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百四十二章
施禮明接著說道:“八六年,我們係裏為了加強教學科研與生產實際的聯係,想辦一個工業經濟研究所,我們提出不要經費,不要編製,不要房子,不要電話,隻要學校點頭批準。可就為點這個頭,竟然拖了一年,這個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的原則怎麽體現?“
而通過老校長的助力,趙政策了解到,統計係主任曾經對本係的一位博士研究生說出了一翻肺腑之言:“說心裏話,我不願意給青年教師加更多的任務,因為他們太清苦了。我作為係主任,心中有愧啊!假如我有權給他們增加工資,有權給他們分配住房,有權給他們解除後顧之憂,那麽,我就會理直氣壯地把他們的任務增加一倍,讓他們拿出一流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出來。“
通過和這些人的交談,了解他們的親身感受,趙政策逐漸清晰地看到,在那龐大的權力體係中,作為學校工作中心的教育和科研,卻是處於最底層,這就是教育的現實。
然而,如果把這一切都推在白發蒼蒼的校長們頭上,以為這些都是他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造成的,那也未免太冤枉他們了。校長,自然也有校長的難言之隱。否則的話,老校長就不會放下麵子,主動來找趙政策這個曾經的學生幫忙了。
人年樹木,百年樹人,趙政策感覺到自己這個教育部的副部長,其實還是有事情要做的。這一刻,趙政策終於感覺到了肩膀上的壓力。
北方大學這樣名牌學校,瘦死的駱駝比馬自然要大。學校的領導們和教師們其實也在對教育做著認真的思考。隻是,在現行管理體製的約束下,思考很難化為行動。
副教務處處長紀寶成對教育體製的改革,從宏觀上做了思考:“我認為,高等教育改革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運行機製的問題。其中心內容,就是競爭機製。要競爭就得讓競爭者有奔頭,也就是要建立起動力機製和製約機製。校長也好,係主任也好,你要負起一校一係的責任,你手中就必須有讓人們向往和追求的利益。不然的話,責任落到實處,就是一句空話。大家都明白,機構太多了,人浮於事不好,可這是工資製度造成的,不提職就提不了工資。作為領導,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學校要以教育和科研為中心,就要依靠教師。可是靠什麽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呢?靠行政手段不行,靠經濟手段沒有,靠職稱評定又受名額限製。”
說到這裏,紀副處長訕笑了兩聲:“政策,不怕你笑話,我們靠的一年中的兩個假期,靠辦好幼兒園,附小,附中,以百分之一百的升學率,來吸引做父母的教職工。然而,在商品經濟和競爭機製越來越對學校產生衝擊的今天,僅僅靠這些,究竟能維持多久呢?”
而北方大學一個剛剛離休不久的副校長更是感歎說:“從做校長的經曆中,我總結出一條真理,在高校中,最沒權的就是校長!”
對於這一點,分管後勤工作的副校長最有體會:“現在辦教育難,當校長更難,拿我主持的這攤事情來說,要財權沒有財權,要人權沒有人權,你要雇用幾個臨時工,指標控製在教委,你要解決幾個工轉幹,也要到教委報批。教育經費也是這樣,錢給了你,怎麽用卻要他來定。比如基建費,你可以拿來蓋樓,但蓋幾居室一套,你沒有權力,也得教委說了算。前一段,有些教師給我們提意見,說我們放著圖書館百分之五十的拒借率不抓,卻花幾十萬元曲蓋門樓,建花園。可提意見的同誌並不了解,那花的是綠化經費,專款專用,不用上交,我們有什麽辦法?現在學校的婆婆也多。誰都可以管學校,連接到上的小姑娘都可以對你校長拍桌子,動不動就罰你的款。開公審會也要主管校長帶隊,檢查交通安全也要分管校長參加,換總務長去不行,不去就扣你單位的分,罰你的款。就拿預防肝炎來說,區裏召集主管副校長開了會,市教育局副局長到會發的言,可過後市高教局卻又開了一次會,內容完全一樣。然後又是區裏檢查,衛生局聽匯報,精力都是這樣被消耗掉了。現在,我不敢奢望得到各方麵的支持,隻要少找學校點麻煩,我就念阿彌陀佛了。”
趙政策也邀請了八位政府校長特意談到了學校的機構膨脹問題。
“高等學校也往往被人們比做一個小社會,在這裏發生的種種矛盾現象,吳不是整個大社會係統中的矛盾的反映,小社會中矛盾的產生,發展和解決,無不受著大社會的製約與影響。”趙政策拋出了影響,“各位校長,對這些我是深有體會的,因此,我認為學校的機構膨脹也算是個大問題。”
“是啊。”一個副校長點頭讚同,“精簡機構勢在必行。但光是學校汗不管用。最大的問題是上邊得先減。教委,市委,高教局都應該帶頭喊,要是下邊喊了上頭不喊,將來上頭工作壓下來,誰去幹?我們承認,個別機構有因人。設事的現象。但是發展教育,促進改革,要穩定兩支隊伍。一是教學科研隊伍,二是行政管理和政工隊伍。現在,教師隊伍實行聘任製度,在教育科研單位工作,可以評教授,研究員,這些都是與工資掛鉤。可行政管理幹部怎麽辦?工資製度改革後,工資是與職務掛鉤。行政幹部隻能在職務上找齊。民以食為天哪,你不給他安排個處長當怎麽辦?四五十歲的人了,拖家帶口的,同期畢業的同學成了教授,副教授,心理上也難以擺平。當初,也是組織上需要,人家才放棄教學工作,從事行政管理的呀。”
趙政策心裏一樂,看來,領導者有領導這看問題的方法和角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未必沒有道理。但是,這種權宜之計,勢必會帶來新的矛盾。至少,趙政策是這麽認為的。
學校在唿籲自主權,校長在唿籲自主權。而中國的教育改革,趙政策認為首先就要從自主權改革起步。
於是,趙政策又邀請了京城裏一批高等院校的校長們還有教委的一些領導開會,當然,趙政策是有的放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趙政策心裏,中國的校長們是可敬的,因為他們不僅僅是校長,還是市長,區長,隻不過上麵多個引號罷了。人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要求這些校長們事必躬親。
而中國的校長們同時也是可憐的,他們各為校長,但能夠用以辦教育的的權力和精力,實在是太少了。
教育部高校司的王司長主持了會議。
會議一開始,王司長就帶有一定的情緒說道:“各為校長,你們別盡說沒權,沒權的,你們說吧,你們要什麽權?”
趙政策一聽,心裏那個火啊,台下坐的哪一個不是學術界的泰山北鬥,桃李滿天下,自己這個副部長都對這些校長們畢恭畢敬,什麽時候輪到你這個小小的司長來作威作福了?
不過,趙政策隻是微微皺了皺眉頭,朝北方大學的老校長打了個眼色。
時至今日,趙政策做樣功夫已經爐火純青,不動聲色於臉上。
老校長微微一愣,讓趙政策有些急,幹脆拿手指了指出言不遜的王司長,然後衝老校長豎起拇指,再比比自己,意思上是人家罵你老校長呢,這裏有我給您撐腰,放著罵迴去。
趙政策這個小動作,讓台下的老校長們都忍俊不住。不過,因為在談事關他們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倒都沒有笑出聲來。
北方大學的老校長終於會意過來,猛地一拍桌子,顫巍巍地站了起來:“問題不能這麽提出來,關鍵是教委應該怎樣改變工作方式。你教委的任務是什麽?教委中那麽多司,局,處不是把學校當做一個社會運行體製中的**體,而是當做一個下屬的單位。於是,很多具體的事情都要各司,局,處說了算,學校還能有多少自主權。”
“老校長,您別著急,慢慢說。”趙政策不等王司長迴話,就適時插話進來“教委就是各個高等學府的服務機構,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您盡管批評,我們虛心接受。”
“教委要改革管理體製,首先必須轉變職能。教委應該主管教育立法,教育政策的製定,抓教學設計,信息交流,要多檢查,監督,而不是具體去管。學校有什麽事情不要非得經過教委批準才行,這樣,學校的管理就會活起來。”得到趙政策這個教育部副部長的支持,老校長腰杆也壯了起來,聲音很是洪亮。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領會?”趙政策微微一笑,“教育部的各個部門最好少一點批準權,多一些監督權,高校能夠有更多的精力,用到辦教育上去?”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台下的校長們紛紛點頭稱是。
第四百四十二章
施禮明接著說道:“八六年,我們係裏為了加強教學科研與生產實際的聯係,想辦一個工業經濟研究所,我們提出不要經費,不要編製,不要房子,不要電話,隻要學校點頭批準。可就為點這個頭,竟然拖了一年,這個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的原則怎麽體現?“
而通過老校長的助力,趙政策了解到,統計係主任曾經對本係的一位博士研究生說出了一翻肺腑之言:“說心裏話,我不願意給青年教師加更多的任務,因為他們太清苦了。我作為係主任,心中有愧啊!假如我有權給他們增加工資,有權給他們分配住房,有權給他們解除後顧之憂,那麽,我就會理直氣壯地把他們的任務增加一倍,讓他們拿出一流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出來。“
通過和這些人的交談,了解他們的親身感受,趙政策逐漸清晰地看到,在那龐大的權力體係中,作為學校工作中心的教育和科研,卻是處於最底層,這就是教育的現實。
然而,如果把這一切都推在白發蒼蒼的校長們頭上,以為這些都是他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造成的,那也未免太冤枉他們了。校長,自然也有校長的難言之隱。否則的話,老校長就不會放下麵子,主動來找趙政策這個曾經的學生幫忙了。
人年樹木,百年樹人,趙政策感覺到自己這個教育部的副部長,其實還是有事情要做的。這一刻,趙政策終於感覺到了肩膀上的壓力。
北方大學這樣名牌學校,瘦死的駱駝比馬自然要大。學校的領導們和教師們其實也在對教育做著認真的思考。隻是,在現行管理體製的約束下,思考很難化為行動。
副教務處處長紀寶成對教育體製的改革,從宏觀上做了思考:“我認為,高等教育改革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運行機製的問題。其中心內容,就是競爭機製。要競爭就得讓競爭者有奔頭,也就是要建立起動力機製和製約機製。校長也好,係主任也好,你要負起一校一係的責任,你手中就必須有讓人們向往和追求的利益。不然的話,責任落到實處,就是一句空話。大家都明白,機構太多了,人浮於事不好,可這是工資製度造成的,不提職就提不了工資。作為領導,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學校要以教育和科研為中心,就要依靠教師。可是靠什麽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呢?靠行政手段不行,靠經濟手段沒有,靠職稱評定又受名額限製。”
說到這裏,紀副處長訕笑了兩聲:“政策,不怕你笑話,我們靠的一年中的兩個假期,靠辦好幼兒園,附小,附中,以百分之一百的升學率,來吸引做父母的教職工。然而,在商品經濟和競爭機製越來越對學校產生衝擊的今天,僅僅靠這些,究竟能維持多久呢?”
而北方大學一個剛剛離休不久的副校長更是感歎說:“從做校長的經曆中,我總結出一條真理,在高校中,最沒權的就是校長!”
對於這一點,分管後勤工作的副校長最有體會:“現在辦教育難,當校長更難,拿我主持的這攤事情來說,要財權沒有財權,要人權沒有人權,你要雇用幾個臨時工,指標控製在教委,你要解決幾個工轉幹,也要到教委報批。教育經費也是這樣,錢給了你,怎麽用卻要他來定。比如基建費,你可以拿來蓋樓,但蓋幾居室一套,你沒有權力,也得教委說了算。前一段,有些教師給我們提意見,說我們放著圖書館百分之五十的拒借率不抓,卻花幾十萬元曲蓋門樓,建花園。可提意見的同誌並不了解,那花的是綠化經費,專款專用,不用上交,我們有什麽辦法?現在學校的婆婆也多。誰都可以管學校,連接到上的小姑娘都可以對你校長拍桌子,動不動就罰你的款。開公審會也要主管校長帶隊,檢查交通安全也要分管校長參加,換總務長去不行,不去就扣你單位的分,罰你的款。就拿預防肝炎來說,區裏召集主管副校長開了會,市教育局副局長到會發的言,可過後市高教局卻又開了一次會,內容完全一樣。然後又是區裏檢查,衛生局聽匯報,精力都是這樣被消耗掉了。現在,我不敢奢望得到各方麵的支持,隻要少找學校點麻煩,我就念阿彌陀佛了。”
趙政策也邀請了八位政府校長特意談到了學校的機構膨脹問題。
“高等學校也往往被人們比做一個小社會,在這裏發生的種種矛盾現象,吳不是整個大社會係統中的矛盾的反映,小社會中矛盾的產生,發展和解決,無不受著大社會的製約與影響。”趙政策拋出了影響,“各位校長,對這些我是深有體會的,因此,我認為學校的機構膨脹也算是個大問題。”
“是啊。”一個副校長點頭讚同,“精簡機構勢在必行。但光是學校汗不管用。最大的問題是上邊得先減。教委,市委,高教局都應該帶頭喊,要是下邊喊了上頭不喊,將來上頭工作壓下來,誰去幹?我們承認,個別機構有因人。設事的現象。但是發展教育,促進改革,要穩定兩支隊伍。一是教學科研隊伍,二是行政管理和政工隊伍。現在,教師隊伍實行聘任製度,在教育科研單位工作,可以評教授,研究員,這些都是與工資掛鉤。可行政管理幹部怎麽辦?工資製度改革後,工資是與職務掛鉤。行政幹部隻能在職務上找齊。民以食為天哪,你不給他安排個處長當怎麽辦?四五十歲的人了,拖家帶口的,同期畢業的同學成了教授,副教授,心理上也難以擺平。當初,也是組織上需要,人家才放棄教學工作,從事行政管理的呀。”
趙政策心裏一樂,看來,領導者有領導這看問題的方法和角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未必沒有道理。但是,這種權宜之計,勢必會帶來新的矛盾。至少,趙政策是這麽認為的。
學校在唿籲自主權,校長在唿籲自主權。而中國的教育改革,趙政策認為首先就要從自主權改革起步。
於是,趙政策又邀請了京城裏一批高等院校的校長們還有教委的一些領導開會,當然,趙政策是有的放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趙政策心裏,中國的校長們是可敬的,因為他們不僅僅是校長,還是市長,區長,隻不過上麵多個引號罷了。人們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要求這些校長們事必躬親。
而中國的校長們同時也是可憐的,他們各為校長,但能夠用以辦教育的的權力和精力,實在是太少了。
教育部高校司的王司長主持了會議。
會議一開始,王司長就帶有一定的情緒說道:“各為校長,你們別盡說沒權,沒權的,你們說吧,你們要什麽權?”
趙政策一聽,心裏那個火啊,台下坐的哪一個不是學術界的泰山北鬥,桃李滿天下,自己這個副部長都對這些校長們畢恭畢敬,什麽時候輪到你這個小小的司長來作威作福了?
不過,趙政策隻是微微皺了皺眉頭,朝北方大學的老校長打了個眼色。
時至今日,趙政策做樣功夫已經爐火純青,不動聲色於臉上。
老校長微微一愣,讓趙政策有些急,幹脆拿手指了指出言不遜的王司長,然後衝老校長豎起拇指,再比比自己,意思上是人家罵你老校長呢,這裏有我給您撐腰,放著罵迴去。
趙政策這個小動作,讓台下的老校長們都忍俊不住。不過,因為在談事關他們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倒都沒有笑出聲來。
北方大學的老校長終於會意過來,猛地一拍桌子,顫巍巍地站了起來:“問題不能這麽提出來,關鍵是教委應該怎樣改變工作方式。你教委的任務是什麽?教委中那麽多司,局,處不是把學校當做一個社會運行體製中的**體,而是當做一個下屬的單位。於是,很多具體的事情都要各司,局,處說了算,學校還能有多少自主權。”
“老校長,您別著急,慢慢說。”趙政策不等王司長迴話,就適時插話進來“教委就是各個高等學府的服務機構,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您盡管批評,我們虛心接受。”
“教委要改革管理體製,首先必須轉變職能。教委應該主管教育立法,教育政策的製定,抓教學設計,信息交流,要多檢查,監督,而不是具體去管。學校有什麽事情不要非得經過教委批準才行,這樣,學校的管理就會活起來。”得到趙政策這個教育部副部長的支持,老校長腰杆也壯了起來,聲音很是洪亮。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領會?”趙政策微微一笑,“教育部的各個部門最好少一點批準權,多一些監督權,高校能夠有更多的精力,用到辦教育上去?”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台下的校長們紛紛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