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夕陽如醉,金暉溫柔地為老街披上暖黃紗衣,周漁(輕盈起身,眼神滿是期許):“走咯,咱們去羅星塔公園,抓住今日最後那縷絕美餘暉。”


    眾人步伐悠然,懷揣著老巷賦予的溫暖故事與醇厚情誼,似懷揣珍寶,滿心期待奔赴下一程如畫景致。


    踏入羅星塔公園,蔥鬱綠意撲麵而來,參天古木與嬌豔花卉相映成趣。


    周漁快走幾步,還未開口,羅辰便搶先咋唿起來:“哇塞,小漁姐,你看這塔!這得有多少層啊,瞅著就壯觀。”


    周漁笑著接話:“這羅星塔可是有七層呢,八角形狀,威風凜凜地立在這兒好幾百年咯。


    它原名磨心塔,瞧見那每層的拱門沒?從這兒能一直拾級而上,以前的人就順著這些台階登頂,了望整片海域。”


    周漁(蓮步輕移,幾步便至塔下,仰首凝望,目光滿是崇敬):


    “這羅星塔堪稱馬尾的璀璨明珠、標誌性瑰寶,素有‘中國塔’的盛名呢,


    打明朝起就毅然守望這片海域,庇佑往來船隻。


    來,大夥沿著塔基漫步一圈,親身觸摸這數百年海風都吹不散、雷打不動的深厚底蘊。”


    說著,她(帶頭沿著塔基走了幾步,手指向石砌欄杆),“還有這欄杆,也是老物件了,石頭被歲月打磨得溜光水滑,以前就靠它護著人別摔下去,下雨的時候,雨水就順著瀉水簷嘩啦啦往下流,跟小瀑布似的,可有意思了。”


    羅辰(趕忙伸手,掌心摩挲著欄杆,又像個活潑的孩子般蹦躂著仰頭看簷角,嘴巴張得老大):


    “喲嗬,那簷角上這些個佛像,一尊尊跟活了似的,表情都不一樣!鎮在這兒,是不是保平安的呀?


    再加上這角下掛的鈴鐸,風一吹,叮叮當當響個不停,跟給咱講古早故事似的,小漁姐,我說得對吧?”


    周漁點頭:“你這腦瓜轉得還挺快。以前出海的人老遠瞧見這簷角佛像、聽見鈴鐸響,心裏就踏實,知道離陸地近了,方向沒錯。


    而且傳說這塔還是明朝一個叫柳七娘的女子為深情緬懷亡夫,傾盡全力所建,那份矢誌不渝的愛意恰似這塔身,剛強堅毅、無可撼動。


    而後它化身航海的關鍵指引,無數船舶皆循它的身影覓得歸家方向,故事聽來,是不是格外感人肺腑?仿若這塔渾身都凝聚著深情厚誼與沉甸甸的曆史擔當。”


    羅辰(雙臂環胸,腦袋微微後仰,眼睛眯起細細打量,咂咂嘴,滿臉的感慨):


    “哎呀,真難想象柳七娘當年得曆經多少錐心之痛,才有這般決絕勇氣,耗費偌大心力築起此塔。


    瞧這塔身石塊,一塊得有多重啊,當年搬運、壘砌得多艱難。


    曆經數百年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它依舊屹立不倒,可不就成了馬尾的靈魂象征、精神脊梁嘛!”


    說著,他伸手輕輕觸摸塔身石縫間頑強生長的青苔,像是在與曆史握手。


    陳瑞(手托下巴,眉頭輕皺,目光專注又深邃,若有所思地緩緩開口):


    “確實如此,它宛如一位默默無言的忠實史官,靜靜目睹馬尾的興衰榮辱,從往昔航運繁華盛景,到戰火紛飛的動蕩歲月,再至當下的安寧祥和,


    咱們此刻站在此處,真真切切與曆史撞了個滿懷,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會晤。”


    他邊說邊湊近塔身,仔細辨認著一處模糊的銘文,口中念念有詞,似在解讀曆史的密語。


    陳瑞(蹲下身子,雙手沿著塔座石塊邊緣緩緩丈量,眼神裏滿是欽佩之光):


    “從建築工藝來講,這塔的石塊拚接極為精妙,塔座直徑 8.6 米,這麽大底盤,穩穩當當承載著上麵幾十米的塔身,石塊之間嚴絲合縫,沒有高超技藝可做不到,曆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地質變動,依然屹立不倒,足見古人匠心。”


    蘇瑤(輕啟雙唇,嘴角上揚,眼神裏滿是憧憬之色,一邊說一邊在塔邊找位置支起畫板):


    “要是能把此刻塔的樣子完完整整畫下來就好了,尤其是這夕陽餘暉給塔身鍍上的這層金邊,還有簷角佛像被照亮的輪廓,畫裏肯定也透著股子歲月沉澱的味道。


    我得找個好角度,把這些細節都捕捉到。”


    周漁(也沒閑著,舉著相機,時而蹲下,時而踮腳,尋找獨特的拍攝角度,嘴裏還念叨著):


    “光線再柔和點就好了,得拍出塔古樸又莊嚴的神韻,讓沒見過的人一看照片,就像被吸進這畫麵裏一樣。這麽獨特的塔,不多拍幾張太可惜咯。”


    羅辰(在一旁一會給蘇瑤遞支鉛筆,一會幫周漁擋擋反光,笑嘻嘻地調侃):


    “你倆這專業勁兒,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給羅星塔拍大片、出畫冊呢,我都快成小跟班咯!


    不過這塔也真值得這麽折騰,光聽你們說,我都覺得自己像個懂行的專家啦!”


    陳瑞笑著拍拍羅辰肩膀:“別貧嘴,你剛才不還說要把這趟旅程好好跟朋友炫耀嘛,等照片、畫作出爐,夠你顯擺的資本就更足啦。”


    不多時,蘇瑤收了筆,(歪著頭端詳畫作,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大功告成,這塔在畫裏好像也透著股子歲月沉澱的味道,迴去我可得好好潤色上色。”


    周漁也興奮地晃了晃相機:“我這邊素材也攢得差不多啦,剛才那幾張抓拍,保證張張精品!就等著迴去閉關剪輯咯。”


    夕陽漸沉,餘暉將四人身影肆意拉長,於草地肆意交織、搖曳生姿。海風輕柔拂過,攜著淡淡海的氣息,俏皮撩動眾人發絲,似在與眾人低語。


    隨後,眾人的腳步邁向了忠魂台。還未靠近,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便撲麵而來,壓抑得眾人唿吸都不自覺放緩。


    忠魂台由古樸厚重的石塊砌成,周邊環繞著幾株蒼勁的鬆柏,它們像是忠誠的衛士,終年默默守護著這片英烈長眠之地。


    台上一座簡潔而莊重的紀念碑拔地而起,碑身潔白如雪,在夕陽餘暉下閃耀著聖潔的光芒,仿佛是先烈們不屈靈魂的具象化。


    碑麵上鐫刻著密密麻麻的名字,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字跡,深深烙印進眾人心裏,每一道刻痕都好似在呐喊著當年那場海戰的慘烈與悲壯。


    周漁(率先走上前,腳步輕緩而沉重,眼眶已然泛紅,她聲音微顫卻堅定地說道):


    “家人們,這裏安息著中法馬江海戰中英勇就義的福建水師官兵們,他們在敵強我弱的絕境下,毫無懼色,用熱血扞衛國家尊嚴,咱們可不能忘了他們。”


    羅辰(早已滿臉漲得通紅,血氣上湧,雙手緊攥成拳,關節泛白,胸膛劇烈起伏,大聲吼道):


    “太憋屈!太痛心!


    …


    先輩們拿命去拚,要是能穿越,我拚死也護在他們身前,絕不讓敵人得逞!


    這股血性,咱世世代代都得銘記!”


    …


    說著,他“撲通”一聲雙膝跪地,對著紀念碑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額頭瞬間泛起微紅。


    …


    陳瑞默默上前,將手中一束不知何時采來的野花輕輕放在碑前,而後退至一旁,低頭肅立,手中筆記本翻開新的一頁,筆尖在紙麵摩挲,沙沙作響,他正一筆一劃記錄著此刻內心洶湧的感觸,誓要把這段曆史、這份敬意永永遠遠留存下來,讓更多人知曉先輩們的無畏犧牲。


    蘇瑤淚水決堤,簌簌滾落,打濕了衣衫前襟。她顫抖著雙手,從包中取出畫筆與畫紙,盡管淚水模糊了雙眼,筆觸依舊堅定有力,努力勾勒著忠魂台以及周邊鬆柏的輪廓,似要將這片天地的凝重與莊嚴永恆定格,讓英靈們的事跡通過畫作傳頌四方。


    離開忠魂台,眾人心情沉重,一路無言,緩緩踱步至船政人物雕塑群。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映入眼簾,仿若曆史長河中的英雄豪傑穿越時空,齊聚於此。


    瞧那船政創始人左宗棠的雕像,


    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一襲長袍隨風輕拂,盡顯豪邁氣魄。他麵龐堅毅,濃眉下的雙眸深邃有神,仿佛藏著無盡的謀略與遠見卓識,正凝視遠方,那目光仿佛穿透歲月,仍在為船政事業的開創運籌帷幄,讓人不禁遙想當年他力排眾議、毅然決然興辦船政的果敢英姿。


    一旁的船政大臣沈葆楨雕像亦是風采卓然,


    他昂首挺胸,神情莊重肅穆,雙手負於身後,彰顯出沉穩幹練的氣度。官服的褶皺雕刻得細膩入微,似在隨著微風輕輕擺動,仿佛他剛剛還在船廠忙碌巡查,指揮若定,推動船政蓬勃發展,那每一道紋路都仿佛承載著船政的一段輝煌過往。


    鄧世昌英姿勃發,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頂天立地。


    他身著水師軍裝,身姿矯健,腰間佩劍寒光閃爍,仿佛下一秒便要抽劍出鞘,駕艦衝向敵陣。雕像將他視死如歸的決絕神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微微揚起的下巴、緊抿的嘴唇以及那燃燒著怒火的雙眼,讓觀者仿若能聽見他當年高唿“撞沉吉野”的豪邁呐喊。


    劉步蟾昂首挺胸,雙手背後,盡顯沉穩果敢。


    他麵容冷峻,目光如炬,透著久經沙場的堅毅與睿智,仿佛諸多海戰妙計已然在胸,靜靜佇立在那,便給人一種可依靠、可信賴的安全感,似能想象到他在戰艦指揮艙內鎮定自若、決勝千裏的風采。


    嚴複一襲長衫,氣質儒雅,手持書卷,神情專注而深邃,仿若正在沉思救國救民的良方,那書頁仿佛被海風輕輕翻動,似乎能聽見他在輕聲吟誦那些振聾發聵的思想篇章,引領時代思潮的湧動。


    詹天佑頭戴工程帽,身著工裝,身姿幹練,手中拿著圖紙,微微俯身,目光緊鎖圖紙細節,似在精心規劃鐵路藍圖,又似在思索船政工業裏機械技藝的改良創新,其專注之態仿佛周遭一切皆已靜止,唯有那顆為科技強國而跳動的熾熱之心。


    周漁(輕吸一口氣,打破凝重沉默,聲音略顯沙啞卻滿含敬意):


    “瞧這些先輩們,各個都是船政的脊梁、民族的英雄,沒有他們嘔心瀝血,哪有當年船政的輝煌,哪有咱們如今安穩日子。”


    羅辰(收起往日嬉笑,滿臉肅穆莊重,圍著雕塑緩緩踱步,時不時伸出手,手指輕輕觸摸雕像底座,眼裏滿是敬仰與追思):“要是能跟他們挨個嘮嘮,聽聽那些造船、海戰背後的故事,哪怕就幾句,這輩子都值了。”


    陳瑞(推了推眼鏡,目光在每一尊雕塑上仔細掃過,不放過任何細節,口中念念有詞):


    “從創辦船政學堂,到引進技術造船,再到實戰海戰,這些先輩們曆經多少艱難險阻,每一步都關乎民族興衰,真該好好研究研究,傳承這份堅韌不拔。”


    蘇瑤則尋了一處光線正好的角落,支起畫板,畫筆如靈動蝴蝶,在畫紙上翩翩起舞。她專注地捕捉著雕像們的神韻風采,試圖用線條與色彩賦予他們鮮活生命力,不多時,畫紙上的人物躍然欲出,仿佛要與眼前雕塑並肩而立,共述往昔風雲。


    緊接著,眾人行至石製“船政十三廠全景圖”處。巨大的石刻畫呈現在眼前,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曆史長卷,將船政十三廠曾經的繁忙盛景盡收眼底。


    石麵上,廠房林立,船塢規整,煙囪冒著嫋嫋青煙,工人穿梭忙碌其間,栩栩如生,仿若能聽見當年機器的轟鳴、工匠的吆喝。


    周漁(蹲下身子,手指沿著石畫紋理緩緩移動,眼神滿是驚歎,聲音不自覺輕柔):“看呐,這就是當年船政工業的心髒地帶,從打鐵鍛造到船舶組裝,全產業鏈在此運轉,多壯觀,先輩們的智慧和汗水都凝在這一筆一劃裏了。”


    羅辰(瞪大了眼睛,腦袋湊近,好奇地研究著每個細節,驚歎道):“哇塞,這規模,這布局,放到現在都得豎大拇指!當年造一艘船得經過多少道工序,多少人日夜忙活,


    要是能進去當個小工,跟著學學手藝,順帶改良下食堂菜譜,嘿嘿,那可美了。”


    …


    陳瑞(迅速從包中掏出放大鏡,整個人趴在石畫上,眼睛透過鏡片仔細查看,手中筆不時在本子上記錄,念念有詞分析著):“從這圖能看出當時的生產流程十分精細,分工明確,各廠協同作業,這種先進生產模式在晚清那個時代太難得了,絕對是船政成功關鍵因素之一。”


    蘇瑤(後退幾步,遠觀全景,手中鉛筆快速勾勒框架,眼神專注熾熱,嘴裏小聲嘟囔著):“要把這震撼畫麵原原本本畫下來,讓後人也能領略當年船政的輝煌工業成就。”


    眾人帶著滿滿的收獲與沉甸甸的思索,緩緩步出羅星塔公園。夕陽已逝,夜幕漸臨,華燈初上,而他們心中那團對曆史敬畏、對未來憧憬之火,卻熊熊燃燒,永不熄滅。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坐公交車遊遍全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個書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個書架並收藏坐公交車遊遍全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