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諸多親王年少,還看不出什麽隱患,但是再過幾十年.”


    朱標的頭皮都有些發麻,說到最後時,他都沒了聲音。


    而若是按照這般發展,長此以往,大明的郡王真的會越來越多,而老朱家的子孫,恐怕會越來越多。


    那這必然會成為大明的隱患,畢竟,天下就這麽點,你就算是舉全國之力,供養老朱家,那也不一定能供養得起。


    況且,百姓難道就不用生活,百姓難道就不用吃飯?


    每年含辛茹苦賺的那點糧食銀子,全部都上繳了國庫,那這不是逼著百姓去死?


    那不造反,還在等什麽?


    這就相當於又是一個輪迴,明朝又將重複元末時期的苛捐雜稅,壓榨百姓。


    “你以為隻有這幾位親王不成?”


    “陛下所出,皆是親王,若都可以世襲罔替,那我大明的郡王,隻會更多。”


    蕭寒依舊是擺了擺手道。


    這本身就有曆史依據,弘治時期,宗室郡王泛濫,國庫難以承受,朱佑樘選擇加以遏製,但後期,明武宗朱厚照一上台,便是拆了自家老爹的台。


    “再者說來,郡王居多,這不過是其中之一,至於剩下的原因,便是賦稅。”


    “凡我大明親王,皇親國戚,皆可以不用繳納賦稅,但我大明的經濟基礎,隻有賦稅,所以,在你登基以後,伱會發現一件很可悲的事實,那就是國庫三分之一的收入,都要用來供養親王,而朝廷,卻得不到任何迴報。”


    “在經你之後,國庫每年更是必須拿出三分之二,用來供養大明的皇室子孫,可他們依舊不用繳納賦稅,這樣長此以往,朝廷的經濟,勢必崩塌。”


    “而真到了那時,供養皇室子孫,後世的皇帝,後世的大臣,應當如何選擇?”


    “無非就是繼續苛捐雜稅,在原本就可以收的賦稅上,繼續加稅。”


    蕭寒又是瞥了一眼朱標四兄弟,這才輕聲開口說道。


    大明朝滅亡的原因,歸根結底,其實供養宗室,隻能算作其中一則原因,但更多的便是賦稅。


    朝廷對於這些宗室的寬容,便是不用繳納賦稅,可是這天下的百姓,還是要繳納賦稅,那一旦朝廷連日常運轉都無法維持,那就唯有加稅,這樣下去,勢必會鬧得天怒人怨,埋下前所未有的隱患。


    “那應該怎麽解決?”


    朱標重重的點了點頭,便是看向蕭寒追問道。


    畢竟,蕭寒既然能提得出來,必然有解決之法,要不然,蕭寒不會多嘴。


    反正,大家心如明鏡,蕭寒這一生,都活得灑脫,正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至於後世子孫,那就是他們的事,蕭寒可從來都不會管,而過好當下,才是蕭寒的選擇。


    所以,蕭寒既然能說出來,那必然有解決之法,不然,他從來都不會多嘴。


    “確實能解決。”


    “但我可不會去說動老爺子。”


    “就算關係再親近,我也始終是大明的臣子,不是老爺子的兒子,我去說這種話,不合適。”


    蕭寒輕輕的搖了搖頭道。


    “你放心。”


    “若不懂你,我自然不會問。”


    朱標拍了拍蕭寒的肩膀,輕輕點了點頭,至於後麵的話,不用言語,他們便彼此皆已知曉。


    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訓,所以,如果要更改過來,那便唯有朱元璋親自去改過,才能上承天意,下順民心,諸多皇子,心中才不會有埋怨。


    畢竟,老朱是大明的締造者,而皇室未來的藩王,都是人家老朱的兒子,老朱去改過,也最為合適。


    但若是等到了朱標那一朝,再去改這些事,最起初的動蕩,肯定會泛起,畢竟,到了朱標的手中,這始終是削藩。


    “嗯。”


    “就像我剛剛說過,天下一視同仁,誰也不能逃稅避稅,包括親王,你手中的田畝夠多,那你就交更多的賦稅,至於朝廷的俸祿,照發不誤。”


    “而沒有田畝的官員,就可以避免攤丁入畝稅,畢竟,天下的田畝,那麽多,朝廷的官員,能有多少人?”


    “哪怕隻拿出十分之一,也足夠他們的俸祿了,至於藩王和權貴,就相當於他們用自己的俸祿,交的是賦稅,而且,他們的俸祿,可能都不足以繳納賦稅。”


    “麵子和裏子既然都有了,可他們要是還敢說什麽,那就罰。”


    “至於收迴來的田畝,朝廷負責耕種,或者是將田畝租給百姓,當然,那百姓就成了佃戶,租子不能太高,至於賦稅,那就全免。”


    “當然,人口的普查,田畝的丈量,都要依照朝廷的法度去辦,一年一清查,一個地方都不能漏,以免有人開墾荒地,隱瞞不報。”


    蕭寒微微思索了片刻,便是看向朱標,繼續輕聲道:“別忘了,這天下最多的還是流民,畢竟,剛經曆過亂世。”


    天下間的田畝,還有一半處於荒蕪,所以必須要重新開墾,那這開墾的一年中,那百姓吃飯,又成了一個問題。


    畢竟,此時的天下,仍然流民最多,大多居無定所,那朝廷就必須給他們一條活路,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既然,百姓無田可種,那朝廷讓你們種田,而且,隻收取廉價的租子,絕對低於那些地主大戶,讓百姓不至於在豐收之年,依舊節衣縮食,而且,賦稅全免。


    “百姓的賦稅,可是大頭。”


    朱棡抬起頭看向蕭寒道:“如果免去了百姓的賦稅,那一旦朝廷收迴了所有的田畝,朝廷沒有賦稅,又該如何?”


    這其實也是一個問題,世家富戶,皇親諸侯,一旦將手中的田畝,賣給了朝廷,那他們相當於也不用交稅,這就直接相當於斷了朝廷的稅收。


    “那我們的交易管理司,是用來幹嘛,擺設不成?”


    蕭寒頓時沒好氣的看向朱棡道:“別忘了,交易管理司,就是為了定價,而田畝的價格,也隻能由朝廷來定,舍不舍得賣,我們先不說,就說他們賣了,再也不用交賦稅,這確實可以。”


    “那賦稅的基本來源於何處,無非就是糧食,而糧食產自田畝,而我大明,掌握了所有的田畝,且不說每年的租子,完全勝過賦稅,就算隻拿出去一半租,剩下的一半,朝廷自己經營,也要比那點賦稅,強很多。”


    “況且,商稅從未取消過,就算你不再種地,你名下的那些產業,也會構成稅收,雙管齊下,大明隻會愈發的繁榮。”


    蕭寒又是一口氣說道。


    最初階段的改革政策,一定要傾向於百姓,要讓百姓吃得飽,穿的暖,而這勢必會有所犧牲,那朝廷就得做出選擇,究竟是選擇百姓,還是這些世家富戶。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朱棡點了點頭,便再未說什麽。


    蕭寒說的對,攤丁入畝,並不是為了保證世家富戶的利益,而是為了保證大明百姓的利益,隻要大明百姓吃得飽,穿的暖,那路不拾遺的盛世,還能遠?


    “再說說親王,曆朝曆代的藩王製度,皆有所不同,但大多都殊途同歸,直到我看見漢王朝,漢武帝時期所推行的推恩令,才讓我揣摩出一點想法。”


    就當所有人沒有意見時,蕭寒又是開口道:“我將這稱為天子恩澤,五世而斬。”


    “天子恩澤,五世而斬。”


    朱標的眼中泛起一抹光芒道。


    “對。”


    “天子恩澤,五世而斬。”


    “出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蕭寒輕輕的點了點頭笑道。


    朱標算得上是博覽群書,那自然明白大同小異的意思,總而言之,解釋起來,其實並不麻煩。


    “陛下之子,貴為親王,而親王之子,為郡王,郡王之子,為郡公,郡公之子,為縣侯,而縣侯之子,為鄉伯。”


    “正所謂,一世一刀,一刀一斬,五世而終,天子澤盡。”


    “除非有莫大的功勳,可繼承祖爵,要不然,便是以此推行,便可保我大明萬世基業。”


    蕭寒的聲音雖輕,但話語之間的鋒芒,又是讓朱標四兄弟,渾身一震。


    真的是好一個天子恩澤,五世而斬!


    隨即,朱標他們的臉上,便是露出一抹難色,辦法的確是個好辦法,但這裏可是古時封建王朝,誰不想讓自己的子孫興盛一點,可要是這麽幹了,不死絕,那就是好事了。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麽,如果後輩無能,也可以靠祖輩積累過活,但是吃空餉,能吃多少年?”


    “大明一旦陷入財政危機,這是後世兒孫,該死還得死,要記住,什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蕭寒又是撇了撇嘴道:“除非,你朱標自認為不如漢武帝劉徹。”


    天下第一陽謀,推恩令,漢武帝劉徹不曾猶豫,因為他明白,劉氏子孫與漢王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況且,這又不是相當於你被移出了皇籍,宗室排序,仍然有你的名字,你依舊可以進行科舉,做官,有大功勳者,封侯封王,還是不在話下。


    所以,不能靠老祖宗擺爛,那就靠自己努力,這也是一條後路,不至於養出那麽多無能的後輩。


    “我同意!”


    隨即,朱標咬了咬牙,眼中一狠道:“那就讓他們自求多福,老朱家絕不養廢物,有能力,未來就自己當官,沒能力,那就自求多福,這也怪不得老祖宗們了!”


    “嗯。”


    “雖然很不想認同,但也無可奈何,畢竟,這大明朝的皇帝,是我爹。”


    朱樉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方才看向蕭寒笑道:“我也同意。”


    “那我更不可能反駁了。”


    “反正,以我的能力,給後輩留下點恩德,不是問題,我晉王這一脈,也不可能滅絕。”


    晉王朱棡的眼中閃過一抹自信道。


    “那我自然不能比我三哥差。”


    “我也同意。”


    朱棣也是不甘示弱的看向蕭寒道。


    “嗯。”


    “不用擔心,比如你們立下重大功勳,為國開疆拓土,攘外安內這等功勳,就可以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朱標微微想了想,便是開口道:“但必須有一項規矩,凡是嫡子,除世襲罔替者,皆可封郡王,依舊遵循天子恩澤,五世而斬,而皆庶出者,皆不可封王,隻能封侯,以此而斬。”


    “可以。”


    “我沒意見。”


    三兄弟齊齊點頭,眼中皆是閃過一抹火熱,隻要自己的嫡親王爵,可以世襲罔替,那就去為大明朝立功,而且,他們仨的能力,想要保住自己的王爵,不是問題。


    畢竟,老朱那麽多兒子,為什麽隻有仨可以站在朱標的身邊,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當然,不能排除還年幼的原因,但時勢造英雄,年長有時候,也是一件好事。


    “那所有的問題,不都解決了。”


    朱標也是笑著點了點頭道。


    “嗬嗬。”


    “你可真會淨想美事,要是真有我們聊的這般簡單,那我們就不會卡在貨幣交易改革上了。”


    蕭寒直接翻了翻白眼,又是沒好氣道:“咱們也得徐徐圖之,不能操之過急,今日,也算是我們通個氣,大致的有個方向,不然,日後做起事來,顧頭不顧腚,什麽事都辦不成。”


    “嗯。”


    “這是自然。”


    朱標微微一愣,隨後又是攬住蕭寒的肩膀笑道:“但是有你肅寧侯,我就很安心,畢竟,沒有什麽事,是你辦不成的,你放心,光是你提出來的這些事,你的世襲罔替,我就得一定替你保住了,放心吧。”


    “嗬嗬。”


    “反正老爺子不在這裏,我也不怕你,直白點,光憑我定鼎天下這一項功勞,我都能保住我的世襲罔替。”


    蕭寒嗬嗬一笑,完全不屑一顧道。


    關於他的世襲罔替,還需要朱標保?


    別鬧了,要是他蕭寒都保不住世襲罔替,在朝廷上,有幾個勳貴能保住世襲罔替?


    “你說話做事,能不能別那麽謹慎,還老爺子不在這裏,你不就是想告訴我,別去打你的小報告。”


    朱標的眼中,頓時閃過一抹壞笑道。


    蕭寒做事謹慎,那可是出了名的,所以,不管說什麽話之前,都得鋪墊一下,以免有心人拿出去說他居功自傲。


    “你就是說給老爺子聽,我也不怕,畢竟,誰沒事居功自傲,傲到太子身邊去?”


    蕭寒依舊無所畏懼地看向朱標道:“況且,我剛剛有說話麽?”


    蕭寒的眼眸掃視了一圈,朱樉與朱棡便是連忙搖了搖頭道:“沒有,寒哥什麽都沒說過,我們可以作證,全都是太子瞎編!”


    “對!”


    朱棣心中一凜,也是道。


    得罪了自家大哥,最多就是一頓責罰,但得罪了老蕭,那可能過幾年,他們還是要活在蕭寒的摧殘下,畢竟,接下來人家是老師,他們幾個是學生,穿小鞋這種事情,蕭寒真的幹得出來,而且,絕對義正言辭,老爺子都拿他沒辦法。


    “你們這幾個小混蛋。”


    “真是白疼你們了。”


    朱標頓時笑罵道。


    “嘿嘿。”


    三兄弟又是齊齊撓頭道。


    “都別鬧了,算算時間,宋國公應該也快到應天府了,我們也該迴宮了,你要不要一塊?”


    幾兄弟又是一陣打鬧,這才停了下來,隨後,朱標又是轉頭看向蕭寒道。


    “別鬧,我可不想見馮叔叔,除非陛下傳召,要不然,打死不去坤寧宮。”


    蕭寒連忙擺了擺手,隨即,又是沒好氣道:“畢竟,能瞞得過那些淮西勳貴,那是因為他們怕我懼我,但是馮叔叔,他可不怕我。”


    “馮叔叔沒有你想的那麽小氣,況且,牽連了這麽深,常伯伯已經教育過他,想來,他的脾氣秉性,應該變了很多,至少壓榨百姓這種事,他這輩子都幹不出來了。”


    朱標倒是完全不在意的說道。


    宋國公馮勝,打仗膽大心細,做事也謹慎,再加上郢國公馮國用,所以,朱元璋一直都很信任馮勝。


    “嗯。”


    “那我也不去,我要去一趟工部,畢竟,讓你盯著新貨幣的發行,我實在有點不放心。”


    蕭寒依舊搖了搖頭,隨後,又是看向朱標繼續說道:“這樣吧,你先去坤寧宮,等見過了馮叔叔,你便直接來工部,畢竟,新貨幣的模板,一定要定下來。”


    “嗯。”


    朱標想了一下,便是點了點頭道:“那你便在工部等我,先打印幾塊模板,瞧瞧效果,完事等我過來,我們再商議一下數額,還有發行數量。”


    “可以。”


    “數額可以暫定,但發行數量,一定要謹慎,不能有絲毫的偏差。”


    蕭寒抬起頭,看向身旁的童章舜,輕聲說道:“你就不用陪我去工部了,你走一趟戶部,請戶部尚書呂昶清點一下國庫,還有糧食等貨物,要盡快。”


    “遵命。”


    童章舜重重抱拳道。


    “先按照市場的定價來,等到明年開春播種,糧食充足的情況下,再進行等額調配,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穩住市場局勢。”


    蕭寒又是轉頭看向朱標道。


    “嗯,那我就先迴坤寧宮,等見過了馮叔叔,我就馬上趕來工部。”


    朱標也是點頭道。


    繼續求推薦票,月票,兄弟們,給我點啊,拜謝了,還有加群的事,兄弟們,快快加群,我們一起聊一聊,作者真在玩命爆更!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縱橫小秦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縱橫小秦王並收藏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最新章節