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正津津有味地讀著那部聞名遐邇的《紅樓夢》,當他看到有關紫鵑的描述時,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原來,這紫鵑原名叫做鶯歌,本是賈母身邊的二等丫頭。
想當初,賈母見林黛玉初到賈府,從老家帶來的貼身丫鬟雪雁年紀尚幼,恐難以妥善照料體弱多病又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於是便將鶯歌賜予了黛玉,並親自為其更名為紫鵑。自此以後,紫鵑便一心一意地侍奉起這位嬌弱的主子,逐漸成為了《紅樓夢》中赫赫有名的四大丫鬟之一。
然而,與其他幾位位高權重的大丫鬟相比,身為黛玉丫鬟的紫鵑手中著實沒什麽實權。且不說賈母身旁的大丫鬟鴛鴦,在賈府遭遇經濟危機之時,竟能夠巧妙地幫助當家奶奶王熙鳳“偷”出兩箱賈母珍藏的寶物,從而解了燃眉之急,順利渡過難關;就連那鳳姐手下的丫鬟平兒,也是深得主人信任,成為賈府總管王熙鳳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平日裏,府中的傭人們但凡遇到些大事小情,都會紛紛前來求助於她。再瞧瞧寶玉房裏的襲人,更是厲害得緊!隻要她稍動心思,便能憑借著自己在寶玉心中的特殊地位,輕而易舉地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歎紫鵑所侍奉的小姐黛玉,不僅身世可憐、寄人籬下,而且早早地失去了雙親,孤苦無依。在這人人皆長著一雙“富貴眼”、稍有風吹草動就能掀起軒然大波的大觀園中,紫鵑卻愣是將她所管轄的瀟湘館經營成了一片與世無爭的淨土。這裏沒有那些勾心鬥角的是非爭端,有的隻是主仆之間那份真摯深厚的情誼以及寧靜祥和的氛圍。
說來也怪,紫鵑本人在書中極少有離開黛玉獨自登場表演的機會。若要細數起來,恐怕唯有那麽一次……
“慧紫鵑情辭試莽玉”就如同那“飛起玉龍三百萬”一般,氣勢磅礴地攪動著整個大觀園,使其陷入一片周天寒徹的境地。要知道,一個寄人籬下的小姐的丫鬟,手中所握有的籌碼實在有限,然而她究竟是如何做到如同一顆炸彈般引爆這座看似平靜的園子呢?
話說迴來,盡管寶黛之間有著那令人豔羨不已的木石前盟的三世情緣,可在那傳統且世俗的滾滾紅塵之中,僅憑著一份純真熾熱的愛情,想要順利步入婚姻的神聖殿堂,簡直比登天還難!畢竟,婚姻並非僅僅關乎兩個人的情愛纏綿,它更是維係家庭穩固的堅固基石、家族間利益相互交換與輸送的重要紐帶以及家業得以代代相傳的關鍵承載。
且看那林黛玉,自小便是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猶如風中殘燭般脆弱不堪。加之其身體本就孱弱多病,這樣的狀況無論是從哪一個方麵去思量權衡,似乎都很難符合成為寶二奶奶的標準條件。即便是對這位外孫女寵愛有加的賈母,當麵臨到家族的長遠發展和延續時,恐怕也極有可能會忍痛割愛,不得不做出舍棄黛玉這般無奈之舉。更何況那位向來就不太喜歡自己小姑子的寶玉母親王夫人,對於黛玉自然更是沒有多少好感可言。
如此一來,能夠真正促使這段木石前盟修成正果之人,便唯有寶玉自身了。隻可惜啊,寶玉生來就具有那種喜愛相聚而討厭離散的性情特點。他宛如置身於女兒國中充當守護神的角色,滿心滿眼都是對姐妹們的嗬護關愛之情,唯一的心願就是與姐姐妹妹們能永遠在一起。
他深深地愛著黛玉,然而婚姻這件事對他來說絕非迫在眉睫、火燒眉毛般緊急。盡管如此,紫鵑深知這其中的關鍵所在,她手中握著一張足以震撼寶玉心靈的“王炸”牌——那便是女子成年後必定要出嫁離開娘家這一傳統觀念。
寶玉雖然從客觀角度明白,黛玉來到賈府乃是因為其父母雙亡且年紀尚幼,但在他的主觀內心世界裏,始終堅信林妹妹早已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當初寶玉與林妹妹初次相見之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便是“這個妹妹我見過”!這句話仿佛是命運的安排,注定了他們之間那份特殊的緣分。
就在這時,紫鵑看準時機,故意說道:“姑娘在這裏住得久了,也習慣了這裏的生活。隻是到了明年,姑娘若是家去了,哪裏還有閑錢能像現在這樣天天吃著燕窩呢?”聽到這番話,寶玉頓時心生疑惑,連忙追問:“是誰要往哪個家去呀?”
隻見紫鵑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迴答道:“自然是你妹妹要迴到蘇州老家去啦。”寶玉聽聞此言,先是一愣,隨後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覺得紫鵑簡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說著荒唐無稽的胡話。
可紫鵑並未被寶玉的笑聲所動搖,反而冷笑一聲,繼續說道:“林姑娘如今已經長大成人,按照常理,也該到了出閣嫁人的時候。既然如此,自然是要將她送迴林家去的。難道還能讓林家的女兒一輩子都留在你們賈家不成?”紫鵑這番話猶如一把利劍,直刺寶玉的心窩。它的深層含義再明顯不過:賈家雖是你的家,但並非林妹妹的歸宿。倘若你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不能將林妹妹娶進門,那麽她終究會離你而去,你就會永失妹妹。
紫鵑強調林家是書宦大家族,是最懂禮最守禮的。
話說那姑娘初來之時,原本是因著老太太憐惜她年紀尚幼,雖說有著叔伯,但終究比不上親生父母那般貼心,故而才特意讓她前來此處居住數年。
且說這林家,哪怕其房族之中尚有他人留存於世,即便是窮困潦倒至連口飯都吃不上了,也是決然不會輕易將自家的孩子丟棄在親戚家中,以免遭人恥笑。是以,快些呢,則待到明年開春之際;稍晚一些呢,最遲不過秋日來臨之時,此地縱然不主動將人送迴,那林家必然也會派人前來相迎。
在這裏,紫鵑所依仗的乃是一種無形但又極為強大的文化背景力量。要知道,縱使寶玉如何地離經叛道、叛逆不羈,卻依舊難以撼動那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之強大根基,更是無法阻攔女子長大成人之後應當出嫁的鐵定規律。
如此一來,對於黛玉而言,若想要長久地居於這賈府之中,便如同華山自古以來僅有那麽一條道路一般別無他法,唯有下嫁於寶玉,成為那令人豔羨的寶二奶奶方可達成心願。
在那個寧靜而神秘的夜晚,紫鵑借著與黛玉獨處的機會,巧妙地運用言語的力量,將原本虛無縹緲的事理轉化成了確鑿無疑、無可辯駁的現實。
隻見紫鵑輕啟朱唇,緩聲說道:“前日夜裏姑娘和我說了,特意讓我轉告於你。她說要你將小時候一起玩耍時她送給你的那些物件兒,全都收拾整理好還給她。而且啊,她自己也已經把你送給她的那些寶貝玩意兒整齊地打疊好了放在那兒呢。”這番話語看似平常,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卻足以令人心驚膽戰。
然而,至於這些話究竟是否真的出自黛玉之口,曹雪芹先生並未明確交代。但值得注意的是,曹公在此處著重強調了一點,那便是黛玉與紫鵑此番交談乃是在“夜裏”心平氣和之時所說的私房話,絕非是黛玉在賭氣發怒時的口不擇言。
當寶玉聽聞此言後,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在頭頂炸響,整個人瞬間就呆住了。隻覺得腦袋裏嗡嗡作響,仿佛被一記重錘狠狠地擊中。他瞪大了雙眼,眼神空洞無神,直直地望著前方,身體像木頭一樣僵硬地立在原地。半晌之後,才緩緩轉身,失魂落魄般地朝著怡紅院走去。一路上,他腳步踉蹌,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全然沒有了往日的生氣與活力。
迴到怡紅院後的寶玉更是狀況糟糕至極。他兩眼發直,目光呆滯,手腳冰涼得嚇人,就連嘴唇也失去了血色,變得蒼白如紙。旁人跟他說話,他也是充耳不聞,毫無反應。有人心急之下伸手去掐他,可他依舊一動不動,好似已然死去了大半。整個房間裏彌漫著一股絕望而哀傷的氣息,讓人看了不由得心生憐憫。
紫鵑這一試探,猶如一道驚雷劈開了寶玉內心深處的隱秘角落,將其對林黛玉的深情徹底暴露無遺:“活著,咱們一處活;不活著,咱們一處化灰化煙!”這句話如同誓言一般鏗鏘有力,仿佛林妹妹便是寶玉生命中的半壁江山,失去她便等同於失去了自己一半的靈魂。
然而,如此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表白,卻未能讓那傳說中的木石前盟向前挪動哪怕一絲一毫。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有情人,明明兩顆心已經緊緊相依,卻總有重重阻礙橫亙在前。
當賈母得知自家寶貝孫子竟然是因為紫鵑隨口說出的一句“黛玉要迴蘇州老家”而病倒時,心中高懸著的巨石終於落了地,大半顆心也隨之安定下來:“我當是什麽了不得的要緊大事呢,原來隻是這麽句玩話罷了。”對於賈母而言,這件看似關乎黛玉生死存亡且十萬火急之事,竟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玩笑,輕描淡寫間便被一帶而過。
賈母這般不以為意的態度,不僅使得紫鵑精心策劃的那場驚天動地的試探瞬間化為泡影,如煙雲般消散得無影無蹤,更是給薛寶釵的母親——那位極力促成金玉良緣的始作俑者薛姨媽,吃下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眼見賈母斥責紫鵑:“你這丫頭,難道不知道他生來就有那麽點兒呆氣?好端端的,平白無故去哄騙他做甚!”薛姨媽趕忙趁熱打鐵,順勢勸解賈母道:“老祖宗您說得極是,寶玉這孩子本就心地純實,再加上林姑娘打小就在咱們府裏長大,他們二人自幼相伴,情分自然非比尋常……這迴子熱刺刺的說一個去,別說他是個實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腸的大人也要傷心”。
寶黛這原本應驚心動魄、令人肝腸寸斷的生離死別場景,竟如此輕易地被消解成為一場平淡無奇、再尋常不過的告別儀式。仿佛這場生死攸關的情感糾葛,隻不過是劇中人物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出荒誕不經的鬧劇罷了,讓人不禁心生唏噓。
但凡熟讀《紅樓夢》的讀者們,無一不對寶黛釵三人之間錯綜複雜的婚姻結局牽腸掛肚、關懷備至。事實上,早在“慧紫鵑情辭試莽玉 慈姨媽愛語慰癡顰”這一章節之中,便已然巧妙地隱喻出了最終的答案。
寶玉對林妹妹的一往情深可謂是人盡皆知,他的心間唯有林妹妹一人的倩影,故而自然而然地立下誓言非妹妹不娶。然而,盡管賈母同樣鍾愛寶玉並且對黛玉也是疼愛有加,但實際上她早已在內心深處做出了舍棄黛玉的艱難決定。
雖說那句關於黛玉將要返迴蘇州的說辭,在賈母口中隻是一句漫不經心的玩笑之語,可誰又能想到,這句話竟是伴隨著淚水緩緩道出的呢?這眼淚並非因寶玉病情好轉而喜極而泣所流淌,畢竟寶玉痊愈本應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然而,賈母此刻卻淚眼婆娑、老淚縱橫,想來她定然已經預見到未來終有一日,黛玉無法與寶玉共結連理。那時,滿心絕望的黛玉將會陷入怎樣淒慘悲涼的境地啊!
待到寶玉從那場“發瘋”的噩夢中蘇醒過來並逐漸康複之後,薛姨媽緊接著做了兩件意義非凡之事。其一,乃是積極為侄兒薛蝌張羅婚事,成功促成其與邢岫煙的美好姻緣;其二,則是蓄意當著眾人之麵放出風聲,表示有意為黛玉和寶玉保媒牽線。至於為何要替薛蝌保媒一事嘛……為了提醒老太太,寶玉比薛蝌大,也該定下婚姻大事了;
給黛玉保媒,實則是……
想當初,賈母見林黛玉初到賈府,從老家帶來的貼身丫鬟雪雁年紀尚幼,恐難以妥善照料體弱多病又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於是便將鶯歌賜予了黛玉,並親自為其更名為紫鵑。自此以後,紫鵑便一心一意地侍奉起這位嬌弱的主子,逐漸成為了《紅樓夢》中赫赫有名的四大丫鬟之一。
然而,與其他幾位位高權重的大丫鬟相比,身為黛玉丫鬟的紫鵑手中著實沒什麽實權。且不說賈母身旁的大丫鬟鴛鴦,在賈府遭遇經濟危機之時,竟能夠巧妙地幫助當家奶奶王熙鳳“偷”出兩箱賈母珍藏的寶物,從而解了燃眉之急,順利渡過難關;就連那鳳姐手下的丫鬟平兒,也是深得主人信任,成為賈府總管王熙鳳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平日裏,府中的傭人們但凡遇到些大事小情,都會紛紛前來求助於她。再瞧瞧寶玉房裏的襲人,更是厲害得緊!隻要她稍動心思,便能憑借著自己在寶玉心中的特殊地位,輕而易舉地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歎紫鵑所侍奉的小姐黛玉,不僅身世可憐、寄人籬下,而且早早地失去了雙親,孤苦無依。在這人人皆長著一雙“富貴眼”、稍有風吹草動就能掀起軒然大波的大觀園中,紫鵑卻愣是將她所管轄的瀟湘館經營成了一片與世無爭的淨土。這裏沒有那些勾心鬥角的是非爭端,有的隻是主仆之間那份真摯深厚的情誼以及寧靜祥和的氛圍。
說來也怪,紫鵑本人在書中極少有離開黛玉獨自登場表演的機會。若要細數起來,恐怕唯有那麽一次……
“慧紫鵑情辭試莽玉”就如同那“飛起玉龍三百萬”一般,氣勢磅礴地攪動著整個大觀園,使其陷入一片周天寒徹的境地。要知道,一個寄人籬下的小姐的丫鬟,手中所握有的籌碼實在有限,然而她究竟是如何做到如同一顆炸彈般引爆這座看似平靜的園子呢?
話說迴來,盡管寶黛之間有著那令人豔羨不已的木石前盟的三世情緣,可在那傳統且世俗的滾滾紅塵之中,僅憑著一份純真熾熱的愛情,想要順利步入婚姻的神聖殿堂,簡直比登天還難!畢竟,婚姻並非僅僅關乎兩個人的情愛纏綿,它更是維係家庭穩固的堅固基石、家族間利益相互交換與輸送的重要紐帶以及家業得以代代相傳的關鍵承載。
且看那林黛玉,自小便是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猶如風中殘燭般脆弱不堪。加之其身體本就孱弱多病,這樣的狀況無論是從哪一個方麵去思量權衡,似乎都很難符合成為寶二奶奶的標準條件。即便是對這位外孫女寵愛有加的賈母,當麵臨到家族的長遠發展和延續時,恐怕也極有可能會忍痛割愛,不得不做出舍棄黛玉這般無奈之舉。更何況那位向來就不太喜歡自己小姑子的寶玉母親王夫人,對於黛玉自然更是沒有多少好感可言。
如此一來,能夠真正促使這段木石前盟修成正果之人,便唯有寶玉自身了。隻可惜啊,寶玉生來就具有那種喜愛相聚而討厭離散的性情特點。他宛如置身於女兒國中充當守護神的角色,滿心滿眼都是對姐妹們的嗬護關愛之情,唯一的心願就是與姐姐妹妹們能永遠在一起。
他深深地愛著黛玉,然而婚姻這件事對他來說絕非迫在眉睫、火燒眉毛般緊急。盡管如此,紫鵑深知這其中的關鍵所在,她手中握著一張足以震撼寶玉心靈的“王炸”牌——那便是女子成年後必定要出嫁離開娘家這一傳統觀念。
寶玉雖然從客觀角度明白,黛玉來到賈府乃是因為其父母雙亡且年紀尚幼,但在他的主觀內心世界裏,始終堅信林妹妹早已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當初寶玉與林妹妹初次相見之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便是“這個妹妹我見過”!這句話仿佛是命運的安排,注定了他們之間那份特殊的緣分。
就在這時,紫鵑看準時機,故意說道:“姑娘在這裏住得久了,也習慣了這裏的生活。隻是到了明年,姑娘若是家去了,哪裏還有閑錢能像現在這樣天天吃著燕窩呢?”聽到這番話,寶玉頓時心生疑惑,連忙追問:“是誰要往哪個家去呀?”
隻見紫鵑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迴答道:“自然是你妹妹要迴到蘇州老家去啦。”寶玉聽聞此言,先是一愣,隨後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覺得紫鵑簡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說著荒唐無稽的胡話。
可紫鵑並未被寶玉的笑聲所動搖,反而冷笑一聲,繼續說道:“林姑娘如今已經長大成人,按照常理,也該到了出閣嫁人的時候。既然如此,自然是要將她送迴林家去的。難道還能讓林家的女兒一輩子都留在你們賈家不成?”紫鵑這番話猶如一把利劍,直刺寶玉的心窩。它的深層含義再明顯不過:賈家雖是你的家,但並非林妹妹的歸宿。倘若你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不能將林妹妹娶進門,那麽她終究會離你而去,你就會永失妹妹。
紫鵑強調林家是書宦大家族,是最懂禮最守禮的。
話說那姑娘初來之時,原本是因著老太太憐惜她年紀尚幼,雖說有著叔伯,但終究比不上親生父母那般貼心,故而才特意讓她前來此處居住數年。
且說這林家,哪怕其房族之中尚有他人留存於世,即便是窮困潦倒至連口飯都吃不上了,也是決然不會輕易將自家的孩子丟棄在親戚家中,以免遭人恥笑。是以,快些呢,則待到明年開春之際;稍晚一些呢,最遲不過秋日來臨之時,此地縱然不主動將人送迴,那林家必然也會派人前來相迎。
在這裏,紫鵑所依仗的乃是一種無形但又極為強大的文化背景力量。要知道,縱使寶玉如何地離經叛道、叛逆不羈,卻依舊難以撼動那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之強大根基,更是無法阻攔女子長大成人之後應當出嫁的鐵定規律。
如此一來,對於黛玉而言,若想要長久地居於這賈府之中,便如同華山自古以來僅有那麽一條道路一般別無他法,唯有下嫁於寶玉,成為那令人豔羨的寶二奶奶方可達成心願。
在那個寧靜而神秘的夜晚,紫鵑借著與黛玉獨處的機會,巧妙地運用言語的力量,將原本虛無縹緲的事理轉化成了確鑿無疑、無可辯駁的現實。
隻見紫鵑輕啟朱唇,緩聲說道:“前日夜裏姑娘和我說了,特意讓我轉告於你。她說要你將小時候一起玩耍時她送給你的那些物件兒,全都收拾整理好還給她。而且啊,她自己也已經把你送給她的那些寶貝玩意兒整齊地打疊好了放在那兒呢。”這番話語看似平常,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卻足以令人心驚膽戰。
然而,至於這些話究竟是否真的出自黛玉之口,曹雪芹先生並未明確交代。但值得注意的是,曹公在此處著重強調了一點,那便是黛玉與紫鵑此番交談乃是在“夜裏”心平氣和之時所說的私房話,絕非是黛玉在賭氣發怒時的口不擇言。
當寶玉聽聞此言後,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在頭頂炸響,整個人瞬間就呆住了。隻覺得腦袋裏嗡嗡作響,仿佛被一記重錘狠狠地擊中。他瞪大了雙眼,眼神空洞無神,直直地望著前方,身體像木頭一樣僵硬地立在原地。半晌之後,才緩緩轉身,失魂落魄般地朝著怡紅院走去。一路上,他腳步踉蹌,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全然沒有了往日的生氣與活力。
迴到怡紅院後的寶玉更是狀況糟糕至極。他兩眼發直,目光呆滯,手腳冰涼得嚇人,就連嘴唇也失去了血色,變得蒼白如紙。旁人跟他說話,他也是充耳不聞,毫無反應。有人心急之下伸手去掐他,可他依舊一動不動,好似已然死去了大半。整個房間裏彌漫著一股絕望而哀傷的氣息,讓人看了不由得心生憐憫。
紫鵑這一試探,猶如一道驚雷劈開了寶玉內心深處的隱秘角落,將其對林黛玉的深情徹底暴露無遺:“活著,咱們一處活;不活著,咱們一處化灰化煙!”這句話如同誓言一般鏗鏘有力,仿佛林妹妹便是寶玉生命中的半壁江山,失去她便等同於失去了自己一半的靈魂。
然而,如此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表白,卻未能讓那傳說中的木石前盟向前挪動哪怕一絲一毫。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有情人,明明兩顆心已經緊緊相依,卻總有重重阻礙橫亙在前。
當賈母得知自家寶貝孫子竟然是因為紫鵑隨口說出的一句“黛玉要迴蘇州老家”而病倒時,心中高懸著的巨石終於落了地,大半顆心也隨之安定下來:“我當是什麽了不得的要緊大事呢,原來隻是這麽句玩話罷了。”對於賈母而言,這件看似關乎黛玉生死存亡且十萬火急之事,竟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玩笑,輕描淡寫間便被一帶而過。
賈母這般不以為意的態度,不僅使得紫鵑精心策劃的那場驚天動地的試探瞬間化為泡影,如煙雲般消散得無影無蹤,更是給薛寶釵的母親——那位極力促成金玉良緣的始作俑者薛姨媽,吃下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眼見賈母斥責紫鵑:“你這丫頭,難道不知道他生來就有那麽點兒呆氣?好端端的,平白無故去哄騙他做甚!”薛姨媽趕忙趁熱打鐵,順勢勸解賈母道:“老祖宗您說得極是,寶玉這孩子本就心地純實,再加上林姑娘打小就在咱們府裏長大,他們二人自幼相伴,情分自然非比尋常……這迴子熱刺刺的說一個去,別說他是個實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腸的大人也要傷心”。
寶黛這原本應驚心動魄、令人肝腸寸斷的生離死別場景,竟如此輕易地被消解成為一場平淡無奇、再尋常不過的告別儀式。仿佛這場生死攸關的情感糾葛,隻不過是劇中人物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出荒誕不經的鬧劇罷了,讓人不禁心生唏噓。
但凡熟讀《紅樓夢》的讀者們,無一不對寶黛釵三人之間錯綜複雜的婚姻結局牽腸掛肚、關懷備至。事實上,早在“慧紫鵑情辭試莽玉 慈姨媽愛語慰癡顰”這一章節之中,便已然巧妙地隱喻出了最終的答案。
寶玉對林妹妹的一往情深可謂是人盡皆知,他的心間唯有林妹妹一人的倩影,故而自然而然地立下誓言非妹妹不娶。然而,盡管賈母同樣鍾愛寶玉並且對黛玉也是疼愛有加,但實際上她早已在內心深處做出了舍棄黛玉的艱難決定。
雖說那句關於黛玉將要返迴蘇州的說辭,在賈母口中隻是一句漫不經心的玩笑之語,可誰又能想到,這句話竟是伴隨著淚水緩緩道出的呢?這眼淚並非因寶玉病情好轉而喜極而泣所流淌,畢竟寶玉痊愈本應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然而,賈母此刻卻淚眼婆娑、老淚縱橫,想來她定然已經預見到未來終有一日,黛玉無法與寶玉共結連理。那時,滿心絕望的黛玉將會陷入怎樣淒慘悲涼的境地啊!
待到寶玉從那場“發瘋”的噩夢中蘇醒過來並逐漸康複之後,薛姨媽緊接著做了兩件意義非凡之事。其一,乃是積極為侄兒薛蝌張羅婚事,成功促成其與邢岫煙的美好姻緣;其二,則是蓄意當著眾人之麵放出風聲,表示有意為黛玉和寶玉保媒牽線。至於為何要替薛蝌保媒一事嘛……為了提醒老太太,寶玉比薛蝌大,也該定下婚姻大事了;
給黛玉保媒,實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