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迴 諸聖運籌驅魔難,神劍歸一護乾坤


    鴻鈞的一番話,說得眾人心中翻湧,久久難以平靜。


    他們向來縱橫天地,神通廣大,以為自己可以隨意操控天地,卻從未想過這方看似穩固的天地背後,竟藏著如此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往事。


    往昔歲月裏,竟已曆經五次混沌重歸,每一次都是天翻地覆的劇變,無數生靈消逝,一切歸零重啟。


    此刻,眾人真切地意識到,人人皆是這天地間的匆匆過客,自己諸人,不過是這片天地孕育出的第六批生靈罷了。過往的五批生靈,或輝煌一時,或默默無聞,可最終都沒能逃脫天地輪迴的宿命,消散在曆史的長河中。


    然而,誰又甘心隻做一個轉瞬即逝的過客?誰不想在這片天地間留下獨屬於自己的深刻印記,讓後世銘記,讓歲月永恆?


    他們皆是一方大能,是這方天地的強者,內心深處的驕傲與不甘,在鴻鈞這番話的觸動下,如洶湧的潮水般澎湃起來。


    再望向鴻鈞道祖,他那高大而孤寂的身影,仿若與天地融為一體。


    在漫長的歲月裏,他獨自肩負起守護天地的重任,見證了一次次的毀滅與重生,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與孤獨。


    這份堅守,這份擔當,讓鴻鈞道祖在眾人麵前的形象愈發高大,如巍峨的神山,令人敬仰,讓人敬畏,諸聖望向他的目光中,滿是尊崇與欽佩,也多了幾分與他並肩守護天地的堅定決心 。


    太上老君躬身問道:“師尊,既如此,若我等主動出擊,直搗魔神巢穴,當如何行事?”


    鴻鈞微微頷首,神色凝重,緩緩說道:“盤古世界之外,存有一片無主混沌之地。該地混沌之氣稀薄,且天地法則殘缺不全,自然而然衍生出三十六重玄虛之境,每一重境皆有獨特風貌,各不相同。那五位魔神,便在這片無主混沌中,各自盤踞一重境界。”


    “為師因肩負守護這方天地之重任,不得擅離,是以隻能憑借神念,自紫霄宮裂隙向混沌之中探測,所得消息也僅限於此,至於其中具體詳情,還需爾等親身前往探索。”


    “隻是,此番前去,危險重重,步步驚心。為師建議,爾等務必做好周全準備,謀定而後動。若貿然行事,一旦失敗,讓魔神們補全法則,屆時,與魔神本源相關的法則將在這方天地缺失,彼長此消,一進一退間,局勢必將更加棘手難辦 。”


    昊天上帝上前一步,恭敬問道:“魔神們究竟會如何補全法則?歲月悠悠,這麽多年他們都未能成功補全,緣何這一次便有此可能?”


    鴻鈞神色凝重,目光仿若能穿透無盡時空,緩緩道來:“你道他們明知單打獨鬥絕非爾等對手,卻為何仍一次次侵擾這方天地?其一,自是為了試探這方天地生靈的虛實,摸透爾等實力底細;其二,便是為了感應自身缺失的法則,探尋那些法則於盤古世界中以何種形式存在,又隱匿在何處。”


    “魔神們有一種極為厲害的陣法,名為‘混沌歸巢大陣’。此陣以他們自身法則為引,對散落各處的法則碎片發出召喚,令其自動迴歸本源。方才我與衍化聖君、溟墟魔神對敵之際,暗中察探二人身體狀況,發現除了那兩成被盤古斧斬落、暫存於盤古世界的法則之外,他們身體的其餘法則已然全部恢複正常,具備了開啟此陣的條件。”


    “荒熵與黯滅二魔神,在先前戰鬥中無奈燃燒本源,可他們所燃之本源,依舊留存於盤古世界,為這片天地所吸納。爾等不妨四下留意,近些時日,盤古世界中是否荒漠範圍擴大、業火肆虐更甚。一旦混沌歸巢大陣開啟,這些由荒熵與黯滅本源催生的現象,便會自動迴歸二位魔神體內,助其補全法則。”


    “如今,依我推斷,魔神們的這兩個目的皆已達成。當下,他們應正在三十六重玄虛之境各處尋覓搭建大陣的材料,待材料備齊,便可在外域搭建混沌歸巢大陣。屆時,通過法則共鳴,以本源之力強行抽取盤古世界中的自身法則,迴歸本體,從而實現徹底恢複。”


    “所以,此刻起至魔神大陣搭建完成前的這段時間,應是爾等阻止他們的最後時機 。” 鴻鈞的話說完,若有若無地看了看元始天尊,又看了看金蓮聖母。


    眾聖人聽鴻鈞說得嚴重,皆陷入了沉思。


    如此看來,為了這片土地、為了蒼生,更是為了自己,奔赴域外與魔神一戰已然勢在必行。


    然而,該如何前往,又該派哪些人去呢?


    半晌,太上老君站了出來,神色莊重,緩緩說道:“在座諸位,除師尊外,當以我為長,我便在此說上幾句。此事關乎盤古世界所有生靈的生死存亡,我等身為這方天地中成長起來的佼佼者,理當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前往域外尋覓魔神決戰,此乃非同小可之事,且容不得絲毫差錯。我建議:


    一,召集一切能夠召集的頂尖力量,全員出擊,譬如今日缺席的聖人接引與準提。他們二人實力超凡,若能加入,必能大大增強我等勝算;


    二,為確保萬無一失,全力壯大己方實力。應排查出那些經過努力有望突破成聖人的人選,諸位需放下門戶之見,竭盡全力助其突破。畢竟,助力他們便是助力自己;


    三,安排專人研究魔神的法則與弱點,針對其特性製定詳細的作戰策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老君話一出口,原本凝重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眾人七嘴八舌地開始熱烈討論。


    最終,大家一致認同老君的意見。


    如來雙手合十,朗聲道:“我與西方二位老教主素有聯係,我願前去恭請二位老教主出山,共抗魔神。”


    至於有望突破成聖人的人選,眾人商議後擬定了一份名單:


    楊戩,以大羅金仙而具有金剛不壞之身,世間唯一;毀滅之眼無堅不摧,聖人之下無敵,若能更上一層樓,當可對魔神造成傷害;


    金蓮聖母,誅仙劍無堅不摧,若能以劍證道,當成為己方第一殺器;


    孔宣,五色神光無物不刷,光係法術極為難得,但殺傷力極強,且速度極快,一旦使出,無人能擋。


    至於第三點,將視楊戩三人的情況而定,屆時再根據各人能力來分配對手,以便發揮眾人最大的能力。


    元始天尊這時站了出來,目光溫和地看向金蓮聖母,和聲說道:“你之前同我提及,想要誅仙四劍中的其餘三劍,待此事商議完畢,你便來來玉虛宮一趟,將其拿去罷。若四劍得以合一,則我盤古世界必將新添一絕世殺器,對你證道而言,恐怕也會大有裨益。”


    言罷,元始天尊不著痕跡地偷偷瞥了鴻鈞道人一眼,隻見師尊正悠然拈須微笑,目光不知投向何方,仿若洞悉一切卻又置身事外。


    金蓮聖母聽聞此言,頓時喜出望外,俏臉上滿是驚喜之色,趕忙上前,恭恭敬敬地謝過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絕非愚笨之人,今日師尊特意讓金蓮聖母與眾聖人一同平起平坐,期間又數次不動聲色地關注金蓮聖母,他早已知曉師尊心中的深意。


    此刻,他心中縱使有萬般不舍,可一想到如今的嚴峻局勢,盤古世界都已瀕臨重歸混沌的絕境,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往日的那點小小過節又算得了什麽呢。


    他暗自歎息一聲,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轉瞬便化作堅定,隻盼金蓮聖母能憑借誅仙四劍,在對抗魔神的戰鬥中發揮出巨大作用,使盤古世界的眾生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眾人又商討良久,關於楊戩和孔宣二人的證道事宜,均有妥善安排,這才依照各自分工,匆匆而去,臨行前約好彼此多加聯係,以互通有無。


    在魔神大軍壓境的陰霾籠罩之下,盤古世界的各方勢力,毅然摒棄前嫌,終於齊心協力,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統,整個盤古世界都在為即將到來的生死之戰,全力運轉,眾誌成城,共禦強敵。


    如來肩負著邀請接引和準提(菩提祖師)出山共抗魔神的重任,迴想起打敗燃燈之後,二位老教主曾賜予他一人一枚玉佩,言明隻要捏碎玉佩,他們便會即刻現身。


    但如來心中思量,如此召喚雖便捷,卻似有失恭敬,思索再三,他決定還是親自登門拜訪為妥。


    如來身負宿命通,對三界眾生的前世今生皆能洞悉一二,如今又在空間、時間之道上鑽研至深,已然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境界,憑借手中玉佩探尋其主人的蹤跡,於他而言並非難事。


    時間緊迫,如來也不耽擱,剛一迴到靈山就開始搜尋接引的所在。


    他盤坐於九品蓮台之上,雙目緊閉,周身佛光四溢。


    以玉佩為引,將自身神念化作一縷無形的絲線,融入時間與空間的洪流之中。他的神念穿越了層層時空的壁壘,如同一道利箭,沿著玉佩氣息的軌跡飛速穿梭。


    他感知著每一處空間的波動,捕捉著每一絲時間的痕跡,仔細甄別其中是否有接引的氣息。


    在這過程中,如來仿若置身於一片浩瀚無垠的時空海洋,周圍是無數閃爍的時空碎片,每一片都蘊含著不同的場景與信息。


    他憑借著對時間、空間法則的精妙掌控,巧妙地避開了諸多幹擾,專注追尋著那縷熟悉的氣息。


    終於,在羅浮仙境的方向,他捕捉到了接引的氣息,其神念瞬間鎖定,知曉了接引的具體方位。


    原來,接引正帶著幾個童子,在那羅浮仙境的東華帝君處,悠然品鑒著帝君新得的一方混沌奇石。此石乃帝君於混沌虛空之中覓得,曆經無盡歲月的混沌之氣滋養,其上隱隱浮現出古老神秘的符文,似在訴說著天地初開時的秘辛。


    接引身為西方教教主,對這等蘊含天地至理的寶物向來興致頗高,正與東華帝君相談甚歡,時不時撫須讚歎,眼中滿是對奇石奧秘的探尋之意。


    如來見狀,當即整了整衣衫,上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而後將接引叫過一旁,神色凝重地將魔神即將入侵,盤古世界危在旦夕的嚴峻情況詳細說明。


    接引聽聞,原本專注於奇石的目光瞬間一凜,臉上的悠然之色瞬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震驚與凝重。他急忙向東華帝君告辭,簡單收拾了一番,便與如來一同朝著靈山趕去。


    接下來便是尋找菩提祖師。


    那靈台方寸山向來四處遊蕩,居無定所,並且還被菩提祖師以高深陣法隱匿了行跡。


    然而,這重重阻礙在如來麵前卻難不倒他。如來施展空間與時間之術,憑借對玉佩氣息的敏銳感知,穿越層層時空迷霧,很快便來到了靈台方寸山的山門前。


    如來遠遠地落下雲頭,一絲不苟地遵循著禮數,在斜月三星洞前恭敬叩門。


    不多時,童子聞聲開門,如來向童子說明來意,請求通報祖師。


    童子轉身入內,片刻後,引著如來進洞拜見祖師。


    如來見到祖師,再次行禮,而後將魔神之事和盤托出。祖師聽聞,微微頷首,輕歎一聲道:“難怪近日總覺有大劫將至,心神一直不得安寧,原來是此等大事。”


    當下也不再多言,迅速收拾好隨身之物,決定跟隨如來一同啟程。


    祖師此次出行,喚來兩個徒弟跟隨,一位名叫廣禦,乃祖師的開山大弟子,另一位卻是一隻靈動非凡的猴兒。


    如來見此,心中不禁詫異,開口詢問石猴的來曆。


    祖師微笑著解釋道:“ 此乃是天生石猴,靈性十足,我觀其根骨奇佳,便收為關門弟子。自拜師之後,進益神速,短短十年,修為已達金仙,此番帶他去靈山見見世麵。”言語之中,對那石猴似乎頗為寵溺。


    說罷,祖師轉頭對石猴喊道:“悟空,你且過來拜見如來佛祖。”那石猴聞言,機靈地跳到如來麵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一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如來。


    於是,一行四人就此踏上行程。祖師伸出手穩穩拉住廣禦,如來則牽起孫悟空,二人同時運起神通。刹那間,周身光芒大盛,那光芒仿若實質,將四人緊緊包裹,緊接著光芒一閃,眾人的身影瞬間消散於原地,隻留下斜月三星洞前一片空蕩蕩的靜謐。


    不過瞬息之間,光芒於靈山之巔再度綻放,菩提祖師、廣禦、如來與孫悟空的身形浮現出來。


    孫悟空初經如此神奇的長途瞬移,興奮得滿臉通紅,上躥下跳,兩隻手不停地抓耳撓腮,眼裏閃爍著好奇的光芒,迫不及待地纏著菩提祖師叫嚷道:“師父,師父!這門神通太神奇啦,徒兒也要學!”


    菩提祖師慈愛地看著他,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抬手輕輕敲了敲孫悟空的腦袋,緩緩說道:“悟空啊,這神境通講究對天地法則的極致掌控,需深厚的修為與機緣方能習得,以你如今的根基,還難以駕馭。不過你莫要著急,待日後為師教你一門最適合你的飛行之術,保準讓你滿意。”孫悟空聽了,雖然心中略有遺憾,但一想到師父定會傳授自己厲害的法術,又咧嘴笑開了花,連連點頭。


    自此,接引與菩提二位老教主便在靈山暫住下來。


    今日的金蓮聖母,隻覺如墜夢幻之中。


    起初,她尚在極西之地盡心巡邏,守護一方安寧。


    陡然間,天空中光華綻放,一座金橋橫跨天際,竟是太上老君親自派來接引她前去應對衍化聖君的變異獸。


    隨後,又見到了從未曾謀麵的祖師爺鴻鈞老祖,並且踏入那從未涉足、僅存於傳說之中的天外天紫霄宮。


    紫霄宮的巍峨與神秘,遠超她的想象,每一寸磚石、每一縷氣息,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道蘊。


    而她,作為唯一一個非聖人的存在,竟然有幸參與了這場聖人們的會議,從而知悉了盤古世界諸多不為人知的隱秘。


    在她原本的認知裏,這般關乎天地存亡的大事,本是諸位聖人的職責範疇,自己即便有心出力,也自感實力微薄,難有資格。


    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鴻鈞道祖竟對她格外關注,所以,後來眾人在商議時,將她列為衝擊聖人的重點培養對象,元始天尊更是當場表態,要將她一直夢寐以求、求而不得的誅仙三劍歸還於她。


    當元始天尊親口說出還劍之事時,金蓮聖母隻覺周身靈氣一陣異動,背負在身後的誅仙劍刹那間嗡鳴不止,震顫愈發劇烈,仿佛在歡唿即將與同伴重逢。


    於是,會議剛一結束,金蓮聖母再不耽擱,周身靈力鼓蕩,瞬間化作一道璀璨流光,朝著玉虛宮風馳電掣般飛去。似乎生怕去得晚了,元始天尊會臨時改變主意。


    金蓮聖母一路疾馳,不多時便到了玉虛宮。


    元始天尊早已先一步迴宮,正於宮中靜候。


    金蓮聖母向童子通名求見,童子引著她一路前行,直至元始天尊的八寶雲光座前。


    元始天尊今日神色和煦,態度極為親切。


    見金蓮聖母到來,先溫聲詢問近況。待金蓮聖母一一作答後,元始天尊微微點頭,隨後手輕輕一揮,隻見空中光華一閃,三把劍憑空浮現。


    這三把劍劍身古樸,其上符文閃爍,隱隱散發著凜冽的殺氣,正是金蓮聖母心心念念的戮仙、陷仙、絕仙三劍。


    元始天尊目光凝重,看著金蓮聖母,緩緩開口交待道:“此劍本屬你師尊所有,當年諸多變故,致使四劍分散。如今,也算是物歸原主了。這誅仙四劍威力絕倫,卻也需有德者居之、善用者馭之。希望你擁有此劍後,能潛心鑽研,借此機緣更進一步,證道成功。屆時,與我等一同並肩作戰,護衛這片天地,抵禦魔神入侵,莫讓這盤古世界陷入混沌劫數之中。”


    金蓮聖母恭恭敬敬地迴應著元始天尊,言辭間滿是誠摯謝意,而後向天尊深深施了一禮,轉身告辭離去。


    踏出玉虛宮,金蓮聖母周身法力奔湧流轉,刹那間,身軀化作一道刺目耀眼的金光,如離弦之箭,朝著靈山方向迅猛疾射而去。


    抵達靈山後,金蓮聖母暗自思忖,這誅仙四劍本是碧遊宮的鎮宮之寶,雖說如今是自己從闡教處所得,可於情於理,終究還是該向師尊稟報一聲,順帶請教證道之法。


    這般想著,她便徑直前往拜見通天教主。


    見到通天教主,金蓮聖母規規矩矩地行了大禮,隨後將得到誅仙劍以及其餘三劍的詳細經過,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師尊。


    不僅如此,她還把劍中隱藏的秘密,也就是關於滅世魔神的驚天隱秘,毫無保留地一同說與通天教主知曉。


    通天教主聽聞,著實吃了一驚,不料此劍竟有這般曲折的際遇,心中不禁大喜。通天在心中暗自盤算,如此一來,若運用得當,這誅仙劍的威力怕是真能直接與魔神一較高下。


    將前後經過與師尊稟報完畢,金蓮聖母當即表示要將劍繳還師尊,以示尊重與本分。


    通天教主擺了擺手,神色溫和地說道:“此乃爾憑自身本事機緣所得,便是與你有緣,為師便賜給你掌管吧。往後,你定要善用此劍。”


    言罷,又神色一正,繼續說道:“至於那魔神合體之事,其中諸多門道,容我細細斟酌。但想來,魔神之體非是凡品,若要將其合體,怕是需要海量能量方能支撐;此外,還得強化劍靈。若屆時劍的威力強大無匹,可劍靈卻孱弱不堪,那劍的能力終究難以全然發揮。”


    金蓮聖母聽聞,眼中一亮,趕忙說道:“師尊,徒兒之前從黯滅魔神身上得了一袋混沌精元,不知這對強化劍靈是否有用?”


    通天教主聞言,又是一陣欣喜,愈發覺得徒兒著實際遇非凡。有了一袋混沌精元,此事倒還真有幾分成功的把握。


    當下,即刻傳訊把如來喚了過來,三人一同圍坐,開始認真謀劃為誅仙劍合體、強化劍靈等一係列至關重要的事情,力求在對抗魔神的大戰中,讓這誅仙四劍發揮出最大威力,為盤古世界增添幾分勝算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風獨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風獨舞並收藏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