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對策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一,便是,什麽時候晚春公主原諒你了,你的禁足時間才徹底結束,否則你別一直呆在長安城吧!”
李隆基看了李雄一眼,看著李雄毫無反應,停頓了片刻接著說道:“其二,便是迎娶萬春公主。
畢竟在宴會上,你對萬春公主做的事情,現在已經傳遍了長安城。
要不是當天晚上朕的愛妃勸解,你以為你現在還能在外邊瀟灑著?”說完後,李隆基還冷哼一聲,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李想明白,這是李隆基給自己的台階,畢竟就算大唐的風氣再怎麽開放。
一個男子對,另一個女孩做出了那樣的舉動,實屬是有失禮節。
更何況,對方還是一名公主,如果自己不娶了萬春公主,憑對方特殊的身份,將來如何麵對天下的悠悠眾口。
“微臣願意將此事負責到底,迎娶萬春公主。”
“哼!算你小子,還識相,要是你膽敢拒絕,那你就一輩子在府邸裏邊待著吧!別再想出來了。”
“既然你選擇了娶萬春為妻,那將來要好好的待他,我可不希望他在你府上受了委屈。
更別讓我聽到你對萬春不好,否則的話,我必饒不了你。”
“微臣明白,必定不會辜負萬春公主。”
“知道就好。”
“迴去後你就可以準備準備當新郎了,過幾日我便會昭告天下將萬春公主下嫁與你。”
聽到李隆基的話,李雄喜上眉梢,畢竟能娶到這樣一位美人也是不虧。
唐朝雖然以胖為美,但是萬春公主卻十分符合自己的審美觀。
也許是從小就習武的原因,萬春公主身上該凸的凸,該翹的翹。
雖然比武的時候對方穿著宮裙,但是也能看出對方有一雙大長腿,更是讓人聯想翩翩。
李隆基看李雄喜上眉梢,也不再過多的去追究,畢竟自己的女兒也論是在樣貌還是在方麵都是十分的優秀。
這時李隆基話音一轉,表情逐漸變得嚴肅。
“你對此次調兵之事作何感想?”
聽見李隆基的話,李雄也收起了自己的意淫。
李雄並沒有直接迴答李隆基的話,而是開口說道:“微臣覺得,各路節度使的權力太過巨大了。
雖然將士的升遷以及經費的撥給,還是由朝廷說了算,可是有的將領長時間在一地任職,必然會造成巨大的隱患。
再說了,由於長時間在一地任職,想要搞到足夠的錢餉私養私軍,也不是什麽難事。
這樣長久以來,邊疆的將士隻認自己的主將,而不聽朝廷的號令,必然會養虎為患。
而且中原腹地駐紮的各路士兵,戰鬥力低下,根本無法與邊疆的眾將士所相比。”
聽到李雄的話李隆基長歎一聲。
“寡人怎會不知其中的巨大隱患?”
“隻是我大唐邊疆戰士從未徹底停歇,周邊各國對我大唐虎視眈眈,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侵犯我大唐。
可是私底下的各種小動作從未斷絕,而駐守在各地的邊疆將領,又沒有過大的失誤。
對所屬範圍內的事情了如指掌,如果貿然調動,必然會引起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而這些邊疆將領,確實是確保了我邊疆的安寧,所以才有了大唐現在的繁華。”
李雄假裝沉思片刻後,便將自己一直想說的事情說了出來。
“我知邊疆將領的不容易,以及在其中起到的極大作用。
既然邊疆將領不易調動,何不進行輪換,確保軍隊指揮權牢牢的掌握在朝堂之上。”
“哦!怎麽個輪換法?”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邊疆將士隻聽主將的號令,而不顧朝廷的征召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輪換邊疆將士,讓其不能長久呆在一地,杜絕主將對士兵的絕對掌控。
同時,抽調六部的精幹人員,由禦史牽頭組成欽差隊伍,徹查各節度使以及各地邊疆將領的一切事物。
如果發現問題,也可及時解決,如果發現違法亂紀之徒,即可當場拿下。
這樣一來,既可以清查各地的軍中情況,又能杜絕在外的將領權力過大,欺上瞞下。”
聽到李雄的建議,李隆基不由得點了點頭。
“此事倒是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李雄見李隆基認可,趁熱打鐵的說道:“同時,為了解決邊疆戰士以中原腹地駐紮各地的士兵戰鬥力差距。
我們可以分批次的將這些戰鬥力差的各地駐守士兵,調往邊疆進行曆練
李隆基聽聞此言,眼睛一亮,“此計甚好,既能提升內地士兵戰力,又能讓邊疆兵力不至於一家獨大。”
但隨後他微微皺眉,“不過這大規模換防與調兵,耗費巨大,糧草軍需怕是難以供應。”
李雄早有準備,恭敬迴道:“陛下聖明,可令沿途州府分擔一部分糧草供給。
並且又不是一次性大規模全部調動輪換,士兵的交換可以慢慢的進行。
至於糧草的消耗我大唐現在完全負擔得起,再加上這些年風調雨順,現在我大唐的各地糧倉十分充足。
臣聽聞江南等地的糧倉,多的都快放不下了,隻要確保大運河的暢通運糧,完全不是問題。”
李雄停頓了一下,看了看李隆基,見對方沒有任何反應後,接著說道:
“到時隻需朝廷下旨,讓其加大運糧的規模便可解決糧草的問題。
同時還能檢驗槽運的運輸能力,再說了,又不是年年如此,隻需兩年或者三年一輪換,也不會傷我大唐的根基。
這樣一番運作下來,許多素食餐位者必然會暴露屆時,便可將這些大唐的蛀蟲給一一清除掉。
而那些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有用之才,也能夠上位實戰自身的才華為我大唐增磚添瓦,此舉可謂是一舉多得。”
李隆基摸著胡須思考片刻,緩緩道:“此事雖可行,但仍需謹慎謀劃。愛卿先迴去擬個詳盡計劃呈上來。”
“微臣遵旨。”
這時候李隆基,是越看李雄越順眼,自己總算沒有看錯人,也不枉自己一直提拔和照顧李雄。
這時李隆基說道“還有一事,朕聽聞你近日與一些文人墨客有所往來,可有此事?”
李雄不知道李隆基是何意,趕忙答道:“迴陛下,確有此事。微臣認為大唐文化昌盛,與這些文人交流,可增長微臣見識,亦能為陛下發掘更多賢才。”
李隆基微微點頭,“朕知曉你一心為大唐,多與這些文人接觸也不是壞事,但是絕不可學他們那股酸儒氣,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微臣謹遵聖上教誨。”
“行吧,你去吧,下次就該改口成父皇了。”李隆基調笑著說完後別讓李雄離開,這一次,私下召見李雄,李隆基可以說十分的滿意。
“微臣告退!”
李隆基看了李雄一眼,看著李雄毫無反應,停頓了片刻接著說道:“其二,便是迎娶萬春公主。
畢竟在宴會上,你對萬春公主做的事情,現在已經傳遍了長安城。
要不是當天晚上朕的愛妃勸解,你以為你現在還能在外邊瀟灑著?”說完後,李隆基還冷哼一聲,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李想明白,這是李隆基給自己的台階,畢竟就算大唐的風氣再怎麽開放。
一個男子對,另一個女孩做出了那樣的舉動,實屬是有失禮節。
更何況,對方還是一名公主,如果自己不娶了萬春公主,憑對方特殊的身份,將來如何麵對天下的悠悠眾口。
“微臣願意將此事負責到底,迎娶萬春公主。”
“哼!算你小子,還識相,要是你膽敢拒絕,那你就一輩子在府邸裏邊待著吧!別再想出來了。”
“既然你選擇了娶萬春為妻,那將來要好好的待他,我可不希望他在你府上受了委屈。
更別讓我聽到你對萬春不好,否則的話,我必饒不了你。”
“微臣明白,必定不會辜負萬春公主。”
“知道就好。”
“迴去後你就可以準備準備當新郎了,過幾日我便會昭告天下將萬春公主下嫁與你。”
聽到李隆基的話,李雄喜上眉梢,畢竟能娶到這樣一位美人也是不虧。
唐朝雖然以胖為美,但是萬春公主卻十分符合自己的審美觀。
也許是從小就習武的原因,萬春公主身上該凸的凸,該翹的翹。
雖然比武的時候對方穿著宮裙,但是也能看出對方有一雙大長腿,更是讓人聯想翩翩。
李隆基看李雄喜上眉梢,也不再過多的去追究,畢竟自己的女兒也論是在樣貌還是在方麵都是十分的優秀。
這時李隆基話音一轉,表情逐漸變得嚴肅。
“你對此次調兵之事作何感想?”
聽見李隆基的話,李雄也收起了自己的意淫。
李雄並沒有直接迴答李隆基的話,而是開口說道:“微臣覺得,各路節度使的權力太過巨大了。
雖然將士的升遷以及經費的撥給,還是由朝廷說了算,可是有的將領長時間在一地任職,必然會造成巨大的隱患。
再說了,由於長時間在一地任職,想要搞到足夠的錢餉私養私軍,也不是什麽難事。
這樣長久以來,邊疆的將士隻認自己的主將,而不聽朝廷的號令,必然會養虎為患。
而且中原腹地駐紮的各路士兵,戰鬥力低下,根本無法與邊疆的眾將士所相比。”
聽到李雄的話李隆基長歎一聲。
“寡人怎會不知其中的巨大隱患?”
“隻是我大唐邊疆戰士從未徹底停歇,周邊各國對我大唐虎視眈眈,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侵犯我大唐。
可是私底下的各種小動作從未斷絕,而駐守在各地的邊疆將領,又沒有過大的失誤。
對所屬範圍內的事情了如指掌,如果貿然調動,必然會引起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而這些邊疆將領,確實是確保了我邊疆的安寧,所以才有了大唐現在的繁華。”
李雄假裝沉思片刻後,便將自己一直想說的事情說了出來。
“我知邊疆將領的不容易,以及在其中起到的極大作用。
既然邊疆將領不易調動,何不進行輪換,確保軍隊指揮權牢牢的掌握在朝堂之上。”
“哦!怎麽個輪換法?”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邊疆將士隻聽主將的號令,而不顧朝廷的征召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輪換邊疆將士,讓其不能長久呆在一地,杜絕主將對士兵的絕對掌控。
同時,抽調六部的精幹人員,由禦史牽頭組成欽差隊伍,徹查各節度使以及各地邊疆將領的一切事物。
如果發現問題,也可及時解決,如果發現違法亂紀之徒,即可當場拿下。
這樣一來,既可以清查各地的軍中情況,又能杜絕在外的將領權力過大,欺上瞞下。”
聽到李雄的建議,李隆基不由得點了點頭。
“此事倒是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李雄見李隆基認可,趁熱打鐵的說道:“同時,為了解決邊疆戰士以中原腹地駐紮各地的士兵戰鬥力差距。
我們可以分批次的將這些戰鬥力差的各地駐守士兵,調往邊疆進行曆練
李隆基聽聞此言,眼睛一亮,“此計甚好,既能提升內地士兵戰力,又能讓邊疆兵力不至於一家獨大。”
但隨後他微微皺眉,“不過這大規模換防與調兵,耗費巨大,糧草軍需怕是難以供應。”
李雄早有準備,恭敬迴道:“陛下聖明,可令沿途州府分擔一部分糧草供給。
並且又不是一次性大規模全部調動輪換,士兵的交換可以慢慢的進行。
至於糧草的消耗我大唐現在完全負擔得起,再加上這些年風調雨順,現在我大唐的各地糧倉十分充足。
臣聽聞江南等地的糧倉,多的都快放不下了,隻要確保大運河的暢通運糧,完全不是問題。”
李雄停頓了一下,看了看李隆基,見對方沒有任何反應後,接著說道:
“到時隻需朝廷下旨,讓其加大運糧的規模便可解決糧草的問題。
同時還能檢驗槽運的運輸能力,再說了,又不是年年如此,隻需兩年或者三年一輪換,也不會傷我大唐的根基。
這樣一番運作下來,許多素食餐位者必然會暴露屆時,便可將這些大唐的蛀蟲給一一清除掉。
而那些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有用之才,也能夠上位實戰自身的才華為我大唐增磚添瓦,此舉可謂是一舉多得。”
李隆基摸著胡須思考片刻,緩緩道:“此事雖可行,但仍需謹慎謀劃。愛卿先迴去擬個詳盡計劃呈上來。”
“微臣遵旨。”
這時候李隆基,是越看李雄越順眼,自己總算沒有看錯人,也不枉自己一直提拔和照顧李雄。
這時李隆基說道“還有一事,朕聽聞你近日與一些文人墨客有所往來,可有此事?”
李雄不知道李隆基是何意,趕忙答道:“迴陛下,確有此事。微臣認為大唐文化昌盛,與這些文人交流,可增長微臣見識,亦能為陛下發掘更多賢才。”
李隆基微微點頭,“朕知曉你一心為大唐,多與這些文人接觸也不是壞事,但是絕不可學他們那股酸儒氣,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微臣謹遵聖上教誨。”
“行吧,你去吧,下次就該改口成父皇了。”李隆基調笑著說完後別讓李雄離開,這一次,私下召見李雄,李隆基可以說十分的滿意。
“微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