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南邊那些地方,多叢林瘴氣,廣袤萬裏,卻都是未開發的蠻荒地區,想要打下來,我大明將士怕還是要吃不少苦頭。”


    朱標眉頭微皺,他已經決定之後有時間要打了,那麽接下來便是怎麽打的問題。


    朱標確實很向往秦皇漢武那種出兵百萬,橫掃一方的霸氣,但很明顯,大明現在的家底不允許這麽幹。


    秦始皇能那麽打,那是奮六世之餘烈,漢武帝能那麽打,那是爺爺爸爸打基礎,兒子孫子開屁股,說白了,不是自己賺的錢不心疼。


    而朱標早早便參與到了大明的發展建設之中,不誇張的說,大明的一磚一瓦都與朱標有關,他要是不心疼那才是有鬼了。


    “風雪,既然你提出此事,莫非,心中有計?”


    朱標希冀看向蕭寒,說實話,蕭寒給他畫的大餅朱標確實動心了,氣候濕潤溫暖,一年多熟,這要是能用流民開發起來,妥妥的江南加強版啊。


    這要是真能開發出來,別的不說,起碼尋常天災導致的糧食欠收,幾十年內都帶不走大明。


    這樣的吸引力,不可為不大。


    畢竟,王朝衰落一共無非也就兩個因素,一個天災,一個人禍。


    蕭寒對著世家豪強一套組合拳,等一切都落實下去,可以說是有機會把人禍的力量削減八成,若是能得南方大片開發地則天災也可削減八成。


    那麽大明,豈非穩如泰山?


    “嗬嗬。”


    “就知道你得這麽問,沒錯,確實有。”


    “你所慮者,無非是打仗的花銷,怕敗光大明現在好不容易攢出來的這點家底,是也不是?”


    蕭寒嗬嗬一笑,開口說道。


    “兄弟伱是懂我的。”


    朱標誠實點頭。


    “這個簡單。”


    “我有一計,可使我大明不費一兵一卒,將南方諸國的力量持續削弱,還能大賺一筆,怎麽樣,又沒有興起幹一票?”


    蕭寒嘴角勾起,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還有這種辦法?說來聽聽!”


    朱標眼睛大亮,自古以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什麽時候還能出這種既能讓馬兒跑,還能讓馬兒自己頭上長草的情況了?若非此話乃是蕭寒所說,朱標都已經讓人把開口之人拖出去了。


    “很簡單,首先,我們開發嶺南本身就需要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裏,我們大明應天府這邊也不能閑著,我會把我的生產線生產模式推廣開來。”


    “用於將多於的糧食、鹽鐵的資源,生產成各種物品,並且組建船隊打擊沿海倭寇。”


    “等這些做完,想來我們的嶺南也都有了一定的開發成程度,就是時候和南方那些國家接觸了。”


    “你要清楚南方那些國家可不是鐵板一塊,他們彼此都是世仇,互相攻伐多年,隻不過,他們的水平著實有些落後,打起仗來,死人的效率太低。”


    “所以…我們得去給他們加把火,我們派遣錦衣衛製造事端,並且散播言論,放大他們彼此的仇怨讓他們陷入持續戰爭。”


    “等他們各方都打出真火的時候,我大明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向他們出售武器、糧食、衣服等重要物資,在宣泄多於生產力的同時還能血賺一筆。”


    “屆時他們人口銳減,留下一地焦土,而我大明則是國富民強,兵強馬壯,便到了出手的時機了。”


    蕭寒雙眼微微眯起,談笑間,似已有萬千蠻夷於三言兩語間灰飛煙滅,饒是朱標聽了都感覺有些背後發涼。


    此計,不可為不歹毒,但若是能成,確實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局麵,屆時大明再出兵征討,將如履平地,如此想著朱標不由得又有些興奮。


    大明能夠贏家通吃,簡直不要太美妙。


    什麽?


    你說南邊會死多少人?


    這管他朱標鳥事?


    南邊的又不是大明的子民,多死一些,反而方便大明遷移人口進行同化統治,當然死的越多越好啊。


    “可是,如果我們隻向其中某一方出售戰略物資,他們將很快可以戰勝敵人,若是我們雙方都賣,那些蠻夷雖不通教化,怕也不是傻子,定然會察覺。”


    在興奮之後,朱標又發現了問題,開口問道。


    “哈哈!”


    “我就知道你會這麽問。”


    “這個簡單,我們不全用大明的旗號不就行了?”


    “離我們大明近的,咱直接用大明自己的旗號,遠的就從海上繞過去,掛蒙元的旗號,反正他蒙元的出海口現在都在我們大明控製之下,想辟謠也辟謠不了,尤其是梁王那廝還被我給抓了,最後一個在南方有影響力的話事人都沒了,隻要我大明不自己承認,誰還能替他蒙元在南邊發聲?”


    蕭寒大笑一聲,解釋道。


    “你這真是…”


    “妙啊!太妙了!”


    “全世界都知道我大明和蒙元勢同水火,我大明支持了一方,蒙元會開船過去不遠萬裏支持另一方,簡直合情合理。”


    “誰都不會想到,所謂的蒙元商船,不是從北方開過去的,而是從隔壁番禺開過去的。”


    “哈哈哈哈哈!”


    “南邊那些蠻夷被你這家夥惦記上,可真是倒了血黴了,有你,真是他們的‘福氣’。”


    朱標大笑著,眼淚都要笑出來了。


    “怎麽說話呢?”


    “我這不也是為了他們能夠更輕鬆的融入我大明麾下,接受我大明的教化,早日沐浴大明的恩澤嗎?”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他們要得到我大明的恩澤,付出一些犧牲,也是理所當然的對吧,況且,曆史會記住他們的,史書會描繪他們的。”


    “就這麽寫好了,洪武年間,時太子朱標,用英國公之法,智平南方諸國,使蠻夷鬥而皇明足,納地萬裏。”


    蕭寒開口,糾正了朱標的說法。


    “可以可以。”


    “此計一出,可使我大明少付出無數人力物力,就能得南方萬裏之疆,就算我開疆擴土的功績打上一些折扣,也值了。哈哈!”


    “要說這心髒還得是你們這些玩心眼子的,幸好你當年是被爹撿到了,要是讓讓蒙元把你給帶走了,天下義軍估計死的一個比一個慘。”


    朱標笑著搖了搖頭。


    這一招,著實領先了,聽得朱標熱血澎湃,雖然多少確實有些不要臉了。


    但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昔日漢高祖為取天下,拋妻、棄子、舍父,朱標做不到這樣徹底斬斷感情,一心謀求妄圖霸業,但是丟下一些臉皮還能做到的。


    用一點點臉皮,換大明開疆萬裏,國富民強,怎麽看,都是血賺。


    “既然如此,我就先迴去了,這些考題我要再熟練熟練,嶺南大開荒的事,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才行。”


    “對了,這是我從朝廷控製的土地中挑選的滿足你要求的建造造紙廠的土地,你看看看中了哪個?”


    朱標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一份金陵城周邊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被朱標圈了一個又一個小圈。


    每一個小圈都代表了一塊屬於朝廷直屬的土地,其中,滿足蕭寒要求靠近河道的都被做了重點標記。


    原本像金陵這種大城周邊是不會有這麽多閑置土地的,隻不過元末一場亂鬥死了不少人,出現了地多於人的情況,世家豪強比較挑食,隻喜歡拿下那些肥沃地理好的土地,所以大量條件一般的就荒廢了。


    再加上老朱這段時間殺了不少人,抄家滅族之下,打把土地又迴到了朝廷手裏,導致盡管一直在安排流民耕種,但朝廷現在手裏的地比較富裕。


    “就這塊吧,處於金陵內河與長江交匯處,水勢猛烈,運力強悍,可以把排出的汙水快速帶走。”


    “並且地方也不小,而且周邊都是密林,方便就地取材。”


    蕭寒看了一圈,最終選擇了其中一塊。


    “好,那就這塊了,明天我需要在東宮熟悉考題,就安排李恆帶著地契和工部的人一起帶你去這塊地,去規劃你的造紙廠,等你規劃好了,就可以開始動工了。”


    “動作記得快點,等殿試結束之後,我就打算發出我大明第一版大明報,對於我大明的科舉成果好好宣傳一番。”


    朱標對著蕭寒叮囑道。


    “我辦事,你放心。”


    “大明報的用紙,咱直接內線供應。”


    “同時,這個造紙廠也會是咱大明工業大發展的第一步,在這之後,金陵周邊,還會崛起無數工廠,讓我大明的生產力,直接上一個台階。”


    蕭寒拍著胸脯說道。


    “嗯,有你在,確實讓人省心。”


    朱標也是點了點頭,對於蕭寒辦事,他有把握。


    朱標走後,蕭寒坐在房間裏,開始思量起來,造紙術在大明已經頗為成熟,如果進行生產線式拆解,必然可以使產能大大提升。


    而朱標給的地可不少,蕭寒看著地圖上劃的範圍,光河道交叉地帶就足足有著五千畝,這還是不算周邊地區的情況。


    對於蕭寒的要求,朱標可謂是十分大度,直接大筆一揮,隻要不大量侵占農田,周邊地區,直接都交給蕭寒安排了。


    這麽大的地方,蕭寒自然不可能隻搞一條造紙的生產線,本著賊不走空的原則,這一波羊毛,蕭寒必須狠狠薅過來才行。


    “殿下,殿下,李恆和單尚書已經在門外等您了。”


    清晨若依的唿喚聲音在蕭寒耳邊響起。


    “嗯,來這麽早嗎?”


    蕭寒微微揉了揉眉心,緩緩從床榻上起身,在若依的服侍下洗漱更衣。


    “殿下,太子殿下安排老奴,帶您去劃給您的土地,地契的話,因為太子殿下也不能確定您到底會用多少土地,讓咱家給您現寫。”


    看著洗漱完畢出現的蕭寒,李恆當即上前,對著蕭寒深深施禮。


    “嗯,好,我知道了。”


    “單尚書,咱們工部現在在金陵有多少能征召的工人。”


    蕭寒轉頭對著單安仁道。


    “啊?”


    “殿下難道會建一個很大的工程嗎?”


    單安仁微微有些發愣。


    朱標跟他說的是,跟著給蕭寒建一個造紙廠。


    在單安仁的理念中,一個造紙廠能有多大,就打算直接讓自己人上了。


    “嗯,工程可能會有億點點大。”


    “可以征發一些金陵周邊的流民,屆時我的生產線還要留下不少工人。”


    蕭寒微微點頭說道。


    “那…好吧,殿下具體需要多少人?”


    單安仁有些不確定對著蕭寒問道。


    “先來一萬吧,不夠後期再繼續征召。”


    蕭寒想也不想隨口說道。


    “一萬!?”


    這一刻,單安仁臉色都要變了,金陵作為大明帝都,周邊的流民本就不算多,一萬,可算是好大一部分了。


    若非朱標為了執行開墾荒地計劃,本就已經將大量流民聚集起來,想要找這麽多人,單安仁還得費一番手腳。


    “有問題嗎?”


    蕭寒瞥了單安仁一眼淡淡開口。


    “沒問題。”


    “殿下要求開工之時,人員一定就緒,下官隻是驚訝於居然需要這麽多人,故此有些失態,還望殿下恕罪。”


    單安仁對著蕭寒告罪道。


    “無妨,人之常情。”


    “走吧,今天我們的事情可不少。”


    蕭寒大手隨意一揮,對著單安仁說道。


    “諾!”


    …


    李恆和單安仁紛紛應聲,跟在了蕭寒的馬車之後。


    吱吱吱!


    馬車行進在春日已經解凍的鬆軟土地上,不斷行進著。


    金陵的雪期本就沒有北方長,隻不過因為大明身處相對寒冷的時期,故此冬天才會時長積雪不化。


    如今已經過了陽春三月,遍地積雪早已消融,路旁的樹木都已經萌了新芽,遍地花開。


    “就這裏吧,這裏建第一條造紙生產線,單尚書這是造紙環節的拆解分配,一條生產線大概兩百人,遍布生產的各個環節。”


    “單尚書,你去安排。”


    蕭寒從懷裏掏出一份昨夜書寫的造紙生產線環節祥解遞給單安仁。


    作為工部尚書,其本就數知各類工匠之術,幫助蕭寒搭建一個生產線,自然不是問題。


    “這邊,這邊弄一條伐木加工生產線,為造紙生產線提供標準化木材。”


    “這邊,這邊弄一個印刷排版生產線,可以直接對生產的紙張進行印刷處理。”


    “這邊,這邊弄一個墨塊生產線,能直接給印刷排版生產線提供原料。”


    “還有這邊,這邊我要一個小型內河港口,方便進行運輸。”


    …


    單安仁還在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蕭寒交代給自己的任務做好,蕭寒那邊一個個任務已經如同連珠炮一般丟了過來。


    這一下子,單安仁都傻眼了。


    原本以為,隻有一個造紙廠生產線,結果蕭寒除了規劃了六條造紙生產線之外,直接給安排了幾乎所有能想到的配套生產。


    如果不是蕭寒關於工學的大明官方教科書還沒有出,單安仁此時一定會想要吐槽一句。


    說好的一條生產線,結果你直接給安排了一個產業鏈?


    難怪說需要的人手多,合著在這兒等我呢?


    “這…殿下,這,這是不是太多了?”


    單安仁有些瞠目結舌。


    李恆也是瞪大了眼睛,拿著一摞地契,一時間都有些無從下筆。


    “不多不多。”


    “你們要清楚自己的身份。”


    “你們是跟著太子辦事,跟著陛下辦事,要有格局,格局懂嗎?”


    “我們要辦的事,一定就要辦能夠影響大明的大事,如果隻有一條生產線來供紙,那對於整個大明來說,就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


    “唯有做大做強,才能夠體現出我大明的氣勢,體現陛下和太子的雄才大略。”


    蕭寒嗬嗬笑著說道。


    嗯,這波羊毛薅的,英國公很滿意。


    “殿下教訓的是,是吾等狹隘了,以後定當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蕭寒的話,聽得單安仁一愣一愣的。


    雖然有些沒聽懂,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算了,殿下說的一定是對的,鞠躬盡瘁就完了。


    “看什麽看,沒聽見殿下說的嗎?寫呀!趕緊的,給咱家寫!還有那邊那片林場,都給殿下圈進來。”


    李恆迴過神來,掃了一眼還在發愣的一群小內侍,尖聲嗬斥。


    就這樣,在這麽一番跑馬圈地之下,這一邊大片地都將變成蕭寒的產業。


    朝廷出地,朝廷出工,蕭寒隻負責下命令,並進行後續經營。


    這一波羊毛薅起來,蕭寒此時心裏的感覺,真可謂是秦始皇摸電門,贏麻了。


    當天下午。


    太子東宮。


    複習了一天考題的朱標伸了個懶腰,對於明天的殿試胸有成竹。


    “殿下,二殿下在城南那邊圈地建廠了。”


    有個東宮太監跑了過來,對著朱標說道。


    “咱知道,這就是咱讓他去的,下次這種事不用再報了。”


    朱標擺了擺手,一臉豪氣。


    不就是圈地建個廠嘛,多大點事,他一個大明太子,還能差這麽一點?


    等大明報運營起來,賺迴來還不是輕輕鬆鬆。


    不是…


    “殿下,這是前邊送迴來的地契備份,根據咱大明十畝一契的規定,目前都在這兒了。”


    內侍小心的掏出一摞紙道。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