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忙就一個字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過得很快,新年很快過去,所有人,不但是朝堂上的,還是民間的,該返工,就都返工了。
嘉靖四十三年,開始了。
這一年,在西夷之地比薩,有一個被後世評為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的人出生了。
當然,這是原本的曆史,有一隻蝴蝶在東方扇動,改變這個位麵的曆史。
開年之後,陳景行更忙了。
他和李文貴合作,是負責具體做事的。
書社這邊,年前所發的聘用廣告,在半個月之後,有很多掌櫃都跑來應聘。陳景行要安排人接待他們,在李文貴麵試確認人選之後,又要錄用他們。
在書社內部,同樣也選拔了一些人,準備放到外地去當分社的掌櫃。
這些人,前期由錢掌櫃、陳昌言和陳景行來進行培訓,李文貴這邊,負責製定分行的規章製度。
嘉靖四十三年一月底,錢掌櫃和陳昌言先行南下,去南京開辦第一家分社,支走本金兩萬兩。
其他聘用的掌櫃,還要在總社這邊繼續培訓,實習。
在這個過程中,陳景行又選址通州城東的一處宅子,開始改造為錢莊,為錢莊的成立做準備。
至於錢莊的設計,李文貴自然是參與了的。
本來的話,其實發明出水泥,然後用鋼筋水泥結構的建築,是錢莊的標配。
不過,通州這個錢莊,其實可以看成是試運營用的,因此,李文貴便沒有急著發明水泥出來。
如今,隻是書社的擴建和錢莊前期的工作,就把他和陳景行兩個人的時間給占滿了。
除此之外,書社編輯部這邊的事情,還有李家招聘家丁護院的事情,也是需要李文貴操心的。
忙起來的時候,有時候李文貴在想著,自己為啥要搞那麽多,弄得自己這麽累?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初,李家這邊,雇傭了五個軍戶出身的家丁,都是通州本地有老有小的軍戶出身,是陳景行推薦的。劉德福便是管理家丁的頭領了,負責分配五個家丁護院的護院,當隨從的當隨從。
年前那兩個歹人的審訊結果,官府那邊也給李家做了通報,是通州下屬一個莊子的無賴,在通州城的賭場輸錢之後,才盯上了有名的書社。
他們不敢去碰陳景行,就選擇了李文貴下手。隻是沒料到,看著書生一樣的徐渭,原來是會功夫的,這才失手了。
這是打劫未成,按照《大明律》,是杖一百,流三千裏。這個結果,已經報到宮裏去了,就等宮裏有了批複,就會執行。
對此,李文貴並沒有打算插手,不像他筆下的網文主角一般,一定要報仇,在流放途中弄死這兩個人。
他隻是通州一百姓而已,人在做,天在看,盡量不做犯法的事兒,免得需要遮蓋的事情越多,以後就越難辦。
不過,李文貴在經曆了這個事情之後,便在徐渭的指導下開始了練武,強身健體之外,也學習《劍經》,主要是棍子的技巧。
總體來說,李文貴每天早起,就是鍛煉身體,舉重,跑步,打拳,棍術這些,全都是有的,大概鍛煉一個小時,然後洗澡吃飯,在徐渭和一個家丁的陪同下去書社上工。
先完成一萬字的更新,然後便給編輯部的徒弟答疑解惑,或者看他們寫得稿子,給出指導意見。
午後,要麽是和陳景行商量書社和錢莊的事情,要麽得抽空去一趟裕王府,指導裕王府的徒弟寫作。
當然,有時候他忙的話,也會派吳承恩去裕王府指導,徐渭的腳傷還沒全好,就沒法去了。
這一天,李文貴在編輯部坐班,看著呂秀才給他的三萬字開頭。
看完之後,他便微笑著對呂秀才說道:“這個開頭沒問題了,你就按照這麽寫,明天開始,少量印出來賣賣看。”
呂秀才一聽,頓時大喜,他盼這一天,已經盼了很久了。看著恩師教出來的徐渭和吳承恩賺大錢,早就羨慕地不要不要的。
其他人也都聽到了李文貴的話,一個個都是精神一振。
不過沒等呂秀才說話,李文貴便又對他說道:“記住,你擅長的是地方衙門的家長裏短,這是你的優勢,因此,你的主角,不需要像徐渭所寫那樣廝殺戰場,而是通過地方衙門的事情來展現故事,記住,刻畫人物是關鍵。”
吳承恩擅長神怪故事,思維猶如天馬行空,能想出一個個妖魔鬼怪給他的主角書生來斬妖除魔,對這個時代的讀者來說,很是新鮮,因此銷量很高。
徐渭擅長兵家謀略,對於兵事上的細節,是其他人,包括李文貴都不具備的,因此,徐渭所寫三國的故事,最具有《三國通俗演義》的範兒,對於喜歡戰爭的讀者來說,是最喜歡徐渭的故事,沒有之一。
在呂秀才之前,裕王府的馮保,也已經得到李文貴的肯定,開始寫長篇故事了。他在裕王府做事之前,就已經在宮裏做過,因此,馮保擅長官場上的細節描寫。他所寫的故事,就是以唐朝為背景的故事,反派就是唐朝的宦官,刻畫地很是精彩。
相對他們而言,李文貴除了有先發的優勢,積累了大量忠實粉絲之外,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情節的把握,先抑後揚,鋪墊,高潮等等,寫作技巧上更熟練。
最後,是他高產。口述故事的能力,其他人不具備,隻有他可以,因此,他通過書記員配合,能做到一天一萬字,其他人卻是做不到的。
李文貴對於又多一個人具備了寫長篇的能力,他還是很高興的,這意味著,他不用每日惦記更新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陳景行聽到編輯部這邊的消息之後,便過來和他商量,道:“賢侄,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帶話給我,問你什麽時候再招徒弟?你看,是不是可以再招一批了?”
李文貴認識的人不多,每天基本上就是在家,書社,最多去一趟裕王府而已,因此也接觸不到外人。
但是,如今的書社因為拍賣股份的事情,已經非常有名了。對於書社的稿費,自然也被人所熟知。
嘉靖四十三年,開始了。
這一年,在西夷之地比薩,有一個被後世評為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的人出生了。
當然,這是原本的曆史,有一隻蝴蝶在東方扇動,改變這個位麵的曆史。
開年之後,陳景行更忙了。
他和李文貴合作,是負責具體做事的。
書社這邊,年前所發的聘用廣告,在半個月之後,有很多掌櫃都跑來應聘。陳景行要安排人接待他們,在李文貴麵試確認人選之後,又要錄用他們。
在書社內部,同樣也選拔了一些人,準備放到外地去當分社的掌櫃。
這些人,前期由錢掌櫃、陳昌言和陳景行來進行培訓,李文貴這邊,負責製定分行的規章製度。
嘉靖四十三年一月底,錢掌櫃和陳昌言先行南下,去南京開辦第一家分社,支走本金兩萬兩。
其他聘用的掌櫃,還要在總社這邊繼續培訓,實習。
在這個過程中,陳景行又選址通州城東的一處宅子,開始改造為錢莊,為錢莊的成立做準備。
至於錢莊的設計,李文貴自然是參與了的。
本來的話,其實發明出水泥,然後用鋼筋水泥結構的建築,是錢莊的標配。
不過,通州這個錢莊,其實可以看成是試運營用的,因此,李文貴便沒有急著發明水泥出來。
如今,隻是書社的擴建和錢莊前期的工作,就把他和陳景行兩個人的時間給占滿了。
除此之外,書社編輯部這邊的事情,還有李家招聘家丁護院的事情,也是需要李文貴操心的。
忙起來的時候,有時候李文貴在想著,自己為啥要搞那麽多,弄得自己這麽累?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初,李家這邊,雇傭了五個軍戶出身的家丁,都是通州本地有老有小的軍戶出身,是陳景行推薦的。劉德福便是管理家丁的頭領了,負責分配五個家丁護院的護院,當隨從的當隨從。
年前那兩個歹人的審訊結果,官府那邊也給李家做了通報,是通州下屬一個莊子的無賴,在通州城的賭場輸錢之後,才盯上了有名的書社。
他們不敢去碰陳景行,就選擇了李文貴下手。隻是沒料到,看著書生一樣的徐渭,原來是會功夫的,這才失手了。
這是打劫未成,按照《大明律》,是杖一百,流三千裏。這個結果,已經報到宮裏去了,就等宮裏有了批複,就會執行。
對此,李文貴並沒有打算插手,不像他筆下的網文主角一般,一定要報仇,在流放途中弄死這兩個人。
他隻是通州一百姓而已,人在做,天在看,盡量不做犯法的事兒,免得需要遮蓋的事情越多,以後就越難辦。
不過,李文貴在經曆了這個事情之後,便在徐渭的指導下開始了練武,強身健體之外,也學習《劍經》,主要是棍子的技巧。
總體來說,李文貴每天早起,就是鍛煉身體,舉重,跑步,打拳,棍術這些,全都是有的,大概鍛煉一個小時,然後洗澡吃飯,在徐渭和一個家丁的陪同下去書社上工。
先完成一萬字的更新,然後便給編輯部的徒弟答疑解惑,或者看他們寫得稿子,給出指導意見。
午後,要麽是和陳景行商量書社和錢莊的事情,要麽得抽空去一趟裕王府,指導裕王府的徒弟寫作。
當然,有時候他忙的話,也會派吳承恩去裕王府指導,徐渭的腳傷還沒全好,就沒法去了。
這一天,李文貴在編輯部坐班,看著呂秀才給他的三萬字開頭。
看完之後,他便微笑著對呂秀才說道:“這個開頭沒問題了,你就按照這麽寫,明天開始,少量印出來賣賣看。”
呂秀才一聽,頓時大喜,他盼這一天,已經盼了很久了。看著恩師教出來的徐渭和吳承恩賺大錢,早就羨慕地不要不要的。
其他人也都聽到了李文貴的話,一個個都是精神一振。
不過沒等呂秀才說話,李文貴便又對他說道:“記住,你擅長的是地方衙門的家長裏短,這是你的優勢,因此,你的主角,不需要像徐渭所寫那樣廝殺戰場,而是通過地方衙門的事情來展現故事,記住,刻畫人物是關鍵。”
吳承恩擅長神怪故事,思維猶如天馬行空,能想出一個個妖魔鬼怪給他的主角書生來斬妖除魔,對這個時代的讀者來說,很是新鮮,因此銷量很高。
徐渭擅長兵家謀略,對於兵事上的細節,是其他人,包括李文貴都不具備的,因此,徐渭所寫三國的故事,最具有《三國通俗演義》的範兒,對於喜歡戰爭的讀者來說,是最喜歡徐渭的故事,沒有之一。
在呂秀才之前,裕王府的馮保,也已經得到李文貴的肯定,開始寫長篇故事了。他在裕王府做事之前,就已經在宮裏做過,因此,馮保擅長官場上的細節描寫。他所寫的故事,就是以唐朝為背景的故事,反派就是唐朝的宦官,刻畫地很是精彩。
相對他們而言,李文貴除了有先發的優勢,積累了大量忠實粉絲之外,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情節的把握,先抑後揚,鋪墊,高潮等等,寫作技巧上更熟練。
最後,是他高產。口述故事的能力,其他人不具備,隻有他可以,因此,他通過書記員配合,能做到一天一萬字,其他人卻是做不到的。
李文貴對於又多一個人具備了寫長篇的能力,他還是很高興的,這意味著,他不用每日惦記更新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陳景行聽到編輯部這邊的消息之後,便過來和他商量,道:“賢侄,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帶話給我,問你什麽時候再招徒弟?你看,是不是可以再招一批了?”
李文貴認識的人不多,每天基本上就是在家,書社,最多去一趟裕王府而已,因此也接觸不到外人。
但是,如今的書社因為拍賣股份的事情,已經非常有名了。對於書社的稿費,自然也被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