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賈府之中,真正堅定不移地支持著林黛玉情感的人,到頭來竟然隻剩下了忠心耿耿的丫鬟紫鵑一人而已。
想當初,就連精明強幹的王熙鳳以及德高望重的賈母,似乎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轉變成為了薛寶釵的擁護者。
畢竟,她們都是曆經世事滄桑之人,深知在處理家族事務之時應當以全局利益為重。如此一來,林黛玉在賈府裏的地位便每況愈下,愈發顯得卑微渺小。
而其中最為明顯能夠體現出這一變化的,莫過於元春省親時所講出的第一句話。
從整部書籍的情節發展脈絡來審視,元春省親無疑堪稱是賈府中的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同時它更是整個賈府未來命運走向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標誌性事件。要知道,賈元春乃是賈府當中身份最為尊崇、地位至高無上的女子。
或許早在很久以前,賈府眾人就已經敏銳地預見到了日後的局勢演變趨向,所以才會早早地將賈元春送入宮廷之中悉心培養。
特別是當賈珠不幸英年早逝,而賈寶玉又整日遊手好閑、不思進取的狀況出現之後,賈府對於這位入宮的女子更是寄予了厚望,期盼她能夠憑借自身的才華與魅力,在深似海的皇宮之內站穩腳跟,並為家族帶來無盡的榮耀與恩澤。
皇宮之中的賈元春仿佛成為了賈府那唯一的曙光,盡管身上背負著如山般沉重的壓力,然而她卻並未有絲毫懈怠,更不曾辜負整個家族寄予她的殷切期望。憑借自身出眾的才情和溫婉賢淑的品性,賈元春以驚人之速在宮廷眾多佳麗中嶄露頭角,並最終獲封於玉藻宮,榮登正宮娘娘之位,從此搖身一變,成為了名正言順、備受尊崇的貴妃。
隨著賈元春在宮中地位的節節攀升,賈府的聲威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而說起賈元春省親一事,那絕對稱得上是賈府最為風光無限的時刻。且不說其間那宏偉壯觀、令人歎為觀止的盛大排場,單就大觀園裏一幢幢精美的別墅以及一處處精心布置的住所分配而言,其奢華程度已然臻至巔峰境界。
當賈元春盛裝華服出現在眾人麵前時,那種與生俱來的上位者氣質瞬間震懾全場。
隻見她儀態萬千地步入省親別墅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花漵’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此語看似隻是對賈寶玉所題字眼的簡單否定,但實則內裏暗含深意。要知道,按照古人對於字詞含義的解讀,“蓼汀”一詞具體所指乃是生長於河畔的水草。如此一來,賈元春之所以會這般言說,顯然並非僅僅針對字眼本身,而是借此委婉地表達出對林黛玉地位的某種看法。畢竟,相較於其他女子,林黛玉出身名門,才情過人,又深得賈母寵愛,在賈府中的地位本就頗為特殊。如今賈元春借這一措辭隱晦地點明態度,無疑給府內諸人的關係蒙上了一層微妙的陰影。
然而事實上,這種草極有可能象征著林黛玉。要知道,她的前世可是那神秘的絳珠仙草啊!再者,若我們追溯原詞的出處,便能察覺其中端倪。前者所傳遞出來的,無疑是那種離愁別緒的深深思念;反觀後者呢,則更多地呈現出男歡女愛時的愉悅歡快。細細說來,花漵這個地方更能夠凸顯出賈府的榮華富貴以及喧鬧氛圍;相比之下,蓼汀給人帶來的卻始終是一種孤寂淒涼之感。
倘若我們把後者加以詳盡剖析,便不難發現依照古人的誦讀慣例,這句話的發音恰好可以徑直轉化成“林”字。至於“花漵”二字嘛,如果依據其讀音習慣來解讀,那麽完全能夠直接轉變成“薛”字。如此一來,咱們就能清晰地領悟到賈元春的深層用意了。雖說從表麵上來看,僅僅隻是對於題字做出了些許改動,但實質上卻是她內心深處最為真切實在的情感流露。
於賈元春來講,她心底裏其實是期望能夠留住薛寶釵否定林黛玉,身處皇宮這座看似金碧輝煌、實則暗潮湧動的牢籠中的她,對於賈府如今的真實處境可謂心知肚明。那高門大戶外表下所掩蓋著的種種問題和隱患,就如同隱藏在暗處伺機而動的毒蛇一般,隨時可能給予致命一擊。
在家族的興衰榮辱麵前,個人的自由又算得了什麽呢?她深知這一點,所以哪怕心中有萬般不願,也隻能默默地選擇放棄。畢竟,與整個家族的前途相比,自己那微不足道的自由實在是太過渺小。而至於弟弟賈寶玉的婚姻大事,更是無法由得他自己做主。
家族需要通過聯姻來鞏固地位、拓展勢力範圍,寶玉的幸福與否在此刻顯得無足輕重。
然而,令人扼腕歎息的是,盡管賈府付出了這般超乎想象的巨大犧牲以及艱難的取舍抉擇,但到頭來仍然無法扭轉它逐步邁向衰落並最終走向覆滅的淒慘宿命。
就在那一道冷酷無情的抄家指令猶如晴天霹靂般自天而降之際,往昔那個門庭若市、繁花似錦且美輪美奐的豪門府邸眨眼之間就深陷於一片雜亂無章與惶恐不安所交織而成的混沌漩渦當中。
想當初那些精雕細琢的屋梁和繪彩如畫的棟柱、錯落有致的亭台以及巧奪天工的樓閣,轉瞬間都已化作支離破碎的斷壁殘垣;而府邸內收藏著的無數珍稀奇異的古玩珍寶、堆積如山的綾羅綢緞,亦是在刹那間被掃蕩得一幹二淨。
再瞧瞧那一眾往日裏過著養尊處優生活、慣於作威作福的人等,此時此刻更是如同那大樹傾倒後驚慌失措地四處逃竄的猢猻一樣,每個人都手忙腳亂地尋覓著脫身之法,隻求能夠保全自身性命。
紫鵑眼見著賈府衰敗,黛玉的處境更加艱難。她心急如焚,決定帶著黛玉離開這是非之地。趁著夜色,紫鵑偷偷收拾了些細軟,拉著黛玉從後門悄悄離去。
兩人一路奔波,來到一個偏僻的小鎮。紫鵑努力做工維持生計,黛玉身體嬌弱,隻能幫忙做些輕巧之事。一日,鎮上忽然來了一群戲班子,為首的男子看到黛玉驚為天人。原來他竟是一位富家公子流落民間組建戲班。
他同情黛玉遭遇,邀請她們一同前往自家府上暫避風頭。黛玉本不願意寄人籬下,可經不住紫鵑勸說。到了府上,公子對黛玉照顧有加,還請醫為她調養身體。漸漸地,黛玉冰封的心有了一絲鬆動。但她心中仍放不下寶玉,紫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隻盼著黛玉能重新過上舒心日子,忘卻賈府的悲傷過往。
然而,那位富家公子雖對黛玉極好,但他家中長輩卻另有打算。聽聞黛玉身世飄零,他們認為這樣的女子進家門隻會徒增麻煩,於是暗中商議著要將黛玉趕走。
紫鵑偶然聽到這個消息,心急如焚。她找到公子訴說苦衷,公子雖有心護著黛玉,卻難以違抗家中長輩之命。正當兩人一籌莫展之時,寶玉竟尋了過來。
原來,賈府被抄家後,寶玉經曆諸多磨難,心智也成熟不少。他心中一直掛念著黛玉,四處打聽才找來此處。寶玉向公子表明心意,願以一生嗬護黛玉,公子感動於他們的深情,決定不顧家人反對留下二人。
最後,在紫鵑見證下,寶玉和黛玉終成眷屬。紫鵑也安心陪伴在側,三人遠離塵世喧囂,過上平淡卻幸福的生活。往昔的痛苦與紛爭漸漸遠去,仿若一場舊夢,隻有眼前的寧靜與溫馨才是最珍貴的歸宿。
可好景不長,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一天,朝廷突然派人前來追查賈府餘孽,寶玉身份暴露。來人欲強行帶走寶玉,黛玉苦苦哀求,甚至以死相逼。紫鵑也在一旁據理力爭,表示寶玉早已與賈府無關。但那些人不為所動。
正在此時,那位富家公子挺身而出,稱寶玉是他府上貴客,若要強搶,定會上告朝廷。來人有所忌憚,暫且退去。可此事並沒有就此罷休,官府仍在暗中監視。
寶玉不想連累大家,尤其是黛玉。他考慮再三,決定趁夜帶著黛玉私奔。紫鵑知曉後,雖擔心他們的安危,但也明白這是無奈之舉。她拿出積蓄,備好了幹糧衣物送二人上路。
寶玉和黛玉消失在黑夜之中,不知去向。紫鵑留在府上應對官府盤問,用智慧一次次化解危機。多年以後,有人傳說在深山之中看見一對神仙眷侶,模樣恰似寶玉和黛玉。而紫鵑終身未嫁,守著迴憶度過餘生,她知道在某個遙遠的地方,寶黛二人正幸福地生活著。紫鵑在府中獨自麵對官府的盤查,歲月在她臉上刻下痕跡。一日,府中來一神秘老者。老者自稱知曉寶黛去處,紫鵑驚喜交加。老者卻說寶黛二人在山中遭遇惡獸襲擊,寶玉為救黛玉身受重傷,如今急需一味珍稀藥材才能續命。紫鵑毫不猶豫決定去找藥。
她踏上艱辛旅程,穿越荒山野嶺。途中遇到一位隱士,隱士告知那藥材生長之處危險重重,有妖邪守護。紫鵑不懼,勇往直前。終於找到藥材所在,正欲摘取時,妖邪現身。紫鵑拚死抵抗,心中唯有救下寶玉的信念。就在她幾近絕望時,天空突現祥瑞之光,原來是之前的富家公子帶著幫手趕到。眾人合力擊退妖邪,紫鵑取得藥材。
紫鵑帶著藥材匆匆趕去與寶黛會合,寶玉服用後慢慢康複。此後,他們找了一處更為隱蔽的世外桃源定居下來。紫鵑偶爾前去探望,看到寶黛幸福的樣子,心中滿是欣慰。她迴到自己居住之處,繼續平靜度日,帶著這份美好的記憶直到生命盡頭。
許多年後,紫鵑壽終正寢。她的靈魂飄蕩在空中,竟意外遇見了警幻仙子。警幻仙子感其忠義善良,允諾她一個願望。紫鵑毫不猶豫地請求仙子保佑寶黛二人永生永世不受打擾,平安喜樂。
警幻仙子微笑點頭,紫鵑的靈魂漸漸消散融入天地之間。而寶黛二人所在的世外桃源仿若與世隔絕,四季如春。他們在山中救助受傷的小動物,種植花草。
一日,山中忽現異光閃爍。原來是一塊天外奇石墜落於此。那石頭蘊含著神奇力量,能實現有緣人的一個心願。寶玉和黛玉相視一笑,他們不求富貴權勢,隻希望這片淨土永遠安寧和諧,所有生靈都能幸福安康。
寶玉輕撫著石頭許願,光芒大盛之後,奇石緩緩沒入土地之中。從此,這片山林像是被一層神聖的力量籠罩,再無外界幹擾。寶黛二人相伴直至白發蒼蒼,他們的愛情故事在這一方小天地裏成為永恆傳奇,流傳於花鳥魚蟲之間,仿佛連風都在輕輕訴說著這段佳話。
多年過去,寶黛二人所居的世外桃源仿若被時光遺忘。一日,一隻青鳥飛落於他們庭院之中,口中銜著一枚晶瑩剔透的種子。黛玉好奇拾起,種於土中,頃刻間便長成參天大樹。樹身隱隱有字跡浮現,竟是當年賈府舊事的記載,還有曾經親人們的影像閃現。
寶黛睹物思人,不禁落淚。此時,樹上傳來空靈之聲,告知他們賈府後人在世間受盡苦難,需他們迴去拯救。黛玉看向寶玉,眼中滿是猶豫,她不舍這安寧之地,但終究不忍族人受苦。
寶玉握緊黛玉之手,毅然決定出山。紫鵑靈魂感知到此事,祈求警幻仙子相助。警幻仙子灑下仙露,護住寶黛二人免受外界侵害。
寶黛出山後,利用仙力救治族人,懲奸除惡。待一切安定,他們返迴世外桃源。那棵大樹化為一道光融入大地,仿佛完成使命。寶黛繼續平靜度日,他們的愛情與善念永遠留存於世,供後世傳頌緬懷。
想當初,就連精明強幹的王熙鳳以及德高望重的賈母,似乎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轉變成為了薛寶釵的擁護者。
畢竟,她們都是曆經世事滄桑之人,深知在處理家族事務之時應當以全局利益為重。如此一來,林黛玉在賈府裏的地位便每況愈下,愈發顯得卑微渺小。
而其中最為明顯能夠體現出這一變化的,莫過於元春省親時所講出的第一句話。
從整部書籍的情節發展脈絡來審視,元春省親無疑堪稱是賈府中的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同時它更是整個賈府未來命運走向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標誌性事件。要知道,賈元春乃是賈府當中身份最為尊崇、地位至高無上的女子。
或許早在很久以前,賈府眾人就已經敏銳地預見到了日後的局勢演變趨向,所以才會早早地將賈元春送入宮廷之中悉心培養。
特別是當賈珠不幸英年早逝,而賈寶玉又整日遊手好閑、不思進取的狀況出現之後,賈府對於這位入宮的女子更是寄予了厚望,期盼她能夠憑借自身的才華與魅力,在深似海的皇宮之內站穩腳跟,並為家族帶來無盡的榮耀與恩澤。
皇宮之中的賈元春仿佛成為了賈府那唯一的曙光,盡管身上背負著如山般沉重的壓力,然而她卻並未有絲毫懈怠,更不曾辜負整個家族寄予她的殷切期望。憑借自身出眾的才情和溫婉賢淑的品性,賈元春以驚人之速在宮廷眾多佳麗中嶄露頭角,並最終獲封於玉藻宮,榮登正宮娘娘之位,從此搖身一變,成為了名正言順、備受尊崇的貴妃。
隨著賈元春在宮中地位的節節攀升,賈府的聲威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而說起賈元春省親一事,那絕對稱得上是賈府最為風光無限的時刻。且不說其間那宏偉壯觀、令人歎為觀止的盛大排場,單就大觀園裏一幢幢精美的別墅以及一處處精心布置的住所分配而言,其奢華程度已然臻至巔峰境界。
當賈元春盛裝華服出現在眾人麵前時,那種與生俱來的上位者氣質瞬間震懾全場。
隻見她儀態萬千地步入省親別墅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花漵’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此語看似隻是對賈寶玉所題字眼的簡單否定,但實則內裏暗含深意。要知道,按照古人對於字詞含義的解讀,“蓼汀”一詞具體所指乃是生長於河畔的水草。如此一來,賈元春之所以會這般言說,顯然並非僅僅針對字眼本身,而是借此委婉地表達出對林黛玉地位的某種看法。畢竟,相較於其他女子,林黛玉出身名門,才情過人,又深得賈母寵愛,在賈府中的地位本就頗為特殊。如今賈元春借這一措辭隱晦地點明態度,無疑給府內諸人的關係蒙上了一層微妙的陰影。
然而事實上,這種草極有可能象征著林黛玉。要知道,她的前世可是那神秘的絳珠仙草啊!再者,若我們追溯原詞的出處,便能察覺其中端倪。前者所傳遞出來的,無疑是那種離愁別緒的深深思念;反觀後者呢,則更多地呈現出男歡女愛時的愉悅歡快。細細說來,花漵這個地方更能夠凸顯出賈府的榮華富貴以及喧鬧氛圍;相比之下,蓼汀給人帶來的卻始終是一種孤寂淒涼之感。
倘若我們把後者加以詳盡剖析,便不難發現依照古人的誦讀慣例,這句話的發音恰好可以徑直轉化成“林”字。至於“花漵”二字嘛,如果依據其讀音習慣來解讀,那麽完全能夠直接轉變成“薛”字。如此一來,咱們就能清晰地領悟到賈元春的深層用意了。雖說從表麵上來看,僅僅隻是對於題字做出了些許改動,但實質上卻是她內心深處最為真切實在的情感流露。
於賈元春來講,她心底裏其實是期望能夠留住薛寶釵否定林黛玉,身處皇宮這座看似金碧輝煌、實則暗潮湧動的牢籠中的她,對於賈府如今的真實處境可謂心知肚明。那高門大戶外表下所掩蓋著的種種問題和隱患,就如同隱藏在暗處伺機而動的毒蛇一般,隨時可能給予致命一擊。
在家族的興衰榮辱麵前,個人的自由又算得了什麽呢?她深知這一點,所以哪怕心中有萬般不願,也隻能默默地選擇放棄。畢竟,與整個家族的前途相比,自己那微不足道的自由實在是太過渺小。而至於弟弟賈寶玉的婚姻大事,更是無法由得他自己做主。
家族需要通過聯姻來鞏固地位、拓展勢力範圍,寶玉的幸福與否在此刻顯得無足輕重。
然而,令人扼腕歎息的是,盡管賈府付出了這般超乎想象的巨大犧牲以及艱難的取舍抉擇,但到頭來仍然無法扭轉它逐步邁向衰落並最終走向覆滅的淒慘宿命。
就在那一道冷酷無情的抄家指令猶如晴天霹靂般自天而降之際,往昔那個門庭若市、繁花似錦且美輪美奐的豪門府邸眨眼之間就深陷於一片雜亂無章與惶恐不安所交織而成的混沌漩渦當中。
想當初那些精雕細琢的屋梁和繪彩如畫的棟柱、錯落有致的亭台以及巧奪天工的樓閣,轉瞬間都已化作支離破碎的斷壁殘垣;而府邸內收藏著的無數珍稀奇異的古玩珍寶、堆積如山的綾羅綢緞,亦是在刹那間被掃蕩得一幹二淨。
再瞧瞧那一眾往日裏過著養尊處優生活、慣於作威作福的人等,此時此刻更是如同那大樹傾倒後驚慌失措地四處逃竄的猢猻一樣,每個人都手忙腳亂地尋覓著脫身之法,隻求能夠保全自身性命。
紫鵑眼見著賈府衰敗,黛玉的處境更加艱難。她心急如焚,決定帶著黛玉離開這是非之地。趁著夜色,紫鵑偷偷收拾了些細軟,拉著黛玉從後門悄悄離去。
兩人一路奔波,來到一個偏僻的小鎮。紫鵑努力做工維持生計,黛玉身體嬌弱,隻能幫忙做些輕巧之事。一日,鎮上忽然來了一群戲班子,為首的男子看到黛玉驚為天人。原來他竟是一位富家公子流落民間組建戲班。
他同情黛玉遭遇,邀請她們一同前往自家府上暫避風頭。黛玉本不願意寄人籬下,可經不住紫鵑勸說。到了府上,公子對黛玉照顧有加,還請醫為她調養身體。漸漸地,黛玉冰封的心有了一絲鬆動。但她心中仍放不下寶玉,紫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隻盼著黛玉能重新過上舒心日子,忘卻賈府的悲傷過往。
然而,那位富家公子雖對黛玉極好,但他家中長輩卻另有打算。聽聞黛玉身世飄零,他們認為這樣的女子進家門隻會徒增麻煩,於是暗中商議著要將黛玉趕走。
紫鵑偶然聽到這個消息,心急如焚。她找到公子訴說苦衷,公子雖有心護著黛玉,卻難以違抗家中長輩之命。正當兩人一籌莫展之時,寶玉竟尋了過來。
原來,賈府被抄家後,寶玉經曆諸多磨難,心智也成熟不少。他心中一直掛念著黛玉,四處打聽才找來此處。寶玉向公子表明心意,願以一生嗬護黛玉,公子感動於他們的深情,決定不顧家人反對留下二人。
最後,在紫鵑見證下,寶玉和黛玉終成眷屬。紫鵑也安心陪伴在側,三人遠離塵世喧囂,過上平淡卻幸福的生活。往昔的痛苦與紛爭漸漸遠去,仿若一場舊夢,隻有眼前的寧靜與溫馨才是最珍貴的歸宿。
可好景不長,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一天,朝廷突然派人前來追查賈府餘孽,寶玉身份暴露。來人欲強行帶走寶玉,黛玉苦苦哀求,甚至以死相逼。紫鵑也在一旁據理力爭,表示寶玉早已與賈府無關。但那些人不為所動。
正在此時,那位富家公子挺身而出,稱寶玉是他府上貴客,若要強搶,定會上告朝廷。來人有所忌憚,暫且退去。可此事並沒有就此罷休,官府仍在暗中監視。
寶玉不想連累大家,尤其是黛玉。他考慮再三,決定趁夜帶著黛玉私奔。紫鵑知曉後,雖擔心他們的安危,但也明白這是無奈之舉。她拿出積蓄,備好了幹糧衣物送二人上路。
寶玉和黛玉消失在黑夜之中,不知去向。紫鵑留在府上應對官府盤問,用智慧一次次化解危機。多年以後,有人傳說在深山之中看見一對神仙眷侶,模樣恰似寶玉和黛玉。而紫鵑終身未嫁,守著迴憶度過餘生,她知道在某個遙遠的地方,寶黛二人正幸福地生活著。紫鵑在府中獨自麵對官府的盤查,歲月在她臉上刻下痕跡。一日,府中來一神秘老者。老者自稱知曉寶黛去處,紫鵑驚喜交加。老者卻說寶黛二人在山中遭遇惡獸襲擊,寶玉為救黛玉身受重傷,如今急需一味珍稀藥材才能續命。紫鵑毫不猶豫決定去找藥。
她踏上艱辛旅程,穿越荒山野嶺。途中遇到一位隱士,隱士告知那藥材生長之處危險重重,有妖邪守護。紫鵑不懼,勇往直前。終於找到藥材所在,正欲摘取時,妖邪現身。紫鵑拚死抵抗,心中唯有救下寶玉的信念。就在她幾近絕望時,天空突現祥瑞之光,原來是之前的富家公子帶著幫手趕到。眾人合力擊退妖邪,紫鵑取得藥材。
紫鵑帶著藥材匆匆趕去與寶黛會合,寶玉服用後慢慢康複。此後,他們找了一處更為隱蔽的世外桃源定居下來。紫鵑偶爾前去探望,看到寶黛幸福的樣子,心中滿是欣慰。她迴到自己居住之處,繼續平靜度日,帶著這份美好的記憶直到生命盡頭。
許多年後,紫鵑壽終正寢。她的靈魂飄蕩在空中,竟意外遇見了警幻仙子。警幻仙子感其忠義善良,允諾她一個願望。紫鵑毫不猶豫地請求仙子保佑寶黛二人永生永世不受打擾,平安喜樂。
警幻仙子微笑點頭,紫鵑的靈魂漸漸消散融入天地之間。而寶黛二人所在的世外桃源仿若與世隔絕,四季如春。他們在山中救助受傷的小動物,種植花草。
一日,山中忽現異光閃爍。原來是一塊天外奇石墜落於此。那石頭蘊含著神奇力量,能實現有緣人的一個心願。寶玉和黛玉相視一笑,他們不求富貴權勢,隻希望這片淨土永遠安寧和諧,所有生靈都能幸福安康。
寶玉輕撫著石頭許願,光芒大盛之後,奇石緩緩沒入土地之中。從此,這片山林像是被一層神聖的力量籠罩,再無外界幹擾。寶黛二人相伴直至白發蒼蒼,他們的愛情故事在這一方小天地裏成為永恆傳奇,流傳於花鳥魚蟲之間,仿佛連風都在輕輕訴說著這段佳話。
多年過去,寶黛二人所居的世外桃源仿若被時光遺忘。一日,一隻青鳥飛落於他們庭院之中,口中銜著一枚晶瑩剔透的種子。黛玉好奇拾起,種於土中,頃刻間便長成參天大樹。樹身隱隱有字跡浮現,竟是當年賈府舊事的記載,還有曾經親人們的影像閃現。
寶黛睹物思人,不禁落淚。此時,樹上傳來空靈之聲,告知他們賈府後人在世間受盡苦難,需他們迴去拯救。黛玉看向寶玉,眼中滿是猶豫,她不舍這安寧之地,但終究不忍族人受苦。
寶玉握緊黛玉之手,毅然決定出山。紫鵑靈魂感知到此事,祈求警幻仙子相助。警幻仙子灑下仙露,護住寶黛二人免受外界侵害。
寶黛出山後,利用仙力救治族人,懲奸除惡。待一切安定,他們返迴世外桃源。那棵大樹化為一道光融入大地,仿佛完成使命。寶黛繼續平靜度日,他們的愛情與善念永遠留存於世,供後世傳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