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有錢真好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炳看著手中的這份消息,心中有了決斷。
以前的時候,景王和裕王的繼承權之爭,他是保持中立的。因為在他看來,這兩個皇子都是差不多,沒有誰有明顯的優勢。
既然如此,他要是選擇站隊,風險就太大了。反而保持中立,有皇帝的大腿在,他陸炳就不會有事。
但是,如今情況卻不一樣了。
裕王這邊,原本的優勢是皇長子,如此而已。
而景王的優勢,是他親娘還在,並且受寵。但是,對於當今皇帝來說,陸炳再清楚不過,對於當今皇帝,女人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修道成仙。
因此,如果在以前,景王的親娘優勢剛好和裕王的皇長子優勢相抵消,差不多。
可如今,裕王有了一個非常會賺錢的小舅子,這是最關鍵的。
並且這個小舅子明顯並不吝嗇,想到的賺錢法子,都會主動分給裕王,甚至再借助裕王,也給當今皇帝占了便宜,更給戶部也帶去好處。
當今皇帝修道,最缺的不是女人,而是錢。隻是《永樂大典》一事,就能給宮裏五十萬兩銀子,就這筆錢,就絕對能把景王親娘給埋了。
根據當前的跡象看,那裕王的小舅子還能賺錢的話,也一定會帶上裕王,甚至帶上宮裏。如此一來,當今皇帝怕是離不開裕王。
有了錢來開道,裕王還有皇長子的身份,相信景王已經沒有希望!
陸炳看著手中的資料,別人可能未必看到這麽深,他卻是已經能想到了。
想到這裏,陸炳不由得感慨道:“有錢,真好!”
時間過得很快,十天時間,轉瞬即到。
眼看著明天就是股權拍賣的日子,李文貴特意多更新了一萬字,用在明天的更新。
因為明天一整天,他都要忙股權拍賣的事情,沒時間再更新故事了。
這是書社的大事,所有人都在議論明天的事情。
陳景行沒去別的地方,也待在書社這邊做準備工作。
畢竟是宮裏和部堂高官都會參與的盛事,可不敢有紕漏,因此,他和李文貴又在複盤,過一遍明天的事情。
他們兩人正在說話呢,錢掌櫃就一臉笑容地過來了。
剛好,他們說得差不多了。錢掌櫃就給他們稟告道:“兩位東家,這幾天我們的書,比六七天前,要多了三成利潤,買書的人,多了一成!”
李文貴一聽這話,微笑著說道:“這個並不奇怪,如今京師的街頭巷尾都在說我們書社,名氣出去了,知道的人更多,有些平時不看閑書的,說不定都會買了看看的。”
陳景行聽到這話,當即點頭,同樣笑著說道:“光是做這個事情本身,我們書社就賺了一大筆,真得可以啊!”
這就是廣告的好處了!
三人一起高興了下,錢掌櫃又接著說道:“前幾天發出去招各地掌櫃的事情,也收到了一些反饋。還真別說,在京師的各地掌櫃,其實是有不少的。特別是江南那邊,更是比較多。他們對我們招掌櫃的事情,都很有興趣。”
李文貴聽了,心中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書社如今有這麽大的名氣,背景也深,不說以前有裕王,以後更是了不得。給出的待遇也豐厚,還招不到人就怪了。
此時,他便交代錢掌櫃道:“報名的人,你都先招待著,明天股權拍賣之後再一起麵。你先告訴他們,麵試通過之後會對他們進行培訓,隻有培訓通過了我們才會錄用,派往各地當掌櫃。”
錢掌櫃聽了,連忙答應一聲,然後又稟告另外一個事情道:“有不少書生拿著我們以前發出去的告示,就是公子收徒那個,還有一些書生,甚至都沒有這個,都來問公子什麽時候再收徒?”
陳景行聽到這話,也是笑著對李文貴說道:“還真別說,我一些認識的朋友,也托我問問你,什麽時候再收徒?”
書社這麽賺錢的事情宣傳了出去,至少招股書上是寫了的。最為關鍵的是,可不隻李文貴一個人寫的故事賣錢,他收的徒弟中,竟然也有兩個有寫故事大賣的跡象。
這一下,不同於李文貴最開始收徒,來了沒多少人,這一次是很多人都動心了,覺得就算科舉當官,怕也沒這麽多錢,因此,不少書生都有了拜李文貴為師,賺大錢的念頭。
李文貴聽了,看著陳景行和錢掌櫃盯著他,想了下才迴答道:“先等等吧,至少目前這批徒弟要都差不多了才好教下一批。”
對他來說,多教出一些徒弟,他就能早點抽身出來,書社也能多賺錢,是好事來的。
陳景行一聽,也是點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麽想的,還怕賢侄一下答應了,那就貪多嚼不爛的。”
錢掌櫃這邊,又稟告了一些事情之後,眼看著便是傍晚時分了。
於是,陳景行便對李文貴說道:“今日就早點歇歇吧,明早城門一開,我們就盡快出發,我去接賢侄,一起趕往戶部去。”
李文貴聽了,點點頭,然後便喊了徐謂一起迴家。
走在路上,李文貴想起一事,便問徐謂道:“宅子找好了麽?”
徐謂自從領了薪水之後,就一直在找房子。
不過臨近年關,賣房的人比較少。雖然也有人在賣,但徐謂並不滿意,一來二去,就一定沒定下來。
此時,徐謂聽到李文貴關心這事,便如實稟告道:“已經看中一處宅子,就離恩師這邊一條街,價格貴了點,同樣是三進院的,之前要賣六十兩銀子,昨天又便宜了三兩銀子,學生準備定下來了。”
“買下來之後,也還要收拾下。不過學生家裏人,最快也要年後才到,因此也不是很急。”
之前的時候,他寫信迴去了。基於上次托人給禮部尚書,結果錢沒了,人也沒了,因此,這一次,他隻是給了書信,讓家裏過來通州,至於盤纏,可以賣田地和宅子,這些都要時間。
在原本曆史上,他就是賣掉宅子和田地,才湊齊了還給李春芳的六十兩聘禮的錢。
李文貴聽著他說話,一邊不時點頭,眼看著要到家時,抬頭一看,頓時,他就有點傻眼了。
以前的時候,景王和裕王的繼承權之爭,他是保持中立的。因為在他看來,這兩個皇子都是差不多,沒有誰有明顯的優勢。
既然如此,他要是選擇站隊,風險就太大了。反而保持中立,有皇帝的大腿在,他陸炳就不會有事。
但是,如今情況卻不一樣了。
裕王這邊,原本的優勢是皇長子,如此而已。
而景王的優勢,是他親娘還在,並且受寵。但是,對於當今皇帝來說,陸炳再清楚不過,對於當今皇帝,女人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修道成仙。
因此,如果在以前,景王的親娘優勢剛好和裕王的皇長子優勢相抵消,差不多。
可如今,裕王有了一個非常會賺錢的小舅子,這是最關鍵的。
並且這個小舅子明顯並不吝嗇,想到的賺錢法子,都會主動分給裕王,甚至再借助裕王,也給當今皇帝占了便宜,更給戶部也帶去好處。
當今皇帝修道,最缺的不是女人,而是錢。隻是《永樂大典》一事,就能給宮裏五十萬兩銀子,就這筆錢,就絕對能把景王親娘給埋了。
根據當前的跡象看,那裕王的小舅子還能賺錢的話,也一定會帶上裕王,甚至帶上宮裏。如此一來,當今皇帝怕是離不開裕王。
有了錢來開道,裕王還有皇長子的身份,相信景王已經沒有希望!
陸炳看著手中的資料,別人可能未必看到這麽深,他卻是已經能想到了。
想到這裏,陸炳不由得感慨道:“有錢,真好!”
時間過得很快,十天時間,轉瞬即到。
眼看著明天就是股權拍賣的日子,李文貴特意多更新了一萬字,用在明天的更新。
因為明天一整天,他都要忙股權拍賣的事情,沒時間再更新故事了。
這是書社的大事,所有人都在議論明天的事情。
陳景行沒去別的地方,也待在書社這邊做準備工作。
畢竟是宮裏和部堂高官都會參與的盛事,可不敢有紕漏,因此,他和李文貴又在複盤,過一遍明天的事情。
他們兩人正在說話呢,錢掌櫃就一臉笑容地過來了。
剛好,他們說得差不多了。錢掌櫃就給他們稟告道:“兩位東家,這幾天我們的書,比六七天前,要多了三成利潤,買書的人,多了一成!”
李文貴一聽這話,微笑著說道:“這個並不奇怪,如今京師的街頭巷尾都在說我們書社,名氣出去了,知道的人更多,有些平時不看閑書的,說不定都會買了看看的。”
陳景行聽到這話,當即點頭,同樣笑著說道:“光是做這個事情本身,我們書社就賺了一大筆,真得可以啊!”
這就是廣告的好處了!
三人一起高興了下,錢掌櫃又接著說道:“前幾天發出去招各地掌櫃的事情,也收到了一些反饋。還真別說,在京師的各地掌櫃,其實是有不少的。特別是江南那邊,更是比較多。他們對我們招掌櫃的事情,都很有興趣。”
李文貴聽了,心中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書社如今有這麽大的名氣,背景也深,不說以前有裕王,以後更是了不得。給出的待遇也豐厚,還招不到人就怪了。
此時,他便交代錢掌櫃道:“報名的人,你都先招待著,明天股權拍賣之後再一起麵。你先告訴他們,麵試通過之後會對他們進行培訓,隻有培訓通過了我們才會錄用,派往各地當掌櫃。”
錢掌櫃聽了,連忙答應一聲,然後又稟告另外一個事情道:“有不少書生拿著我們以前發出去的告示,就是公子收徒那個,還有一些書生,甚至都沒有這個,都來問公子什麽時候再收徒?”
陳景行聽到這話,也是笑著對李文貴說道:“還真別說,我一些認識的朋友,也托我問問你,什麽時候再收徒?”
書社這麽賺錢的事情宣傳了出去,至少招股書上是寫了的。最為關鍵的是,可不隻李文貴一個人寫的故事賣錢,他收的徒弟中,竟然也有兩個有寫故事大賣的跡象。
這一下,不同於李文貴最開始收徒,來了沒多少人,這一次是很多人都動心了,覺得就算科舉當官,怕也沒這麽多錢,因此,不少書生都有了拜李文貴為師,賺大錢的念頭。
李文貴聽了,看著陳景行和錢掌櫃盯著他,想了下才迴答道:“先等等吧,至少目前這批徒弟要都差不多了才好教下一批。”
對他來說,多教出一些徒弟,他就能早點抽身出來,書社也能多賺錢,是好事來的。
陳景行一聽,也是點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麽想的,還怕賢侄一下答應了,那就貪多嚼不爛的。”
錢掌櫃這邊,又稟告了一些事情之後,眼看著便是傍晚時分了。
於是,陳景行便對李文貴說道:“今日就早點歇歇吧,明早城門一開,我們就盡快出發,我去接賢侄,一起趕往戶部去。”
李文貴聽了,點點頭,然後便喊了徐謂一起迴家。
走在路上,李文貴想起一事,便問徐謂道:“宅子找好了麽?”
徐謂自從領了薪水之後,就一直在找房子。
不過臨近年關,賣房的人比較少。雖然也有人在賣,但徐謂並不滿意,一來二去,就一定沒定下來。
此時,徐謂聽到李文貴關心這事,便如實稟告道:“已經看中一處宅子,就離恩師這邊一條街,價格貴了點,同樣是三進院的,之前要賣六十兩銀子,昨天又便宜了三兩銀子,學生準備定下來了。”
“買下來之後,也還要收拾下。不過學生家裏人,最快也要年後才到,因此也不是很急。”
之前的時候,他寫信迴去了。基於上次托人給禮部尚書,結果錢沒了,人也沒了,因此,這一次,他隻是給了書信,讓家裏過來通州,至於盤纏,可以賣田地和宅子,這些都要時間。
在原本曆史上,他就是賣掉宅子和田地,才湊齊了還給李春芳的六十兩聘禮的錢。
李文貴聽著他說話,一邊不時點頭,眼看著要到家時,抬頭一看,頓時,他就有點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