼續創作。香菱捧著詩集,深知自己在這壓抑的環境中,隻有靠著對詩的熱愛才能不斷前行,她望著遠方,眼中滿是對未來未知挑戰的堅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幻旅遊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標傲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標傲世並收藏夢幻旅遊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