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生意生門
立女戶,農門長姐來做主 作者:一縷香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穀雨,春天結束夏天開始。
桃花、梨花、杏花等開滿了青峰山和荷花村,風吹過帶著淡雅花香撫慰人心。
明明是令人心情愉悅的季節,桃兒卻出現了鼻窒鼻淵之症,這是過敏了?!
看過郎中,抓藥,熬藥,喝藥,如此往複,一連數日,家中積蓄已經所剩無幾。
因著桃兒不能出門,狗蛋和沈小寶便來家中陪她玩,順便和兩個小丫頭一起認字。
向梨兒已經可以晃著小腦袋念:“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自從學會拚音,向梨兒將容易忘記的字用拚音標上,這樣即便忘記了看見拚音也能讀出來。
隻可惜這裏沒有新華詞典,向棗兒也沒本事編寫出來。
向梨兒還會給三小隻充當小夫子。
三小隻有樣學樣的一起晃著小腦袋念。
這可樂壞了劉家婆媳,尤其是宋春蘭,激動地眼眶泛紅,拉著向棗兒的手,那感謝的話不要錢般說了一籮筐。
農家孩子能識字不容易。
在孩子們郎朗讀書聲中,有人再度上門了。
“向小娘子,嗬嗬......”人還沒進門爽朗的笑聲先傳了進來。
“芝蘭嬸來了,快進屋。”向棗兒迎了過去。
“不進屋了,向小娘子,你快收拾收拾,好跟我一道去縣城,驢車就在門外等著呢。”
小院來了客人,還要帶著向棗兒去縣城,宋春蘭知道她們有事要忙,便領著四小隻迴了劉家。
向棗兒跟方氏坐著驢車進了城。
短短一個多月,再次進縣城,她竟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她們一路沒停趕到了方氏食肆。
方氏食肆不算大,約莫六十來平,和現代的路邊小館子很像。
店內擺放著幾張桌子,已經坐滿了客人,身穿灰色粗布上衣的小二端著托盤穿梭其中,看來生意不錯。
最裏麵有張櫃台,台麵上放著算盤、筆墨紙硯之類。
櫃台後麵靠牆立著一個格子架,每個格子裏麵都放著貼著紅簽的酒壇子,離得遠看得不甚清楚。
一個身穿深藍綢緞長袍的男人背對門口站在架子前,似是在清點酒壇。
店小二看到她們,忙迴頭喊了一聲,“掌櫃的,大姑奶奶來了。”
聽到喊聲,藍衣男人轉身,四下逡巡一番後,朝她們疾步而來。
向棗兒暗暗驚歎:不愧是做餐飲的,瞧那圓滾滾的肚子,走起路一步三顛。
藍衣男人來到她們跟前,堆起笑容,“大姐來了。”再看到向棗兒後,笑容更甚,眼尾的褶子能夾死蚊子,“這位就是向小娘子吧?”
“是,方掌櫃。”向棗兒微笑迴答。
然後,藍衣男人引著她們進了後堂。
剛進屋,方氏便對著男人斥道:“樹兒,你是不是又胖了?郎中說了要你控製口腹之欲。”
“大姐,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男子麵上有些尷尬,隨即笑眯眯對向棗兒道:“向小娘子,快坐。”
這才想起正事,方氏拉著向棗兒坐下,“向小娘子,這是我弟弟方玉樹,方氏食肆的掌櫃,你以後喊他叔,不用客氣。”
向棗兒從善如流,“芝蘭嬸,玉樹叔,叫我棗兒就行,向小娘子顯得外道了不是。”
兩人笑著答應。
方玉樹在縣城開食肆多年,什麽人沒見過,向棗兒雖是農戶出身,可身上沒有半分怯懦之氣。再說了,能做出豬皮凍來,真不是一般人。
想到此處他麵上更是親切,“棗兒,你和我家那丫頭差不多大,你們見了保準聊得來。”
向棗兒笑道:“那下次一定得見見方小娘子。”
方氏性子爽朗,行事風風火火,不拖泥帶水。
眼見兩人還嘮上家常了,直接打斷,“以後有的是時間給你們拉家常,先辦正事吧,玉樹,先帶著棗兒去柳樹村吧。”
向棗兒就喜歡她這脾氣,有什麽說什麽,沒那麽多的彎彎繞。
當下三人坐著驢車來到縣城外向東十裏地的柳樹村。
方氏說的豬農是一戶姓柳的人家,名叫柳義,人稱養豬柳,十裏八鄉遠近聞名。
三樹村的肉鋪也是從他這裏進貨。
先去了柳家,他家裏人說養豬柳在豬場,於是三人又轉去了柳家豬場。
柳家的豬場占地頗廣,養著上百頭豬,個個膘肥體壯。
養豬柳約莫三十多歲,方臉,高顴骨,顯得有些兇相,胡子拉碴的臉上不見半分喜色。
隻淡淡詢問了具體的需求,便在方玉樹的見證下,和向棗兒簽下契書。
約定五天送一次豬皮到方氏食肆,每次十斤。
每斤六文錢,比肉攤便宜兩文錢。
養豬柳其實沒將這單生意看在眼裏,量太小,但看在和方氏食肆有合作的份上勉強接了。
事情辦好,向棗兒將今日的十斤豬皮直接帶走。
生意談得順利,一行人趕著驢車又迴了方氏食肆。
午食便是在方氏食肆吃的,很豐盛,味道也很好。
閑聊中得知,豬皮凍在縣城特別受歡迎,一度超過了店裏的招牌菜。
價錢跟著水漲船高,一塊豬皮凍切成薄片,碼放在盤裏澆上醬汁,能賣到二十文。
向棗兒有些吃驚,小小豬皮凍居然有這麽高的利潤,整整翻了快十倍。
想她辛辛苦苦才賣三文錢一塊,人比人氣死人啊。
雖然羨慕,但她明白高價也就在食肆或者酒樓裏賣得出。
午食後,方玉樹找人寫了供貨契書,雙方簽字畫押,合作達成。
下晌,方氏又將她送迴了家。
到家後向棗兒也沒閑著,準備將明日要送到食肆的豬皮凍做好。
自從上次桃兒生病,她越發覺得存錢的重要性。
現在有了固定的收入,一定要攢些錢,以備不時之需。
剛把豬皮清洗幹淨,向梨兒背著一捆柴推門進來,看到她迴來驚喜地喊:“大姐,你迴來了。”
“嗯,今日談成了一樁生意,往後咱們每五日去縣城送一次豬皮凍,每次五十塊,再也不用走街串巷到處跑了。”向棗兒接過她背上的柴說道。
“五十塊,這麽多!大姐你等會,我去洗個手,然後和你一起做。”
向梨兒天天跟著大姐做豬皮凍,早就學會了,將豬皮刮去多餘油脂,切成絲,放進釜中熬製。
熬好後倒進大陶盆中涼著。
有了梨兒的幫忙,雖然速度上快了不少,但十斤豬皮處理加上熬製也花了兩個多時辰。
晚食隨便煮了一鍋白米粥,炒了豬肉蘿白絲,涼拌木耳。
簡簡單單,好消化。
桃花、梨花、杏花等開滿了青峰山和荷花村,風吹過帶著淡雅花香撫慰人心。
明明是令人心情愉悅的季節,桃兒卻出現了鼻窒鼻淵之症,這是過敏了?!
看過郎中,抓藥,熬藥,喝藥,如此往複,一連數日,家中積蓄已經所剩無幾。
因著桃兒不能出門,狗蛋和沈小寶便來家中陪她玩,順便和兩個小丫頭一起認字。
向梨兒已經可以晃著小腦袋念:“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自從學會拚音,向梨兒將容易忘記的字用拚音標上,這樣即便忘記了看見拚音也能讀出來。
隻可惜這裏沒有新華詞典,向棗兒也沒本事編寫出來。
向梨兒還會給三小隻充當小夫子。
三小隻有樣學樣的一起晃著小腦袋念。
這可樂壞了劉家婆媳,尤其是宋春蘭,激動地眼眶泛紅,拉著向棗兒的手,那感謝的話不要錢般說了一籮筐。
農家孩子能識字不容易。
在孩子們郎朗讀書聲中,有人再度上門了。
“向小娘子,嗬嗬......”人還沒進門爽朗的笑聲先傳了進來。
“芝蘭嬸來了,快進屋。”向棗兒迎了過去。
“不進屋了,向小娘子,你快收拾收拾,好跟我一道去縣城,驢車就在門外等著呢。”
小院來了客人,還要帶著向棗兒去縣城,宋春蘭知道她們有事要忙,便領著四小隻迴了劉家。
向棗兒跟方氏坐著驢車進了城。
短短一個多月,再次進縣城,她竟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她們一路沒停趕到了方氏食肆。
方氏食肆不算大,約莫六十來平,和現代的路邊小館子很像。
店內擺放著幾張桌子,已經坐滿了客人,身穿灰色粗布上衣的小二端著托盤穿梭其中,看來生意不錯。
最裏麵有張櫃台,台麵上放著算盤、筆墨紙硯之類。
櫃台後麵靠牆立著一個格子架,每個格子裏麵都放著貼著紅簽的酒壇子,離得遠看得不甚清楚。
一個身穿深藍綢緞長袍的男人背對門口站在架子前,似是在清點酒壇。
店小二看到她們,忙迴頭喊了一聲,“掌櫃的,大姑奶奶來了。”
聽到喊聲,藍衣男人轉身,四下逡巡一番後,朝她們疾步而來。
向棗兒暗暗驚歎:不愧是做餐飲的,瞧那圓滾滾的肚子,走起路一步三顛。
藍衣男人來到她們跟前,堆起笑容,“大姐來了。”再看到向棗兒後,笑容更甚,眼尾的褶子能夾死蚊子,“這位就是向小娘子吧?”
“是,方掌櫃。”向棗兒微笑迴答。
然後,藍衣男人引著她們進了後堂。
剛進屋,方氏便對著男人斥道:“樹兒,你是不是又胖了?郎中說了要你控製口腹之欲。”
“大姐,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男子麵上有些尷尬,隨即笑眯眯對向棗兒道:“向小娘子,快坐。”
這才想起正事,方氏拉著向棗兒坐下,“向小娘子,這是我弟弟方玉樹,方氏食肆的掌櫃,你以後喊他叔,不用客氣。”
向棗兒從善如流,“芝蘭嬸,玉樹叔,叫我棗兒就行,向小娘子顯得外道了不是。”
兩人笑著答應。
方玉樹在縣城開食肆多年,什麽人沒見過,向棗兒雖是農戶出身,可身上沒有半分怯懦之氣。再說了,能做出豬皮凍來,真不是一般人。
想到此處他麵上更是親切,“棗兒,你和我家那丫頭差不多大,你們見了保準聊得來。”
向棗兒笑道:“那下次一定得見見方小娘子。”
方氏性子爽朗,行事風風火火,不拖泥帶水。
眼見兩人還嘮上家常了,直接打斷,“以後有的是時間給你們拉家常,先辦正事吧,玉樹,先帶著棗兒去柳樹村吧。”
向棗兒就喜歡她這脾氣,有什麽說什麽,沒那麽多的彎彎繞。
當下三人坐著驢車來到縣城外向東十裏地的柳樹村。
方氏說的豬農是一戶姓柳的人家,名叫柳義,人稱養豬柳,十裏八鄉遠近聞名。
三樹村的肉鋪也是從他這裏進貨。
先去了柳家,他家裏人說養豬柳在豬場,於是三人又轉去了柳家豬場。
柳家的豬場占地頗廣,養著上百頭豬,個個膘肥體壯。
養豬柳約莫三十多歲,方臉,高顴骨,顯得有些兇相,胡子拉碴的臉上不見半分喜色。
隻淡淡詢問了具體的需求,便在方玉樹的見證下,和向棗兒簽下契書。
約定五天送一次豬皮到方氏食肆,每次十斤。
每斤六文錢,比肉攤便宜兩文錢。
養豬柳其實沒將這單生意看在眼裏,量太小,但看在和方氏食肆有合作的份上勉強接了。
事情辦好,向棗兒將今日的十斤豬皮直接帶走。
生意談得順利,一行人趕著驢車又迴了方氏食肆。
午食便是在方氏食肆吃的,很豐盛,味道也很好。
閑聊中得知,豬皮凍在縣城特別受歡迎,一度超過了店裏的招牌菜。
價錢跟著水漲船高,一塊豬皮凍切成薄片,碼放在盤裏澆上醬汁,能賣到二十文。
向棗兒有些吃驚,小小豬皮凍居然有這麽高的利潤,整整翻了快十倍。
想她辛辛苦苦才賣三文錢一塊,人比人氣死人啊。
雖然羨慕,但她明白高價也就在食肆或者酒樓裏賣得出。
午食後,方玉樹找人寫了供貨契書,雙方簽字畫押,合作達成。
下晌,方氏又將她送迴了家。
到家後向棗兒也沒閑著,準備將明日要送到食肆的豬皮凍做好。
自從上次桃兒生病,她越發覺得存錢的重要性。
現在有了固定的收入,一定要攢些錢,以備不時之需。
剛把豬皮清洗幹淨,向梨兒背著一捆柴推門進來,看到她迴來驚喜地喊:“大姐,你迴來了。”
“嗯,今日談成了一樁生意,往後咱們每五日去縣城送一次豬皮凍,每次五十塊,再也不用走街串巷到處跑了。”向棗兒接過她背上的柴說道。
“五十塊,這麽多!大姐你等會,我去洗個手,然後和你一起做。”
向梨兒天天跟著大姐做豬皮凍,早就學會了,將豬皮刮去多餘油脂,切成絲,放進釜中熬製。
熬好後倒進大陶盆中涼著。
有了梨兒的幫忙,雖然速度上快了不少,但十斤豬皮處理加上熬製也花了兩個多時辰。
晚食隨便煮了一鍋白米粥,炒了豬肉蘿白絲,涼拌木耳。
簡簡單單,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