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萬山後的用心,誰不想試試新裝備呢
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 作者:縱橫小秦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標和蕭寒從坤寧宮跟朱元璋和馬皇後一起,吃了一頓,便在坤寧宮住下了。
第二天,兩人方才返迴英國公府。
“太子殿下,終於找到您了,殘元送來了新的國書。”
一大早,李恆捧著一份國書便跑了進來。
“哦。”
朱標麵色平淡,隨手接過。
隨即,麵露一絲笑容對著蕭寒點了點頭。
蕭寒則是迴以微笑,一副早就算到了一切的表情。
“既然如此,那我就立即寫國書迴複好了。”
朱標開口道。
“來人。”
“給太子殿下伺候筆墨。”
蕭寒大手一揮道。
“來了。”
一聲嬌唿,竟是常清靈抱著筆墨跑了出來。
“嗯?”
“清靈,你怎麽還拿東西出來了?”
“若依呢?”
蕭寒看著常清靈詫異道。
“若依出去買東西,給府上添置東西了,我來幫一下忙。”
常清靈微笑道。
蕭寒:…
“行吧。”
蕭寒微微點頭。
朱標大手一揮,接過常清靈送過來的筆墨,開始寫了起來。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什麽好說的了,大明的一切目的都已經達到,並且還撿了不大不小的好處。
這個時候,隻需要寫一些官話,把這一切接下來就行。
而朱標作為大明太子,對於這一套可謂是非常熟練,抬筆間,筆走龍蛇,一封國書,洋洋灑灑躍然紙上。
“風雪,你看看寫的怎麽樣?”
“沒問題的話,我就蓋玉璽了。”
朱標對這些蕭寒開口說道。
“嗯,沒問題,既然這樣,我也安排一下船運吧,不出兩天,應該就可以開工了,屆時讓鐵廠那邊動作快一些,把咱的戰船都給安排上。”
“抓緊時間,在萬山後那群人把控阿瓦朝政之前,把他們的國力盡可能多的消耗掉。”
蕭寒摸著下巴嗬嗬一笑。
這一波,穩了。
阿瓦王朝。
萬氏山莊。
“晴兒,你怎麽又把它帶我書房來了?”
“跟伱說過多少次了,我書房裏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這涉及到我們整個商隊生死存亡。”
萬山後看著門口正抱著一隻手臂大小的小土狗站在那裏的少女道。
“可是哥,它很乖的,不會亂動的。”
“我就是…怕你一個人在書房悶得慌,想來陪陪你。”
萬晴兒有些委屈道。
“唿!”
“真拿你沒辦法,記得,不許鬆手。”
萬山後無奈道。
“萬老弟…”
“嗯,小晴兒怎麽也在?”
周德興走進來,看到萬晴兒不由得眉頭。
“晴兒,你出去玩狗,我們這裏有正事要談。”
萬山後對著妹妹揮了揮手道。
“哦。”
萬晴兒說著,委屈巴巴退了出去。
“萬老弟,你這書房裏的資料有多重要,你比誰都清楚,怎麽能放小孩子進來。”
周德興對著萬山後道。
“唉!”
“我父母雙亡,身邊就剩下這麽一個妹妹,有我在,她不會亂動的。”
萬山後歎了口氣。
“你知道輕重就好。”
“這段時間,我們又收購了千畝良田,這段時間下來,我們大量變賣財產,如今阿瓦王朝已經有五分之一的產業都落入了我們手裏。”
“但是,瀾滄那邊的大明商人也插手了進來,他們頻繁與阿瓦的人進行著交易,甚至很多時候,哪怕自己做不成也要給我們搗亂,你覺得該怎麽辦?”
周德興皺著從一開始就沒有舒展過的眉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瀾滄王國,我們的行為,相當於直接徹底跟大明決裂,無論如何,大明都不會看著我們能夠控製阿瓦王朝。”
“好在,阿瓦王朝和大明山高路遠,大明想要插手,隻能從南疆或者瀾滄滲透影響力,目前來講也隻會用這種方式針對我們。”
萬山後說道。
“你說,大明會不會直接…”
周德興說著,欲言又止。
“不會。”
“一統天下蕭風雪,蕭寒是一個心中有天下的人,直接出兵征討阿瓦,大明山高皇帝遠,打下來不難,但是想要控製幾乎不可能做到,隻能選擇扶持起一個代理人然後迴去。”
“而阿瓦擋在前麵,我們逃走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他們退走,我們再迴來,那麽大明就相當於勞師遠征,除了殺了一些阿瓦蠻人之後什麽也沒幹,蕭寒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萬山後搖了搖頭道。
“那朱元璋呢?”
“朱標呢?”
“別忘了,洪武大帝朱元璋可是馬背上的皇帝,他一怒之下,直接發兵也不是沒有可能。”
周德興對著萬山後道。
“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朱元璋想要這麽做,大概率,朱標、蕭寒甚至是馬皇後都會勸他,如果這三個人反對,哪怕是身為皇帝的朱元璋也不好一意孤行。”
“況且,朱元璋也是聰明人,作為大明皇帝,他同樣清楚其中利害,隻要不是阿瓦皇帝腦袋抽抽了去挑釁大明,朱元璋也不可能這麽幹。”
“不過,我們也並非高枕無憂。”
萬山後開口說道。
“怎麽說?”
周德興眼睛一眯。
“很簡單。”
“阿瓦和勃固兩大王朝自前些年建立,便是一直對立的狀態。”
“大明隻要通過商人,複刻一遍在瀾滄的操作,那麽我們將不得不想辦法給在商業上直麵大明。”
萬山後開口道。
“瀾滄?”
“什麽操作?”
“兩邊賣裝備?”
“可是勃固和大明並不接壤啊,這能賣上嗎?”
周德興詫異道。
“周大哥,你想的太簡單了。”
“陸地不接壤,大明還可以選擇走水路的,隻要從南方出海,裝作海上誰家的商隊,便可以與勃固王朝進行貿易。”
萬山後苦澀一笑。
“那如果,我們買通海上倭寇,攔截一切前往勃固的商船呢?”
周德興麵露狠色。
“這個倒是可以進行。”
“我們買通海上的倭寇,他們能攔住的,就是普通商隊,他們攔不住的,就是大明官方背景。”
萬山後開口說道。
周德興:???
“萬老弟,你認真的嗎?”
“如果他們攔不住大明的商船,那還有什麽意義?”
周德興嘴角一抽。
“攔截不了,能幫我們分辨一下也是好的嘛。”
“至於讓他們直接把大明的商船打掉,那是不可能的。”
“那些倭寇說白了就是一些水賊,欺負欺負老百姓還行,跟大明官軍硬碰,也許能贏一兩次,但是一直幹下去,絕對是找死。”
“不過你放心,倭寇不行,有一些人還是可以的。”
“我們在勃固王朝的商路基本已經打通了,並且我也派人去大城、占國、渤泥三國開設了我們商隊的分部。”
“屆時,我會想辦法買通他們的沿海水師將領,告訴他們將有一夥滿載各種物資的商人經過,出錢邀請他們去劫船。”
“他大明想把東西送過來,也沒那麽容易。”
萬山後嗬嗬一笑,眼中有精光閃動。
“還得是你啊,這樣的方法,確實驚人。”
“不過,想要請他們的水師出手,怕是得不少錢吧?”
“我們的財富…”
周德興隨即又擔憂起資金問題來。
“放心。”
“在這之前,我會先和他們做生意。”
“現在各國水師的水平普遍都一般,此前我們倒賣裝備,手裏也攢了不少炮,隻要我們把炮賣給他們,打下關係基礎,相信就算不出錢,他們也會願意幹上一炮的。”
“畢竟,新炮上艦,誰不想試試?”
萬山後嘴角勾起。
“對了周大哥,此前我安排去進行打造火器和火炮,作為我們的商品,你那邊打造的怎麽樣了?”
萬山後對著周德興問道。
“進度一般。”
“阿瓦這邊的鐵匠水平著實不怎麽樣,目前主要是跟著我們從大明帶過來的工匠學習,製作速度很慢,隻能作為緩慢積累,想要做大規模生意,怕是很困難。”
“最重要的是,他們語言還不通,中間還得隔著我們安排的翻譯,這教學效率就更低了。”
周德興搖了搖頭。
“慢慢來吧,不著急,總會好起來的。”
“我們這次把之前積攢的武器家底掏一掏,應該能延緩大明從海上插手這邊局勢一段時間。”
萬山後開口說道。
大明。
水力鐵廠基質。
“對,搬到這裏,我們留出一個空位,在挖出的河道這裏,準備建立一個高爐。”
單安仁招著手,對著下麵的民夫道。
“單大人,下官覺得這個位置或許還可以再動個兩三米。”
剛剛到任的姚廣孝看了一眼單安仁的布置道。
“哦?”
“姚先生還懂施工?”
單安仁看向姚廣孝,眼中帶著懷疑。
“略懂。”
姚廣孝開口。
“那先生何以見得我們該如此?”
單安仁轉而問道。
“很簡單。”
“我翻閱了這個地方的水文誌,根據我的推算,我們挖出的水道寬達十米,如果直接貼著岸建立高爐,那麽到了汛期,水一定會漫上來,不如錯開兩三米,在挖兩條寬一米的小水路”。
“一條專門負責運原料,一條專門負責出成品。”
“這樣,一米寬,就算水灌了進來,最多也就是濕鞋罷了,不足以影響高爐。”
姚廣孝開口說道。
(本章完)
第二天,兩人方才返迴英國公府。
“太子殿下,終於找到您了,殘元送來了新的國書。”
一大早,李恆捧著一份國書便跑了進來。
“哦。”
朱標麵色平淡,隨手接過。
隨即,麵露一絲笑容對著蕭寒點了點頭。
蕭寒則是迴以微笑,一副早就算到了一切的表情。
“既然如此,那我就立即寫國書迴複好了。”
朱標開口道。
“來人。”
“給太子殿下伺候筆墨。”
蕭寒大手一揮道。
“來了。”
一聲嬌唿,竟是常清靈抱著筆墨跑了出來。
“嗯?”
“清靈,你怎麽還拿東西出來了?”
“若依呢?”
蕭寒看著常清靈詫異道。
“若依出去買東西,給府上添置東西了,我來幫一下忙。”
常清靈微笑道。
蕭寒:…
“行吧。”
蕭寒微微點頭。
朱標大手一揮,接過常清靈送過來的筆墨,開始寫了起來。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什麽好說的了,大明的一切目的都已經達到,並且還撿了不大不小的好處。
這個時候,隻需要寫一些官話,把這一切接下來就行。
而朱標作為大明太子,對於這一套可謂是非常熟練,抬筆間,筆走龍蛇,一封國書,洋洋灑灑躍然紙上。
“風雪,你看看寫的怎麽樣?”
“沒問題的話,我就蓋玉璽了。”
朱標對這些蕭寒開口說道。
“嗯,沒問題,既然這樣,我也安排一下船運吧,不出兩天,應該就可以開工了,屆時讓鐵廠那邊動作快一些,把咱的戰船都給安排上。”
“抓緊時間,在萬山後那群人把控阿瓦朝政之前,把他們的國力盡可能多的消耗掉。”
蕭寒摸著下巴嗬嗬一笑。
這一波,穩了。
阿瓦王朝。
萬氏山莊。
“晴兒,你怎麽又把它帶我書房來了?”
“跟伱說過多少次了,我書房裏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這涉及到我們整個商隊生死存亡。”
萬山後看著門口正抱著一隻手臂大小的小土狗站在那裏的少女道。
“可是哥,它很乖的,不會亂動的。”
“我就是…怕你一個人在書房悶得慌,想來陪陪你。”
萬晴兒有些委屈道。
“唿!”
“真拿你沒辦法,記得,不許鬆手。”
萬山後無奈道。
“萬老弟…”
“嗯,小晴兒怎麽也在?”
周德興走進來,看到萬晴兒不由得眉頭。
“晴兒,你出去玩狗,我們這裏有正事要談。”
萬山後對著妹妹揮了揮手道。
“哦。”
萬晴兒說著,委屈巴巴退了出去。
“萬老弟,你這書房裏的資料有多重要,你比誰都清楚,怎麽能放小孩子進來。”
周德興對著萬山後道。
“唉!”
“我父母雙亡,身邊就剩下這麽一個妹妹,有我在,她不會亂動的。”
萬山後歎了口氣。
“你知道輕重就好。”
“這段時間,我們又收購了千畝良田,這段時間下來,我們大量變賣財產,如今阿瓦王朝已經有五分之一的產業都落入了我們手裏。”
“但是,瀾滄那邊的大明商人也插手了進來,他們頻繁與阿瓦的人進行著交易,甚至很多時候,哪怕自己做不成也要給我們搗亂,你覺得該怎麽辦?”
周德興皺著從一開始就沒有舒展過的眉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瀾滄王國,我們的行為,相當於直接徹底跟大明決裂,無論如何,大明都不會看著我們能夠控製阿瓦王朝。”
“好在,阿瓦王朝和大明山高路遠,大明想要插手,隻能從南疆或者瀾滄滲透影響力,目前來講也隻會用這種方式針對我們。”
萬山後說道。
“你說,大明會不會直接…”
周德興說著,欲言又止。
“不會。”
“一統天下蕭風雪,蕭寒是一個心中有天下的人,直接出兵征討阿瓦,大明山高皇帝遠,打下來不難,但是想要控製幾乎不可能做到,隻能選擇扶持起一個代理人然後迴去。”
“而阿瓦擋在前麵,我們逃走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他們退走,我們再迴來,那麽大明就相當於勞師遠征,除了殺了一些阿瓦蠻人之後什麽也沒幹,蕭寒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萬山後搖了搖頭道。
“那朱元璋呢?”
“朱標呢?”
“別忘了,洪武大帝朱元璋可是馬背上的皇帝,他一怒之下,直接發兵也不是沒有可能。”
周德興對著萬山後道。
“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朱元璋想要這麽做,大概率,朱標、蕭寒甚至是馬皇後都會勸他,如果這三個人反對,哪怕是身為皇帝的朱元璋也不好一意孤行。”
“況且,朱元璋也是聰明人,作為大明皇帝,他同樣清楚其中利害,隻要不是阿瓦皇帝腦袋抽抽了去挑釁大明,朱元璋也不可能這麽幹。”
“不過,我們也並非高枕無憂。”
萬山後開口說道。
“怎麽說?”
周德興眼睛一眯。
“很簡單。”
“阿瓦和勃固兩大王朝自前些年建立,便是一直對立的狀態。”
“大明隻要通過商人,複刻一遍在瀾滄的操作,那麽我們將不得不想辦法給在商業上直麵大明。”
萬山後開口道。
“瀾滄?”
“什麽操作?”
“兩邊賣裝備?”
“可是勃固和大明並不接壤啊,這能賣上嗎?”
周德興詫異道。
“周大哥,你想的太簡單了。”
“陸地不接壤,大明還可以選擇走水路的,隻要從南方出海,裝作海上誰家的商隊,便可以與勃固王朝進行貿易。”
萬山後苦澀一笑。
“那如果,我們買通海上倭寇,攔截一切前往勃固的商船呢?”
周德興麵露狠色。
“這個倒是可以進行。”
“我們買通海上的倭寇,他們能攔住的,就是普通商隊,他們攔不住的,就是大明官方背景。”
萬山後開口說道。
周德興:???
“萬老弟,你認真的嗎?”
“如果他們攔不住大明的商船,那還有什麽意義?”
周德興嘴角一抽。
“攔截不了,能幫我們分辨一下也是好的嘛。”
“至於讓他們直接把大明的商船打掉,那是不可能的。”
“那些倭寇說白了就是一些水賊,欺負欺負老百姓還行,跟大明官軍硬碰,也許能贏一兩次,但是一直幹下去,絕對是找死。”
“不過你放心,倭寇不行,有一些人還是可以的。”
“我們在勃固王朝的商路基本已經打通了,並且我也派人去大城、占國、渤泥三國開設了我們商隊的分部。”
“屆時,我會想辦法買通他們的沿海水師將領,告訴他們將有一夥滿載各種物資的商人經過,出錢邀請他們去劫船。”
“他大明想把東西送過來,也沒那麽容易。”
萬山後嗬嗬一笑,眼中有精光閃動。
“還得是你啊,這樣的方法,確實驚人。”
“不過,想要請他們的水師出手,怕是得不少錢吧?”
“我們的財富…”
周德興隨即又擔憂起資金問題來。
“放心。”
“在這之前,我會先和他們做生意。”
“現在各國水師的水平普遍都一般,此前我們倒賣裝備,手裏也攢了不少炮,隻要我們把炮賣給他們,打下關係基礎,相信就算不出錢,他們也會願意幹上一炮的。”
“畢竟,新炮上艦,誰不想試試?”
萬山後嘴角勾起。
“對了周大哥,此前我安排去進行打造火器和火炮,作為我們的商品,你那邊打造的怎麽樣了?”
萬山後對著周德興問道。
“進度一般。”
“阿瓦這邊的鐵匠水平著實不怎麽樣,目前主要是跟著我們從大明帶過來的工匠學習,製作速度很慢,隻能作為緩慢積累,想要做大規模生意,怕是很困難。”
“最重要的是,他們語言還不通,中間還得隔著我們安排的翻譯,這教學效率就更低了。”
周德興搖了搖頭。
“慢慢來吧,不著急,總會好起來的。”
“我們這次把之前積攢的武器家底掏一掏,應該能延緩大明從海上插手這邊局勢一段時間。”
萬山後開口說道。
大明。
水力鐵廠基質。
“對,搬到這裏,我們留出一個空位,在挖出的河道這裏,準備建立一個高爐。”
單安仁招著手,對著下麵的民夫道。
“單大人,下官覺得這個位置或許還可以再動個兩三米。”
剛剛到任的姚廣孝看了一眼單安仁的布置道。
“哦?”
“姚先生還懂施工?”
單安仁看向姚廣孝,眼中帶著懷疑。
“略懂。”
姚廣孝開口。
“那先生何以見得我們該如此?”
單安仁轉而問道。
“很簡單。”
“我翻閱了這個地方的水文誌,根據我的推算,我們挖出的水道寬達十米,如果直接貼著岸建立高爐,那麽到了汛期,水一定會漫上來,不如錯開兩三米,在挖兩條寬一米的小水路”。
“一條專門負責運原料,一條專門負責出成品。”
“這樣,一米寬,就算水灌了進來,最多也就是濕鞋罷了,不足以影響高爐。”
姚廣孝開口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