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文貴到書社的時候,就先給錢掌櫃說了,讓他去請陳景行,說有事要商量。


    等到他交出當天更新的初稿之後,陳景行就已經在等著他了。


    於是,李文貴便開門見山,直接對陳景行說道:“伯父,昨日我去了一趟京師,看到城門口那邊……”


    說著,他便把有關蜂窩煤的事情說了一遍,又補充說了裕王透露的消息,然後才對陳景行又說道:“姐夫那邊本來也想漲價的,被我勸住了。我們通州這邊,蜂窩煤可不能漲價,影響普通老百姓過日子的。”


    陳景行聽到這話,微微一愣。


    還真別說,他其實還真有漲價的打算。但是,被李文貴先開口說了,他就不好說了。


    自從和李文貴合作以來,賺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但是大都是李文貴說了算,按照李文貴的意思去辦事的。


    此時,他聽到李文貴的話之後,便嚐試著說道:“賢侄,自從入冬之後,蜂窩煤確實有不夠賣得情況,而且到了冬季,已經是枯水期,我們作坊的好幾個水力工具,都不得不停了,也增加了成本。按理來說,漲價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表明立場之後,才又說道:“不過賢侄說不要漲價的好,那自然是有道理的。隻是迴頭在蜂窩煤這邊的分紅,大概會少了的!”


    李文貴其實聽出了他的意思,知道他其實是想漲價的,便先不說話,過去關了門,然後再迴到座位上,沒了其他人,他便低聲問道:“伯父,你希望裕王當皇帝麽?”


    陳景行聽了一愣,迴過神來,自然是毫不猶豫地點頭說道:“那是當然!”


    得到確認,李文貴便立刻接著說道:“我們這蜂窩煤作坊,裕王府是最大東家,如果名聲不好,被禦史盯上的話,會如何?如果名聲好了,那對裕王是否有幫助?”


    聽到這話,陳景行便點頭迴答道:“我明白了,還是賢侄有遠見啊!”


    其實,京師那邊才是主戰場,但是,通州離京師也近,多少還是有點影響的。如果裕王的口碑好,多少肯定有點正麵幫助。


    此時,李文貴便對陳景行說道:“不過此事,你知我知便成,以蜂窩煤作坊的名義,不但不能漲價,而且還可以留一部分蜂窩煤出來,救濟窮苦百姓,這花不了幾個錢,卻能雪中送炭。”


    “另外,我看集市上賣兒賣女的越發多了,不如也以蜂窩煤作坊的名義,施粥來救濟他們,花費不會太多,也是留名聲的好時候!”


    雖然說,這麽做是給裕王刷聲望,但是,對於窮苦老百姓來說,也確實能有好處。因此,李文貴就願意推動這個事情,並且不是作秀,而是真得落實事情去做。


    畢竟,他的靈魂,是新社會下成長起來的,如果有能力的,肯定是能幫就幫。不管是什麽名義,隻要能幫到他們就成。


    說到這裏,他又馬上對陳景行繼續說道:“另外,我們書社還沒什麽名氣,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傳播善名,不如和蜂窩煤作坊那邊聯動起來,拿出一部分利潤,施粥,救濟通州城裏這個冬季難過的百姓。”


    “我們通州可是京杭大運河的重點,南來北往客最多。如果好名聲打出去了,對我們將來會很有利的。”


    “不說別的,就說我們書社將來肯定是要去南京開分社的。而讀書人大都是熱血青年,如果知道我們書社的好名聲,對於我們去南京開分社,肯定有好處,您說是不是?”


    陳景行聽得瞠目結舌,不是說他不理解李文貴這些。事實上,這種事情,不管南方北方,其實都有不少富家人會做得。


    他詫異的是,李文貴不但能想到這些,而且還是過來人的那種口吻說話。說讀書人大都是熱血青年,殊不知那些熱血青年,大概都比你年紀要大吧?


    說真得,他感覺李文貴是真有點老成!


    迴過神來之後,陳景行自然是答應了的。李文貴的布置,都是很有道理,他也沒法反對。


    如果說,他賺錢少,可能還會在乎拿去做善事刷聲望的利潤。但是,和李文貴合作以來,賺得比以前都多,他自然也就慷慨了!


    李文貴見說完了這個事情,便又對陳景行說道:“對了,昨日我還和姐夫說過了,姐夫說他府上有不少藏書,今天我打算去挑選一些,收到我們書友會社的藏書閣中。當然了,抄錄的書,書社這邊都會付錢給姐夫,您看如何?”


    陳景行聽了,對此當然不會有意見。外人都給了,還能不給王府?


    隨後,李文貴便和陳景行商量起剛才這幾個事情,具體該怎麽做。


    當然,到了具體該怎麽做上麵,主要還是陳景行來說,畢竟他在實操方麵的經驗更多。


    聊得差不多之後,李文貴便和徐謂趕往京師裕王府去了。


    這一次,李文貴特意交代,繞了個城門進城。結果發現,其他城門那,也同樣是差不多。寒風肆虐下,甚至不少人穿得都比較單薄,也就中午時分,陽光最強的時候才能出來而已。


    目前來說,這個修仙的嘉靖帝在位,自己也沒法影響他。好的點子獻上去,都能像蜂窩煤一樣被他,或者他手下的人給弄成害民的事兒。


    現在能做得,就是和裕王這個姐夫深度綁定,讓他重視自己,那等他登基稱帝之後,自己才有足夠的影響力,幫天下百姓多做一些好事。如此,也才不負自己穿越這一趟吧!


    想著這些,李文貴便到了王府,先完成昨天沒有完成的指點教學工作,然後便帶著徐謂去了裕王府的藏書閣。


    此時的裕王,並不是東宮太子,而隻是普通的藩王而已。因此,他家的藏書並不算多。


    李文貴發現,裕王府中收藏的書籍,竟然十本裏麵有八本是修道的。


    這讓他不得不感慨,真得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嘉靖皇帝修道幾十年,對於大明朝的影響,真得非常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天並收藏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