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和解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事情,騙人的可能性很小,特別還是在他這個禮部尚書麵前。
因此,李春芳盯了李文貴一眼,沒有開口質疑。
倒是李文貴看著李春芳,主動又解釋道:“我那伯父,書社東家之一的陳景行,他女兒是裕王妃!”
李春芳聽了,又是有點意外。
他們這麽湊在一起,好像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就更不可能騙人了!
你要說李文貴說出了這層裕王府的關係,李春芳會怕,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就目前來說,裕王還不是太子,並且當今皇帝更喜歡景王多一些,這一點,對於受寵的李春芳來說,再清楚不過了。
但是,李文貴有了裕王這層關係之後,倒也讓李春芳刮目相看了。
畢竟李文貴要隻是泥瓦匠的兒子而已,那就太微不足道了,可他和裕王府扯上了比較親的關係,那份量是肯定不一樣的。
因此,李春芳聽了之後,便笑著對李文貴說道:“今日怕是馬上要宵禁了,你們也沒法迴去,明日一早再走,該是不耽擱你的事情。”
言外之意,就是裕王府那邊,就不去打擾了。
因為像他這樣的臣子,其實是比較忌諱在得到皇帝允許之前,就和皇子去拉幫結派搞關係,這會皇帝不高興的。
說完之後,他又交代仆從說道:“去廂房把那徐渭也請過來吧!”
李文貴聽到他用了個“請”字,便知道這事,怕是過去了。
他正想著,李春芳這邊又對他解釋道:“這徐渭收了本官的聘禮,卻不來府上,反而在京師晃蕩,被我府上的人給撞到了。”
“結果沒想到,他竟然還敢狡辯,說已經寫了一封書信,還有聘禮,都托人送來府上,但是本官卻沒見到。他又說他才疏學淺,在通州拜人為師,學寫連載故事……”
說到這裏,他看了一眼那個布衣,然後再轉頭看向李文貴說道:“這種事情,本官其實是不信的,以為他是花了本官的聘禮,又不拿本官當迴事,還想賴了本官的聘禮,因此派人去請了你過來核實。”
說完這話之後,李春芳露出自嘲了的笑意,又補充說道:“沒想到,竟然還真有賺大錢的寫法,本官至今想來,還是不敢相信啊!”
他是狀元出身,本身的才華,那自然是沒得說的。就以他自己去寫故事賣錢,估計也是賣不了幾個錢!
再加上以前也從未聽說過,因此,他難以想象其實也是可以理解了。
李文貴聽到他的話,便站起來向李春芳解釋道:“大人給的聘禮是六十兩銀子對吧?草民知曉此事,當時就是草民給了徐文長一百兩銀子,讓他還大人聘禮的。”
說到這裏,他從懷裏掏出了來之前帶的一百兩銀子,放在麵前的茶幾上,取走四個十兩重的官銀,放迴懷裏,剩下的六十兩,就留在茶幾上。
然後,李文貴就向李春芳一禮說道:“大人,徐文長確實托人送還了,有可能那人臨時有事還是什麽,以至於沒能及時送到府上。這裏是六十兩銀子,就由草民替徐文長先還給大人了。”
“草民所有學生中,就徐文長的天賦最高,相信假以時日,他年賺萬兩銀子不在話下。因此,草民很重視他,出師之前,肯定是不會放的。”
他這話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徐文長不可能當幕僚。他是徐文長的老師,是有這個權力決定的。
李春芳一直看著李文貴掏銀子,聽著他的解釋,等他說完之後,便點點頭說道:“聘請他,那也是看得起他,既然他已經拜師學藝,本官也不能阻人之美。誤會解開了,本官自然不會難為他的。”
李文貴聽了,當即向李春芳一禮,送上一個馬屁道:“草民一見大人,雖大人隻是坐著而已,卻覺有儒雅之風,剛才一番話,更知大人胸襟開闊,有容人之雅量,實乃草民仰慕之楷模也!”
李春芳自然聽出來,他這是在拍馬屁。
但是,誰會不喜歡聽馬屁呢?
再說了,拍馬屁的隻是一個少年郎,誰會計較?
因此,他聽了之後,便是哈哈一笑,剛好傭人端上來茶水,他就對李文貴說道:“小小年紀,卻是個會說話的,喝茶!”
李文貴聽了,重新坐下,正要喝茶時,卻聽到門口有動靜,轉頭一看,是徐渭來了。
徐渭沒想到李文貴也在,稍微愣了下,然後連忙上前見禮,有些慚愧地說道:“學生無能,連累恩師了!”
李文貴聽了,當即笑著說道:“沒有的事,正好有機會見識李大人的風範,實在我之幸事也!”
你要說他本身是八麵玲瓏之人,其實也不是。
但是,他是寫小說的,在小說中,各色人物都有,見什麽人,說什麽話,那都是要去揣摩,至少寫出來不讓人覺得假才好。
因此,他有這個基礎,關鍵就在於能不能拉下臉皮來做。
對李文貴來說,後世時候,估計不行,但是不知道為什麽,穿越過來,重活一世之後,他好像是看開了,演的就和真得一樣了。
這不,李春芳聽到他的話,那臉上便不由得露出了笑容,感覺很是受用的樣子。
隨後,李文貴這邊,又給徐渭說了下情況,說李春芳已經不計較了,他們明天早上就能迴去。
一場誤會,就算是揭過了。
在徐渭也坐了之後,李春芳看向李文貴,又試探著問道:“寫故事,能如此賺錢,怕不是寫長而已吧?本官知道有人也能寫長故事,之前就寫過七八十萬字之多的神怪故事,但是卻沒賺到什麽錢,這是為何?”
一聽這話,李文貴便有點奇怪了。
神怪故事,或者說修仙故事,是他準備在三國之後寫的又一個流派,就如今,在大明朝嘉靖末年,已經有人寫過了?
腦海中一想,他還真想起來了,沒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就是這個時代的人。
李春芳所說的神怪故事,怕就是《西遊記》了吧!
這麽想著,他忽然心中一動,便轉頭看向一直不說話的那個布衣。
因此,李春芳盯了李文貴一眼,沒有開口質疑。
倒是李文貴看著李春芳,主動又解釋道:“我那伯父,書社東家之一的陳景行,他女兒是裕王妃!”
李春芳聽了,又是有點意外。
他們這麽湊在一起,好像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就更不可能騙人了!
你要說李文貴說出了這層裕王府的關係,李春芳會怕,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就目前來說,裕王還不是太子,並且當今皇帝更喜歡景王多一些,這一點,對於受寵的李春芳來說,再清楚不過了。
但是,李文貴有了裕王這層關係之後,倒也讓李春芳刮目相看了。
畢竟李文貴要隻是泥瓦匠的兒子而已,那就太微不足道了,可他和裕王府扯上了比較親的關係,那份量是肯定不一樣的。
因此,李春芳聽了之後,便笑著對李文貴說道:“今日怕是馬上要宵禁了,你們也沒法迴去,明日一早再走,該是不耽擱你的事情。”
言外之意,就是裕王府那邊,就不去打擾了。
因為像他這樣的臣子,其實是比較忌諱在得到皇帝允許之前,就和皇子去拉幫結派搞關係,這會皇帝不高興的。
說完之後,他又交代仆從說道:“去廂房把那徐渭也請過來吧!”
李文貴聽到他用了個“請”字,便知道這事,怕是過去了。
他正想著,李春芳這邊又對他解釋道:“這徐渭收了本官的聘禮,卻不來府上,反而在京師晃蕩,被我府上的人給撞到了。”
“結果沒想到,他竟然還敢狡辯,說已經寫了一封書信,還有聘禮,都托人送來府上,但是本官卻沒見到。他又說他才疏學淺,在通州拜人為師,學寫連載故事……”
說到這裏,他看了一眼那個布衣,然後再轉頭看向李文貴說道:“這種事情,本官其實是不信的,以為他是花了本官的聘禮,又不拿本官當迴事,還想賴了本官的聘禮,因此派人去請了你過來核實。”
說完這話之後,李春芳露出自嘲了的笑意,又補充說道:“沒想到,竟然還真有賺大錢的寫法,本官至今想來,還是不敢相信啊!”
他是狀元出身,本身的才華,那自然是沒得說的。就以他自己去寫故事賣錢,估計也是賣不了幾個錢!
再加上以前也從未聽說過,因此,他難以想象其實也是可以理解了。
李文貴聽到他的話,便站起來向李春芳解釋道:“大人給的聘禮是六十兩銀子對吧?草民知曉此事,當時就是草民給了徐文長一百兩銀子,讓他還大人聘禮的。”
說到這裏,他從懷裏掏出了來之前帶的一百兩銀子,放在麵前的茶幾上,取走四個十兩重的官銀,放迴懷裏,剩下的六十兩,就留在茶幾上。
然後,李文貴就向李春芳一禮說道:“大人,徐文長確實托人送還了,有可能那人臨時有事還是什麽,以至於沒能及時送到府上。這裏是六十兩銀子,就由草民替徐文長先還給大人了。”
“草民所有學生中,就徐文長的天賦最高,相信假以時日,他年賺萬兩銀子不在話下。因此,草民很重視他,出師之前,肯定是不會放的。”
他這話的意思也很明顯,就是徐文長不可能當幕僚。他是徐文長的老師,是有這個權力決定的。
李春芳一直看著李文貴掏銀子,聽著他的解釋,等他說完之後,便點點頭說道:“聘請他,那也是看得起他,既然他已經拜師學藝,本官也不能阻人之美。誤會解開了,本官自然不會難為他的。”
李文貴聽了,當即向李春芳一禮,送上一個馬屁道:“草民一見大人,雖大人隻是坐著而已,卻覺有儒雅之風,剛才一番話,更知大人胸襟開闊,有容人之雅量,實乃草民仰慕之楷模也!”
李春芳自然聽出來,他這是在拍馬屁。
但是,誰會不喜歡聽馬屁呢?
再說了,拍馬屁的隻是一個少年郎,誰會計較?
因此,他聽了之後,便是哈哈一笑,剛好傭人端上來茶水,他就對李文貴說道:“小小年紀,卻是個會說話的,喝茶!”
李文貴聽了,重新坐下,正要喝茶時,卻聽到門口有動靜,轉頭一看,是徐渭來了。
徐渭沒想到李文貴也在,稍微愣了下,然後連忙上前見禮,有些慚愧地說道:“學生無能,連累恩師了!”
李文貴聽了,當即笑著說道:“沒有的事,正好有機會見識李大人的風範,實在我之幸事也!”
你要說他本身是八麵玲瓏之人,其實也不是。
但是,他是寫小說的,在小說中,各色人物都有,見什麽人,說什麽話,那都是要去揣摩,至少寫出來不讓人覺得假才好。
因此,他有這個基礎,關鍵就在於能不能拉下臉皮來做。
對李文貴來說,後世時候,估計不行,但是不知道為什麽,穿越過來,重活一世之後,他好像是看開了,演的就和真得一樣了。
這不,李春芳聽到他的話,那臉上便不由得露出了笑容,感覺很是受用的樣子。
隨後,李文貴這邊,又給徐渭說了下情況,說李春芳已經不計較了,他們明天早上就能迴去。
一場誤會,就算是揭過了。
在徐渭也坐了之後,李春芳看向李文貴,又試探著問道:“寫故事,能如此賺錢,怕不是寫長而已吧?本官知道有人也能寫長故事,之前就寫過七八十萬字之多的神怪故事,但是卻沒賺到什麽錢,這是為何?”
一聽這話,李文貴便有點奇怪了。
神怪故事,或者說修仙故事,是他準備在三國之後寫的又一個流派,就如今,在大明朝嘉靖末年,已經有人寫過了?
腦海中一想,他還真想起來了,沒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就是這個時代的人。
李春芳所說的神怪故事,怕就是《西遊記》了吧!
這麽想著,他忽然心中一動,便轉頭看向一直不說話的那個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