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道人和羽翼仙來到左手第三個祭祀台前,這座祭祀台前的圖案乃是一本古書。
待得神珠吸飽水了,珠上神秘紋路出現,最後又是匯聚成一個威嚴的人像,穿著相貌不類東土人氏。
雖然至今為止,前麵四位都是安全度過。但身處險地,燃燈也不敢大意,金光神咒和金蓮護體運起,一絲真氣傳出,守護神珠又將其帶入小世界中。
這又是一座宮殿。
遠遠望去,宮殿巍峨聳立,整體色調暗沉,仿佛被無盡的陰霾所籠罩。宮殿的牆壁由黑色的巨石砌成,散發著陰森寒冷的氣息,讓人不寒而栗。巨大的宮門緊閉,其上雕刻著各種奇異的符號和猙獰的鬼臉,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宮殿主人的威嚴與恐怖。
當燃燈道人走近宮殿時,兩隻身形巨大的狗攔住了他的去路。這兩隻狗皆有四隻眼睛,大張著鼻孔,目光中透著貪婪與兇狠。它們呲牙咧嘴,低聲咆哮,似乎在警告來者不得擅入。
燃燈道人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隨後雙手向前推出,一道金光從他掌心射出,化作一個巨大的光罩,將兩隻狗籠罩其中。光罩上符文閃爍,散發出強大的禁製力量,使得兩隻狗動彈不得,隻能在光罩內狂吠。
進入宮殿。宮殿內部陰暗潮濕,彌漫著一股刺鼻的氣味。在宮殿的深處寶座上,隻見一個王者模樣的人綠臉猙獰,一襲紅衣如血般鮮豔,旁邊立著一頭巨大的水牛。他一手握著沉重的釘槌,仿佛隨時都能砸向冒犯之人;一手持著捕捉死者靈魂的套索,散發著令人膽寒的威壓。
對方感應到外界來人,以為是梵天駕臨,正欲上前參拜。及至見到來人是燃燈道人時,大驚道:“爾乃何人,竟敢擅闖此地?”
燃燈道人雙手合十,行禮道:“吾乃燃燈道人,來自盤古世界,如今乃是這神珠的主人。”
那人驚道:“如此說來,梵天大人是發生了意外?”
燃燈點點頭,道:“確實如此,梵天在前往盤古世界的時候發生意外,神珠落入我手。不知尊駕如何稱唿?”
那人暗道:此人能從梵天手中得到神珠,定非凡人,我且問清楚來意再說。於是開言道:“吾乃閻摩羅王,人死之後,靈魂進入陰間,即歸我管轄,賞善罰惡,毫厘不爽。”
燃燈在天竺世界中自然聽說過閻摩羅王之名,聞聽此言,內心暗暗納悶,其時天庭初立,尚未設置閻王一職。元始封神之時,敕令東嶽泰山大帝黃飛虎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
原來,這閻摩羅王乃是毗沙國的一個國王,他生性好戰,而且從不服輸。當時唯一能與其抗衡的是由維陀始生王統治的一個國家,軍隊同樣也很強大。兩國乃為世仇,兵戎相見,長年廝殺。
由於毗沙王一味地窮兵黷武,國力漸漸不支,終於在一次大的戰役中,毗沙國的軍隊被維陀始生王的軍隊幾乎殺得兵馬殆盡。毗沙王好不容易殺出重圍,一個人落荒逃至一座山頂。
此時,他的十八支部隊,糾集了百萬人馬,到山上來找他。他們先把毗沙王安慰一番,然後群情激憤,朝打敗他們的維陀始生王所在的方向,對天起誓:“至死追隨毗沙王!一定要懲治兇惡的仇敵,就是到了陰間地府,也要稱王,血戰到底!”
接著,他們就在毗沙王的帶領下,義無反顧地直入地獄。於是,毗沙王便成了威名赫赫的閻摩羅王,他的十八個部從分別做了十八層地獄裏的判官,而跟隨他的百萬之眾,也一個個變成了獄卒。
燃燈疑惑道:“地獄竟然如此廣大,竟需要百萬獄卒管轄?”
那閻摩羅王道:“上仙有所不知,我天竺世界疆域遼闊,國家人口眾多,曆年死亡人口均有數百萬之眾。其人死後進入陰間,我等需要逐一核對身份、查察其一身善惡功過、從而賞善罰惡。而其罪過不同,所受責罰亦不同,故爾共分十八層地獄。稍有差池即會錯失公允,令為善者不賞,作惡者逃脫,是以我等事無巨細,均需小心謹慎,務使善惡均有報,因而勸導世人從善。”
燃燈暗道:“盤古世界中,人口比之天竺世界隻多不少。如今一應事務都由東嶽大帝管轄,沒有聽說過他有百萬下屬,由此說來,恐怕差錯難免。天竺世界雖然是偏邦,但是也有他可取的地方。”
燃燈又詫異地問道:“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少則三四十載,多則七八十載,所經曆之事情不知有多少。不知你們又是如何分辨善惡?”
閻摩羅王道:“我有法寶天書一本,名喚生死簿,隻要打開此書,則此人生平所曆事情自會詳細列出。說罷,從身側案幾上取出書籍一本。”
燃燈一看,赫然正是祭祀台前正中處所繪的圖案。隨意翻看一頁,內列姓名某某,於某年月日,做何事情,一一記載在列,一人名下隻有寥寥數筆,概括一人生平。記載得較為簡略。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於是對閻摩羅王道:“吾乃盤古世界中西方教副教主燃燈道人是也,今欲以二十四顆守護神珠為我證道之寶,助我成就聖道。你可願跟隨?”
那閻摩羅王躊躇道:“不知在下可以如何幫助上仙?”
燃燈道:“我若成聖,當為一方主宰,我許你的真身到盤古世界傳教,讓你主宰陰間世界,賞善罰惡,勸導世人向善,世代受人供奉。”
見那閻摩羅王有點意動,燃燈手指微動,隻見一盞古樸的寶燈呈現麵前,燈火晃晃悠悠,神秘莫測。
燃燈道:“此乃吾的伴生法寶靈鷲宮燈,為盤古世界先天五大神燈之一,燈內之火乃幽冥鬼火,能直通幽冥,迴顧逝者一生情景。你若追隨於我,我成聖之後,必在地府開辟閻羅殿,並將此寶賜於你,助你賞善罰惡,你意下如何?”
那閻摩羅王著實想不到竟然有這種天大的好處,當下再不猶豫,納首便拜,道:“多謝主人賞賜,在下願意追隨主人。”
燃燈含笑收起神燈,扶起閻摩羅王道:“甚好。你且安心居於此處,日後自有重用你之時。”
於是把相關情形交待一番後,燃燈望空一擊,破空而去。
出得神珠,羽翼仙自然又是感慨萬分。
二人繼續前行,邁向右手第三個祭祀台,這座祭祀台前的圖案卻是一條龍躍出於海麵,在雲中翻騰,卻又無爪,貌似大蛇。
待得神珠吸飽水了,珠上神秘紋路出現,最後匯聚成一個蛇頭的形象。
見此物麵相兇惡,燃燈不敢大意,金光神咒和金蓮護體運起,一絲真氣傳出,守護神珠又將其帶入小世界中。
這方天地竟然是一片連綿大海,無邊無際。
燃燈剛一踏入這方小世界,隻見原本平靜的海麵忽然波濤洶湧,層層巨浪翻湧而起,天空瞬間被烏雲遮蔽,電閃雷鳴。
伴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咆哮,一條巨大的蛇形身影從海水中衝天而起。那大蛇身軀蜿蜒,足有數百丈長,身上的鱗片閃爍著幽藍的光芒,猶如璀璨的寶石。它的頭顱碩大,雙目猶如燃燒的烈火,口中噴出的氣息化作陣陣狂風,攪得四周雲霧翻騰。
見到燃燈,那大蛇明顯一愣,隨後說道:“來者何人?竟敢擾我清靜。”
燃燈雙手合十,微微施禮道:“吾乃神珠的主人,來自盤古世界的燃燈道人是也,不知尊駕如何稱唿?”
那大蛇怒斥道:“我乃天龍八部族之一,龍族中的娑竭羅龍王。你休得胡言,神珠的主人乃創世大神梵天,哪裏來的野仙,竟敢偷竊大神的神珠,還來誆騙於我。”
燃燈暗道原來是個龍王,有何懼哉。但還是先禮後兵再說,於是無奈道:“梵天去往盤古世界,欲集全神珠之力,不意失手遺失神珠,今日為我所得。我燃燈欲以此神珠來助我證道成聖,望龍王能歸順於我,共襄盛舉。”
娑竭羅龍王冷哼一聲,聲音如洪鍾般響亮:“哼!想要我歸順?你且拿出真本事來降伏我吧!”
燃燈麵色平靜,說道:“龍王何必如此執拗,歸順於我,日後定能助你修行更上一層樓。”
龍王怒目圓睜,喝道:“休要巧言令色,若真有此等好事,先勝過本王再說!”
燃燈耐心勸道:“龍王,切莫錯失這等機緣,他日我若成聖,你跟著我也必定成就非凡。”
龍王不耐煩地吼道:“別再囉嗦,若再不動手,休怪本王主動出擊!”
燃燈無奈道:“既然龍王如此堅決,那我便隻好領教龍王高招了。”
龍王大笑道:“有膽就來,讓本王看看你有何能耐!”
原來,這娑竭羅龍王又名“鹹海之龍”,其本體乃是一條大蛇,天竺氣候溫暖濕潤,蛇類品種多樣且體型粗長,凡人畏蛇,因此將其作為靈物崇拜。
龍族,乃天竺世界中“天龍八部眾之一”,所謂“天龍八部”,講的是天竺中的八種神道怪物,其中尤以“天部”和“龍部”最為重要,是以得名。
八部眾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唿羅伽。
“天眾”就是生活在各層天的眾生,他們的生活比人間優勝得多,壽命也長得多。天眾當然也包括天王,如帝釋天、大梵天王等,民間常稱天王為神;
“龍眾”中的“龍”,長身、有鱗、無足,主要生活在水中,實為那伽(大蛇)。凡人認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是以頗為崇拜;
“夜叉”是一種鬼神,夜叉又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長有翅膀),夜叉通常又分為善惡兩類,善者守護正義,保護眾生;惡者則為非作歹,危害人間。之前燃燈等人所遇到的烏瑪納坦即是夜叉中的善者,負責保護一方平安;
“乾達婆”又稱為“香神”,是一種不吃酒肉、隻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專管奏樂演唱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往往戰敗。
“迦樓羅”指“金翅鳥神”。這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顆凸起的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每天要吃一條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命終時,體內積聚諸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隻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是歌神,是專門演奏法樂的音樂家。上章所遇緊那羅王即是。
“摩唿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它原本是腹行類,但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而成地龍。
龍王率先發動攻擊,它大口一張,滾滾濃霧噴湧而出,瞬間將這片天地籠罩得嚴嚴實實,讓人伸手不見五指。
燃燈立身於濃霧之中,神色從容,金蓮護體的光芒在霧中若隱若現。
龍王趁機隱入濃霧,悄悄靠近燃燈。就在接近燃燈的瞬間,它猛地探出身子,張開血盆大口,企圖一口將燃燈吞下。
然而,燃燈早有防備,身形一閃,輕鬆避開了龍王的偷襲。龍王見一擊未中,怒不可遏,再次張口噴出熊熊烈火。火焰在濃霧中肆虐,仿佛要將一切都焚燒殆盡。
燃燈雙手結印,一道金光從掌心射出,與那火焰碰撞在一起,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此時,龍王又施展興雲降雨之能,傾盆大雨從天而降,與火焰交織,那火焰遇雨不熄,反而越燒越旺,使得這戰場更加混亂。
燃燈卻依舊不慌不忙,自從進入天竺世界,還未曾真正與人交手,他一心想看這龍王究竟有何本領,所以隻守不攻,一邊躲避著龍王的攻擊,一邊觀察著龍王的招式和破綻。
龍王見自己的種種攻擊都對燃燈毫無作用,愈發瘋狂起來。它在濃霧中穿梭,不斷地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攻擊。
但燃燈始終氣定神閑,等待著時機。看那龍王的攻擊愈發瘋狂,似乎已經招數出盡,於是不再觀望,隻見他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周身金蓮光芒大盛,瞬間將周圍的濃霧驅散了不少。
燃燈看準龍王在雨霧中穿梭的軌跡,猛一揮袖,一股強大的法力如旋風般席卷而出。這股法力化作一道無形的屏障,擋住了龍王噴來的火焰和降下的大雨。
接著,燃燈身形一閃,以極快的速度衝向龍王。龍王見狀,想要再次隱入霧中偷襲,可燃燈早已料到,他手中金光匯聚,形成一個巨大的符文,朝著龍王可能隱匿的方向打去。
隻聽得一聲慘叫,龍王被這符文擊中,從霧中現出身形。燃燈趁機欺身而上,雙手結出複雜的法印,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從他的手中射出,紫金缽盂變得大如山嶽,裝龍王裝入盂中。
龍王在?中拚命掙紮,想要飛出,奈何盂口金芒閃耀,難以脫身。
燃燈看著在紫金缽盂中奮力掙紮的龍王,神色平靜而威嚴。
他緩聲道:“龍王,你我本無需如此爭鬥。我之目的並非要與你為敵,而是望你能助我證道,共赴大道。如今勝負已分,你還有何話說?”
那龍王此時方知燃燈的厲害,暗道:跟隨這樣一位主人,也不委屈了自己。於是在紫金缽盂中高聲道:“上仙法力高強,小神已然領教,情願追隨左右,望上仙收了法寶,放過小神。”
燃燈見龍王終於選擇歸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雙手一揮,撤去了那強大的封印。
燃燈說道:“龍王能認清形勢,實乃明智之舉。從今往後,望你輔佐於我,日後必能有所成就。”
龍王躍出缽盂,立於空中,此時神色略顯疲憊,但目光中多了一份堅定,它低頭說道:“是,在下必定盡心竭力。”
燃燈微微點頭,伸手輕輕拍了拍龍王的身軀,說道:“過往之事無需再提,今後你我齊心協力,定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於是跟龍王詳細了解相互情況後,燃燈破空而去。
待得神珠吸飽水了,珠上神秘紋路出現,最後又是匯聚成一個威嚴的人像,穿著相貌不類東土人氏。
雖然至今為止,前麵四位都是安全度過。但身處險地,燃燈也不敢大意,金光神咒和金蓮護體運起,一絲真氣傳出,守護神珠又將其帶入小世界中。
這又是一座宮殿。
遠遠望去,宮殿巍峨聳立,整體色調暗沉,仿佛被無盡的陰霾所籠罩。宮殿的牆壁由黑色的巨石砌成,散發著陰森寒冷的氣息,讓人不寒而栗。巨大的宮門緊閉,其上雕刻著各種奇異的符號和猙獰的鬼臉,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宮殿主人的威嚴與恐怖。
當燃燈道人走近宮殿時,兩隻身形巨大的狗攔住了他的去路。這兩隻狗皆有四隻眼睛,大張著鼻孔,目光中透著貪婪與兇狠。它們呲牙咧嘴,低聲咆哮,似乎在警告來者不得擅入。
燃燈道人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隨後雙手向前推出,一道金光從他掌心射出,化作一個巨大的光罩,將兩隻狗籠罩其中。光罩上符文閃爍,散發出強大的禁製力量,使得兩隻狗動彈不得,隻能在光罩內狂吠。
進入宮殿。宮殿內部陰暗潮濕,彌漫著一股刺鼻的氣味。在宮殿的深處寶座上,隻見一個王者模樣的人綠臉猙獰,一襲紅衣如血般鮮豔,旁邊立著一頭巨大的水牛。他一手握著沉重的釘槌,仿佛隨時都能砸向冒犯之人;一手持著捕捉死者靈魂的套索,散發著令人膽寒的威壓。
對方感應到外界來人,以為是梵天駕臨,正欲上前參拜。及至見到來人是燃燈道人時,大驚道:“爾乃何人,竟敢擅闖此地?”
燃燈道人雙手合十,行禮道:“吾乃燃燈道人,來自盤古世界,如今乃是這神珠的主人。”
那人驚道:“如此說來,梵天大人是發生了意外?”
燃燈點點頭,道:“確實如此,梵天在前往盤古世界的時候發生意外,神珠落入我手。不知尊駕如何稱唿?”
那人暗道:此人能從梵天手中得到神珠,定非凡人,我且問清楚來意再說。於是開言道:“吾乃閻摩羅王,人死之後,靈魂進入陰間,即歸我管轄,賞善罰惡,毫厘不爽。”
燃燈在天竺世界中自然聽說過閻摩羅王之名,聞聽此言,內心暗暗納悶,其時天庭初立,尚未設置閻王一職。元始封神之時,敕令東嶽泰山大帝黃飛虎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
原來,這閻摩羅王乃是毗沙國的一個國王,他生性好戰,而且從不服輸。當時唯一能與其抗衡的是由維陀始生王統治的一個國家,軍隊同樣也很強大。兩國乃為世仇,兵戎相見,長年廝殺。
由於毗沙王一味地窮兵黷武,國力漸漸不支,終於在一次大的戰役中,毗沙國的軍隊被維陀始生王的軍隊幾乎殺得兵馬殆盡。毗沙王好不容易殺出重圍,一個人落荒逃至一座山頂。
此時,他的十八支部隊,糾集了百萬人馬,到山上來找他。他們先把毗沙王安慰一番,然後群情激憤,朝打敗他們的維陀始生王所在的方向,對天起誓:“至死追隨毗沙王!一定要懲治兇惡的仇敵,就是到了陰間地府,也要稱王,血戰到底!”
接著,他們就在毗沙王的帶領下,義無反顧地直入地獄。於是,毗沙王便成了威名赫赫的閻摩羅王,他的十八個部從分別做了十八層地獄裏的判官,而跟隨他的百萬之眾,也一個個變成了獄卒。
燃燈疑惑道:“地獄竟然如此廣大,竟需要百萬獄卒管轄?”
那閻摩羅王道:“上仙有所不知,我天竺世界疆域遼闊,國家人口眾多,曆年死亡人口均有數百萬之眾。其人死後進入陰間,我等需要逐一核對身份、查察其一身善惡功過、從而賞善罰惡。而其罪過不同,所受責罰亦不同,故爾共分十八層地獄。稍有差池即會錯失公允,令為善者不賞,作惡者逃脫,是以我等事無巨細,均需小心謹慎,務使善惡均有報,因而勸導世人從善。”
燃燈暗道:“盤古世界中,人口比之天竺世界隻多不少。如今一應事務都由東嶽大帝管轄,沒有聽說過他有百萬下屬,由此說來,恐怕差錯難免。天竺世界雖然是偏邦,但是也有他可取的地方。”
燃燈又詫異地問道:“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少則三四十載,多則七八十載,所經曆之事情不知有多少。不知你們又是如何分辨善惡?”
閻摩羅王道:“我有法寶天書一本,名喚生死簿,隻要打開此書,則此人生平所曆事情自會詳細列出。說罷,從身側案幾上取出書籍一本。”
燃燈一看,赫然正是祭祀台前正中處所繪的圖案。隨意翻看一頁,內列姓名某某,於某年月日,做何事情,一一記載在列,一人名下隻有寥寥數筆,概括一人生平。記載得較為簡略。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於是對閻摩羅王道:“吾乃盤古世界中西方教副教主燃燈道人是也,今欲以二十四顆守護神珠為我證道之寶,助我成就聖道。你可願跟隨?”
那閻摩羅王躊躇道:“不知在下可以如何幫助上仙?”
燃燈道:“我若成聖,當為一方主宰,我許你的真身到盤古世界傳教,讓你主宰陰間世界,賞善罰惡,勸導世人向善,世代受人供奉。”
見那閻摩羅王有點意動,燃燈手指微動,隻見一盞古樸的寶燈呈現麵前,燈火晃晃悠悠,神秘莫測。
燃燈道:“此乃吾的伴生法寶靈鷲宮燈,為盤古世界先天五大神燈之一,燈內之火乃幽冥鬼火,能直通幽冥,迴顧逝者一生情景。你若追隨於我,我成聖之後,必在地府開辟閻羅殿,並將此寶賜於你,助你賞善罰惡,你意下如何?”
那閻摩羅王著實想不到竟然有這種天大的好處,當下再不猶豫,納首便拜,道:“多謝主人賞賜,在下願意追隨主人。”
燃燈含笑收起神燈,扶起閻摩羅王道:“甚好。你且安心居於此處,日後自有重用你之時。”
於是把相關情形交待一番後,燃燈望空一擊,破空而去。
出得神珠,羽翼仙自然又是感慨萬分。
二人繼續前行,邁向右手第三個祭祀台,這座祭祀台前的圖案卻是一條龍躍出於海麵,在雲中翻騰,卻又無爪,貌似大蛇。
待得神珠吸飽水了,珠上神秘紋路出現,最後匯聚成一個蛇頭的形象。
見此物麵相兇惡,燃燈不敢大意,金光神咒和金蓮護體運起,一絲真氣傳出,守護神珠又將其帶入小世界中。
這方天地竟然是一片連綿大海,無邊無際。
燃燈剛一踏入這方小世界,隻見原本平靜的海麵忽然波濤洶湧,層層巨浪翻湧而起,天空瞬間被烏雲遮蔽,電閃雷鳴。
伴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咆哮,一條巨大的蛇形身影從海水中衝天而起。那大蛇身軀蜿蜒,足有數百丈長,身上的鱗片閃爍著幽藍的光芒,猶如璀璨的寶石。它的頭顱碩大,雙目猶如燃燒的烈火,口中噴出的氣息化作陣陣狂風,攪得四周雲霧翻騰。
見到燃燈,那大蛇明顯一愣,隨後說道:“來者何人?竟敢擾我清靜。”
燃燈雙手合十,微微施禮道:“吾乃神珠的主人,來自盤古世界的燃燈道人是也,不知尊駕如何稱唿?”
那大蛇怒斥道:“我乃天龍八部族之一,龍族中的娑竭羅龍王。你休得胡言,神珠的主人乃創世大神梵天,哪裏來的野仙,竟敢偷竊大神的神珠,還來誆騙於我。”
燃燈暗道原來是個龍王,有何懼哉。但還是先禮後兵再說,於是無奈道:“梵天去往盤古世界,欲集全神珠之力,不意失手遺失神珠,今日為我所得。我燃燈欲以此神珠來助我證道成聖,望龍王能歸順於我,共襄盛舉。”
娑竭羅龍王冷哼一聲,聲音如洪鍾般響亮:“哼!想要我歸順?你且拿出真本事來降伏我吧!”
燃燈麵色平靜,說道:“龍王何必如此執拗,歸順於我,日後定能助你修行更上一層樓。”
龍王怒目圓睜,喝道:“休要巧言令色,若真有此等好事,先勝過本王再說!”
燃燈耐心勸道:“龍王,切莫錯失這等機緣,他日我若成聖,你跟著我也必定成就非凡。”
龍王不耐煩地吼道:“別再囉嗦,若再不動手,休怪本王主動出擊!”
燃燈無奈道:“既然龍王如此堅決,那我便隻好領教龍王高招了。”
龍王大笑道:“有膽就來,讓本王看看你有何能耐!”
原來,這娑竭羅龍王又名“鹹海之龍”,其本體乃是一條大蛇,天竺氣候溫暖濕潤,蛇類品種多樣且體型粗長,凡人畏蛇,因此將其作為靈物崇拜。
龍族,乃天竺世界中“天龍八部眾之一”,所謂“天龍八部”,講的是天竺中的八種神道怪物,其中尤以“天部”和“龍部”最為重要,是以得名。
八部眾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唿羅伽。
“天眾”就是生活在各層天的眾生,他們的生活比人間優勝得多,壽命也長得多。天眾當然也包括天王,如帝釋天、大梵天王等,民間常稱天王為神;
“龍眾”中的“龍”,長身、有鱗、無足,主要生活在水中,實為那伽(大蛇)。凡人認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是以頗為崇拜;
“夜叉”是一種鬼神,夜叉又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長有翅膀),夜叉通常又分為善惡兩類,善者守護正義,保護眾生;惡者則為非作歹,危害人間。之前燃燈等人所遇到的烏瑪納坦即是夜叉中的善者,負責保護一方平安;
“乾達婆”又稱為“香神”,是一種不吃酒肉、隻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專管奏樂演唱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往往戰敗。
“迦樓羅”指“金翅鳥神”。這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顆凸起的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每天要吃一條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命終時,體內積聚諸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隻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是歌神,是專門演奏法樂的音樂家。上章所遇緊那羅王即是。
“摩唿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它原本是腹行類,但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而成地龍。
龍王率先發動攻擊,它大口一張,滾滾濃霧噴湧而出,瞬間將這片天地籠罩得嚴嚴實實,讓人伸手不見五指。
燃燈立身於濃霧之中,神色從容,金蓮護體的光芒在霧中若隱若現。
龍王趁機隱入濃霧,悄悄靠近燃燈。就在接近燃燈的瞬間,它猛地探出身子,張開血盆大口,企圖一口將燃燈吞下。
然而,燃燈早有防備,身形一閃,輕鬆避開了龍王的偷襲。龍王見一擊未中,怒不可遏,再次張口噴出熊熊烈火。火焰在濃霧中肆虐,仿佛要將一切都焚燒殆盡。
燃燈雙手結印,一道金光從掌心射出,與那火焰碰撞在一起,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此時,龍王又施展興雲降雨之能,傾盆大雨從天而降,與火焰交織,那火焰遇雨不熄,反而越燒越旺,使得這戰場更加混亂。
燃燈卻依舊不慌不忙,自從進入天竺世界,還未曾真正與人交手,他一心想看這龍王究竟有何本領,所以隻守不攻,一邊躲避著龍王的攻擊,一邊觀察著龍王的招式和破綻。
龍王見自己的種種攻擊都對燃燈毫無作用,愈發瘋狂起來。它在濃霧中穿梭,不斷地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攻擊。
但燃燈始終氣定神閑,等待著時機。看那龍王的攻擊愈發瘋狂,似乎已經招數出盡,於是不再觀望,隻見他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周身金蓮光芒大盛,瞬間將周圍的濃霧驅散了不少。
燃燈看準龍王在雨霧中穿梭的軌跡,猛一揮袖,一股強大的法力如旋風般席卷而出。這股法力化作一道無形的屏障,擋住了龍王噴來的火焰和降下的大雨。
接著,燃燈身形一閃,以極快的速度衝向龍王。龍王見狀,想要再次隱入霧中偷襲,可燃燈早已料到,他手中金光匯聚,形成一個巨大的符文,朝著龍王可能隱匿的方向打去。
隻聽得一聲慘叫,龍王被這符文擊中,從霧中現出身形。燃燈趁機欺身而上,雙手結出複雜的法印,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從他的手中射出,紫金缽盂變得大如山嶽,裝龍王裝入盂中。
龍王在?中拚命掙紮,想要飛出,奈何盂口金芒閃耀,難以脫身。
燃燈看著在紫金缽盂中奮力掙紮的龍王,神色平靜而威嚴。
他緩聲道:“龍王,你我本無需如此爭鬥。我之目的並非要與你為敵,而是望你能助我證道,共赴大道。如今勝負已分,你還有何話說?”
那龍王此時方知燃燈的厲害,暗道:跟隨這樣一位主人,也不委屈了自己。於是在紫金缽盂中高聲道:“上仙法力高強,小神已然領教,情願追隨左右,望上仙收了法寶,放過小神。”
燃燈見龍王終於選擇歸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雙手一揮,撤去了那強大的封印。
燃燈說道:“龍王能認清形勢,實乃明智之舉。從今往後,望你輔佐於我,日後必能有所成就。”
龍王躍出缽盂,立於空中,此時神色略顯疲憊,但目光中多了一份堅定,它低頭說道:“是,在下必定盡心竭力。”
燃燈微微點頭,伸手輕輕拍了拍龍王的身軀,說道:“過往之事無需再提,今後你我齊心協力,定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於是跟龍王詳細了解相互情況後,燃燈破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