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大婚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李文貴埋頭寫他的計劃書時,年前最後這些天的朝堂上,已經吵翻天了。
高拱的行動能力確實很強,隻是在和李文貴交談完的第三天,他就拋出了高拱版本的“考成法”,內容和張居正在曆史上實施的“考成法”,不說大差不差,簡直就是一個樣。
因為李文貴對高拱所說那些,就是照搬照抄張居正的,而張居正實施的,自然是他通盤考慮過,覺得是最好的方案。因此,高拱照抄,其實也就沒什麽意外了。
高拱這個“考成法”,當然是先在內閣討論過,得到張居正的鼎力支持。對於內閣來說,權力更大,其他內閣輔臣,比如李春芳等人,自然也是支持的。
另外,還有都察院、六科,作為監督方,也能從中受益。因此,這兩個衙門也是支持的。
但是,那些被監督的衙門,當然就不樂意的,這等於是有鞭子在後麵抽他們的屁股,比起以前可以摸魚的日子,完全就不能比,又怎麽可能樂意?
特別是吏部,更是強烈反對。因此這個“考成法”,等於是從吏部剝奪了大半的考核權力,受損的利益最大。
吏部尚書是楊博,威望也有,也得隆慶帝信任。按理來說,他帶著其他人反對的話,這反對力度就非常大了。
但是,高拱是什麽人?
你楊博的戰鬥能力強,他高拱的戰鬥能力會弱了?加上他的暴脾氣,直接在朝堂上和楊博懟了起來。
他例舉了當下各部衙門的種種弊端,拿出具體的例子,有濫竽充數的,有摸魚的,有枉法的等等,直接質問吏部,到底是怎麽考核官員,怎麽任免官員的?
而擁護高拱的是都察院和六科,這都是以打嘴炮為能耐的衙門,從旁協助高拱,這打起來的嘴仗之厲害,壓根讓以吏部尚書楊博為首的反對官員難以招架。
最後,氣得楊博當場提出告老還鄉。
隆慶帝在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出來打圓場了。不過,他雖然挽留了楊博,卻也批準了高拱的“考成法”。
朝堂上的絕大部分官員,為之哀鴻遍野,卻也無可奈何。
當然了,那些覺得自己有本事的官員,卻是磨拳擦掌,就準備好好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幹一場。
在朝堂上吵出結果之時,李文貴這個財神的婚禮日期,也已經要到了。這個時候,消息就掩蓋不住,因為李文貴的特殊身份,就迅速傳開了。
“財神要大婚了,喜報,財神要大婚了!”
“哪家的姑娘這麽幸運,竟然能嫁給財神?”
“不知道麽,就是當今皇後的親侄女啊!”
“那豈不是說,是親上加親的好事了!皇後家,要發財了!”
“可不是,誰要嫁給了財神,那原始股份不是隨便要,簡直就是躺在錢堆上了。”
“陳家好像一直和財神做買賣,都是有原始股份的!”
“那成了親家,以後不都有保證了!真得是太可惜了,我女兒要是長得如花似玉,那嫁給財神當小妾都成啊!”
“長得漂亮算個啥,大戶人家的黃花大閨女,長得漂亮的,也都想著嫁給財神當妾呢!”
“那倒也是,畢竟是嫁給財神!”
“……”
有關李文貴婚事的議論中,最多的,就是對陳家的羨慕。
不過陳家的關係和財神家的關係擺在那裏,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們兩家聯姻,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財神的正妻,那是沒有指望了。不過也正是因為財神的婚事話題,引得京師上下,甚至包括王公貴族府上,都在討論自己未出閣的女兒,是不是有給財神當妾的可能!
雖然是妾,但是比起外人,肯定要更容易獲得財神的原始股份,這便是他們的目的!
在此類話題之外,更多的,則是對李文貴結婚的祝福了。
京師上下,所有人都有水泥作坊的股份分紅,就隻是這個事情,就足夠他們感激李文貴,祝福李文貴了。
還有通州這邊,以及附近的農村,也都受惠於李文貴,同樣對李文貴大婚非常高興,衷心祝福。
當婚禮這天來臨的時候,京師上下,通州附近的百姓,全都擁出家門,去看財神的婚禮。
可以說,就算是皇帝大婚,都沒有這麽熱鬧的。
從通州到京師的官道兩側,全都是人。數量之多,以至於朝廷不得不出動了五城兵馬司的軍卒,從通州開始,一直列隊到京師,人數不夠,又抽調了京營的人馬來維持秩序。
等待觀禮的百姓,都是議論紛紛,討論著財神的婚禮,該是不知道有多少彩禮嫁妝!
總之,在他們中的一些人看來,新娘子坐的花轎,說不定都要是金子打造的了!
迎親隊伍從京師內城出發,前往通州,一路上,李文貴騎馬,胸前一朵大紅花,麵對道路兩邊雜亂的祝福聲,他也是開心地抱拳還禮。
人生大事,能這麽熱鬧,這麽有人氣,也算是值了!
當迎親隊伍從通州返迴時,讓很多人失望的是,財神的婚禮,似乎和普通人差不了多少。
除了有一隊宮裏的盛裝宮女,內侍隨伺之外,並沒有特別。沒有見到長達幾裏的嫁妝,也沒見到黃金打造的花轎……
不過,自然有人會替財神的婚禮解釋。
“你們不懂,如今最值錢的是什麽?原始股份懂不懂?”
“對啊,說不定彩禮和嫁妝都是原始股份呢。那東西,一箱子就了不得了,比起金子打造的花轎,說不定都值錢!”
“對啊,如今不是都用銀票麽?箱子裏裝一箱,那也不知道多少錢了!”
“都是什麽眼光,還在想著穿金戴銀,如今可都是講究原始股份和銀票的時候了,又輕又貴,多好!”
“……”
在他們的議論聲中,迎親隊伍迴到京師時,隆慶帝領著文武百官,一起前來吃酒席,李文貴的府門前大街,擺出了流水席。
別人家的流水席,坐的人再不一般,也沒有李文貴這次婚禮牛逼,那可都是當官的。
高拱的行動能力確實很強,隻是在和李文貴交談完的第三天,他就拋出了高拱版本的“考成法”,內容和張居正在曆史上實施的“考成法”,不說大差不差,簡直就是一個樣。
因為李文貴對高拱所說那些,就是照搬照抄張居正的,而張居正實施的,自然是他通盤考慮過,覺得是最好的方案。因此,高拱照抄,其實也就沒什麽意外了。
高拱這個“考成法”,當然是先在內閣討論過,得到張居正的鼎力支持。對於內閣來說,權力更大,其他內閣輔臣,比如李春芳等人,自然也是支持的。
另外,還有都察院、六科,作為監督方,也能從中受益。因此,這兩個衙門也是支持的。
但是,那些被監督的衙門,當然就不樂意的,這等於是有鞭子在後麵抽他們的屁股,比起以前可以摸魚的日子,完全就不能比,又怎麽可能樂意?
特別是吏部,更是強烈反對。因此這個“考成法”,等於是從吏部剝奪了大半的考核權力,受損的利益最大。
吏部尚書是楊博,威望也有,也得隆慶帝信任。按理來說,他帶著其他人反對的話,這反對力度就非常大了。
但是,高拱是什麽人?
你楊博的戰鬥能力強,他高拱的戰鬥能力會弱了?加上他的暴脾氣,直接在朝堂上和楊博懟了起來。
他例舉了當下各部衙門的種種弊端,拿出具體的例子,有濫竽充數的,有摸魚的,有枉法的等等,直接質問吏部,到底是怎麽考核官員,怎麽任免官員的?
而擁護高拱的是都察院和六科,這都是以打嘴炮為能耐的衙門,從旁協助高拱,這打起來的嘴仗之厲害,壓根讓以吏部尚書楊博為首的反對官員難以招架。
最後,氣得楊博當場提出告老還鄉。
隆慶帝在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出來打圓場了。不過,他雖然挽留了楊博,卻也批準了高拱的“考成法”。
朝堂上的絕大部分官員,為之哀鴻遍野,卻也無可奈何。
當然了,那些覺得自己有本事的官員,卻是磨拳擦掌,就準備好好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幹一場。
在朝堂上吵出結果之時,李文貴這個財神的婚禮日期,也已經要到了。這個時候,消息就掩蓋不住,因為李文貴的特殊身份,就迅速傳開了。
“財神要大婚了,喜報,財神要大婚了!”
“哪家的姑娘這麽幸運,竟然能嫁給財神?”
“不知道麽,就是當今皇後的親侄女啊!”
“那豈不是說,是親上加親的好事了!皇後家,要發財了!”
“可不是,誰要嫁給了財神,那原始股份不是隨便要,簡直就是躺在錢堆上了。”
“陳家好像一直和財神做買賣,都是有原始股份的!”
“那成了親家,以後不都有保證了!真得是太可惜了,我女兒要是長得如花似玉,那嫁給財神當小妾都成啊!”
“長得漂亮算個啥,大戶人家的黃花大閨女,長得漂亮的,也都想著嫁給財神當妾呢!”
“那倒也是,畢竟是嫁給財神!”
“……”
有關李文貴婚事的議論中,最多的,就是對陳家的羨慕。
不過陳家的關係和財神家的關係擺在那裏,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們兩家聯姻,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財神的正妻,那是沒有指望了。不過也正是因為財神的婚事話題,引得京師上下,甚至包括王公貴族府上,都在討論自己未出閣的女兒,是不是有給財神當妾的可能!
雖然是妾,但是比起外人,肯定要更容易獲得財神的原始股份,這便是他們的目的!
在此類話題之外,更多的,則是對李文貴結婚的祝福了。
京師上下,所有人都有水泥作坊的股份分紅,就隻是這個事情,就足夠他們感激李文貴,祝福李文貴了。
還有通州這邊,以及附近的農村,也都受惠於李文貴,同樣對李文貴大婚非常高興,衷心祝福。
當婚禮這天來臨的時候,京師上下,通州附近的百姓,全都擁出家門,去看財神的婚禮。
可以說,就算是皇帝大婚,都沒有這麽熱鬧的。
從通州到京師的官道兩側,全都是人。數量之多,以至於朝廷不得不出動了五城兵馬司的軍卒,從通州開始,一直列隊到京師,人數不夠,又抽調了京營的人馬來維持秩序。
等待觀禮的百姓,都是議論紛紛,討論著財神的婚禮,該是不知道有多少彩禮嫁妝!
總之,在他們中的一些人看來,新娘子坐的花轎,說不定都要是金子打造的了!
迎親隊伍從京師內城出發,前往通州,一路上,李文貴騎馬,胸前一朵大紅花,麵對道路兩邊雜亂的祝福聲,他也是開心地抱拳還禮。
人生大事,能這麽熱鬧,這麽有人氣,也算是值了!
當迎親隊伍從通州返迴時,讓很多人失望的是,財神的婚禮,似乎和普通人差不了多少。
除了有一隊宮裏的盛裝宮女,內侍隨伺之外,並沒有特別。沒有見到長達幾裏的嫁妝,也沒見到黃金打造的花轎……
不過,自然有人會替財神的婚禮解釋。
“你們不懂,如今最值錢的是什麽?原始股份懂不懂?”
“對啊,說不定彩禮和嫁妝都是原始股份呢。那東西,一箱子就了不得了,比起金子打造的花轎,說不定都值錢!”
“對啊,如今不是都用銀票麽?箱子裏裝一箱,那也不知道多少錢了!”
“都是什麽眼光,還在想著穿金戴銀,如今可都是講究原始股份和銀票的時候了,又輕又貴,多好!”
“……”
在他們的議論聲中,迎親隊伍迴到京師時,隆慶帝領著文武百官,一起前來吃酒席,李文貴的府門前大街,擺出了流水席。
別人家的流水席,坐的人再不一般,也沒有李文貴這次婚禮牛逼,那可都是當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