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人口和土地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隆慶二年十月中旬,禦馬監掌印太監李文進又來到了皇城根下的李府,也就是李文貴的住處。
“二哥,姐夫喊你用膳!”
次數多了,李文進在沒外人的時候,說話也比較隨便了點。
李文貴正在書房內看錢莊那邊的資料,聽到這話,便放下了資料,抬頭看向李文進,笑著問道:“姐夫的飯,可不是那麽好吃的,是不是又有什麽事?”
李文進在他的麵前椅子上坐下,然後點頭迴答道:“二哥猜對了,雖然不知道是什麽事,但我聽說,是高首輔求見了姐夫之後。該是高首輔的什麽事!”
李文貴聽到,便好奇地問道:“高首輔那邊,最近在忙什麽?”
李文進聽了,搖搖頭說道:“我隻是管著禦馬監,朝堂上的事情,還是司禮監那邊的消息靈通。不過沒關係,二哥進宮就能知道了。”
“那行吧!”李文貴聽了,低頭看了下他案頭的一份文件,然後說道:“正好,我這邊其實也有事情,需要朝廷未雨綢繆的,那就一起去見見姐夫,看是不是要提出來了。”
隨後,他又讓門口的劉德福去通知了夫人,一起進宮用膳去了。
他夫人已經有身孕,如今正在養胎,隔三差五地,也會入宮和大姐交流心得。
要說生養方麵,李彩鳳算是權威了。如今的他,又給隆慶帝生了一兒一女,全都健健康康的。
李文貴一家和隆慶帝一家見麵,自然其樂融融,用膳之後,女人自去聊天,隆慶帝則和李文貴聊天,當然,李文進作陪。
隻聽隆慶帝對李文貴說道:“文貴啊,今日一早,高師傅給朕上了奏章,說是商稅的事情,已經理順了,接下來,他想重新丈量全國的土地。但是,此事事關重大。朕就想問問你,此事,你怎麽看?”
說到這裏,他怕李文貴不清楚其中的事情關鍵,便從他麵前的案幾上拿起一份文件,示意李文進轉給李文貴,同時說道:“這是內閣統計出來的全國糧田數,開國之初到如今,竟然沒什麽變化,這裏麵肯定是有很大的問題。”
“你想想,開國之初,各地都打爛了,統計之時,地廣人稀,糧田數肯定有限。經過這麽多年來,開墾出來的糧田,肯定會多很多。但是,你看到沒有,竟然沒增長!”
說完之後,他又從案幾上拿起另外一份文件,又讓李文進轉給李文貴,同時繼續向李文貴解釋道:“還有,這是人口統計數字,你且看看,就和糧田數一樣,如今的人數,和開國時候的人數,竟然也是差不多,甚至都要少個幾十萬。這不是見鬼了麽?”
其實,不用隆慶帝解釋這麽細,有關糧田和人口中的貓膩,李文貴是一清二楚的。
但是,他有名的,畢竟隻是賺錢,因此,隆慶帝要為他詳細解釋,他也不好打斷隆慶帝的介紹,隻能任由他先說了。
等到隆慶帝介紹完之後,李文貴也看完了隆慶帝給他看得兩份文件,然後看向隆慶帝說道:“這裏麵確實有很大的貓膩,必須要重新丈量土地,統計人口才行。上一次京師百姓都能分股份的時候,好像就多出來了幾十萬人口。其他地方,估計也是差不多。”
隆慶帝一聽,雙手一拍,然後右手一指李文貴說道:“沒錯,就是這個理。朝廷都不知道要少收多少稅,虧大了!”
他和李文貴談買賣多了,說話的口吻,都變得商人化了,不過此時的他,明顯不知道這個變化,估計也是沒人指正他。
此時,隆慶帝表達了下不滿之後,便又對李文貴說道:“文貴,你說說,這個事情,該怎麽做為好?”
李文貴心中早有腹案,但是,他不能脫口而出,要不太妖孽了,還是要假裝想一想。
隆慶帝見了,也不催他,隻是等著。
事實上,問問李文貴的意思,也隻是隨便問問。畢竟這是朝堂上的大事,不是李文貴擅長的,問不出來也不意外。
結果,讓隆慶帝沒想到的是,李文貴在“想”了一會之後,便抬頭看向他,帶著一種自信說道:“姐夫,這個事情,其實也可以從做買賣的角度去考慮。”
隆慶帝一聽,頓時意外了,這種朝堂上的大事,竟然也能從買賣的角度去考慮?
真要這樣,豈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從買賣的角度去考慮了?
他感覺自己得到的結論,好像有點不可思議!
於是,隆慶帝便下意識地追問道:“怎麽講?”
邊上的李文進,基本上在這種場合下是很少開口的,此時聽到對話,他也是好奇,豎著耳朵聽著。
李文貴這邊,就給隆慶帝解釋道:“姐夫,我想,那些隱匿的人口,應該是為了逃稅。對吧?”
大明朝是要收人頭稅的,如果在官府沒登記,自然就不用交稅了。
隆慶帝聽了,毫不猶豫地點頭,這個結論並不難理解的!
看到他點頭了,李文貴就繼續說道:“隱匿的人口,其實平日裏做事,也會有不少麻煩的。隻是相對要交稅來說,他們還是選擇了平日裏麻煩一點。但是,要是他們不用交稅的話,會不會因為平日裏做事比較麻煩,就會主動向官府登記了呢?”
隆慶帝一聽,當即皺了眉頭說道:“不收稅?那登記個什麽,又有什麽用?”
李文貴聽了,有點無語,他感覺,如果是高拱張居正的話,絕對不會問出這樣的話。
麵對隆慶帝,他隻能解釋道:“朝廷要掌握治下一共多少人口,當然是有用的,會涉及到方方麵麵,甚至朝廷製定國策,都是相關的。”
他不想多浪費口水,隆慶帝真要詳細了解的話,可以去問他的內閣輔臣。不過他估計,隆慶帝其實不會感興趣。
因此,李文貴就接著往下說道:“至於隱匿糧田的事情,倒是容易很多。畢竟人口可以躲藏,糧田卻是沒法躲藏。高大人他們已經實施了大半年的考成法,在丈量糧田方麵,應該不大會有問題。因此,可以結合這兩者,一起考慮。”
“二哥,姐夫喊你用膳!”
次數多了,李文進在沒外人的時候,說話也比較隨便了點。
李文貴正在書房內看錢莊那邊的資料,聽到這話,便放下了資料,抬頭看向李文進,笑著問道:“姐夫的飯,可不是那麽好吃的,是不是又有什麽事?”
李文進在他的麵前椅子上坐下,然後點頭迴答道:“二哥猜對了,雖然不知道是什麽事,但我聽說,是高首輔求見了姐夫之後。該是高首輔的什麽事!”
李文貴聽到,便好奇地問道:“高首輔那邊,最近在忙什麽?”
李文進聽了,搖搖頭說道:“我隻是管著禦馬監,朝堂上的事情,還是司禮監那邊的消息靈通。不過沒關係,二哥進宮就能知道了。”
“那行吧!”李文貴聽了,低頭看了下他案頭的一份文件,然後說道:“正好,我這邊其實也有事情,需要朝廷未雨綢繆的,那就一起去見見姐夫,看是不是要提出來了。”
隨後,他又讓門口的劉德福去通知了夫人,一起進宮用膳去了。
他夫人已經有身孕,如今正在養胎,隔三差五地,也會入宮和大姐交流心得。
要說生養方麵,李彩鳳算是權威了。如今的他,又給隆慶帝生了一兒一女,全都健健康康的。
李文貴一家和隆慶帝一家見麵,自然其樂融融,用膳之後,女人自去聊天,隆慶帝則和李文貴聊天,當然,李文進作陪。
隻聽隆慶帝對李文貴說道:“文貴啊,今日一早,高師傅給朕上了奏章,說是商稅的事情,已經理順了,接下來,他想重新丈量全國的土地。但是,此事事關重大。朕就想問問你,此事,你怎麽看?”
說到這裏,他怕李文貴不清楚其中的事情關鍵,便從他麵前的案幾上拿起一份文件,示意李文進轉給李文貴,同時說道:“這是內閣統計出來的全國糧田數,開國之初到如今,竟然沒什麽變化,這裏麵肯定是有很大的問題。”
“你想想,開國之初,各地都打爛了,統計之時,地廣人稀,糧田數肯定有限。經過這麽多年來,開墾出來的糧田,肯定會多很多。但是,你看到沒有,竟然沒增長!”
說完之後,他又從案幾上拿起另外一份文件,又讓李文進轉給李文貴,同時繼續向李文貴解釋道:“還有,這是人口統計數字,你且看看,就和糧田數一樣,如今的人數,和開國時候的人數,竟然也是差不多,甚至都要少個幾十萬。這不是見鬼了麽?”
其實,不用隆慶帝解釋這麽細,有關糧田和人口中的貓膩,李文貴是一清二楚的。
但是,他有名的,畢竟隻是賺錢,因此,隆慶帝要為他詳細解釋,他也不好打斷隆慶帝的介紹,隻能任由他先說了。
等到隆慶帝介紹完之後,李文貴也看完了隆慶帝給他看得兩份文件,然後看向隆慶帝說道:“這裏麵確實有很大的貓膩,必須要重新丈量土地,統計人口才行。上一次京師百姓都能分股份的時候,好像就多出來了幾十萬人口。其他地方,估計也是差不多。”
隆慶帝一聽,雙手一拍,然後右手一指李文貴說道:“沒錯,就是這個理。朝廷都不知道要少收多少稅,虧大了!”
他和李文貴談買賣多了,說話的口吻,都變得商人化了,不過此時的他,明顯不知道這個變化,估計也是沒人指正他。
此時,隆慶帝表達了下不滿之後,便又對李文貴說道:“文貴,你說說,這個事情,該怎麽做為好?”
李文貴心中早有腹案,但是,他不能脫口而出,要不太妖孽了,還是要假裝想一想。
隆慶帝見了,也不催他,隻是等著。
事實上,問問李文貴的意思,也隻是隨便問問。畢竟這是朝堂上的大事,不是李文貴擅長的,問不出來也不意外。
結果,讓隆慶帝沒想到的是,李文貴在“想”了一會之後,便抬頭看向他,帶著一種自信說道:“姐夫,這個事情,其實也可以從做買賣的角度去考慮。”
隆慶帝一聽,頓時意外了,這種朝堂上的大事,竟然也能從買賣的角度去考慮?
真要這樣,豈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從買賣的角度去考慮了?
他感覺自己得到的結論,好像有點不可思議!
於是,隆慶帝便下意識地追問道:“怎麽講?”
邊上的李文進,基本上在這種場合下是很少開口的,此時聽到對話,他也是好奇,豎著耳朵聽著。
李文貴這邊,就給隆慶帝解釋道:“姐夫,我想,那些隱匿的人口,應該是為了逃稅。對吧?”
大明朝是要收人頭稅的,如果在官府沒登記,自然就不用交稅了。
隆慶帝聽了,毫不猶豫地點頭,這個結論並不難理解的!
看到他點頭了,李文貴就繼續說道:“隱匿的人口,其實平日裏做事,也會有不少麻煩的。隻是相對要交稅來說,他們還是選擇了平日裏麻煩一點。但是,要是他們不用交稅的話,會不會因為平日裏做事比較麻煩,就會主動向官府登記了呢?”
隆慶帝一聽,當即皺了眉頭說道:“不收稅?那登記個什麽,又有什麽用?”
李文貴聽了,有點無語,他感覺,如果是高拱張居正的話,絕對不會問出這樣的話。
麵對隆慶帝,他隻能解釋道:“朝廷要掌握治下一共多少人口,當然是有用的,會涉及到方方麵麵,甚至朝廷製定國策,都是相關的。”
他不想多浪費口水,隆慶帝真要詳細了解的話,可以去問他的內閣輔臣。不過他估計,隆慶帝其實不會感興趣。
因此,李文貴就接著往下說道:“至於隱匿糧田的事情,倒是容易很多。畢竟人口可以躲藏,糧田卻是沒法躲藏。高大人他們已經實施了大半年的考成法,在丈量糧田方麵,應該不大會有問題。因此,可以結合這兩者,一起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