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府。


    “南方的經濟基礎,已經成型,足以奠定大明的後方。”


    “剩下的便是北方。”


    “這裏不同於南方,一年氣候溫和,反而是春夏秋冬,季節分明。”


    “但不同於以往朝代,大明的北方,秋冬更冷一些。”


    蕭寒立於西安府的城牆上,隨後,便是看向身邊的朱標與朱樉輕聲道。


    處理完朝廷的事,這幾兄弟便開始巡視天下。


    當然,是由錦衣衛開路,他們隨後而至,這樣可以絕大程度的斷絕貪官汙吏!


    同時,可以理清大明治下的肮髒與黑暗。


    畢竟,大明的諸多行省都有錦衣衛的分布,而且是以朝廷心腹而駐守。


    所以,若是有貪官汙吏,必然逃不過錦衣衛的明察暗訪。


    再加上,蕭寒走時,不管是朱標的護龍衛,還是肅寧衛都是齊出。


    這便是第二重保險,為得就是糾察錦衣衛內部的黑暗。


    “嗯。”


    “北方的氣候,不適合一年四季都耕種。”


    “不過,春耕秋收,養活一方百姓,不成問題。”


    “就拿西北地區來說吧,朝廷對於西北地區的扶持,完全稱得上大力扶持。”


    “縱然不能讓百姓錦衣玉食,但足以應對溫飽。”


    “況且,大明律法嚴明,誰敢觸犯大明律,那便完全是找死!”


    “再者,我一直都關心西安的諸多事宜,其中諸多官員,都是我秦王府的親信。”


    “他們可不敢將我的話,當成耳旁風。”


    朱樉咧嘴一笑的看向蕭寒與朱標道。


    確實,朱樉作為坐鎮西安的藩鎮親王,自然有許多親信心腹。


    那封地的諸多事宜與重要官職,自然被朱樉緊緊握在手中,所以,有些事自然瞞不過朱樉的眼睛。


    可大明對外擴張,朱樉必然領兵出擊,為自己的龐大野心打下基礎,立國大秦。


    他真的能安心待在西安?


    當然不能。


    西安,隻不過是朱樉的臨時藩鎮。


    畢竟,以朱樉的軍事才能,還有蕭寒培養出的政治素養與手段,足以開國定藩!


    所以,未來大明對外擴張以後,朱樉必然是一國之君,自然看不上這區區西安府。


    “這便是你一直提倡的掌權?”


    朱標倒是轉過頭看向蕭寒道。


    “嗯。”


    蕭寒不可置否的點頭道。


    “掌控天下太累。”


    “即便你是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也還是忙不過來。”


    “所以,加強中央集權,將絕對的權力掌握在手中。”


    “而這絕對的權力,便是生殺大權。”


    “在此之下,便是大明諸多行省的最高官員,必須是你的心腹。”


    “畢竟,天下有句老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你的氣性,必然不可能容忍貪官汙吏。”


    “所以,膽敢欺瞞你者,必須考慮一下後果。”


    蕭寒又是俯視整座西安府,方才輕聲笑道。


    “還有便是大明對外擴張,諸王為皇,所處國土為大明附屬。”


    “這一點,你不用擔心。”


    “大明的國土已經很大了,外麵的天地隻能更大。”


    “所以,縱然有野心,想統一全球,你也管理不過來。”


    “倒不如,讓你的這些弟弟出去,朝著外麵打,想當皇帝,那就自己建國。”


    “而首要的條件,便是殖民,讓我大明百姓走向世界。”


    “當全世界都是我大明百姓,那伱想想。”


    “縱然千百年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這還是我華夏自己人的事。”


    蕭寒又是想了想,轉頭看向朱標笑道。


    “嗯。”


    “這一點,我明白。”


    朱標沒有猶豫的點了點頭道。


    “等我打下一方天下,我可就是皇帝了。”


    “那時,估計大哥還是太子。”


    朱樉嘿嘿一笑的看向身邊的晉王朱棡道。


    “我可是立誌打下一片超越大明國土的天下。”


    “屆時,大哥可別被我比下去啊。”


    朱棡也是嘿嘿一笑的看向朱標道。


    “隨你們。”


    朱標渾然不在意的笑道。


    “說句作死的話。”


    “大哥,你就不怕我們不服你?”


    朱樉與朱棡明顯有點不滿意朱標的表情,便是紛紛不滿的開口道。


    “不服?”


    朱標的嘴角微微上揚,便是一把攬住蕭寒的肩膀。


    “就算是你們打下了天下,建國登基稱帝。”


    “國土比大明還大,可你們沒有蕭寒,蕭風雪。”


    朱標的眼中閃過一抹傲然道。


    這一輩子走來,朱標最值得的便是遇上了蕭寒。


    不然,這天下的定勢,還說不準呢。


    而朱標的話音落下,朱樉與朱棡的麵色頓時一跨,隨即,便是對視一眼,眼中滿是苦笑之色。


    的確,朱元璋已經明確表示過。


    若是蕭寒想當皇帝,便可以率軍而出,而以蕭寒的才學,足以開創出堪比,甚至超越大明的王朝。


    可麵對朱元璋的好說歹說,蕭寒仍是搖了搖頭。


    他壓根沒有當皇帝的心思。


    畢竟,當皇帝太累。


    未來的蕭寒,隻想守在大明的這一畝三分地上,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讓大明的百姓可以吃飽飯,即便不能每日有肉,也得三天一頓,過上真正的好日子。


    再者,蕭寒向朱元璋要了一塊地,而這塊地便是在西安府。


    等到晚年,蕭寒便是想在西安養老。


    但終究隻是一個念想。


    蕭寒看向眼前的西安府,眼中閃過一抹追憶之色。


    許多記憶伴隨著歲月,已經消失於腦海之中,留下的唯有針對大明強國的國策與方法。


    所以,很多東西已經遺忘於腦海。


    但再一次臨故土,那已然塵封消失的記憶,再次湧上心頭。


    “西安的府邸,不用建的有多豪華。”


    “這是我留下念想的地方。”


    “未來能不能住上,還不一定。”


    蕭寒轉頭看向朱標輕聲道。


    “嗯。”


    朱標作為蕭寒的好兄弟,自然明白蕭寒的意思,便是點了點頭道。


    大明未來的強國計劃,還是任重而道遠,不知他們這一生,能否看見已經處於鼎盛的大明。


    所以,可能除了這一次,便不會再踏足西安了吧。


    “真的不錯呐。”


    “老二老三,答應兄長,不管是在哪裏,對待百姓,一定要謹記,他們不僅是你的百姓,更是你的兒女。”


    “對待兒女,一定要寬厚仁慈。”


    蕭寒拍了拍朱標的肩膀,便是拉過朱樉與朱棡的手,輕聲笑道:“好不好?”


    像是哄小孩的聲音響起,卻讓朱樉與朱棡的眼眶一紅,鼻頭一酸。


    隨即,便是看向蕭寒重重的點了點頭。


    “不管未來,我們在哪裏,都絕不忘卻兄長的教誨。”


    堅定的聲音響起,迴應蕭寒的便是兩張堅毅的麵龐。


    “你們的本性不壞。”


    “隻不過年少氣盛,所以呐,兄長一直從未看輕你們。”


    “畢竟,誰沒有年輕氣盛的時候?”


    蕭寒的嘴角微微勾起。


    那年,那時,意氣風發的蕭寒立於萬軍陣前,指點江山!


    縱觀天下,江山如畫,我年少時,也曾鮮衣怒馬!


    叱吒風雲,縱橫亂世天下!


    “哈哈哈哈!”


    蕭寒爽朗的笑聲傳遍西安城頭,向眼前的西安府蔓延而出。


    彷佛那年,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仍然在眼前。


    “且看我與諸君試手。”


    “看看誰才是這亂世鬼才!”


    朱標會心一笑的看向西安,抬起雙臂,亦是豪邁笑道。


    “重整天下,不過舉手投足之間。”


    “踏平亂世,盡我才能,譽天下,如此多嬌!”


    朱樉微微思索,便也是一步踏出,心中戾氣全消。


    “鮮衣怒馬少年郎!”


    “縱橫天下平亂世!”


    “浩然!”


    朱棡也是一步踏出,隨即,便是朱標並肩。


    “兄長!”


    “少年無雙!”


    “國士無雙!”


    朱標三兄弟並肩,便是看向蕭寒齊齊彎腰,伸手作揖道。


    這一刻,蕭寒終於還是紅了眼眸,隨即,便是深深唿出一口氣!


    殊不知,兩行清淚自臉龐滑落,蕭寒仍不自知。


    奉天殿上。


    “那年,咱在雪地遇上一個孩子。”


    “那個孩子凍得渾身發抖,麵色更是青紫交加。”


    “咱恍惚間,彷佛看見了幼年的自己。”


    “心中升起一股不忍,便將其帶迴了家,想將其收為義子。”


    “但這孩子強呐,不肯做咱的義子,而是以叔父相稱,稱咱的妹子為嬸娘。”


    “可咱就是喜歡這個孩子,可能這就是你們說的緣分。”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似有感慨的看向諸多朝臣笑道。


    諸多大臣,自然也明白,朱元璋口中的孩子是誰?


    特別是淮西勳貴,臉上皆是滿滿的笑意。


    他們的小先生。


    而若非蕭寒,他們今日是否還能站在奉天殿上,都還是未知。


    所以,他們永遠銘記蕭寒的恩德。


    當然,他們的陛下仁厚,這一點,毋庸置疑,自然不能忘懷。


    “.”


    “後來,這個孩子入咱的幕府,幫咱謀劃天下,一戰定乾坤!”


    “大明開國,封肅寧侯,位列侯爵第二。”


    朱元璋似乎再迴憶,又似拉家常般的看向朝臣笑道。


    但言語之間,滿滿的自豪之意!


    “陛下聖明!”


    群臣齊齊跪拜道。


    唯有附和,方才對得起今日的信王殿下蕭寒!


    還有往昔的小先生!


    “今日,風雪乃我大明親王爵,封無可封,賜無可賜。”


    “但於天下有恩,於咱有恩,賜國士無雙!”


    朱元璋緩緩起身,看向諸多朝臣,眼中並無忌憚,反而是一如往昔的柔和道。


    “臣等代信王殿下謝過!”


    群臣踏出一步,紛紛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再譜皇明祖訓。”


    “信王一脈,與國同休,萬世罔替!”


    朱元璋的聲音又是傳出。


    這不僅僅是給蕭寒的恩典。


    更是給蕭寒後世子孫的恩典。


    榮耀加身,福澤後世子孫!


    大明朝,唯有蕭風雪!


    “走吧。”


    彷佛察覺了淚水溢出,蕭寒隨手抹了一把臉,便是看向朱標三兄弟笑道。


    “嗯。”


    朱標輕輕點頭。


    此去,向何方?


    他們不知。


    但卻齊齊的跟在蕭寒的身後。


    西安府之中。


    孩童流連於街道之上,歡聲笑語未曾停下。


    一眼望去,一股股煙火氣蔓延而出。


    “大娘。”


    “可以討口飯吃麽?”


    “我們可以付銀子。”


    蕭寒停在了其中一家的門口,看向敞開的院子,還有那溢出的飯香,便是看向那端飯出來的大娘,輕聲笑道。


    “當然可以。”


    大娘微微一愣,便是連忙將蕭寒與朱標三兄弟迎了進去,言語之間,滿是熱情。


    至於跟在蕭寒他們身後的護衛,依舊佇立在門外,護衛他們的安全。


    “他們?”


    大娘看向那龐大的陣勢,便是指了指。


    龐大的陣勢倒是未曾嚇到大娘,隻覺得眼前的蕭寒與朱標三兄弟,可能是經商的商人吧。


    畢竟,有錢人家的護衛,一直都很多,這並不是什麽秘密。


    “他們不餓。”


    朱標搖了搖頭,便是從懷中掏出一些碎銀遞給大娘笑道:“那便麻煩大娘為我們兄弟幾人準備一點吃食。”


    “不要,不要。”


    “不過是一頓吃食,大娘還是出得起的。”


    但那大娘卻是連忙擺了擺手,不肯接過朱標手上的銀子。


    反正,不管這幾兄弟如何勸說,大娘就是不肯接過銀子。


    隨後,也隻能隨了大娘的意。


    “這才對嘛。”


    大娘見朱標收迴了銀子,這才滿意的笑道:“家中的糧食夠吃,用不上銀子,不過是一頓飯,你們還能吃窮老婆子不成。”


    “謝謝大娘。”


    蕭寒輕輕點頭,便是齊齊看向大娘道謝道。


    “客氣了。”


    “快來嚐嚐大娘的手藝。”


    隨即,大娘便將蕭寒他們迎到了飯桌前,又是為他們清洗了一下碗筷,便是笑著看向他們說道。


    桌子上的飯菜很簡單,就是簡簡單單的農家飯。


    但味道實打實的不錯。


    這大娘做飯的手藝很不錯。


    蕭寒端起碗,看向碗中的飯,彷佛看見了未來的大明,臉上又是閃過一抹笑容。


    “大娘的飯做的跟我們娘的一樣香。”


    良久以後,朱樉放下碗筷,便是心滿意足的看向大娘笑道。


    “喜歡吃,那就多吃點。”


    大娘還是一個樸實人呐,話音落下,便又是為朱樉添飯。


    “大叔呢,不在家?”


    吃飽喝足以後,蕭寒便是看向大娘輕聲問道。


    “害,死了。”


    大娘不在意的擺了擺手,可眼中的悲傷,他們瞧得見。


    “抱歉,我們不知”


    自知說錯話的蕭寒,第一反應便是看向大娘道歉。


    “沒事。”


    大娘擺了擺手,不在意的笑道。


    “我家掌櫃的是當兵的,死了是為國捐軀。”


    大娘又是笑著開口道:“所以,官府每個月都會送來銀錢,讓我度日,說是要養我一輩子。”


    “而大娘沒讀過書,但卻明白,我家掌櫃的死了,但朝廷不曾忘記。”


    “所以,我相公死的值得,因為呐,大娘經曆過亂世。”


    大娘的臉上滿是唏噓之色,但對於大明王朝,又是閃過一抹驕傲之情。


    天下的百姓,真的有福了!


    話說不完的絮叨,落在他們的耳邊,卻是那般的溫情。


    走出院落的時候,朱標還是留下了一些銀子,當然,大娘並不知道。


    “值了。”


    蕭寒看了一眼身邊的諸多兄弟,又是抬起眼眸,看向上蒼,方才輕聲笑道。


    至此,天下大成也!


    (本書完)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