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嗆到了
穿越明朝,從最窮國舅開始種田 作者:叫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文貴並沒有急著說收徒的事情,而是先把喜帖雙手送上。
陳家這邊,是大頭,陳景行和他的兒子都單獨一個喜帖。
陳景行見了,便帶著微笑接過,同時說道:“等那天結婚,我們全家都去捧場!”
他當然知道李家是什麽情況,為了熱鬧一下,他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給李家漲漲臉麵。
說完之後,他正準備收好喜帖時,忽然瞄見了喜帖上的字,頓時就一驚,便認真低頭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徐謂的行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因為不懂書法的人,一看之下就覺得這字寫得如此難看,也好意思拿出來?昨天李文全去送喜帖的時候,就遇到這事了,還是要他解釋了之後才行。
而懂書法的人一見之下,便會被新穎的書寫方式給吸引。剛好,陳景行就略懂書法。
陳小姐看到他爺爺忽然低頭仔細看起喜帖,便有點好奇,覺得喜帖就那麽幾個字,格式都是一樣,有什麽好看的。
心中想著,她便也看了過去。結果這一看之下,不用說,陳府出身的女兒,那可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她自然也第一時間被吸引了。
一老一小,湊在一起仔細欣賞著行草字體的別致。
過了一會之後,陳景行便忍不住抬頭問道:“賢侄,這喜帖是誰寫的,這字竟然如此別具一格,他日必在書法一道上有大成就。”
李家就李文貴會寫字,但是李文貴在初稿上留下的字是什麽樣的,陳景行有見識過。因此,他以為這個喜帖,怕不是街上賣字為生的秀才寫的,就起了惜才之意,又對李文貴說道:“不知道此人在哪,我想去見上一見。”
李文貴聽了,便微笑著說道:“寫這個喜帖的人叫徐謂徐文長,浙江紹興人……”
他的話才說到這裏,就被陳景行驚訝地打斷道:“徐文長?你竟然請了徐文長給你寫喜帖?你是怎麽請得到的?”
在他身邊的陳小姐一聽,感覺這個徐文長好像很有名的樣子,便好奇地問道:“爺爺,他是誰啊?”
陳景行聽到問話,便轉頭看向孫女,臉上還有驚訝之色,迴答他道:“此人是個怪才,書畫戲曲文章,皆是一絕。一般人想請他,根本不可能。就連當年的剿倭總督胡宗憲都是幾次請他才請動他為幕僚。這人在兵事上也是不錯,獻奇策幫助胡總督平定了倭寇海盜之亂……”
陳小姐聽得很是驚訝,感覺這個人好厲害。
陳景行給孫女解釋了之後,便立刻轉迴頭,看向李文貴,好奇地問道:“這喜帖繁多又重複,皆是人名,有才之士,怕是都不願意寫的。你是怎麽請動他來給你家寫這個喜帖的?”
沒等李文貴迴答,陳景行便又猜測道:“或者隻是給我的喜帖,是他寫的而已?”
如果是這樣的話,量少,也還說得過去。
結果,李文貴帶著一絲得意說道:“不是,我家所有的喜帖,都是他寫的。甚至他寫完之後,還蓋有一個小章,伯父打開喜帖便能看到。”
陳景行聽得萬分驚訝,連忙打開一看,果然有個小章。這就意味著,徐文長是認這個喜帖的。別人要是喜歡徐文長的字,那這喜帖可就搶手了!
當他再抬頭看向李文貴,再次問道:“你和他到底是怎麽迴事?總不可能是你家和徐文長有舊吧?”
他想來想去,好像隻有這個可能。
結果沒想到,李文貴搖搖頭,迴答他道:“前日,錢掌櫃帶著他找上門來,本來是想和我探討荊州之戰的,結果被我知道他的身份後,就想著法子把他留下了。如今,他暫住我家,我叫他徐叔。也是看到他,我才有了教別人寫故事的念頭。”
聽到這話,陳景行迴過神來,注意力便立刻集中到了寫故事這件事情上。
他走去座位坐好之後,便嚴肅地看著李文貴,問道:“這件事情,你是怎麽想的?”
此時的他,已經知道李文貴的本事,因此,他知道,李文貴要這麽做,肯定是有他的理由。
李文貴去他邊上坐了,隔著茶幾對陳景行說道:“簡單點說,就是我懶……”
這個話一說出口,端起茶杯想順便喝口茶的陳景行,頓時噴了出來,還連帶著嗆到了氣管,一下咳嗽了起來。
陳小姐正好站在爺爺身邊,見此情況,連忙幫著陳景行去捶背,好一陣忙亂。
李文貴看著這一切,有點無語,沒想到陳景行的反應竟然這麽大。
好不容易,陳景行總算是緩過來了,有點難以置信地看著他問道:“一年幾萬兩銀子的收入,你還想懶?”
說真得,他是沒法想象,這也能懶?他是不會,要是會的話,哪怕七老八十了,他都能天天寫故事!
陳小姐看著李文貴,也是一臉的不可思議!哪怕她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需要為生計操心,但是她也知道,一個人一年能賺幾萬兩銀子的話,那都是頂尖的了,比當朝一品高官的俸祿都要多幾倍,不知道會羨慕死多少人的!
李文貴看著他們兩人,最終眼睛定格到陳景行的臉上,給他解釋道:“書鋪如果隻有我一個人寫的話,如果我哪天病了,有事了,可能幾天,甚至十天半月沒法寫,那書鋪的連載書就會斷了,這麽一來,讀者流失不說,書鋪也沒法開工,就會比較麻煩了,對不對?”
陳景行聽到這話,不由得愣了下,這一點,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
如果李文貴真有事會比較長時間不寫的話,那他的書鋪擴大了這麽大的規模,這一整個賣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就都會出現問題了。
他在想著,李文貴則繼續在說道:“還有,我如果寫得不精彩了,也會讓這個書鋪的買賣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有很多我這樣的人寫書,那就不怕了,對不對?”
陳景行有點想不明白,這是一心為他的書鋪著想?這不是重點啊!
陳家這邊,是大頭,陳景行和他的兒子都單獨一個喜帖。
陳景行見了,便帶著微笑接過,同時說道:“等那天結婚,我們全家都去捧場!”
他當然知道李家是什麽情況,為了熱鬧一下,他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給李家漲漲臉麵。
說完之後,他正準備收好喜帖時,忽然瞄見了喜帖上的字,頓時就一驚,便認真低頭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徐謂的行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因為不懂書法的人,一看之下就覺得這字寫得如此難看,也好意思拿出來?昨天李文全去送喜帖的時候,就遇到這事了,還是要他解釋了之後才行。
而懂書法的人一見之下,便會被新穎的書寫方式給吸引。剛好,陳景行就略懂書法。
陳小姐看到他爺爺忽然低頭仔細看起喜帖,便有點好奇,覺得喜帖就那麽幾個字,格式都是一樣,有什麽好看的。
心中想著,她便也看了過去。結果這一看之下,不用說,陳府出身的女兒,那可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她自然也第一時間被吸引了。
一老一小,湊在一起仔細欣賞著行草字體的別致。
過了一會之後,陳景行便忍不住抬頭問道:“賢侄,這喜帖是誰寫的,這字竟然如此別具一格,他日必在書法一道上有大成就。”
李家就李文貴會寫字,但是李文貴在初稿上留下的字是什麽樣的,陳景行有見識過。因此,他以為這個喜帖,怕不是街上賣字為生的秀才寫的,就起了惜才之意,又對李文貴說道:“不知道此人在哪,我想去見上一見。”
李文貴聽了,便微笑著說道:“寫這個喜帖的人叫徐謂徐文長,浙江紹興人……”
他的話才說到這裏,就被陳景行驚訝地打斷道:“徐文長?你竟然請了徐文長給你寫喜帖?你是怎麽請得到的?”
在他身邊的陳小姐一聽,感覺這個徐文長好像很有名的樣子,便好奇地問道:“爺爺,他是誰啊?”
陳景行聽到問話,便轉頭看向孫女,臉上還有驚訝之色,迴答他道:“此人是個怪才,書畫戲曲文章,皆是一絕。一般人想請他,根本不可能。就連當年的剿倭總督胡宗憲都是幾次請他才請動他為幕僚。這人在兵事上也是不錯,獻奇策幫助胡總督平定了倭寇海盜之亂……”
陳小姐聽得很是驚訝,感覺這個人好厲害。
陳景行給孫女解釋了之後,便立刻轉迴頭,看向李文貴,好奇地問道:“這喜帖繁多又重複,皆是人名,有才之士,怕是都不願意寫的。你是怎麽請動他來給你家寫這個喜帖的?”
沒等李文貴迴答,陳景行便又猜測道:“或者隻是給我的喜帖,是他寫的而已?”
如果是這樣的話,量少,也還說得過去。
結果,李文貴帶著一絲得意說道:“不是,我家所有的喜帖,都是他寫的。甚至他寫完之後,還蓋有一個小章,伯父打開喜帖便能看到。”
陳景行聽得萬分驚訝,連忙打開一看,果然有個小章。這就意味著,徐文長是認這個喜帖的。別人要是喜歡徐文長的字,那這喜帖可就搶手了!
當他再抬頭看向李文貴,再次問道:“你和他到底是怎麽迴事?總不可能是你家和徐文長有舊吧?”
他想來想去,好像隻有這個可能。
結果沒想到,李文貴搖搖頭,迴答他道:“前日,錢掌櫃帶著他找上門來,本來是想和我探討荊州之戰的,結果被我知道他的身份後,就想著法子把他留下了。如今,他暫住我家,我叫他徐叔。也是看到他,我才有了教別人寫故事的念頭。”
聽到這話,陳景行迴過神來,注意力便立刻集中到了寫故事這件事情上。
他走去座位坐好之後,便嚴肅地看著李文貴,問道:“這件事情,你是怎麽想的?”
此時的他,已經知道李文貴的本事,因此,他知道,李文貴要這麽做,肯定是有他的理由。
李文貴去他邊上坐了,隔著茶幾對陳景行說道:“簡單點說,就是我懶……”
這個話一說出口,端起茶杯想順便喝口茶的陳景行,頓時噴了出來,還連帶著嗆到了氣管,一下咳嗽了起來。
陳小姐正好站在爺爺身邊,見此情況,連忙幫著陳景行去捶背,好一陣忙亂。
李文貴看著這一切,有點無語,沒想到陳景行的反應竟然這麽大。
好不容易,陳景行總算是緩過來了,有點難以置信地看著他問道:“一年幾萬兩銀子的收入,你還想懶?”
說真得,他是沒法想象,這也能懶?他是不會,要是會的話,哪怕七老八十了,他都能天天寫故事!
陳小姐看著李文貴,也是一臉的不可思議!哪怕她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需要為生計操心,但是她也知道,一個人一年能賺幾萬兩銀子的話,那都是頂尖的了,比當朝一品高官的俸祿都要多幾倍,不知道會羨慕死多少人的!
李文貴看著他們兩人,最終眼睛定格到陳景行的臉上,給他解釋道:“書鋪如果隻有我一個人寫的話,如果我哪天病了,有事了,可能幾天,甚至十天半月沒法寫,那書鋪的連載書就會斷了,這麽一來,讀者流失不說,書鋪也沒法開工,就會比較麻煩了,對不對?”
陳景行聽到這話,不由得愣了下,這一點,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
如果李文貴真有事會比較長時間不寫的話,那他的書鋪擴大了這麽大的規模,這一整個賣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就都會出現問題了。
他在想著,李文貴則繼續在說道:“還有,我如果寫得不精彩了,也會讓這個書鋪的買賣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有很多我這樣的人寫書,那就不怕了,對不對?”
陳景行有點想不明白,這是一心為他的書鋪著想?這不是重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