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貴這一開口,頓時都讓所有人,包括隆慶帝和高拱在內,有點無語了。


    本來挺和諧的一幕,這麽一說之後,還真有缺點了!


    好在隆慶帝的脾氣好,而高拱等人,對於李文貴的想法,一向都是非常重視的。


    因此,高拱在聽到李文貴的話之後,便立刻轉頭看向他,認真地請教道:“那文貴說說,還有什麽地方有待改進,查漏補缺,善事也!”


    李文貴倒不是為了顯得有能耐,而是知道高拱等人,確實是做事的人,有問題真能解決問題的人。


    穿越過來,能遇到他們主政,也算是一種幸運,因此,他當然是想讓大明朝的百姓過得更好一點。


    因此,他在高拱問了之後,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他,便開口說道:“當下倒不是有什麽特別的,隻是基於眼下的情況,著眼未來,我想提醒幾個事情。如果朝廷能未雨綢繆,說不定事情就會更順利!”


    高拱聽到這話,立刻非常感興趣地說道:“不錯,有話盡且道來!”


    李文貴自然不會客氣,就給他們說道:“按照如今的局勢,特別是廢除人頭稅之後,百姓的日子會比以前好過不少,相對應的,人口就會顯著增加。這麽一來,更多的人口,就會有更多的物資需求。一個最為關鍵的,還是糧食。要是人口暴增,而糧食產量跟不上的話,就容易出事。”


    對華夏來說,一直都有糧食大於天的說法。高拱聽到李文貴的這番話,立刻嚴肅了表情,點頭稱讚道:“不錯,這確實是要值得注意的事情!”


    李文貴等他說完,就接著往下說道:“一些常用的增產手段,比如開荒之類的,肯定不用我說了。我就是想介紹下其他幾個增加糧食產量方麵的建議。”


    “第一,我們不是已經開海了麽?可以運用關稅手段,出海的商船,如果在迴來的時候,是運糧迴來的,可以給予關稅上的優惠。隻要從海外往國內運糧,那國內的糧食終歸是會多起來的。”


    高拱、張居正等人聽了,微微點頭,顯然讚同。


    “第二,不同地方,不同氣候,會有不同的動植物,吃得東西,也未必相同。北方是小麥,南方則是水稻為主,便是一個非常顯而易見的例子。”


    “那麽,我們大明和海外其他國家的百姓,在吃方麵是不是會有不同?海外百姓吃得東西,不管是調味品,雜食,還是主食,是否會和我們大明不一樣?如果有不一樣的,朝廷該鼓勵出海的商人帶迴異國他鄉的食物種子。”


    “如果能在我們大明種活的話,不管最後這些食物的作用有多大,都是對我們大明朝食譜的有益補充。如果其中幾種食物能變成像小麥水稻一樣的存在,那便是再好不過了。”


    說到這裏,李文貴特意強調道:“這個事情,我覺得朝廷必須要去做,哪怕希望不大,也要鼓勵去做,說不定將來有一天會開花結果,那便是天大的好事了。”


    他知道,番薯、土豆、西紅柿之類的,都是明朝末年傳入國內的。但是,根據他的印象,這事至少要到萬曆中期左右。而如今,還隻是隆慶年間。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些外來品大都是西班牙殖民者從美洲帶到呂鬆,再由大明朝的商人帶入國內的。


    比如說番薯,帶入國內後先在福建種植,然後自然傳播到江浙一帶,成為當地百姓的必要口糧之一。


    明末的徐光啟,就是後世上海人,和這個時代的徐階是老鄉,知道了番薯之後,親自種植,得到番薯的種植情況記錄,然後便向朝廷上書《甘薯疏》,極力主張朝廷出麵,全國種植。


    但是,很遺憾,他的這個提議沒有被采納。至於原因,李文貴沒查到,淹沒在曆史長河中了。


    不過如今,他這麽建議之下,以高拱張居正的實幹能力,還有他在隆慶朝堂上的話語權,隻要真得發現了不錯的糧食作物,那就必然能得到推廣,讓徐光啟的遺憾不至於重現。


    此時,高拱聽到李文貴從南水稻北小麥想到了海外,要是一般人,他會覺得這是奇談怪論,但是,李文貴就不一樣,他的格物,那是出了名的準,有道理,因此,他聽到李文貴說了之後,便立刻點頭說道:“此提議甚好,反正也不費朝廷什麽事情,算是摟草打兔子,能有就最好了。”


    說到這裏,他轉頭看向張居正,吩咐道:“太嶽,此事就交由你去操心一下了。”


    張居正一聽,立刻應了下來。


    高拱見張居正迴應了之後,便轉頭看向李文貴問道:“還有什麽提議麽?”


    李文貴聽了,點點頭,然後繼續說道:“糧食方麵,猶如京畿之地的不少地方,都是大平原,如果人工勞作的話,費人費力,如今已經有蒸汽機作為動力,我會讓人去打造鐵牛試試……”


    “鐵牛?”隆慶帝聽了,有些意外,插嘴問道。


    聽到隆慶帝說話,李文貴便轉頭看向他,給他解釋道:“就是代替牛,甚至更進一步,犁田,平整土地之類的,是不是都可以由蒸汽機驅動的鐵疙瘩來解決。”


    他說到這裏,看到眼前的人都有點驚訝地樣子,便連忙補充說道:“隻能說,可以試著做做,能不能做出來,多久能做出來,還需要時間。”


    “要是能做出來的話,平原地帶的土地,種植糧食就能輕鬆不少了。甚至遼東那邊,也有大片的平原,還有河套平原等等,就都可以開墾出來作為糧田,能極大地增加我們大明朝的糧食產量!”


    聽到李文貴的描述,隆慶帝和高拱等人,還是有點難以想象。用蒸汽機驅動的鐵疙瘩,怎麽去幹農活?


    但是,李文貴說出來的,那一定是有實現的可能,甚至可以說,是必然可以實現的。


    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中原王朝還能擴張到遼東和蒙古草原,這都是鼎盛時候才能做到的事情。


    原因也很簡單,不是打不過敵人,而是駐守需要消耗的後勤物資太多了,不是鼎盛王朝時期,那是消耗不起的。


    比如河套平原,就曾經幾次都被中原王朝占領,但是國力稍微弱了一點,就不得不退迴來了。就是因為關內輸送物資的消耗,太大了。


    如今,按照李文貴的說法,可以把這些地方變成產糧地的話,駐守軍隊就是很輕鬆的事情,甚至還可以遷移百姓過去,從而讓大明朝的邊疆,變得更遠,是屬於開疆拓土的了!


    想到這裏,高拱都興奮了一點,對李文貴說道:“那就期待你的鐵牛了!”


    雖然說,中原王朝的疆域,自從秦始皇之後,就都差不多了。但是,華夏文化,其實一直崇尚於開疆拓土的。


    凡有開疆拓土之功,那都是可以封爵的。封狼居胥,更是最高榮譽。


    就說大明朝自己,非皇親外戚,也隻有軍功才能封爵。而軍功從哪裏來?自然是開疆拓土為先了!


    不要說武將,就是文官如高拱,張居正,當然也想著有朝一日,能像王守仁那樣文官封爵,那是最好不過了!


    李文貴看到他們都興奮地樣子,他也高興,因為他的想法都是靠他們去實現的。


    此時,他稍微停頓了一會,就又開口對他們說道:“還有一個,根據我的觀察和了解,目前的商業明顯繁榮了起來。到錢莊貸款的人數以及金額,都比去年翻了幾倍還多。”


    “這可不隻是京師的錢莊,還包括南京等地。並且我從貸款的資料審核上統計看,很多人貸款並不是做買賣,而是成立作坊之類,也就是製造業,比如各類家具,有木頭做得,也有竹子做得,養蠶種桑樹的,如此種種,會有產出的這些,我都統稱為製造業!”


    有些概念,李文貴會記得及時解釋下,免得他說出來的話,自己覺得是常識,但是這個時代的人會聽得一頭霧水。


    “這製造業的發展,還多虧了分家的那項製度,由此而產生的需求,帶動了這麽多的製造業繁榮。這是好事。”


    “畢竟物資越多,百姓就能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改善生活,日子越過越好。”


    李文貴說到這裏,表情變得嚴肅了一分,認真地說道:“不過也要未雨綢繆,事先對事情的發展有個估計,做一些提前的準備。”


    高拱、張居正等人,之前聽得很是高興,因為這是他們的政績,但是聽到後來,李文貴說未雨綢繆時,他們便下意識地認真了起來,豎著耳朵聽李文貴的話。


    隻聽李文貴繼續給他們說道:“比如說,當這一波分家的高潮過去,對於家具、宅子之類的需求會少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一些相關的作坊生產出太多的東西卻賣不出去,甚至有可能虧損關門,從事相關行業的百姓就會沒活幹,沒錢賺……”


    他說的這個事情,一般很少人會在意,但是隻要真得去考慮,這個結果也不難想到。


    高拱、張居正等人都是實幹家,自然也能想到了。


    因此,他們的表情,都是比較嚴肅。如果這種失去收入的人多了,那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也是可以預見的。


    李文貴這邊,不需要他們問話,就給他們繼續說道:“要解決這個事情,第一個是錢莊方麵,我會讓錢莊注意審核貸款發放,該收緊的時候要收緊,該減少還款期限的,也要注意減少還款期限,從而讓那些製造業方麵,防止無序一窩蜂地去做同一個事情,控製源頭上的產出。”


    “第二,就是要幫助他們,讓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能賣出去。不是說去幫他們吆喝,也不是官府去買他們的東西,而是在商品流通這個環節,要朝廷出麵來下功夫。”


    “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隻要交通好了,東西能運到更遠的地方去賣,才會有更多的主顧買東西。這麽一來,就算本地的需求飽和了,買的人少了,那至少還有外地的人可以買。”


    “畢竟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北方就沒竹子,如果有竹製品運到北方來賣得話,我相信還是有人會買的。諸如此類,在方便百姓的同時,還能讓製造業繼續製造出更多的東西賺錢。”


    “不過這裏要注意一點,不隻是路要修好,而且也要減少流通環節的貨物成本。我上次去南京一趟,路上就看到好多地方設卡收錢。其中有不少收錢的點,還不是朝廷收的。朝廷如果加強這方麵的管控,減少商品在運輸上的成本,從而能讓商品賣到更遠,就越是有利於我們大明的經濟發展。”


    他這話還真不是嚇人,隆慶年間就已經這樣了,到萬曆年間,就更多了。各地關卡收錢的,多如牛毛。


    李文貴就曾在一本資料書上看到過,有人發現兩地的某種商品的價格,竟然相差兩三倍,覺得有利可圖,就收購了那商品,用船運過去賣。


    結果,一會一個關卡,都還沒到目的地,商品的收購價加上這路上的開支,已經超過了目的地的商品價格,就算往迴運,那都還要收錢。最終,那人一氣之下就燒了商品。


    這種危害,靠地方上還真不行。因為你不說,別人的地盤還是可能收的,必須要朝廷重拳出擊,打擊這些非法收錢的才行。


    剛好,高拱和張居正他們,就有這個能力。因此,李文貴就趁這個機會,把這個情況說了出來。


    果然,高拱聽完他的話之後,頓時麵現怒容道:“此事,早有聽聞,隻是沒想到,如今已是愈演愈烈了。必須要整治一番不可!”


    其實,李文貴說的這個事情,對於當官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那些設卡的地方官府和豪強,或者宮裏外放的宦官,都看人收錢的。


    當官的,有權的,一般都不會收,或者少收,對這類人來說,基本就沒多少感覺。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影響就非常大了。


    李文貴此時把這事提升到大明經濟危害的高度,那就由不得當官的不重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天並收藏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