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宴會的準備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的兩天,朝廷又召開了一次大朝會,並且當眾宣布了這一次出征櫻花國由高仙芝帶隊。
可是不知道李隆基出於什麽考慮,居然沒有宣布之前詢問李雄從哪裏調兵,並且已經確定了的事情。
最終卻是因為楊國忠和安祿山的再一次激烈的爭吵,最終不歡而散。
而事情的起因卻是因為楊國忠奏請李隆基這一次出征櫻花國的五萬人,全部從安祿山管轄的平盧,範陽,河東,三地抽調。
而安祿山則是堅決反對楊國忠提出的建議,而安祿山的理由也很充分。
他著重強調了自己還要防範新羅、韋室、鞨靺,西突厥等勢力的不斷騷擾,根本就無法抽出過多的人員。
他甚至還提議要求李隆基給自己增加兵力,不斷訴說著自己以及手下將士的辛苦,因為防範這四方勢力襲擾導致兵力嚴重不足,現在也隻是拆東牆補西牆。
而楊國忠對於安祿山的話嗤之以鼻,說是大唐現在剛剛戰勝吐蕃,大唐周邊的勢力沒有誰敢在這個時候挑釁大唐,安祿山的話,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最終,兩人在朝堂上你來我往,吵的麵紅耳赤就差現場上演全武行了。
而這時候心思敏捷之輩發現,看著下方兩人爭吵的李隆基沒有做出任何的舉動,而是靜靜的看著下方兩人的表演。
要是在以往,以李隆基的性格,早就出言製止了兩人荒唐的行為,而現在,李隆基卻高坐龍椅之上,對兩人的爭吵沒有絲毫作為。
而就在大部分朝堂重臣的目光被兩人爭吵所吸引的時候,突然聽到總管太監高力士,高唿一聲。
“退朝!”
這時候,眾人才發現,這本高坐在龍椅之上的李隆基已經身離開,而高力士宣布完退朝以後,則快步的跟上李隆基,隨後,消失在眾人的眼中。
而這時候已經吵紅眼了的安祿山與楊國忠,兩人看到李隆基走後則是惡狠狠的看向對方。
最終,在眾位朝廷大員的勸解下,兩人這才離開了太極殿,畢竟兩人之前不管如何爭吵。
如果真的在太極殿上發生衝突,不管是誰先動的手,必然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而太極殿外的金吾衛可不僅僅隻是擺設。
而被禁足在家的李雄,對今日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完全不知情,一個人悠閑的在看著手中的兵書。
當高適進來後,看到的是一副李雄悠閑的模樣,如果不是熟悉之人看到這種情況,那肯定會認為李雄隻是一個苦讀兵書的年輕人。
而不會認為這是一位在戰場上,雙手沾滿敵人鮮血,動不動就屠人滅國的存在。
“大人!”
“哦!達夫來了有何事?”
“是這樣的,大人之前安排的宴會已經在開始準備了,邀請之人基本上都已經確定,但是有一人屬下不敢貿然決定,所以特來請示大人。”
這時李雄收起書籍笑著說道:“說來我聽聽,是何人讓你高達夫猶豫不決。”
“之前大人說是這次宴會要舉辦的熱鬧一點,再加上又是大人第一次舉辦這種宴會,所以朝中的諸位大人基本上都在名單之上。
可是我知道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因為與大人不和,再加上這又是大人的私人宴會,所以我特來請示,想問問大人要不要給對方發請柬?。”
說完後,高適將自己初步擬定的名單遞給了李雄。
李雄看著手中長長的名單,名單裏基本上囊括了大唐朝廷在長安城的大部分重要官員以及和李雄有交情之人。
李雄看了一眼名單,沉思片刻後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達夫,安祿山自然是要請的。”
高適一臉疑惑,“大人,為何?您與他之間……”
李雄打斷他,“正因如此,才更要請。本將軍倒要看看,他安祿山敢不敢踏進我這府門。若不來,便是心虛;若來,定有一番好戲。”
隨後,李雄指了指名單說道:“這上麵的人除了六部尚書以及五姓七望在長安話事人和高仙芝,哥舒翰兩位大人需要你親自跑一趟之外,其他的人發一張請柬即可。
安祿山同樣對如此對待,讓下人跑一趟,將請柬提前一天送到對方府上即可,完事後不必過多關注。”
高適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對了,達夫,宴會定在什麽時候?”
“迴稟大人,因為要邀請的人員眾多,需要準備和布置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定在三天以後。”
李雄聽聞點了點頭。
“行吧!就按照你準備的推進就行。”
當長安城的眾人收到李雄的請柬的時候,許多人當場便迴複,到時候一定按時參加。
畢竟李雄這位節度使的麵子還是要給,再加上這是李雄第一次在長安城舉辦如此大的宴會,如果這時候駁了對方的麵子,也不符合他們的為官之道。
再加上受邀請的許多人身後家族,都做著與西域相關的生意,而李雄又是西域的實際控製者,這時候有機會加深一下雙方的關係,也是這些人所迫切需求的。
要知道,平時李雄對這些人和事情都基本上不怎麽理睬,大部分都是交給手下的人去處理極少露麵。
而像這種能夠光明正大的拜訪李雄的機會可是不多,所以,許多受邀請者都極為期待這一次的宴會。
直到宴會的頭一天,李雄的仆人才將請柬送到了安祿山的府上。
安祿山看著手中的請柬時猶豫再三,實在是因為李雄曾經對自己露出的殺意,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李雄真的想對付自己,這時候自己給對方府上赴宴,那跟自己送上門去羊入虎口沒什麽區別。
畢竟在對方的地盤上想要找借口針對自己,簡直不要太簡單,而李雄的心思安祿山始終琢磨不透。
這時,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看出了父親的猶豫。
“父親,那李雄現在送來請柬,不知是何意?”
“李雄與父親一直都不對付,雖然不如以楊國忠那般矛盾深厚,可也是眾人皆知。”
“你要我看,還是算了,小心駛得萬年船。”
安祿山思考了片刻後說道:“去肯定是要去的,不然讓人以為咱們怕了那李雄。”
“父親……”
安祿山擺了擺手,說道:“我又沒說我親自要去,你急什麽?”
“那父親的意思是?”
“明日你替為父走一趟,看看他李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再說了,隻要我不到他也不會過分的為難你,到時你隻需要見機行事即可。”
“兒臣明白!”
可是不知道李隆基出於什麽考慮,居然沒有宣布之前詢問李雄從哪裏調兵,並且已經確定了的事情。
最終卻是因為楊國忠和安祿山的再一次激烈的爭吵,最終不歡而散。
而事情的起因卻是因為楊國忠奏請李隆基這一次出征櫻花國的五萬人,全部從安祿山管轄的平盧,範陽,河東,三地抽調。
而安祿山則是堅決反對楊國忠提出的建議,而安祿山的理由也很充分。
他著重強調了自己還要防範新羅、韋室、鞨靺,西突厥等勢力的不斷騷擾,根本就無法抽出過多的人員。
他甚至還提議要求李隆基給自己增加兵力,不斷訴說著自己以及手下將士的辛苦,因為防範這四方勢力襲擾導致兵力嚴重不足,現在也隻是拆東牆補西牆。
而楊國忠對於安祿山的話嗤之以鼻,說是大唐現在剛剛戰勝吐蕃,大唐周邊的勢力沒有誰敢在這個時候挑釁大唐,安祿山的話,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最終,兩人在朝堂上你來我往,吵的麵紅耳赤就差現場上演全武行了。
而這時候心思敏捷之輩發現,看著下方兩人爭吵的李隆基沒有做出任何的舉動,而是靜靜的看著下方兩人的表演。
要是在以往,以李隆基的性格,早就出言製止了兩人荒唐的行為,而現在,李隆基卻高坐龍椅之上,對兩人的爭吵沒有絲毫作為。
而就在大部分朝堂重臣的目光被兩人爭吵所吸引的時候,突然聽到總管太監高力士,高唿一聲。
“退朝!”
這時候,眾人才發現,這本高坐在龍椅之上的李隆基已經身離開,而高力士宣布完退朝以後,則快步的跟上李隆基,隨後,消失在眾人的眼中。
而這時候已經吵紅眼了的安祿山與楊國忠,兩人看到李隆基走後則是惡狠狠的看向對方。
最終,在眾位朝廷大員的勸解下,兩人這才離開了太極殿,畢竟兩人之前不管如何爭吵。
如果真的在太極殿上發生衝突,不管是誰先動的手,必然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而太極殿外的金吾衛可不僅僅隻是擺設。
而被禁足在家的李雄,對今日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完全不知情,一個人悠閑的在看著手中的兵書。
當高適進來後,看到的是一副李雄悠閑的模樣,如果不是熟悉之人看到這種情況,那肯定會認為李雄隻是一個苦讀兵書的年輕人。
而不會認為這是一位在戰場上,雙手沾滿敵人鮮血,動不動就屠人滅國的存在。
“大人!”
“哦!達夫來了有何事?”
“是這樣的,大人之前安排的宴會已經在開始準備了,邀請之人基本上都已經確定,但是有一人屬下不敢貿然決定,所以特來請示大人。”
這時李雄收起書籍笑著說道:“說來我聽聽,是何人讓你高達夫猶豫不決。”
“之前大人說是這次宴會要舉辦的熱鬧一點,再加上又是大人第一次舉辦這種宴會,所以朝中的諸位大人基本上都在名單之上。
可是我知道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因為與大人不和,再加上這又是大人的私人宴會,所以我特來請示,想問問大人要不要給對方發請柬?。”
說完後,高適將自己初步擬定的名單遞給了李雄。
李雄看著手中長長的名單,名單裏基本上囊括了大唐朝廷在長安城的大部分重要官員以及和李雄有交情之人。
李雄看了一眼名單,沉思片刻後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達夫,安祿山自然是要請的。”
高適一臉疑惑,“大人,為何?您與他之間……”
李雄打斷他,“正因如此,才更要請。本將軍倒要看看,他安祿山敢不敢踏進我這府門。若不來,便是心虛;若來,定有一番好戲。”
隨後,李雄指了指名單說道:“這上麵的人除了六部尚書以及五姓七望在長安話事人和高仙芝,哥舒翰兩位大人需要你親自跑一趟之外,其他的人發一張請柬即可。
安祿山同樣對如此對待,讓下人跑一趟,將請柬提前一天送到對方府上即可,完事後不必過多關注。”
高適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對了,達夫,宴會定在什麽時候?”
“迴稟大人,因為要邀請的人員眾多,需要準備和布置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定在三天以後。”
李雄聽聞點了點頭。
“行吧!就按照你準備的推進就行。”
當長安城的眾人收到李雄的請柬的時候,許多人當場便迴複,到時候一定按時參加。
畢竟李雄這位節度使的麵子還是要給,再加上這是李雄第一次在長安城舉辦如此大的宴會,如果這時候駁了對方的麵子,也不符合他們的為官之道。
再加上受邀請的許多人身後家族,都做著與西域相關的生意,而李雄又是西域的實際控製者,這時候有機會加深一下雙方的關係,也是這些人所迫切需求的。
要知道,平時李雄對這些人和事情都基本上不怎麽理睬,大部分都是交給手下的人去處理極少露麵。
而像這種能夠光明正大的拜訪李雄的機會可是不多,所以,許多受邀請者都極為期待這一次的宴會。
直到宴會的頭一天,李雄的仆人才將請柬送到了安祿山的府上。
安祿山看著手中的請柬時猶豫再三,實在是因為李雄曾經對自己露出的殺意,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李雄真的想對付自己,這時候自己給對方府上赴宴,那跟自己送上門去羊入虎口沒什麽區別。
畢竟在對方的地盤上想要找借口針對自己,簡直不要太簡單,而李雄的心思安祿山始終琢磨不透。
這時,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看出了父親的猶豫。
“父親,那李雄現在送來請柬,不知是何意?”
“李雄與父親一直都不對付,雖然不如以楊國忠那般矛盾深厚,可也是眾人皆知。”
“你要我看,還是算了,小心駛得萬年船。”
安祿山思考了片刻後說道:“去肯定是要去的,不然讓人以為咱們怕了那李雄。”
“父親……”
安祿山擺了擺手,說道:“我又沒說我親自要去,你急什麽?”
“那父親的意思是?”
“明日你替為父走一趟,看看他李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再說了,隻要我不到他也不會過分的為難你,到時你隻需要見機行事即可。”
“兒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