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名不虛傳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戶部尚書,這是大明朝最高級的官員之一,而且還是掌管財政,相當於是大明朝這個家的財政總管。
可以說,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之夢寐以求,一生都不可能達到的高點。
李文貴卻有可能,不用經過科舉這條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爭奪,再在宦海浮沉中曆練,爭權奪利,就能得到這樣高級的官位。
至少對很多人來說,這絕對是猶如天上掉餡餅一樣的好事。因為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那是萬萬不可能有的。
因此,譚倫說完之後,就盯著李文貴看,要是他有什麽顧慮,他也會幫李文貴想辦法。
他相信,以李文貴賺錢的這個能力,當今皇帝應該也是願意接受這個提議的。
但是,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就見李文貴毫不猶豫地搖搖頭說道:“當官太苦了,我不願意幹!”
他這麽明確地拒絕了,頓時讓譚倫有點措手不及。甚至因為李文貴的迴答,他下意識地問道:“太苦了?”
李文貴聽了,毫不猶豫地迴答道:“要當,就要當好官,隻是敷衍,隻是為了自己的前途,那我做不到。我寧可自己當普通的東家,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想怎麽安排自己的事情就怎麽安排自己的事情,反正我肯定是衣食無憂的。我為什麽要去當官?”
大明朝的官員,真得嚴格律己的話,那海瑞就是。
但是,海瑞過的日子,李文貴還真做不到,也不想過這樣的日子!
譚倫聽到李文貴的話,不由得有點另眼相看。
要是一般人,一聽說當官,那想到的就是當官的權力,威風八麵什麽的。但是李文貴卻與眾不同,第一想到的,是當官的責任!
譚倫是真得有點感慨,如今朝堂上當官的,又有多少人還能想著當官的責任呢?
不過他感慨歸感慨,李文貴不答應,那也不滿意,便想開口勸說下李文貴。
結果,他還沒開口,李文貴就已經先對他說道:“至於你所提的國庫錢財問題,就這麽說吧,當今皇帝是我姐夫,下一個皇帝又是我外甥,因此,我肯定會幫他們賺錢,讓他們不缺錢花的。”
說到這裏,他用誠懇地語氣說道:“我當然也想做一點事情的,我的願望是,我有錢,我家人有錢,我的親朋好友有錢,我的同族有錢,我的國家有錢,和我一起生活在這個國度的同胞都有錢。”
什麽都是我的,我的,聽起來好像很自私,但是,當李文貴越說到後來時,譚倫和戚繼光兩人,全都坐直了身體,甚至表情都微微有點發呆了。
讓大明朝都有錢,甚至所有人都有錢,這是多麽宏大的願望?
但是,這又怎麽可能!
譚倫迴過神來之後,看著麵前如此年輕的麵孔,認真地說道:“你這宏願,真得是讓我非常佩服。但是,這個事情,聖人都做不到的。“
說到這裏,他看到李文貴似乎是想說什麽,便先開口解釋道:”非是說聖人不如你,而是天下財富乃是定數,有的人錢多了,那自然有的人的錢會少了。這錢,從甲的口袋,流入了乙的口袋,你懂這個道理麽?“
”就比如說,你這次在南京籌集到了一千六百萬兩銀子,那其實都是別人的錢。原始東家的股價,能翻二十倍,那也是需要別人來買的。“
譚倫覺得李文貴雖然很會賺錢,但是畢竟太年輕了,反而有些簡單的道理會不懂,因此,他就耐心地給李文貴解釋一二。
結果沒想到的是,李文貴聽到他的話之後,卻反而笑了,對他說道:”要說帶兵打仗的本事,我肯定不如你們兩個。但是,就這賺錢方麵的事情來說,我也有自信,你們兩人加起來都不如我!“
說到這裏,他想著眼前兩個名人,一個譚倫,一個戚繼光,加起來都不如自己,感覺心中也蠻有成就感的。
在他說出這番話之後,他看到譚倫和戚繼光明顯有不服氣,便微笑著反問道:”敢問一下,兩千年前,是什麽朝代,會有多少財富?如今,又是有多少財富,這是定論麽?“
如果隻是看眼前,那譚倫剛才說的這一番話,還真得是有迷惑性的。在相當長的曆史長河中,哪怕是比普通人厲害很多的當官的,也都認為天下的錢是有定數的,無非是錢的分配問題。
但是,這個錯誤的認知,隻要拉長時間來看,隻要這個時間足夠長,比如原始社會和封建社會來比,那就非常容易得到正確的答案了。
這不,譚倫和戚繼光兩人聽到他的這番話,頓時就有點傻眼了:天下錢財自有定數這個結論,明顯就是謬論了!
李文貴基於眼前這兩位,是他佩服的兩個人,因此,也沒想讓他們難堪,就主動解釋道:“財富是可以創造的,農民,還有匠人等等,他們能創造出財富,而商人則會加速這個創造財富的過程。”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如同一個村子如果種糧能賣給商人賺錢,那這個村子的農民就會種出盡可能多的糧食,除了自己吃之外,不怕多種出的糧食吃不完,因為賣給商人能賺錢。有錢了,就能買很多自己不能種出來的東西,又相應地會刺激其他人做出更多的東西。”
“換句話說,隻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那天下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再注意下財富分配的方式,我想,我應該是能實現我的願望的。”
“到時候,你們所擔心的軍餉,壓根不會有問題。不過我的這個願望,也需要時間來實現而已。”
譚倫和戚繼光聽到李文貴的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一下在錢財方麵,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
這個認識,是他們以前從未想過的。
這不,兩人在聽完李文貴的話之後,就不由得互相對視了一下,眼神中都是對李文貴的佩服:大明財神,果然名不虛傳也!
可以說,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之夢寐以求,一生都不可能達到的高點。
李文貴卻有可能,不用經過科舉這條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爭奪,再在宦海浮沉中曆練,爭權奪利,就能得到這樣高級的官位。
至少對很多人來說,這絕對是猶如天上掉餡餅一樣的好事。因為按照正常情況來說,那是萬萬不可能有的。
因此,譚倫說完之後,就盯著李文貴看,要是他有什麽顧慮,他也會幫李文貴想辦法。
他相信,以李文貴賺錢的這個能力,當今皇帝應該也是願意接受這個提議的。
但是,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就見李文貴毫不猶豫地搖搖頭說道:“當官太苦了,我不願意幹!”
他這麽明確地拒絕了,頓時讓譚倫有點措手不及。甚至因為李文貴的迴答,他下意識地問道:“太苦了?”
李文貴聽了,毫不猶豫地迴答道:“要當,就要當好官,隻是敷衍,隻是為了自己的前途,那我做不到。我寧可自己當普通的東家,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想怎麽安排自己的事情就怎麽安排自己的事情,反正我肯定是衣食無憂的。我為什麽要去當官?”
大明朝的官員,真得嚴格律己的話,那海瑞就是。
但是,海瑞過的日子,李文貴還真做不到,也不想過這樣的日子!
譚倫聽到李文貴的話,不由得有點另眼相看。
要是一般人,一聽說當官,那想到的就是當官的權力,威風八麵什麽的。但是李文貴卻與眾不同,第一想到的,是當官的責任!
譚倫是真得有點感慨,如今朝堂上當官的,又有多少人還能想著當官的責任呢?
不過他感慨歸感慨,李文貴不答應,那也不滿意,便想開口勸說下李文貴。
結果,他還沒開口,李文貴就已經先對他說道:“至於你所提的國庫錢財問題,就這麽說吧,當今皇帝是我姐夫,下一個皇帝又是我外甥,因此,我肯定會幫他們賺錢,讓他們不缺錢花的。”
說到這裏,他用誠懇地語氣說道:“我當然也想做一點事情的,我的願望是,我有錢,我家人有錢,我的親朋好友有錢,我的同族有錢,我的國家有錢,和我一起生活在這個國度的同胞都有錢。”
什麽都是我的,我的,聽起來好像很自私,但是,當李文貴越說到後來時,譚倫和戚繼光兩人,全都坐直了身體,甚至表情都微微有點發呆了。
讓大明朝都有錢,甚至所有人都有錢,這是多麽宏大的願望?
但是,這又怎麽可能!
譚倫迴過神來之後,看著麵前如此年輕的麵孔,認真地說道:“你這宏願,真得是讓我非常佩服。但是,這個事情,聖人都做不到的。“
說到這裏,他看到李文貴似乎是想說什麽,便先開口解釋道:”非是說聖人不如你,而是天下財富乃是定數,有的人錢多了,那自然有的人的錢會少了。這錢,從甲的口袋,流入了乙的口袋,你懂這個道理麽?“
”就比如說,你這次在南京籌集到了一千六百萬兩銀子,那其實都是別人的錢。原始東家的股價,能翻二十倍,那也是需要別人來買的。“
譚倫覺得李文貴雖然很會賺錢,但是畢竟太年輕了,反而有些簡單的道理會不懂,因此,他就耐心地給李文貴解釋一二。
結果沒想到的是,李文貴聽到他的話之後,卻反而笑了,對他說道:”要說帶兵打仗的本事,我肯定不如你們兩個。但是,就這賺錢方麵的事情來說,我也有自信,你們兩人加起來都不如我!“
說到這裏,他想著眼前兩個名人,一個譚倫,一個戚繼光,加起來都不如自己,感覺心中也蠻有成就感的。
在他說出這番話之後,他看到譚倫和戚繼光明顯有不服氣,便微笑著反問道:”敢問一下,兩千年前,是什麽朝代,會有多少財富?如今,又是有多少財富,這是定論麽?“
如果隻是看眼前,那譚倫剛才說的這一番話,還真得是有迷惑性的。在相當長的曆史長河中,哪怕是比普通人厲害很多的當官的,也都認為天下的錢是有定數的,無非是錢的分配問題。
但是,這個錯誤的認知,隻要拉長時間來看,隻要這個時間足夠長,比如原始社會和封建社會來比,那就非常容易得到正確的答案了。
這不,譚倫和戚繼光兩人聽到他的這番話,頓時就有點傻眼了:天下錢財自有定數這個結論,明顯就是謬論了!
李文貴基於眼前這兩位,是他佩服的兩個人,因此,也沒想讓他們難堪,就主動解釋道:“財富是可以創造的,農民,還有匠人等等,他們能創造出財富,而商人則會加速這個創造財富的過程。”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如同一個村子如果種糧能賣給商人賺錢,那這個村子的農民就會種出盡可能多的糧食,除了自己吃之外,不怕多種出的糧食吃不完,因為賣給商人能賺錢。有錢了,就能買很多自己不能種出來的東西,又相應地會刺激其他人做出更多的東西。”
“換句話說,隻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那天下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再注意下財富分配的方式,我想,我應該是能實現我的願望的。”
“到時候,你們所擔心的軍餉,壓根不會有問題。不過我的這個願望,也需要時間來實現而已。”
譚倫和戚繼光聽到李文貴的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一下在錢財方麵,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
這個認識,是他們以前從未想過的。
這不,兩人在聽完李文貴的話之後,就不由得互相對視了一下,眼神中都是對李文貴的佩服:大明財神,果然名不虛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